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科學家首次發現靶向單因子延緩衰老

2021-01-10 中華網

不論是普通百姓中意的「年輕態」健康品,還是富豪圈裡紅極一時的所謂「長生仙丹」,都表達了人類一個樸素的願望——保持年輕。

遺憾的是,一波又一波操作都沒有觸及到本質。

事實上,人體年輕與否與細胞核染色質的「狀態」密切相關。讓年齡「一鍵還原」的「RESET」鍵究竟在哪裡呢?

1月7日,《科學·轉化醫學》雜誌刊登了中國科學院與北京大學聯合研究團隊歷時6年多的研究發現,他們通過全基因組基因編輯篩選平臺,最終鎖定一個強大的關鍵基因(KAT7)——影響年輕OR衰老的、能觸及細胞核內本質的「RESET鍵」。

靶向單因子延緩衰老,這是首次!

「為開發促進健康、延長壽命的療法明確了路徑。」同行專家如是評價這項關於衰老的研究工作。這意味著這項研究頗具現實應用價值。

之所以說明確了路徑,因為這是首次從概念上首次證明了基於單因子失活的基因治療策略有助於延緩衰老、延長健康壽命。

「單因子控制」意味著不存在「九龍治水」的扯皮。

關於延緩衰老,人們的方法總是混沌的——例如,減少自由基似乎有效、平衡腸道微生物似乎也有效……但各種理論似乎都尚無定論。

究竟什麼能「一擊即中」?

此次發現的關鍵基因(KAT7),在自然衰老的動物模型上被證明一旦使其失活(不表達),可以使81%的小鼠年齡超過130周(大約相當於人類的80歲),而沒有被失活的小鼠,只有27%能活過130周。

對患有早衰症的老鼠,關鍵基因(KAT7)的失活則能讓中位壽命延長超過20%。

「這個延長的幅度是令人興奮的,畢竟在整個基因組的幾萬個基因中,我們只對一個進行了調控。」論文通訊作者之一、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研究員張維綺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僅用一個「RESET鍵」,可以讓衰老這樣複雜的生命活動「重啟」乃至「還原」,而且產生如此顯著的效果,這也是同行專家不吝讚美這項工作的原因。

全基因組「摸排」,從頭創新!

只有實現從頭創新,才能拓展人類對衰老的認知。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劉光慧課題組、曲靜課題組,北京大學湯富酬課題組以及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張維綺課題組展開合作,他們認為已知的衰老基因像海面的冰山一角,而真正未知的是海面下更加巨大的「冰島」。

為了把未知的「冰島」拉入人類認知的範圍內,必須在人類全基因組範圍內進行摸底排查。

早在2015年,研究團隊就開始利用CRISPR「基因剪刀」技術,針對人類全部的2萬多個基因基因進行挨個排查。通過「基因剪刀」逐一將每個基因都「剪斷」,且單個細胞只呈現一個基因「剪斷」後的樣子,這樣細胞就能傳遞出該基因失活後的狀態。那些呈現出年輕狀態的細胞被留下來進一步分析,就能知道究竟是哪個基因的失活帶來了「活力」。

這是一項繁瑣、冗長的工作。

每一個細胞都必須精準的只「剪」一刀,讓一個基因失活,而每一個基因的失活都需要上百個細胞來驗證。更重要的是,需要儘可能地覆蓋人類基因組中2萬多個基因(每個基因需要3-6把不同的 「剪刀」)。完成整套的篩選流程需要對千萬級個細胞進行培養和篩選,可見對全基因組的篩選堪稱是一個巨大的工程。此外,整個篩選體系必須均一、穩定,這也是這項研究持續了6年的原因。

科研創新少不了「螞蟻搬山」的堅持,整個過程中也有不斷信號傳遞出「希望」。

「初期我們可以看到一些小細胞長起來、表現出年輕的活力,就覺得是有希望發現些東西的。」張維綺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海量的工作之後,團隊鑑定了百餘個新的人類細胞衰老促進基因,並對排名前50的基因進行了功能驗證,證實了敲除這些基因均可延緩人間充質幹細胞的衰老。

「狀元」基因失活,為啥能抗擊衰老「一鍵還原」

前50強中,排名第一的「狀元」基因就此出爐,正是前面提到的組蛋白乙醯轉移酶的編碼基因KAT7。它在之後的細胞和動物試驗中都表現了卓越的能力。

除了此前提到的延長小鼠壽命的試驗,研究人員還證實了「狀元」基因KAT7的抑制失活可延緩人的肝細胞衰老,並且導致衰老相關炎症因子的表達和分泌水平降低,提示這些幹預手段在人類衰老轉化醫學中的潛在應用價值。

「狀元」基因KAT7失活,為啥能抗擊衰老「一鍵還原」?

論文通訊作者之一、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曲靜研究員解釋,KAT7基因編碼的蛋白是乙醯轉移酶,它是能夠給組蛋白加上「乙醯基」這個基團,而組蛋白是細胞核中DNA纏繞的蛋白,共同組成染色體。研究人員發現,KAT7能通過選擇性催化組蛋白(H3K14)的乙醯化促進相關基因表達並誘導細胞衰老。此前也有一篇發在《自然》的研究表明,「狀元」基因KAT7的失活能夠治療白血病,可見這一基因並不是編碼乙醯轉移酶這麼簡單,它在體內能夠影響的「勢力範圍」是巨大的。

衰老基因「圖譜」成形,拓展人類認知

本研究發現了近百個新型的衰老調控基因,這樣的結果也正是證明了團隊之前的判斷,已知的衰老相關的基因只是一小部分,未知的基因還有很多。團隊已經把相關的研究結果和數據上傳到衰老多組學資料庫(Aging Atlas)中,國內外的同行和學者都可以下載使用或者開展進一步的研究分析。

關於這部分工作,同行專家評價:這項高質量的工作為衰老生物學領域提供了寶貴的資源,為衰老機制的理解做出了重要貢獻。

「拓展人類對於衰老的認識是我們的初衷,在這項工作的基礎上,衰老『圖譜』將逐步豐富和完善。」曲靜表示,個體衰老伴隨著組織器官中衰老細胞的持續累積,而清除衰老細胞或實現衰老細胞年輕化可以減輕組織退行性病變並延長健康壽命,新的發現表明基於單因子失活的「基因療法」有望實現延長哺乳動物的自然壽命和健康壽命。

論文連結:

https://stm.sciencemag.org/content/13/575/eabd2655(記者 張佳星)

責任編輯:kj005

文章投訴熱線:156 0057 2229 投訴郵箱:29132 36@qq.com

相關焦點

  • 我國科學家首次發現可延緩衰老「基因療法」
    1月7日,《科學·轉化醫學》雜誌刊登了中國科學院與北京大學聯合研究團隊歷時6年多的研究發現,他們通過全基因組基因編輯篩選平臺,最終鎖定一個強大的關鍵基因(KAT7)——影響年輕OR衰老的、能觸及細胞核內本質的「RESET鍵」。靶向單因子延緩衰老,這是首次!「為開發促進健康、延長壽命的療法明確了路徑。」同行專家如是評價這項關於衰老的研究工作。
  • 我國科研人員發現可延緩衰老的新型「基因療法」
    新華社北京1月8日電(記者魏夢佳)人類基因組中有多少衰老調控基因?其參與衰老調控的分子機制是什麼?能否在分子層面「操控」這些基因以延緩機體衰老?我國科研人員的一項最新成果對這些衰老領域的重要問題給出新的見解。
  • 我國科研人員發現可延緩衰老的新型「基因療法」_新聞中心_中國網
    新華社北京1月8日電(記者魏夢佳)人類基因組中有多少衰老調控基因?其參與衰老調控的分子機制是什麼?能否在分子層面「操控」這些基因以延緩機體衰老?我國科研人員的一項最新成果對這些衰老領域的重要問題給出新的見解。
  • 我國學者發現延緩衰老「基因療法」—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劉光慧等首次利用全基因組CRISPR/Cas9篩選體系在人間充質幹細胞中鑑定出新的衰老調控基因,並在此基礎上開發了可延緩機體衰老的新型
  • 中科院動物所等開發延緩衰老的「基因療法」
    人類基因組中有多少個衰老調控基因?這些基因參與衰老調控的分子機制是什麼?能否在分子層面「操控」這些基因以延緩機體的衰老?圍繞這些衰老領域亟待解決的重要科學問題,我國科研人員有了新的見解。 細胞衰老是器官乃至個體衰老的基礎,這一過程受到遺傳和環境等多種複雜因素的影響。
  • 中國科研人員發現可延緩衰老新型「基因療法」
    據新華社北京1月8日電(記者魏夢佳)人類基因組中有多少衰老調控基因?其參與衰老調控的分子機制是什麼?能否在分子層面「操控」這些基因以延緩機體衰老?中國科研人員的一項最新成果對這些衰老領域的重要問題給出新的見解。
  • 新型「基因療法」可延緩機體衰老
    人類基因組中有多少個衰老調控基因?這些基因參與衰老調控的分子機制是什麼?能否在分子層面「操控」這些基因以延緩機體的衰老?對於這些衰老領域亟待解決的重要科學問題,我國科研人員有了新的見解。  細胞衰老是器官乃至個體衰老的基礎,這一過程受到遺傳和環境等多種複雜因素的影響。儘管已有研究報導了一系列細胞衰老相關基因,但仍可能存在未知的衰老調控基因,且其調控衰老的具體分子機制尚不明確。此外,能否針對這些衰老調控基因發展幹預個體衰老進程的基因靶向操控手段也缺乏系統研究。
  • 我國科學家發現延緩人類皮膚衰老新策略
    該研究系統繪製了人皮膚衰老的高通量單細胞轉錄圖譜,發現增齡伴隨的生長控制轉錄因子的表達下調是人類皮膚衰老的驅動因素。在該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分別獲取了年輕、中年和年老人眼瞼皮膚樣品。通過組織染色分析,發現了包括表皮厚度、真皮膠原密度的降低等一系列增齡性變化。
  • 劉光慧/湯富酬/曲靜/張維綺合作開發延緩衰老的「基因療法」
    該研究首次利用全基因組CRISPR/Cas9篩選體系在人間充質幹細胞中鑑定出新的衰老調控基因,並在此基礎上開發了可以延緩機體衰老的新型「基因療法」。這項工作大大擴展了人們對於衰老基因的認識,為延緩衰老、防治衰老相關疾病提供了重要的幹預靶標與新型策略。
  • 中科院聯合北大開發出延緩衰老的「基因療法​」
    該研究首次利用全基因組CRISPR/Cas9篩選體系在人間充質幹細胞中鑑定出新的衰老調控基因,並在此基礎上開發了可以延緩機體衰老的新型「基因療法」。為延緩衰老、防治衰老相關疾病提供了重要的幹預靶標與新型策略。
  • 劉光慧/曲靜/張維綺/湯富酬合作開發延緩衰老的「基因療法」
    該研究首次利用全基因組CRISPR/Cas9篩選體系在人間充質幹細胞中鑑定出新的衰老調控基因,並在此基礎上開發了可以延緩機體衰老的新型「基因療法」。 在該項工作中,研究人員發現靜脈注射靶向敲低KAT7的Cas9/sgRNA慢病毒載體,可以減少衰老小鼠肝臟中衰老細胞的比例,顯著降低血液中促炎因子的水平,改善小鼠的健康狀態,延長生理性衰老小鼠和早衰症小鼠的壽命。
  • 科學家揭示ZKSCAN3延緩人幹細胞衰老的表觀遺傳機制
    ZKSCAN3是具有SCAN結構域的鋅指蛋白家族成員之一,曾被報導作為轉錄調節因子抑制自噬相關基因的表達。然而目前國際上關於ZKSCAN3的研究主要基於腫瘤細胞系及模式動物,其在正常人類幹細胞等二倍體細胞中的生物學功能尚不明確。
  • 【Science子刊】中科院聯合北大開發出延緩衰老的「基因療法​」
    儘管已有研究報導了一系列細胞衰老相關基因,但仍可能存在大量未知的衰老調控基因,且其調控衰老的具體分子機制尚不明確。此外,能否針對這些衰老調控基因發展幹預個體衰老進程的基因靶向操控手段也缺乏系統研究。 研究人員發現KAT7在生理性和病理性衰老的人間充質幹細胞中均上調表達,敲除KAT7可有效延緩細胞衰老,而過表達KAT7則會促進細胞衰老。 進一步的機制研究表明,KAT7能通過選擇性催化H3K14的乙醯化促進p15INK4b表達並誘導細胞衰老。
  • 【學術前沿】劉光慧等通過全基因組篩選發現新型衰老驅動基因
    這些基因參與衰老調控的分子機制是什麼?能否在分子層面「操控」這些基因以延緩機體的衰老?圍繞這些衰老領域亟待解決的重要科學問題,我國學者提出了新的解決方案。細胞衰老是器官乃至個體衰老的基礎,這一過程受到遺傳和環境等多種複雜因素的影響。儘管已有研究報導了一系列細胞衰老相關基因,但仍可能存在大量未知的衰老調控基因,且其調控衰老的具體分子機制尚不明確。
  • 中外科學家揭示人類幹細胞衰老機理
    近日,來自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劉光慧實驗室、美國索爾克研究所等機構的中外科學家,首次揭示了異染色質的高級結構失序是人類幹細胞衰老的驅動力之一,為延緩衰老和防治衰老相關疾病提供了新的潛在靶點。
  • 曲靜/劉光慧/張維綺揭示ZKSCAN3延緩人幹細胞衰老的表觀遺傳機制
    該研究首次報導ZKSCAN3通過自噬非依賴性的方式延緩人幹細胞衰老。機制方面,ZKSCAN3能通過穩固細胞核膜蛋白與異染色質的相互作用,從而增強基因組穩定性並抑制重複元件表達。在該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首先發現ZKSCAN3在人類早衰症間充質幹細胞、複製性衰老間充質幹細胞,以及老年個體分離的原代間充質幹細胞中均呈現出下調表達,暗示著ZKSCAN3與衰老調控的潛在聯繫。進而利用CRISPR/Cas9介導的基因編輯技術和幹細胞定向誘導分化技術,研究人員首次獲得了靶向敲除ZKSCAN3的人胚胎幹細胞和間充質幹細胞。
  •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等開發出可延緩衰老基因療法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劉光慧等首次利用全基因組CRISPR/Cas9篩選體系在人間充質幹細胞中鑑定出新的衰老調控基因,並在此基礎上開發了可延緩機體衰老的新型基因療法。該研究為延緩衰老、防治衰老相關疾病提供了幹預靶標與新型策略。相關成果1月7日在線發表於《科學-轉化醫學》。
  • 【科技前沿】劉光慧/湯富酬/曲靜/張維綺合作繪製人類衰老基因景觀圖
    這些基因參與衰老調控的分子機制是什麼?能否在分子層面「操控」這些基因以延緩機體的衰老?針對這些衰老領域亟待解決的重要科學問題,我國學者提出了新的解決方案。該研究首次利用全基因組CRISPR/Cas9篩選體系在人間充質幹細胞中鑑定出新的衰老調控基因,並在此基礎上開發了延緩機體衰老的新型基因治療策略。這項工作擴展了人們對於衰老基因的認識,為延緩衰老、防治衰老相關疾病提供了新的幹預靶標與手段。
  • 劉光慧/曲靜/張維綺合作揭示核心節律蛋白延緩幹細胞衰老及促進...
    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節律調控的失衡與衰老密切相關。研究表明,成體幹細胞的衰老和耗竭是個體衰老的重要標誌之一,也是引發人類退行性疾病(如退行性關節病變)的關鍵驅動力。然而,核心節律蛋白在人類成體幹細胞衰老過程中的調控作用尚不明確,能否通過靶向核心節律蛋白來延緩衰老或者防治衰老相關疾病也有待探索。
  • NMN的發現對人類延緩衰老意義重大
    NAD+前體NMN是目前唯一經過科學驗證的"長壽因子",標誌著人類在衰老領域實現了重大突破。2014年起,美國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華盛頓大學、日本慶應大學等頂尖的研究機構科學家相繼證實:NAD+前體NMN可顯著提升生物體內NAD+水平,進而實現逆轉衰老,並使與人體相近的哺乳動物壽命延長3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