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代謝物標記策略用於檢測細菌指紋

2020-08-27 中科科翼

近年來,隨著對微生物與疾病之間關係的深入認識,對共生微生物的研究成為當前研究熱點。考慮到微生物與疾病的密切關係,微生物的檢測方法對於理解微生物與疾病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進一步疾病檢測是必不可少的。目前,基因組測序、蛋白質質譜檢測和螢光原位雜交技術是最常用的三種微生物檢測技術。基因組測序和蛋白質質譜檢測技術雖然具有高通量的優點,但成本高、操作複雜等缺點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其廣泛應用。值得注意的是,在病理診斷中得到廣泛應用的螢光原位雜交技術雖然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但由於操作複雜帶來的假陰性結果也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應用。此外,單探針僅用於一種細菌的局限性也極大限制了其進行多菌分析和微生物群鑑定的能力。鑑於微生物與疾病的相互作用涉及到不同細菌種類的複雜關係,開發既可以識別特定的細菌種類,又可以識別不同微生物群的技術很有必要。

近日,武漢大學張先正教授(點擊查看介紹)團隊通過對三種不同的細菌代謝物進行螢光修飾,提出了一種用於檢測細菌指紋的聯合代謝標記策略。眾所周知,不同細菌的代謝特徵不同,導致不同種類的細菌會吸收不同的代謝物進行生物合成。基於此,他們利用修飾有不同螢光基團的代謝物來聯合標記細菌,以區分特定的細菌物種。他們通過對三種代謝物D-胺基酸、N-乙醯葡萄糖胺和N-乙醯半乳糖胺分別進行了藍色、綠色和紅色螢光基團修飾。當細菌與這些螢光代謝衍生物共培養時,不同的細菌會結合不同的修飾代謝物,從而呈現出不同的紅綠藍(RGB)三色螢光,並產生不同的真彩圖案,可以方便、有效地識別不同菌種甚至不同的菌群 (下圖)。

此外,為了方便直觀地觀察細菌的螢光指紋,他們還利用3D列印技術製備了可攜式光譜儀,通過智慧型手機上的應用軟體可以直接讀出RGB螢光值,並將其命名為微色系統。微色系統可以有效的從患有皮膚感染和菌血症等不同疾病的小鼠身上識別特定的菌種和微生物群(下圖)。此外,他們通過對臨床患者和健康人唾液樣本的微生物菌群指紋圖譜分析,證明該系統能夠準確區分口腔鱗狀細胞癌與癌前病變狀態。將微色系統與其他臨床技術相結合,對研究宿主-微生物相互作用和疾病診斷具有重要意義。

這一成果近期發表在Chemical Science 上,文章的第一作者是武漢大學博士研究生洪勝鄭迪威

相關焦點

  • 乾貨|高效化學同位素標記液相色譜質譜法用於外泌體代謝組學分析
    儘管核酸分析是發現外泌體中生物標誌物的主要工具,但代謝組學具有簡易且快速檢測的優勢,因此有擴展生物標誌物的化學多樣性的潛力。然而只能從患者少量血液中分離出痕量的外泌體,因此需要開發非常靈敏的外泌體的代謝組學分析技術。
  • 如何用FITC螢光標記細菌(細菌與真菌的螢光素標記)
    真菌;醋酸菌螢光(GFP)標記細菌螢光染色標記細菌(fluorescence labeled bacteria,FLB)>螢光標記噬菌體技術螢光蛋白標記細菌AlexaFluor 488(AF488)螢光染料標記細菌綠色螢光蛋白基因pEGFP標記細菌
  • 美格基因微生物多組學聯合文章刊登ISME!
    華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王璋研究員研究團隊的研究成果刊登ISME,同時,這也是美格基因微生物多組學聯合項目文章!多組學聯合分析是微生物組研究的秘密武器!本研究利用16S+宏基因組+轉錄組+宏代謝組多組學聯合分析,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道微生物群落的功能特徵進行了探究,並揭示了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發病相關的「菌群-代謝物-宿主靶點」的互作關係,證實了利用公共多組學數據集成分析來研究微生物組-宿主互作關係的可能性。本文第一作者及通訊作者為華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王璋研究員。
  • 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 電化學碰撞技術用於單個細菌的氧化還原活性檢測
    近期,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只金芳研究員課題組報導了一種基於靜電吸附作用的「微生物-電子介體」一體化策略,實現了單細胞水平上細菌的氧化還原活性的定量檢測,相關成果以「Redox Activity of Single Bacteria Revealed by Electrochemical Collision Technique」為題發表在國際電化學權威雜誌Biosensors and
  • Y染色體父系遺傳標記檢測是什麼技術?
    通過DNA-Y染色體的檢驗可以發現這個遺傳標記,並確認是否屬於同一父系關係。但雙方更具體是什麼關係,如爺孫、叔侄、兄弟,還是父子等,就需要進一步檢測,比如再做一個常染色體的STR檢測。DNA-Y染色體檢驗主要包括STR和SNP兩個遺傳標記,其中Y-STR檢測當前使用較為廣泛。STR(ShortTendom Repeat)是短串聯重複序列,廣泛存在於高等生物基因組中的一種Y染色體特有的分子標記。STR也稱為微衛星序列,約佔真核生物基因組的5%。其重複序列串聯排列,核心序列由2-6個bp(鹼基對)構成。
  • 尋找腫瘤生長所需的代謝物
    與正常細胞相比,癌細胞吸收和排放的各種代謝物都會發生相應的改變。臨床上通過同位素標記腫瘤組織中的特定代謝物來做核磁共振成像,就能「看到」腫瘤的形狀,也可依此來對腫瘤分型。很可惜的是,目前可選擇的用來做腫瘤成像標記等代謝物屈指可數。如何尋找到更多腫瘤特異代謝物,一直是癌症研究領域極具挑戰的方向之一。
  • 腸道微生物通過皮質醇與腦代謝物「通信」
    據每日科學網站日前報導,美國伊利諾伊大學最新研究表明,腸道微生物可影響人的健康和行為,甚至與自閉症等神經系統疾病有關,其可通過血液中的皮質醇與腦代謝物「通信」,這一發現提供了一種能解釋自閉症特徵的內在機制。該校神經科學項目博士生奧斯汀·穆德稱,嬰幼兒期間神經代謝物的變化對腦發育影響重大,而腸道細菌、真菌和病毒也扮演著重要角色。
  • 遏制耐藥——IL-6 和 PCT 聯合檢測,大勢所趨
    遏制耐藥,「IP」檢測各有所長PCT 是細菌感染高特異性指標,對細菌感染的價值已經獲得眾多循證醫學的認可,對細菌感染較為特異、與細菌感染程度相關、對抗生素用藥指導等均具有重要價值,這裡無需多言。IL-6 在急性炎症反應中處於中心地位,與炎症性疾病及感染程度直接相關。
  • DNA也有「指紋」
    DNA指紋圖譜開創了多種檢測DNA多態性的手段,如限制性內切酶酶切片段長度多態性(RFLP)分析、串聯重複序列分析、隨機擴增多態性DNA(RAPD)分析等。此類分析方法均以DNA的多態性為基礎,產生具有高度個體特異性的DNA指紋圖譜。由於DNA指紋圖譜具有高度的變異性和穩定的遺傳性,目前已成為最具吸引力的遺傳標記。
  • 智能馬桶可用於檢測疾病,但需藉助指紋和肛膜來上傳數據丨硬科技
    記者 | 徐詩琪1最近科學家設計了一種智能馬桶工具,可以檢測糞便和尿液中的各種疾病跡象。來自史丹福大學的研究團隊表示,將這款工具安裝到馬桶後,每個上廁所的人都可以通過其指紋和肛膜(anoderm)的獨特特徵被識別,數據將安全地存儲在加密的雲伺服器中,並進行分析。也就是說,用戶的肛門圖像將被上傳至雲端。
  • 螢光蛋白種類和螢光蛋白標記技術
    目前有多種類型的標記物和標記方式可供選擇,但是針對特定的應用應當選擇適合的標記策略。代謝標記策略是一種體內標記方法,在這種方法中,細胞被「餵養」了化學標記的營養物,然後這些標記物被摻入新合成的蛋白質、核酸或代謝物中。然後,我們可以收集細胞並分離這些分子以獲得細胞生物過程的全局視圖。
  • 今日Nature:聚焦飲食和菌群等對血液代謝物的影響
    和182個代謝物的水平,大部分基於菌群的代謝物預測在另兩個獨立隊列中得到驗證;③ 飲食和菌群對代謝物的預測存在相互重疊和彼此獨立之處;④ 在一項小型臨床試驗中,驗證了吃全麥麵包與血液胞嘧啶和甜菜鹼升高的因果關係。
  • 基於尿液的疾病檢測研究進展一覽
    用於醫療目的的尿液分析可追溯到超過3000年前。事實上,直到19世紀末期,使用顏色,味覺和嗅覺進行尿分析是早期醫師用於診斷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即使在今天,數以百萬計的化學尿液測試每天都在進行以識別新生兒代謝性疾病,糖尿病的診斷,監測腎功能,確認膀胱感染和檢測非法毒品的使用。如,一項研究表明大腸癌患者尿液中的二乙醯精胺成分通常比較高。
  • 中藥材真偽鑑別新方法—— DNA分子標記鑑別技術
    隨著各種先進儀器以及分子生物學的發展,各種新的鑑別方法亦紛紛推出,如紅外光譜鑑別、化學指紋圖譜鑑別以及DNA分子標記鑑別等,中藥材鑑別領域顯示出了蓬勃的生機。以人參、西洋參的分子標記鑑別研究為例,可以清楚地看出中藥材分子標記鑑別的研究軌跡。
  • Science|腸道菌群代謝物肌苷調控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抗腫瘤效果
    該研究發現腸道細菌通過產生代謝物肌苷增強免疫療法的應答,肌苷通過作用於T細胞上的腺苷A2A受體連同共同刺激物促進ICB治療,增強抗腫瘤免疫反應。腸道菌群可以影響結腸癌( colorectal cancer CRC)進展以及化療效果,但是大多數CRC對於ICB治療反應性差。作者選用了AOM/DSS誘導的小鼠CRC模型作為研究載體。
  • Bionumerics軟體的飛行時間質譜(MALDI-TOF)用於細菌鑑定
    飛行時間質譜(MALDI-TOF)用於細菌鑑定飛行時間質譜儀器主要由兩部分組成:基質輔助雷射解吸電離離子源(MALDI)和飛行時間質量分析器(TOF)。TOF的原理是離子在電場作用下加速飛過飛行管道,根據到達檢測器的飛行時間不同而被檢測即測定離子的質荷比(M/Z)與離子的飛行時間成正比,檢測離子。飛行時間質譜用於細菌鑑定近年來,基質輔助雷射解吸電離飛行時間質譜(MALDI TOF MS)已成為常規鑑定細菌和真菌的重要工具。
  • 細菌DNA指紋圖譜分析發現其傳播的驚人秘密!
    艱難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 ,C. difficile)是引發腸道感染的主要細菌類型,對於老年患者來說尤其危險。由於其對於常見的抗生素具有明顯的耐藥性,因此,在醫院就醫的患者群體中極易發艱難梭菌的感染。
  • 東阿推出指紋圖譜蛋白測序對照檢測方法
    東阿推出指紋圖譜蛋白測序對照檢測方法 來源:www.bioon.com 2007-01-26 11:57 哪怕是摻入很少量的牛皮、馬皮或其它雜皮,由此製成的假阿膠也能通過蛋白測序被鑑別出來
  • Science 封面: 7 大類腫瘤各有獨特細菌,乳腺癌腫瘤內細菌最多
    、生殖器、腸道等部位,已被證明可產生多種小分子和代謝物。這些小分子和代謝物對腫瘤的產生、發展和治療反應都有局部或系統性影響。100 多年前,科學家首次在人類腫瘤中檢測到細菌,但由於其生物量(微生物細胞物質的總重量)較低,腫瘤微生物組的表徵仍然具有挑戰性。 研究人員利用 16S rRNA(核糖體 RNA)的基因測序技術來尋找細菌,輔以顯微鏡觀察和細胞培養,來確認腫瘤內的不同細菌。
  • Science | 腸道菌群代謝物肌苷調控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抗腫瘤效果
    該研究 發現腸道細菌通過產生代謝物肌苷增強免疫療法的應答,肌苷通過作用於T細胞上的腺苷A2A受體連同共同刺激物促進ICB治療,增強抗腫瘤免疫反應。  為了檢測在小鼠腫瘤中特異性富集菌群對ICB療效的調控作用,作者將5種不同的細菌分別在無菌小鼠中定植,再進行MC38腫瘤細胞異位移植模型加ICB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