「新進展」科學家開發新型「表觀遺傳時鐘」可洞悉人腦衰老進程 預測疾病風險

2020-10-30 轉化醫學網

本文為轉化醫學網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Cathy

導言:每個人衰老的速度各不相同,有些人比其他人更容易出現與衰老有關的特徵和疾病。進一步了解這一「生物年齡」可以幫助我們更多地了解如何預防與年齡有關的疾病。近日,有科學家開發了一種新的「表觀遺傳時鐘」,可以洞悉大腦的衰老進程,並可用於預測痴呆症等疾病的風險。

人類DNA甲基化數據已被用於開發表徵衰老的生物標記物,稱為「表觀遺傳時鐘」。但現有的DNA甲基化時鐘準確性較低。近日,埃克塞特大學的科學家開發一種新的表觀遺傳時鐘。由於使用了人腦組織樣本,因此新時鐘比以前的版本要精確得多,可以洞悉大腦中的加速衰老與痴呆症等腦疾病的關係。

該研究於10月28日發表在《大腦》,題為「Recalibrating the epigenetic clock: implications for assessing biological age in the human cortex」。

「生物鐘」決定了我們晝夜節律,而「表觀遺傳時鐘」可以告訴我們衰老的速度以及老年疾病的患病率。每個人的衰老速度各不相同,表觀遺傳標記控制著組成人體的不同細胞類型和組織中的基因開啟和關閉的程度。與我們的遺傳密碼不同,這些表觀遺傳標記會隨時間變化,這些變化可用於從DNA樣本中準確預測生物學年齡。

埃克塞特大學的Jonathan Mill教授說:「表觀遺傳時鐘的研究領域確實令人興奮,並有可能幫助我們了解衰老的機制。我們的新時鐘可以幫助我們探索人類大腦加速衰老的過程。我們使用捐贈的腦組織進行研究,幫助我們更多地了解與痴呆等腦部疾病有關的因素。」

研究小組採用了獨特的方法來分析1至108歲人群的1397個人腦樣本。以前的模型主要基於中年人的血液樣本,因此,該研究中,年齡範圍廣是另一種優勢,使這種新模型成為可能更準確的預測指標。該小組分析了人類皮層中的一種表觀遺傳標記物,即DNA甲基化,這是一個參與認知並與阿爾茨海默氏病等疾病有關的大腦區域。

該研究小組確定了347個DNA甲基化位點,這些位點在組合分析時可以最佳地預測人類皮質的年齡。然後,他們在由阿爾茨海默氏症學會和英國阿爾茨海默氏症研究基金會資助的腦痴呆研究(BDR)隊列的1221個人類腦樣本的單獨集合中測試了他們的模型,並在1175個血液樣本的數據集中進行了測試。

該研究的第一作者,埃克塞特大學的Gemma Shireby說:「我們新的表觀遺傳生物鐘在預測人腦生物學年齡方面大大優於以前的模型。我們的研究強調了,在開發表觀遺傳鐘模型時使用與您想探索的機制相關的組織。在這種情況下,使用腦組織可確保正確校準表觀遺傳時鐘以研究痴呆症。」

該研究小組目前正在對患有阿爾茨海默氏病的人的腦樣本使用該模型。他們期望可以找到這些樣品中生物衰老加劇的證據。

阿爾茨海默氏症學會研究與影響總監Fiona Carragher表示:「表觀遺傳學是痴呆症研究的蓬勃發展領域,這項研究非常有價值,因為我們將繼續更好地了解阿爾茨海默氏病在腦衰老中的作用和影響。由於可以預測大腦的衰老,並消除這種高度複雜狀況的根本原因,因此我們擁有最大的機會來開發可以減慢其進程的有效治療方法。」

參考資料:

【1】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0-10-epigenetic-clock-insight-human-brain.html

【2】https://academic.oup.com/brain/advance-article/doi/10.1093/brain/awaa334/5942151

相關焦點

  • 【新進展】科學家開發新型「表觀遺傳時鐘」可洞悉人腦衰老進程...
    導言:每個人衰老的速度各不相同,有些人比其他人更容易出現與衰老有關的特徵和疾病。進一步了解這一「生物年齡」可以幫助我們更多地了解如何預防與年齡有關的疾病。近日,有科學家開發了一種新的「表觀遺傳時鐘」,可以洞悉大腦的衰老進程,並可用於預測痴呆症等疾病的風險。
  • 科學家開發出新型表觀遺傳時鐘 有望揭示人類大腦衰老分子機制
    儘管機體生物鐘決定了我們的睡醒節律,但一個相對更新的概念—表觀遺傳時鐘或許能告訴我們,機體衰老的速度到底有多快,以及我們老年時患病的風險到底有多高。人類的衰老速度並不相同,有些人要比其他人更早出現與衰老相關的疾病和特徵,而更多地了解這種所謂的「生物學年齡」(biological age)就能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如何有效預防與衰老相關的疾病,比如痴呆症等。
  • 表觀遺傳時鐘——預測衰老、疾病及死亡的個體化生物時鐘
    現在科學家們說——不,有一種更科學的算法!即表觀遺傳時鐘算法。這是加利福尼亞大學的遺傳學家Trey Ideker團隊做得一項非常有趣的研究,引起了我們對表觀遺傳時鐘的關注。背景:人類如何衰老是關於生命的一個重要課題,衰老是許多慢性疾病的主要風險因素之一,例如心腦血管病、結直腸癌及代謝性疾病等。
  • 【盤點】衰老與疾病的關聯性研究進展
    本文中小編就帶你回顧一下近幾年來衰老與疾病研究的進展情況。,就線粒體蛋白酶在人類健康,衰老和疾病中的新作用進行了總結討論。肥胖可加速人類肝臟的衰老利用一種名為表觀遺傳時鐘的老化生物標誌物,來自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等處的研究人員首次發現,肥胖可以加速個體機體肝臟的老化速度,相關研究刊登於國際雜誌PNAS上,該研究或許可以幫助解釋年齡相關的疾病的發病機制,比如肝癌等疾病。
  • 人工智慧探測長壽人群的「心」密碼,「Deep Longevity」發表全球首個AI心理衰老時鐘
    科學家們正在發現心理年齡與壽命之間的關係。舉例來說,生活中接觸到的百歲老人,通常給人一種和藹、開朗、豁達的印象。那麼,這種社會心態與長壽之間是直接相關的嗎?心理衰老與壽命之間的關係究竟是怎樣的呢?今日,總部位於中國香港的長壽醫學初創企業「Deep Longevity」,發表了全球首個由人工智慧驅動的心理衰老時鐘,對衰老背景下的社會心理因素進行分析和詮釋。
  • Nature 封面:科學家用「重編程」逆轉生命之鐘,恢復小鼠喪失的視覺
    次年,與這次演講題目同名的書籍出版,被後世認為是現代關於衰老問題研究的開創性著作。關於衰老,Peter Brian Medawar 提出了兩種解釋:一是生物學角度的「先天衰老」,即衰老是生物必經的過程;二是物理學角度的「衰老磨損」,即衰老是一種累積效應。
  • 哈佛科學家開發預測壽命的「生命時鐘」
    哈佛科學家開發預測壽命的「生命時鐘」 2020-10-09 10: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Nature 封面:科學家用「重編程」逆轉生命之鐘,恢復小鼠喪失的視覺
    次年,與這次演講題目同名的書籍出版,被後世認為是現代關於衰老問題研究的開創性著作。關於衰老,Peter Brian Medawar 提出了兩種解釋:一是生物學角度的「先天衰老」,即衰老是生物必經的過程;二是物理學角度的「衰老磨損」,即衰老是一種累積效應。
  • Nature:表觀遺傳學進展將遺傳學、環境與疾病聯繫了起來!
    谷 君 說 21世紀,表觀遺傳學的研究得到了快速發展,同時其產生了讓研究人員感興趣和憧憬的東西,當然了,這其中也存在一些大肆宣傳的成分,本文中,我們回顧了表觀遺傳學在過去幾十年裡是如何演變的,同時分析了近年來改變科學家們對生物學理解的一些研究進展;我們討論了表觀遺傳學和DNA序列改變之間的相互作用
  • 浙江大學聯合耶魯大學揭示衰老相關DNA甲基化時鐘
    導言:衰老生物標誌物研究對基礎和轉化醫學均具有重大意義和價值。近年來基於年齡與DNA甲基化(一種重要的表觀遺傳修飾)之間的密切聯繫,學者們建立了可以表徵衰老的DNA甲基化時鐘(表觀遺傳鐘),後者成為目前衰老最具前景的生物標誌物。
  • Nature創刊150周年—表觀遺傳學進展將遺傳學、環境與疾病聯繫了...
    21世紀,表觀遺傳學的研究得到了快速發展,同時其產生了讓研究人員感興趣和憧憬的東西,當然了,這其中也存在一些大肆宣傳的成分,本文中,我們回顧了表觀遺傳學在過去幾十年裡是如何演變的,同時分析了近年來改變科學家們對生物學理解的一些研究進展;我們討論了表觀遺傳學和DNA序列改變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表觀遺傳學對細胞記憶和可塑性的影響,同時我們還考慮了環境以及代際和跨代表觀遺傳學對生物學
  • 假如可以預知能活多久,哈佛科學家開發預測壽命的「生命時鐘」
    研究衰老的科學家們希望,最終能構建出一套衡量「老」的全面指標,不僅可以預測出一個人還能健康活多久,同時有助於闡明哪些因素導致了老化相關的疾病,哪些方法可以延長壽命。 哈佛大學的David Sinclair教授是抗衰老領域的知名科學家,最近他領銜的研究團隊朝著這個目標前進了一步。
  • 假如可以預知能活多久……哈佛科學家開發預測壽命的「生命時鐘」
    畢竟,遺傳、營養、感染、壓力等種種因素會讓老化速度因人而異,每個人「顯老」的程度不一樣。研究衰老的科學家們希望,最終能構建出一套衡量「老」的全面指標,不僅可以預測出一個人還能健康活多久,同時有助於闡明哪些因素導致了老化相關的疾病,哪些方法可以延長壽命。哈佛大學的David Sinclair教授是抗衰老領域的知名科學家,最近他領銜的研究團隊朝著這個目標前進了一步。
  • 雷帕黴素可以延緩表觀遺傳學衰老
    停止甚至延緩衰老過程是一個吸引人的概念,幾千年來一直吸引著人類的想像力。但是即使有可能使我們的身體恢復活力或延緩衰老過程,我們如何衡量這一點呢?正如我們所知,年齡顯然是一個不恰當的測量,因為它完全是基於時間的流逝,而不考慮我們身體的生物變化。
  • 限制熱量可減緩生物「時鐘」運轉
    英國《自然·通訊》雜誌17日發表的一篇小鼠和靈長類研究論文提出,熱量限制能放緩「表觀遺傳時鐘」。此前,科學家對蠕蟲、小鼠和靈長類動物等進行研究後均得出結論:熱量限制可延長壽命,而新研究將壽命與「表觀遺傳時鐘」關聯,並顯示該「時鐘」是研究衰老的重要生物標記。
  • Aging:雷帕黴素可以延緩表觀遺傳學衰老
    2019年6月10日訊 /生物谷BIOON /——停止甚至延緩衰老過程是一個吸引人的概念,幾千年來一直吸引著人類的想像力。但是即使有可能使我們的身體恢復活力或延緩衰老過程,我們如何衡量這一點呢?
  • Science:與衰老和疾病相關的「端粒長度」研究獲重大突破!
    因為它已被認為是人類衰老和疾病的重要生物標誌物。然而,大多數關於端粒長度和健康之間關係的研究都只限於單一的組織類型,即血液。對於研究衰老、疾病和生活方式對端粒長度影響的研究人員來說,血細胞是否可以作為其他組織的可靠替代物呢?北京時間9月11日,發表《Science》上的一項新研究中,來自美國芝加哥大學領導的研究團隊對近1000名遺體捐贈者的25種不同人體組織的端粒長度進行了檢測。
  • 保持年輕的心態能延緩衰老?
    via:Pixabay人們把目標重新放在了確定一個人實際的「生理年齡」上,「生理年齡」的目的是反映人體的生理隨時間的進程發育和衰老過程,並由此有理有據地預測患疾病以及死亡的風險。在科學家們努力研究人類生理年齡的過程中,他們發現人體的不同器官和組織的衰老速度是不同的,所以我們很難用一個簡單的數字完整地概括一個人的生理年齡。
  • 新「分子時鐘」可預測癌症發生的風險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計算生物學研究所與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研究人員的最新研究表明,生命周期中細胞分裂導致的DNA分子變異積累可被用於癌症發生風險的預測。此結果發表在《基因組生物學》上。研究人員利用計算建模方法設計了一個「分子時鐘」,並利用它對個體特定組織生命周期中細胞分裂的次數進行估算。
  • 科學家設計新的「分子時鐘」用於癌症發生風險的預測
    科學家設計新的「分子時鐘」用於癌症發生風險的預測 2016-10-19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研究發現,癌症細胞的有絲分裂節律明顯加速,該現象同樣發生於包括乳腺及肺等多種組織癌前病變過程中,提示基於這種新的「分子時鐘」研究可用於癌症發生風險的預測。更為重要的是,吸菸人群相關組織有絲分裂時鐘的運行節律也發生了顯著加速,進一步印證了癌症風險因素與其介導的分子時鐘節律加速之間的相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