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年輕的心態能延緩衰老?

2020-11-30 澎湃新聞

原創 Ananthaswamy 酷炫腦

《我們這一天》

以下為朗讀小姐姐全文音頻

作者 | Anil Ananthaswamy

翻譯| 沛大星

改寫| Adem Peng

審校 | 酷炫腦主創&小注

朗讀 | 鴿仔

美工 | 雪今金

編輯 | 小注

如果讓你回到年輕時的世界生活,會發生什麼?你會和世界一起變年輕嗎?科學研究會告訴你答案。

1979 年,心理學家艾倫·蘭格(EllenLanger)和她的學生們仔細做舊了一座舊修道院,使它充滿 20 年前建造的復古風格。然後他們邀請了一群 70-80 歲的男性,讓他們按照 1959 年的生活方式與研究者們在這裡共度一周。

蘭格說:「那個年代的一臺 IBM 電腦大得要一整個房間才裝得下,絲襪也剛被美國女性所接受」。蘭格的目的其實是讓這些人至少在心理層面上回到自己更加年輕、健康的人生階段,看看這能否會產生生理上的影響。

在那一周裡,蘭格和她的學生們每天都會和這些人討論「新聞」,他們談到美國的第一次衛星發射、菲德爾·卡斯楚進軍古巴後進入哈瓦那、巴爾的摩小馬隊贏得了美國橄欖球聯盟冠軍,他們也一起討論了「新」出版的書籍,伊恩·弗萊明 (Ian Fleming)的《金手指(Goldfinger)》、利昂·烏裡斯( Leon Uris)的《出埃及記(Exodus)》。他們用黑白電視上看埃德·沙利文(Ed Sullivan)、傑克·本尼(Jack Benny)和傑基·格裡森(Jackie Gleason),以及出演《熱情似火(Same Like It Hot)》的瑪麗蓮·夢露(Marilyn Monroe),並在收音機上聽納特·金·科爾(Nat KingCole)的節目。

Marilyn Monroe |via:Pixabay

所有的這一切都是為了把這些老人們帶回 1959 年。蘭格還另外邀請了一組與實驗組相同年齡、相同特徵的老年男性作為對照組,也來修道院裡靜修,但他們並沒有被帶入模擬 1959 年的生活環境中,而只是被告知,實驗的目的是讓他們靜修和回憶。

一周後,蘭格發現在感官和心態上完成了「時空穿越」的實驗組參與者們的視力、聽力、記憶力甚至體力都有所提高。和同樣來到了修道院,卻沒有被帶入模擬 1959 年生活環境的對照組的人們相比,實驗組在之前提到的各個方面都優於對照組,說明他們從客觀上似乎的確返老還童了。

如今擔任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的蘭格還補充道,研究人員在實驗前後分別給這些參與者們拍了兩次照片,然後把這些照片展示給一批對本實驗毫不知情的志願者,他們仔細瀏覽後都認為那些人在實驗後的照片看起來更加年輕有活力(Langer & Imber, 1980)。

蘭格的實驗吸引著我們相信,以我們的出生日期為標準的實際年齡並不能準確地反映我們實際的衰老程度。當然,蘭格本人也孜孜不倦地研究著在我們的感覺和行為變老的過程中,心態究竟發揮著什麼樣的作用。自她的研究以來,人們對於人體的衰老過程有了更加客觀的看待方式。

via:Pixabay

人們把目標重新放在了確定一個人實際的「生理年齡」上,「生理年齡」的目的是反映人體的生理隨時間的進程發育和衰老過程,並由此有理有據地預測患疾病以及死亡的風險。

在科學家們努力研究人類生理年齡的過程中,他們發現人體的不同器官和組織的衰老速度是不同的,所以我們很難用一個簡單的數字完整地概括一個人的生理年齡。他們的研究成果與蘭格的實驗還有著異曲同工的發現。他們發現光是我們對自己年齡的主觀認識(對自身衰老程度的感覺)就能在客觀上影響我們衰老的進程。對於人體的衰老而言,萬年曆上一頁一頁翻去的老黃頁並不是事情的全部。

雖然我們都本能地清楚「衰老「的概念意味著什麼,但想要準確地定義衰老並不是件容易的事。1956 年,後著有《性愛聖經》(The Joy of Sex)而成名的英國老年學家亞歷克斯·康福特(Alex Comfort)曾廣為人知地將衰老定義為「生命活力下降而不斷變得更加脆弱的過程」(Comfort, 1956)。

via:Pixabay

他寫道,衰老並不意味著死亡,因為任何一個人都可能因為「各種各樣的隨機原因」而死。進化生物學家認為衰老是由於「內部生理功能的退化「導致我們整體的生存和繁殖能力逐漸衰退的過程。這種生理功能的退化可以從細胞功能的角度來理解:器官中的細胞存在的時間越長,它們就越容易停止分裂從而走向凋亡,或者是突變從而導致癌症。這就使我們相信,我們的身體可能存在一個真正準確的生理年齡。

然而,找到準確計算生理年齡的方法十分困難。其中一種方法就是尋找所謂的「衰老生物標誌物」, 這是一類隨著身體機能變化改變,因而可以被用來預測一個人罹患老年疾病的可能性以及剩餘壽命的生物標誌物。血壓和體重就是一組常見的生物標誌物,二者都隨著年齡增長而有所上升,但是它們並不可靠。血壓可能受藥物影響,而體重則取決於生活方式和飲食。而且有些人的體重也並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

20 世紀 90 年代,一個充滿前景的生物標誌物進入了研究者們的視線, 那就是一段名叫端粒的 DNA。端粒是一個位於染色體末端的 DNA 片段,它像帽子一樣保護染色體免受磨損,也有學者形容它像是保護鞋帶末端的塑料套。細胞每分裂一次,端粒會隨之變短一些,當端粒縮短到一定程度時細胞就會凋亡。端粒的長度與人體的健康狀況和癌症以及動脈粥樣硬化這樣的疾病有著緊密的聯繫。

端粒

儘管一系列研究都在試圖尋找端粒與衰老的聯繫,但它們仍然很難證明端粒就是準確的衰老生物標誌物。2013 年,匹茲堡大學老齡化和人口健康中心主任安妮·紐曼(Anne Newman)和同事們通過整理現有的端粒相關文獻得出結論:即便端粒長度可以被看作人類衰老的生物標誌物,那它也僅僅是一種預測能力差且準確度低的生物標誌物(Sanders &Newman, 2013)。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遺傳學家史蒂夫·霍瓦斯(Steve Horvath)說:「20 年前人們曾對端粒寄予厚望,希望端粒長度能真正解釋生物衰老的本質,甚至希望端粒縮短就是衰老的根本原因,而現在我們知道事實並非如此。在過去的 10 到 15 年裡人們已經意識到,一定有其他因素和原理在衰老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於是霍瓦斯把注意力轉移到人體中幹細胞的衰減速度,也就是線粒體(細胞中負責為細胞提供能量的細胞器)的效力上。他搜集了大量相關的數據和文獻,比如研究基因表達與衰老的相關性,以期對生物標誌物有更進一步的發現。但他始終一無所獲。然而,這並不代表可靠的生物標誌物不存在。

via:Pixabay

霍瓦斯一直在刻意迴避一組與 DNA 甲基化有關的數據。細胞們通過 DNA 甲基化的過程關閉特定的基因。DNA 甲基化主要指細胞通過在 DNA 序列中的部分胞嘧啶(DNA 鏈上的四種基本單位之一)上連接一種「甲基化基團」來調節基因表達的過程。因為 DNA 甲基化是從外部修飾基因表達而並不會改變基因序列,所以這個過程被稱為表觀遺傳。起初霍瓦斯認為表觀遺傳與衰老無關,所以他並沒有認真研究與表現遺傳相關的數據,以為看了也是白看。

但是在 2009 年的某一天,霍瓦斯改變了想法。他通過分析人類基因組中 27000 個位點的甲基化水平發現了令他自己倍感驚訝的結果。用他自己的話說:「這項工作在一小時內就能完成」,但在他過去 10 年的基因數據分析工作中,他從未想過要分析這組數據,更沒有預料到會有這樣的結果。

在接下來的幾年中,找到研究方向的霍瓦斯開始了高強度的工作。他從普遍存在於所有人體組織和器官的細胞中的基因組中篩選出了 353 個特殊位點,之後他又開發了一種新的算法,克服不同種類細胞間的差異,利用這 353 個位點的甲基化水平來建立表觀遺傳時鐘。

圖源網絡

2013 年,霍瓦斯發表了一組驚人的研究結果,他通過自己開發的算法計算了 8000 個樣本甲基化水平的加權平均數來評估一個人的生物年齡,結果發現這個數字與人的真實年齡密切相關。在超過一半的樣本中,該算法得出的生物年齡與時序年齡的差距小於 3.6 歲,這表現出比任何其他生物標誌物更強的相關性(Horvath, 2013)。他還發現,對於中老年人來說,表觀遺傳時鐘的快慢可以反映其生理老化的速度究竟有沒有超過真實年齡。

儘管生物年齡與衰老顯著相關,但這種相關性只適用於較準確地預測特定的組織和器官的衰老程度而不能用於反映整個人體的情況。生物年齡和實際年齡的差值可以小於零、等於零,或大於零,小於零表示組織或器官還很年輕;等於零表示組織正常衰老;而大於零則表示組織或器官較預期更老。數據顯示,同一個人的不同組織可能出現不同的老化速率。

一般來說,疾病會使表觀遺傳時鐘加速。這在唐氏症候群患者和愛滋病患者中尤為明顯,這兩種疾病的患者的器官和組織往往比正常人老化得更快。例如愛滋病感染者的血液和腦組織出現了更快的老化現象。除此之外,肥胖也會加速肝臟的衰老,阿爾茨海默症會加速大腦前額葉皮質的衰老。另外,霍瓦斯通過對 6000 個癌組織樣本的分析,發現在患有癌症的情況下表觀遺傳時鐘的轉動速度要快得多,也就是說癌變組織的衰老速率明顯超過正常的衰老速度。

via:Pixabay

儘管有了充分的研究數據,但我們還無法解釋為什麼甲基化水平與生物年齡會有極強的相關性。霍瓦斯也承認表觀遺傳時鐘的最大缺點是它背後的分子機制尚不明確。他猜測表觀遺傳時鐘與「表觀遺傳維持系統」相關,該系統通過分子和酶保護表觀基因組使其免受損害。他認為這些標誌物是整個保護過程留下的足跡,但他同時也強調這僅是自己的猜測。「至於為什麼它能如此準確?這背後究竟是什麼原理?這些問題是當前最大的挑戰」,他補充道。

即使我們無法徹底了解其背後的原理,表觀遺傳時鐘仍可成為測試那些抗衰老的幹預措施是否有效的工具。霍瓦斯說:「如果能夠開發一種能夠重置表觀遺傳時鐘的療法,那將會非常令人興奮!」

就在霍瓦斯研究激素療法的同一時期,蘭格結束了在修道院對老年男性的實驗,最終得出「我們可以通過心靈的力量影響身體狀態」的結論。但 1979 年的蘭格並沒有在任何一份科學雜誌上發表她的研究成果,她解釋說:「我沒有資金支持,在五天的時間內很難控制好所有的變量,比如讓對照組去度假,實驗過程也不夠嚴謹,因此最後結論也不能在核心期刊上發表。我覺得把這個結論發表在二流期刊上也沒有什麼意義。

電影《白日夢想家》

為了更好地把成果公之於眾,我在牛津大學出版社的一本書中第一次分享了我的實驗,也因此得到了關注」。此外,她認為自己提出的「身心同一」的觀點對那些雜誌審閱者來說太過超前。「他們不太可能認可其中的理論部分,比如老年人的視力和聽力得到改善的研究結果過於不可思議,我想他們不會為了我的論文而冒這個險。」從那以後,蘭格一直通過更加嚴謹的研究來探索身心聯繫及心態對衰老的影響,而如今那些研究已經在無數科學期刊上發表。

在傳統意義上,心身問題是指人們很難解釋主觀精神狀態是如何對客觀存在的軀體表現產生影響的,這種現象在安慰劑效應中已得到充分證實。對蘭格來說,精神和軀體是一個整體,兩者之間永遠存在密不可分的關係。

因此,蘭格開始思考主觀精神狀態是否會影響到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等客觀臨床指標,於是她又進行了一項研究,讓 46 名患有ll型糖尿病的受試者玩 90 分鐘電腦遊戲,並且根據自己電腦桌上放置的時鐘,每隔 15 分鐘換一個遊戲。其中,三分之一的受試者的時鐘被調慢了,三分之一的時鐘被調快了,剩下的受試者時鐘則是準確的。蘭格說:「我想了解的問題是血糖水平會跟隨真實時間還是人們所感知時間而改變,而實驗結果是主觀感知的時間」。這個實驗明確證實了主觀時間認知(即心理過程)會影響控制血糖水平的體內代謝過程。

冥想訓練 |via:Pixabay

雖然蘭格沒有深入探索精神狀態和表觀遺傳變化之間的聯繫,但其他學者的研究顯示了這種可能性。2013 年,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理察·戴維森(Richard Davidson)的研究甚至顯示,單純的冥想也可以影響基因的表達。他們評估了 19 名經驗豐富的冥想者在完成了一整天高強度冥想前後的變化。

同時,研究人員安排了 21 位悠閒度過了一天的人們作為對照組,以相同的方式研究他們的表現。結果顯示,冥想者的炎症相關基因的活動水平顯著降低了,甚至接近人們服用消炎藥時出現的效果。這項研究也顯示在此過程中受表現遺傳控制表達的其他基因的活動減少了。個體的精神狀態似乎確實可以影響其表觀遺傳(Davidson& Kaszniak, 2015)。

這些研究共同為解釋蘭格在修道院得到的研究結果提供了線索。受試者們的思想被帶回到他們年輕時的感覺,他們的身體狀態隨之也回到了早些年的水平,由此帶來的生理改變使得聽力、視力得到了改善。但必須指出的是,生理性的衰老過程是不可阻擋的,良好精神狀態所能減緩衰老的程度也是有限的。

日劇《點心之家》

儘管如此,蘭格還是認為衰老速度與我們對衰老的看法有很大的關係,而這些看法往往受到人們所處社會文化的影響。蘭格說:「無論是衰老還是其他方面,當周圍的人都對你有某種預期時你都會下意識地去滿足這些預期,無論這種預期是消極的還是積極的」。我們中的大多數都像戴著真實年齡的枷鎖,就像俗話說的那樣,「只做自己年齡該做的事」。

比如年輕人總是會想辦法從輕傷中恢復過來,而 80 多歲老人寧願接受創傷帶來的痛苦也不願積極主動地解決問題。蘭格說:「因為有這樣的社會期望,許多人常說『不能指望自己和年輕的時候一樣了,歲月不饒人啊』,這種想法是他們不再設法改善自身狀態,而是自我實現別人的預期」。

安東尼奧·特拉恰諾(Antonio Terraciano)是佛羅裡達州立大學醫學院的一名心理學家,他也漸漸開始一個人對年齡的認知,或是主觀年齡的課題格外感興趣。霍瓦斯的研究表明生理年齡與疾病相關,那麼主觀年齡呢?主觀年齡也與疾病相關嗎?

電影《愛在羅馬》

每個人對自己年齡的看法都有明顯不同。40 至 80 歲的人往往認為自己比實際年齡更年輕,比如 60 歲的人可能會說他們感覺自己只有 50 或 55 歲,甚至是 45 歲,他們很少會說感覺自己變得更老了,而相比之下 20 多歲的人通常認為自己的年齡與真實年齡吻合或者感比真實年齡更成熟。

特拉恰諾發現,主觀年齡確實與握力、行走速度、肺活量等標誌著衰老的生理指標相關,其中甚至還包括血液中反映體內炎症水平的 C 反應蛋白水平。當你感覺自己越年輕,這些反映年齡和健康狀態的指標就越好,你會走路更快、握力更強、肺活量更大,而炎症也更少。

主觀年齡會影響認知,同時也可以預測人們罹患痴呆症的可能性。泰拉恰諾收集了5748名65歲以上人群的數據,通過對他們當時的認知能力進行評估建立基準線,然後對他們進行長達四年的跟蹤記錄,在每個階段受試者會被問及感覺自己有多少歲。研究人員發現,主觀年齡較大的人在四年後更容易出現認知障礙甚至痴呆症。

日劇《麵包和湯和貓咪好天氣》

然而,這些相關性研究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有可能是那些步行速度更快、肺活量更大、血液中的 C 反應蛋白水平較低的人健康狀態較好,而身體強健者自然會感覺自己更加年輕,所以怎樣才能證明是我們的主觀年齡影響了生理狀況,而不是生理狀況影響了主觀年齡呢?這正是法國格勒諾布爾大學的雅尼克·史蒂芬(Yannick Stephan)的研究目標。

他招募了 49 名年齡在 52 至 91 歲之間的成年人,並將他們分成了實驗組和對照組。首先他們詢問了兩組人的主觀年齡並測試了他們的握力,以建立基準參照。接著實驗組被告知,他們的表現比 80% 的同齡人要好得多,對照組則沒有收到任何反饋。在這之後兩組再次進行握力測試,並報告自己的主觀年齡。平均而言,實驗組第二次報告的主觀年齡比他們最初的主觀年齡要小,而在對照組中卻未出現這樣的變化,而且實驗組的握力也有所增強,而對照組的握力略有降低(Stephan,Sutin, & Terracciano, 2019)。

圖源網絡

然而,這些研究結論並不意味著年輕的心態就一定能夠讓我們更加健康。泰拉恰諾的下一步計劃,是探究人們的主觀年齡與可量化的衰老生物標誌物之間是否存在相關性。雖然尚未有研究發現新的表觀遺傳標誌物與主觀年齡之間存在聯繫,泰拉恰諾仍熱衷於探究兩者的關係。

從這些研究中我們能夠學到的是,真實年齡真的只不過是個數字而已。泰拉恰諾認為:「如果認為變老會使得自己心有餘而力不足,如果因為變老而切斷社會關係,如果因為變老就接受那些限制自己生活的負面觀點,那麼其實這些想法才會讓你真的衰老。只要與消極態度作鬥爭、不斷挑戰自己、保持開放的心態、積極參與社交活動,就一定能產生積極的效果」。

參考文獻(點擊滑動查看)

1.Comfort, A. (1956). The biology of aging. Lancet, 271(6946), 772-778. doi:10.1016/s0140-6736(56)90976-x

2.Davidson, R. J., & Kaszniak, A. W. (2015). Conceptual and methodological issues in research on mindfulness and meditation. Am Psychol, 70(7), 581-592. doi:10.1037/a0039512

3.Horvath, S. (2013). DNA methylation age of human tissues and cell types. Genome Biol, 14(10), R115. doi:10.1186/gb-2013-14-10-r115

4.Langer, E. J., & Imber, L. (1980). Role of mindlessness in the perception of deviance. J Pers Soc Psychol, 39(3), 360-367. doi:10.1037//0022-3514.39.3.360

5.Sanders, J. L., & Newman, A. B. (2013). Telomere length in epidemiology: a biomarker of aging, age-related disease, both, or neither? Epidemiol Rev, 35, 112-131. doi:10.1093/epirev/mxs008

6.Stephan, Y., Sutin, A. R., & Terracciano, A. (2019). Subjective age and adiposity: evidence from five samples. Int J Obes (Lond), 43(4), 938-941. doi:10.1038/s41366-018-0179-x

酷炫腦長期徵集腦科學、心理學類文章,歡迎投稿

投稿請發郵箱:2829023503@qq.com

點這裡,讓朋友知道你熱愛腦科學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保持年輕的心態能延緩衰老?》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醫生推薦這4種運動,延緩衰老,永遠保持年輕體能
    衰老雖然是一種自然規律,是歲月給與人類的痕跡,但依然架不住有顆懼怕「衰老」的心。早在古代,從秦始皇的「求仙路」、漢武帝的「長生夢」、大唐秘制「長生不老藥」,再到如今的全民運動,全面健康,都可以看出來人們追求年輕體能的心態。延緩衰老是我們一直所嚮往和追求的。
  • 自由基產生與6個因素有關,控制人體衰老退化,若能控制或能延緩
    自由基產生與6個因素有關,控制人體衰老退化,若能控制或能延緩衰老是一持續的變化過程,指人在中年以後,隨著年齡的增長,機體的新陳代謝逐漸衰退,各器官功能開始降低而逐漸轉入老化狀態。然而,在長期進化過程中,人體內也會會產生一些物質能清除這些自由基,因此,年輕的時候,人體內自由基能保持一定的平衡。然而,隨著年齡的增大,或生存環境惡化,使得人體清除劑的能力逐漸下降,從而加速了人體的衰老。由此可見,自由基是人體衰老、疾病乃至最終死亡的重要因素。避免人體產生過多的自由基,或提高人體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是延緩人體衰老,保持身體健康的重要手段。
  • 女人到絕經期,常用這4種中藥泡水喝,排毒延緩衰老,子宮更健康
    這便是導致衰老的主要原因了,那麼,我們要坐以待斃嗎?當然不,我們應當學會保護子宮與卵巢健康,常用這4種中藥泡水喝,不僅能保養子宮健康,排毒延緩衰老。  1、白朮  每幾日喝一次藏紅花,可以起到延緩絕經期、預防子宮提前衰老的作用,並且還能促進經期汙血的排出,對於女人養生有很大幫助。  4、葛根
  • 人衰老的原因你知道嗎,健身真能延緩衰老?
    每當別人問到他有什麼保養的秘訣時,陳傳多總會說:「我沒有什麼保養的秘訣,我只是會謹慎的選擇食物,我只是從年輕時就熱愛健身。」陳傳多的運動習慣是每周上健身房做三到五次重訓,每次在90min左右,外加遊泳。那麼問題來了,運動真的能延緩衰老嗎? 在解答問題前,我們得先知道人衰老的原因?
  • 延緩衰老 「修補」體內DNA
    隨著近代文明與科學的發展,經歷了近百年的研究,科學家們認為,數以億計的細胞構成了複雜的人體,而人類的疾病和衰老,都是從細胞層面開始的。那麼,細胞是如何形成和衰老的呢?國際權威抗衰老專家、嘉康利公司科技長卡斯騰博士指出,人類之所以能夠從一個受精卵成長為一個胎兒,又從胎兒成長為青壯年,再從青壯年走向衰老直至死亡,其根本原因是細胞周期分裂的結果。
  • 大腦衰老或是這個基因在作怪 大腦保持年輕的方法就在這裡!
    衰老是每個人必經的一個過程,先天的大腦優勢或劣勢無法改變,但有些生活因素會加速大腦衰老,從而影響人的壽命,我們應努力迴避。那麼,哪些因素會加速大腦衰老呢?又有哪些方法能讓大腦保持年輕呢?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大腦衰老成為人們日益關心的話題。
  • 我國科學家首次發現靶向單因子延緩衰老
    不論是普通百姓中意的「年輕態」健康品,還是富豪圈裡紅極一時的所謂「長生仙丹」,都表達了人類一個樸素的願望——保持年輕。遺憾的是,一波又一波操作都沒有觸及到本質。事實上,人體年輕與否與細胞核染色質的「狀態」密切相關。讓年齡「一鍵還原」的「RESET」鍵究竟在哪裡呢?
  • 延緩血管衰老的「新星」——NMN
    一定程度上,血管的年輕程度決定了人的壽命和生活品質。 那麼,如何保持血管的年輕態呢?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細胞的衰老機制 在人體機體老化的過程中,氧化系統和抗氧化系統失衡, 血管中超氧化物堆積造成了機體氧化損傷。
  • 神經學家呼籲:50歲後,1項運動值得堅持,延緩大腦衰老
    人們從50歲後開始堅持靜坐,那麼這種額葉皮質的物質也會表現出和年輕人一樣多,從而延緩大腦衰老。如果額葉皮質減少,大腦就會不斷衰老,認知能力也會下降。並且她還針對靜坐進行了多次的試驗發現,長期堅持靜坐7年的人,不僅聽覺會表現得和毫無靜坐的人更好,而且大腦也會更加年輕,由此也能夠證實,靜坐冥想能夠延緩腦部衰老。
  • 我國科學家首次發現可延緩衰老「基因療法」
    不論是普通百姓中意的「年輕態」健康品,還是富豪圈裡紅極一時的所謂「長生仙丹」,都表達了人類一個樸素的願望——保持年輕。遺憾的是,一波又一波操作都沒有觸及到本質。事實上,人體年輕與否與細胞核染色質的「狀態」密切相關。讓年齡「一鍵還原」的「RESET」鍵究竟在哪裡呢?
  • 一直堅持跑步的人,會加速衰老還是延緩變老?親身經歷告訴你
    誰不想擁有年輕的容顏呢?很少有人能接受變老的自己,因此市面上那些抗衰老的產品,防衰老的竅門才這麼受歡迎。其實衰老並不是只體現在皮膚上的,還有身體的免疫力,各個器官的健康程度等等。變老是你的身體機能在走下坡路,順帶著你的面部也開始出現皺紋。
  • 幹細胞:延緩皮膚衰老的方法與新思路
    |衰老,是一個複雜的生物學過程, 皮膚衰老是人體老化的外部表現,有人從病理學角度研究了皮膚衰老時對皮膚結構、蛋白成分、脂質過氧化物及皮膚免疫、光老化、時程老化等方面的變化,提出了細胞的基因與癌基因的表達與皮膚衰老關係密切。
  • 小分子肽能逆轉衰老?NMN膠原蛋白讓容顏更年輕
    小分子肽能逆轉衰老?NMN膠原蛋白讓容顏更年輕市場信息網   2020-09-24 09:48:28   來源:    評論:   從古至今,人類對健康和長壽的追求從未改變過,現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們不會像古人那樣迷信長生不老,但是我們也很清楚的知道,通過日常保養和保健,可以很好的延緩衰老。
  • 普通人必看的保持永遠年輕的秘密
    永遠保持年輕,是我們人類追求的共同目標。保持年輕也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理想。可是絕大多數人都逃不過歲月的衝刷。可是,我們普通人能像他們一樣保持年輕嘛?答案是:當然可以。前天聽了一本書美國的新書《端粒效應》。
  • 找到「人老珠黃」的幫兇與剋星,尋找延緩衰老的利器
    此外,他們還研究發現,天然化合物槲皮素能夠延緩人真皮成纖維細胞衰老。相比於年輕個體,年老個體皮膚組織炎症反應增加、上皮維持能力降低。此外,由於眼瞼皮膚處於日常陽光的照射下,多種衰老皮膚細胞的基因表達特徵呈現DNA修復能力的降低以及生物大分子損傷的增加。
  • 大豆卵磷脂的神奇作用,這是保持年輕的秘密?
    有效的調節血脂、保護肝臟、提升大腦活力、延緩衰老。  1、延緩衰老功能  人體細胞的細胞膜主要是由卵磷脂構成的.人體補充卵磷脂可以修補被損傷的細胞膜,增加細胞膜的脂肪酸的不飽和度,改善膜的功能,使其軟化和年輕化.這樣就提高了人體的代謝能力,自愈能力和機體組織的再生能力,從而增強人體整體的生命活力,從根本上延緩人體的衰老,對人體衰老而引發的動作不協調等症有相當高程度的改善,保持人類的健康
  • 我國科學家發現延緩人類皮膚衰老新策略
    皮膚是機體衰老過程中最先出現衰老表徵的組織之一。皮膚的衰老伴隨其屏障和防禦功能的降低以及皮膚衰老相關疾病發病率的升高。由於皮膚的細胞組成具有高度異質性,傳統技術難以精確揭示皮膚衰老過程中不同細胞類型的變化規律和分子機制。
  • 衰老就是不斷接近死亡,看運動健身如何在4方面幫助你延緩衰老?
    好吧,作為普羅大眾,我們肯定沒有所謂的長生不老藥可服用,所以依靠運動健身來達到延緩衰老的目的看來是最可行的辦法。但同時也有人認為運動反而加速了衰老,果真如此嗎?到底什麼是衰老?如果讓人定義什麼是衰老,一時還真說不上來。生物學、病理學、社會學上,對於衰老都有自己獨特的視角和判斷。
  • 讓別人替你運動,也能延緩衰老?| 巡山報告
    1、「運動員」 的血液能延緩大腦衰老長久以來人們都堅信,鍛鍊身體能提高健康水平,降低各種疾病的發病率,延緩衰老的速度。這也反覆被醫學研究證明。 2020年7月10日,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給出了一個腦洞比較大的答案—— 自己不動,讓別人替你運動,可能也能延緩衰老[3]。
  • 五個因素會加速大腦衰老 大腦年輕有方法
    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仙林鼓樓醫院神經內科主任耿同超告訴記者,糖尿病可使大腦微血管硬化閉塞、血液黏稠度增加,大腦長期處於缺血缺氧狀態,比普通人衰老得快。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等也會加速大腦衰老。        吸菸。耿同超表示,吸菸時,香菸中的尼古丁能在吸入10秒內到達大腦,並在20~40分鐘內保持活性,尼古丁會損壞血管壁,促進動脈硬化,降低大腦氧供應,損害邏輯思維能力,加速大腦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