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隨著蜻蜓FM、喜馬拉雅和荔枝等在線音頻平臺的崛起,有聲書漸漸成為一種「潮流」,活躍在各大平臺以及人們的生活中。
工作的繁忙、生活的壓力,已經讓人們沒有時間,或無法靜下來好好閱讀一本書。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看兩頁便再無心思往下翻,總覺得難啃,要花好長時間才能讀完。有聲書的出現,拯救了快節奏生活裡那些愛看書,卻沒有時間閱讀,或心緒煩悶,無心閱讀的一個又一個愛書者。
有聲書的流行,不僅讓各大有聲平臺的事業做得風生水起,也給作家、配音員、配音平臺帶來了一些積極影響。
1、 作家的另一筆收入
有聲書出現之前,作家寫了小說或其它作品,通常是投稿給出版社、報刊雜誌,出版紙質書,或將作品放到網絡上,與網絡文學平臺籤約,獲得版稅。隨著傳統媒體的衰落,新媒體的崛起,作家有了更多途徑展示自己的作品。即使投稿不中,與網絡文學平臺籤約不成功,也可以「自立門戶」,在公眾號或自媒體平臺創作。
前不久,有位作家來到配音圈,找專業配音員給自己的小說配音,錄成有聲作品,放到有聲平臺播放,賺取收益。比起以前單一的版稅收入模式,給自己的小說加上配音,製作成有聲作品出售,作家的收益模式變開放了,收益也增多了。
除了作家,一些出版社、圖書館等傳統媒體機構也開始往有聲書方向發展。圖書館的書量大,種類多,需要的聲音風格和專業配音員多。配音圈平臺現入駐專業配音員30000+,選擇範圍廣,且能與配音員直接溝通,在線交易,接收試音和成品,專業、高效,非常適合圖書館挑選配音員配音。
2、 配音員的就業新機會
有聲書出現以前,配音文稿大多是專題、廣告、宣傳片、彩鈴、動漫、遊戲、影視類,文稿比較短。有聲書的文稿短則幾萬字,長則幾十萬字。配音員用幾天時間配一整本書,就能賺一個月的錢。配音圈平臺上有位配音員,曾在平臺上成交了一筆50000字,5000元的有聲書配音單子。
3、 配音平臺有聲書配音需求增多
有聲書的流行促進了有聲書配音的發展,同時也增加了配音行業、配音平臺的有聲書配音需求。以真人配音在線交易平臺配音圈為例,從2020年一月份到七月份,平臺上的有聲書配音需求,在量上有明顯增加,文稿類型以小說為主。年輕點的聲音,在有聲書配音方面,市場稍廣一些。
綜上,有聲書的盛行,既是機遇,也是挑戰。作家想將自己的小說錄成有聲作品出售,可能需要增加自己文學領域之外的知識,比如,音頻剪輯校對知識。配音員想要錄好有聲書,得鍛鍊自己的閱讀能力,學習如何斷句,如何準確表達人物情感等。敢於突破,打破常規,勇敢接受市場的檢驗,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