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徐詩琪1
最近科學家設計了一種智能馬桶工具,可以檢測糞便和尿液中的各種疾病跡象。
來自史丹福大學的研究團隊表示,將這款工具安裝到馬桶後,每個上廁所的人都可以通過其指紋和肛膜(anoderm)的獨特特徵被識別,數據將安全地存儲在加密的雲伺服器中,並進行分析。
也就是說,用戶的肛門圖像將被上傳至雲端。
圖源:史丹福大學這個小工具可裝在普通的陶瓷馬桶內,並使用攝像頭,試紙和傳感器來識別多達十種可能的疾病,包括癌症,糖尿病和心臟病。
衝水杆上裝有指紋掃描設備,馬桶內則安裝了小型攝像頭,當人坐下時,馬桶能通過指紋與肛門印記區分用戶。
史丹福大學教授Sanjiv Gambhir在接受《每日郵報》採訪時說:「我知道這有點奇怪,但事實證明,每個人的肛門印記都是獨一無二的。」
小工具將連接到一個APP,信息通過APP傳遞給醫療團隊,以進行全面診斷和必要的測試。
數據保護對於收集高度私人和敏感數據的設備來說十分重要,Gambhir教授說,該團隊將其列為重中之重。 「我們已經採取了嚴格的措施,以確保在將信息發送到雲端時會進行身份識別,並確保信息(發送給醫療保健提供者時)受到HIPAA的保護。」
HIPAA是美國的《健康保險攜帶與責任法案》,該法案限制了醫療記錄的披露。
研究人員說,該技術可能對具有遺傳缺陷的人有幫助,尤其是對腸易激綜合症(IBS),前列腺癌或腎功能衰竭等病症。
Gambhir博士還表示,這一想法在15年前就萌生了:「每次我提起這想法,大家都會笑,因為它聽起來很有趣但也有些奇怪。「
據他介紹,尿液樣本會進行物理和分子分析,糞便的評估僅基於物理特徵。馬桶下的運動傳感器檢測人何時坐下,接著會有試紙劃入馬桶中心。試紙與尿液中的血液和糖分接觸時會改變顏色,以此來檢測疾病。
另外,尿液的數量、如廁時間和體積也都會被測量。
該技術還用到了計算機視覺和機器學習算法,可根據物理特性(例如形狀和一致性)來分析糞便。
圖源:史丹福大學Gambhir教授解釋說,該工具可以簡單地直接安裝到現有的馬桶中,幾乎沒有拓展物,「就像買一個坐浴盆一樣」。不過,與可穿戴設備不同,這個工具一旦裝上去就很難被隨時取下。
根據研究人員的說法,從樣本中收集的數據可以揭示十種不同類型疾病的生物標記,從尿道感染到膀胱癌、腎衰竭都可以被檢測出來。
該技術被歸類為持續健康監測,並已對21位參與者進行了測試以確定其功效。
然而研究人員也提到,這一系統對健康的潛在益處只有在未來大型的臨床研究中才能清晰。
為了更好地了解「用戶接受度」,美國團隊還對300名潛在的智能馬桶用戶進行了調查。超過一半的人表示,對為了健康而暴露自己個人信息的想法「有點」或「非常」滿意。
Gambhir博士認為,馬桶是每個人都需要使用的工具,有很大的作為疾病檢測設備的價值,但它並不能代替醫生或臨床診斷。
這個團隊的下一步計劃,是開發針對用戶的個性化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