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 電化學碰撞技術用於單個細菌的氧化還原活性檢測

2021-02-13 分析人

近年來,電化學器件的設計日趨小型化,單個微生物細胞的檢測可實現對微型化器件設計機理的深入分析和理解。而基於超微電極的隨機電化學碰撞技術,由於所用電極尺寸小、響應速度快,為單細胞水平上微生物的活性分析提供了可能。

近期,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只金芳研究員課題組報導了一種基於靜電吸附作用的「微生物-電子介體」一體化策略,實現了單細胞水平上細菌的氧化還原活性的定量檢測,相關成果以「Redox Activity of Single Bacteria Revealed by Electrochemical Collision Technique」為題發表在國際電化學權威雜誌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上。

(DOI:10.1016/j.bios.2020.112914)

論文以硫瑾作為電子介體,依靠靜電吸附作用合成了一體化的「微生物-硫瑾」複合物,並運用計時電流法對其隨機碰撞到超微電極表面後產生的電流瞬變信號(尖峰狀電流信號)進行了檢測。通過對尖峰信號的出現頻率及其積分電量的分析,同時實現了微生物濃度的定量檢測和單個細菌氧化還原活性的分析。

根據研究結果,每一個尖峰狀電流信號代表了一個活性細菌隨機碰撞到電極表面,碰撞頻率與微生物濃度呈線性相關。因此,該方法為活菌濃度的定量檢測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時,每個尖峰的積分面積提供了硫瑾電子介體與超微電極之間轉移的總電荷(Q)信息,通過法拉第定律可以精確的計算出單個微生物對硫瑾的氧化還原能力。其中n表示氧化還原反應過程中轉移的電子數,F表示法拉第常數,m表示摩爾數。

圖示例:

圖1. 電子介體靜電吸附的微生物氧化還原活性檢測原理示意圖

圖2. (a) 大腸桿菌-硫瑾的電化學碰撞信號;(b) 枯草芽孢桿菌-硫瑾的電化學碰撞信號;(c) 大腸桿菌對硫瑾電子介體的還原能力統計分布;(d) 枯草芽孢桿菌對硫瑾電子介體的還原能力統計分布。

 

在這項工作中,提出了一種基於電化學碰撞技術的「細菌-電子介體」一體化檢測策略,用於統計分析單個細菌對電子介體的氧化還原活性。首次實現了單個細菌在超微電極表面氧化還原過程的觀察和測量。該檢測體系能特異性地區分活性細菌,並將其對電子介體的氧化還原活性進行量化,這對於提高對細菌非均相電子轉移過程的認識以及微生物電化學器件設計中微生物的選擇具有重要意義。

相關焦點

  • 測定單個納米氧化鈷顆粒的催化活性
    不含貴金屬的納米顆粒可以作為催化劑使用,例如用於制氫。為了優化它們的催化性能,研究人員必須能夠分析單個顆粒的特性。來自波鴻魯爾大學電化學中心(RUB)和杜伊斯堡-埃森大學(UDE)無機化學研究所的一個團隊為此提出了一種新方法。
  • 西南交通大學魯雄團隊《納微快報》:受貽貝啟發的氧化還原活性導電...
    受貽貝粘附蛋白氧化還原反應的啟發,西南交通大學魯雄教授團隊提出了一種用於製備導電、氧化還原活性、親水性導電聚合物/磺化木質素納米顆粒(CP/LS NPs)的通用策略,並將該納米顆粒作為納米填料,用於製備導電水凝膠。
  • 金松Joule:與獨立半反應配對的氧化還原庫用於模塊化電化學合成
    電催化學術QQ群:740997841近日,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金松教授報導了通過將氧化和還原半反應與非均相氧化還原庫(RR)解耦和配對,成功實現了不同化學品的模塊化電化學合成(ModES)。RR由攜帶電荷的氧化還原活性物質組成,可以可逆地存儲和釋放電子和離子(例如,Na+,H+以及 OH-),從而使完整的電化學反應能夠使用研究人員所選擇的獨立半反應。
  • 湖南大學王雙印教授Chem:親核試劑電催化氧化活性起源
    近日,湖南大學的王雙印教授課題組報導了關於親核試劑電化學氧化反應,鎳基電催化劑的活性起源與設計原理,對親核試劑電氧化反應的定義,機理以及改性策略進行系統性研究,這為親核試劑電化學氧化領域的發展以及工業化應用提供理論指導。研究成果發表於Cell Press細胞出版社旗下期刊Chem上。
  • 餘桂華Angew:揭示有機硫化物氧化還原化學用於非水系儲能技術中分子穩定的設計
    非水氧化還原液流電池(RFBs)在實現高能量存儲系統方面具有巨大的潛力。然而,活性物質的低溶解度和穩定性差等缺點一直限制著它們的發展。
  • 湖南高校研發促進病原體高效檢測的石墨烯生物傳感器
    在控制病原體引發的流行病傳播過程中,能否在第一時間實現高效檢測和有效隔離是阻止疫情擴散的關鍵。因此,針對病原體(細菌、病毒等)發展有力的檢測技術顯得十分重要。隨著納米科學和納米技術的快速發展,利用納米材料輔助生物傳感器以提升檢測性能備受關注。納米石墨烯具有優良的光、電理化特性,在過去的十多年中,基於石墨烯的光學、電化學生物傳感器得到了大力發展。
  • 快速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檢測
    一、CheKine™ 硫氧還蛋白過氧化物酶(TPX)檢測試劑盒(比色法),#KTB1660TPX屬於過氧化物酶家族,在體內主要通過還原過氧化氫和一些氫過氧化物來實現抗氧化作用,功能與GPX類似,也是穀胱甘肽氧化還原循環關鍵酶之一。
  • [趣味化學]氧化還原反應的應用
    K2Cr2O7是一種橙紅色具有強氧化性的化合物,當它在酸條件下被還原成三價鉻時,顏色變為綠色。據此,當交警發現汽車行駛不正常時,就可上前阻攔,並讓司機對填充了吸附有K2Cr2O7的矽膠顆粒的裝置吹氣。若發現矽膠變色達到一定程度,即可證明司機是酒後駕車。
  • 檢測細胞內氧化還原變化研究獲新進展
    6月17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分子反應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韓克利研究員所帶團隊在模擬穀胱甘肽過氧化物酶活性中心構建用於檢測細胞內氧化還原狀態變化的小分子螢光探針方面的系列研究工作受到了國際同行的廣泛關注
  • 煙臺海岸帶所用近紅外螢光探針檢測活性氧/活性硫交互響應
    在細胞氧化還原信號過程中,活性氧物種的爆發和硫烷硫的產生都是在很短的時間內發生,其中半胱氨酸參與的氧化還原過程獨立於穀胱甘肽的抗氧化系統之外。由於缺乏直接的檢測工具,檢測活性氧物種的爆發和活性硫的實時生理作用受到了挑戰。與其他生物檢測技術相比,螢光生物成像技術已成為檢測細胞內活性物種的強有力工具。
  • 疫情讓氧化石墨烯傳感器大顯身手
    Fraunhofer IZM的科學家和製圖- POC的子項目經理Manuel Bauscher:「我們可以從目前的醫學領域轉向其他方向發展;即朝向環境技術和環境影響的檢測。當然,病毒檢測的應用是我們的首要任務。」 該測試可用於檢測患者從感染中恢復後出現的抗體。
  • 具有明確活性的金屬多相催化劑用於CO2電催化還原
    因此,為了維持全球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平衡,各種脫碳技術,碳封存技術,以及發展碳循環利用等一系列的已經開發出將二氧化碳轉化為其他非溫室氣體的方法去解決這個問題。分子電催化CO2還原反應(CO2RR)是其中一種很有前途的方法,因為它可以支持可再生能源的產出。優化CO2RR系統需要找到高效的催化劑,以及電解系統。
  • 中科院長春應化所李茂研究員:電化學引發序列和拓撲結構可控的逐步聚合
    通常電化學氧化和電化學還原反應被分別用於高分子的電化學合成。
  • 【高分子】電化學引發固相迭代聚合
    ‍高分子的功能和性質與其本身的化學結構息息相關,例如其化學結構、組成、構型及單體序列結構等。
  • 東北大學《AFM》:氧化還原多酸陰離子摻雜導電聚合物用於贗電容儲能
    導電聚合物(Conducting polymers, CPs),如聚苯胺,聚吡咯,聚噻吩等具有良好的導電性和電化學活性,被廣泛應用於電化學儲能等領域。本徵態導電聚合物導電性差,通過摻雜可大幅提升其導電性(1~104 S cm-1)。傳統的導電聚合物摻雜劑(如硫酸根離子、萘磺酸根離子等)不具備電化學活性,這使得電極中存在大量非活性物質,即「死質量」。
  • 微生物陽極氧化廢水助力光電催化還原CO2自發產生合成氣
    另一方面,汙水處理工業每年消耗全球~3%的電能,由於有機物降解釋放全球~1.57%的溫室氣體,而汙水中有機物蘊含的化學能為所消耗電能的~9倍。如果能在汙水處理過程中回收可再生能量,用於轉化所排放CO2為化學燃料,有望同時解決水-能源-碳可持續發展所面臨的問題。電活性微生物陽極被廣泛應用於環境修復領域,其通過電活性細菌氧化汙水中的廢棄有機物,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從而回收能量,並實現汙水處理。
  • 解決電化學氣體檢測的技術挑戰
    電化學氣體傳感器是一種久經驗證的技術,其歷史可以追溯到1950年代,當時開發了用於氧氣監測的電化學傳感器。這種技術的首批應用之一是葡萄糖生物傳感器,用於測量葡萄糖的缺氧情況。在接下來的幾十年中,該技術得到了發展,傳感器變得小型化並能檢測多種目標氣體。
  • 趙新生——北京大學——生物晶片技術、單個生物分子檢測
    : 男       出生年月: 所在院校: 北京大學       所在院系: 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 職稱: 教授       招生專業: 化學
  • 氧化石墨烯的化學還原製備方法
    2007年,Ruoff團隊首先提出使用化學還原的方式由氧化石墨烯製備出石墨烯,這種方法容易批量生產、成本低,也便於實現石墨烯進一步功能化開發。  該方法的本意是消除氧化石墨烯的含氧基團、修復共軛結構和破損,最終恢復石墨烯完美的共軛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