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長春應化所李茂研究員:電化學引發序列和拓撲結構可控的逐步聚合

2021-01-19 高分子科學前沿

通常電化學氧化和電化學還原反應被分別用於高分子的電化學合成。電化學反應進行時同時激發至少2個反應位點在電極表面直接製備聚合物薄膜,但是這類電化學製備的高分子的分子量分布和序列結構是不可控的。

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李茂課題組首次同時利用電化學氧化和還原反應,基於電極上的自組裝電活性單分子,通過簡單地控制正負偏壓,實現了單個反應單體可控的逐步聚合反應(圖1),並且通過紫外可見吸收光譜電化學的數據得到了驗證(圖2)。通過自組裝單層的電化學活性單元的氧化或者還原功能的改變,可以控制聚合物的序列結構(圖2)。由於電化學反應在電極界面的雙電層限制(一般認為小於20 nm),目前這類聚合得到的聚合物長度接近20 nm。

圖1 基於電極自組裝單分子的電化學逐步聚合

圖2 電化學逐步聚合過程的紫外可見吸收和電化學反應單體依賴性

圖3 電化學逐步聚合的極限及序列可控性

此文通過同時利用電化學氧化和還原偶聯反應,實現了序列結構可控的電化學引發逐步聚合。由於咔唑3,6-位偶聯氧化強度的依賴性(李茂,Junction-Controlled Topological Polymerization, Angrew. Chem. Int. Ed. 2018, 57, 4936; C(3)-C(3') and C(6)-C(6') Oxidative Couplings of Carbazoles, Chem. Eur. J. 2018,DOI:10.1002/chem.201803246, 邀請綜述),這種聚合反應的拓撲結構也是可以控制的。原理上,這種聚合可以實現不同金屬配合物反應單體的序列可控聚合,同時在單分子尺度上控制超薄膜的厚度。


參考文獻:

Jian Zhang, Jia Du, Jinxin Wang, Yangfang Wang, Chang Wei, Mao Li,* Vertical Step-Growth Polymerization Driven by Electrochemical Stimuli from Electrode, Angrew. Chem. Int. Ed. 2018, DOI: 10.1002/anie.201809567。

課題組主頁:

http://www.escience.cn/people/limao

來源:高分子科學前沿

聲明:凡本平臺註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平臺轉載出於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並不意味著本平臺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我們的微博:高分子科學前沿歡迎和我們互動

添加主編為好友(微信號:gfzkxqy,請備註:名字-單位-研究方向),邀請您加入學術圈、企業界、碩博聯盟、北美、歐洲、塑料、橡塑彈性體、纖維、塗層黏合劑、油墨、凝膠、生物醫用高分子、高分子合成、膜材料、石墨烯、納米材料、表徵技術、車用高分子、發泡、聚醯亞胺等一系列技術交流群。同時可以在菜單中回復交流群」,獲取群目錄。

投稿 薦稿 合作:editor@polysci.cn

相關焦點

  • 【高分子】電化學引發固相迭代聚合
    原理上即使相同的單體組成不同的序列結構也可能裁剪材料的性質。目前報導的合成序列可控聚合物的聚合方法,其中大部分聚合還不能稱為序列明確的聚合。Merrifield固相迭代合成,是一種能夠真正意義上製備精準序列可控高分子的策略,是合成序列可控且結構明確的大分子最適合方法。但是固相迭代合成隨著鏈增長,聚合物純度難以實時監控。
  • 長春應化所舉辦高分子科學系列講座講
    應高分子物理與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邀請,南京工業大學材料化學工程重點實驗室汪勇教授、丹麥科技大學Jens Wenzel Andreasen博士和東京都立大學的Kotohiro Nomura教授於9月13日到中科院長春應化所進行學術訪問,並做客「高分子科學系列講座第147講、148講、149講」,分別為應化所的科研人員和研究生們做了題為「兩親嵌段共聚物的選擇性溶脹介孔化」、
  • 張希院士做客長春應化所應用化學系列講座
    張希院士做客長春應化所應用化學系列講座12月21日,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化學系主任張希教授做客中科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應用化學系列講座」,為該所科研人員及研究生作了題為「分子自組裝與解組裝報告主要闡述了兩親性高分子的可控自組裝與解組裝以及機理,尤其介紹了目前大家比較感興趣的紫外、可見光誘發的自組裝與解組裝的分子設計,以及目前分子自組裝研究領域中存在的機遇與挑戰等,使參會的200多名科研人員和研究生受益匪淺。 張希院士,高分子化學家,清華大學化學系主任。1992年在吉林大學化學系獲博士學位,2004年受聘為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 5月11日應化所應用化學系列講座和無機化學系列講座預告
    Yuming Zhao  單  位:Memorial University of Newfoundland, Canada  報告時間:2016年5月11日 (星期三)上午9:00  報告地點:長春應化所 教育大廈6040室
  • 2019廣東深圳大學生命與海洋科學學院與中科院長春應化所聯合招收...
    深圳大學生命與海洋科學學院與中科院長春應化所現面向國內外聯合招收博士後2 人,具體要求如下:一、院所及導師介紹深圳大學腦病與大數據研究所在倪嘉纘院士的帶領下,應用多種組學技術(如蛋白質組學、代謝組學、基因組學、生物信息學等)開展阿爾茨海默症、孤獨症等腦疾病的發病機制及診斷生物標誌物研究,在國家自然基金、深圳市科創委學科布局及技術攻關等項目的支持下
  • 長春應化所研成聚醯亞胺纖維
    長春應化所研成聚醯亞胺纖維 2006-01-20 00:00:00 來源:全球紡織網   一種具有高模量、高強度、低吸水率、耐水解、耐輻照和優異耐熱氧化穩定性能的聚醯亞胺纖維近日由中科院長春應化所研發成功
  • 長春應化所等在新型半導體雷射器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秦川江課題組、日本九州大學安達千波矢研究室合作,開發出一種基於新型低成本半導體材料鈣鈦礦的雷射器,突破了其以往僅能在低溫下連續穩定工作的瓶頸,實現室溫可連續雷射輸出的鈣鈦礦雷射器。
  • 《英國化學通訊》報導長春應化所染料敏化太陽電池研究重要進展
    中科院長春應化所青年科學家王鵬研究員領導的「染料敏化太陽電池」研究組,經過一年的不懈努力,在開發具有中國品牌的高性能有機釕染料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與瑞士洛桑聯邦高工該電池發明人Grätzel實驗室合作,對新染料進行了標準的光伏性能評價,初步製備的電池光電轉化效率就達10.5%,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的《英國化學通訊》(Chem.
  • 長春應化所在老年痴呆症藥物作用機制
    Ed.封面和自然•中國相關報導在國家基金委、科技部和中科院的大力支持下,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曲曉剛研究員領導的生物無機化學/化學生物學研究團隊在老年痴呆症藥物篩選、作用機制和端粒、端粒酶功能調控及特殊結構核酸識別等方面取得了系列創新性的研究成果。隨著世界人口老齡化,神經退行性疾病,特別是老年痴呆症(AD)發病率顯著提高,但AD病的確切發病機制尚不清楚。
  • 鴻達興業(002002.SZ):新達茂稀土擬從中科院長春應化所引進多項...
    智通財經APP訊,鴻達興業(002002,股吧)(002002.SZ)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包頭市新達茂稀土有限公司(簡稱「新達茂稀土」)日前與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籤署了《技術轉讓(專利權)合同》以及《技術轉讓(專利實施許可)合同》,引進中科院長春應化所的稀土專利技術,具體包括:一種稀土氫氧化物中鈰的溼法空氣氧化方法、一種稀土氟化物納米粒子的製備方法、一種從包頭稀土礦硫酸浸出液中萃取分離鈰
  • 2019中科大應用化學與工程學院(長春應化所)碩士招生調劑簡章
    2019中科大應用化學與工程學院(長春應化所)碩士招生調劑簡章 2019-03-07 17:44:48| 中國科大研究生招生在線
  • AFM-IR與FTIR巧妙結合:長春應化所實現聚合物納米尺度定量分析!
    但由於其分子量分布不均一的特性,很難實現準確定量分析,    近日,長春應化所高分子物理與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高分子複雜體系—多組分課題組通過AFM-IR與FTIR的巧妙結合,首次實現了聚合物納米尺度定量分析。    紅外光譜是聚合物結構分析的常用方法,但是其空間解析度低於幾個微米,對於微納尺寸的相區無能為力。
  • 吉林省汽車用高分子材料討論會在長春應化所舉行
    7月13日,由吉林省工信廳組織、中科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承辦的吉林省汽車用高分子材料討論會在長春應化所舉行。吉林省國防科工辦處長崔玉光,吉林省工信廳處長柳棲森,四平市工信局、遼源市工信局、通化市工信局、白山市工信局領導以及汽車產業相關企業代表等二十餘人參加了討論會。長春應化所副所長周光遠以及相關科研人員參加了本次研討。
  • 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王煒到長春應化所交流
    11月30日上午,應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電分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邀請,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王煒到該所進行學術訪問和交流。王煒做客「應用化學系列講座」,以「蛋白質摺疊、聚集動力學和相關應用研究」為題作了學術報告。
  • 復旦大學陳茂團隊:有機光催化「多樣化」可控自由基聚合
    拓撲結構是決定聚合物理化性能的重要因素,可對材料應用範圍造成影響。例如,線性聚合物被廣泛用於熱塑性材料,而(超)支化聚合物適用於潤滑劑、藥物遞送等。近年來,隨著前沿領域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研究成果表明控制聚合物拓撲結構對提高高端材料性能起到了關鍵作用。對此,研發調控準確、操作簡便、適用範圍廣(單體種類、聚合物分子量及其分布)的合成方法尤為重要。
  • 中科院王樹濤研究員開講生命科學學院「『2020活力生命』論壇」第7...
    生物界面粘附是界面化學研究中的前沿熱點之一,不僅有助於我們了解生命的奧秘、還對發展新型功能界面材料和相關技術有著重要意義。向自然學習,為發展新材料源源不斷的提供新原理和新思路。近年來,其團隊研究了幾種生物界面上的特殊粘附現象,井受此啟發發展了系列仿生粘附可控界面:(1)揭示了鳥類羽毛耐撕裂的性能是源於羽毛上的鉤-槽鉤機械級聯互鎖結構,顛覆了傳統認為的簡單鉤槽互鎖結構;發展了仿蜻蜓幹態粘附材料,解決了傳統仿蒼耳尼龍粘扣易壞、噪音大等問題;發展了仿腎小管內壁的抗礦物粘附界面材料;(2)提出結構匹配和分子識別的協同仿免疫界面識別理念。利用化學刻蝕。
  • Angew 復旦大學陳茂團隊:有機光催化「多樣化」可控自由基聚合
    拓撲結構是決定聚合物理化性能的重要因素,可對材料應用範圍造成影響。
  • 天津大學仰大勇課題組《德國應化》:手性碳量子點模擬拓撲異構酶I調控超螺旋DNA拓撲結構
    Angewandte Chemie(德國應用化學)上發表關於手性碳量子點模擬拓撲異構酶I調控超螺旋DNA拓撲結構的研究,發現了手性碳量子點模擬拓撲異構酶的作用機制,闡明印證了生命系統中基因轉錄的部分分子機制。
  • CCS Chemistry | 可控逐步聚合反應通用理論模型的建立和成功應用
    受限於逐步聚合反應不可控的特點,合成所得聚合物存在分子量不可控、分布寬、聚合產物溶解度差以及批次不穩定等問題,嚴重限制了共軛聚合物在新材料領域的應用。但是目前來講,可控逐步聚合反應(controlled step-growth polymerization,簡稱CSGP)的研究無論是理論還是實用技術上都十分有限。
  • 中科院長春應化所明軍AFM:氧化物剝離石墨助力SiOx/石墨烯負極
    然而,Si和Li之間的合金化反應不可避免地引起巨大的體積變化(≈300%),造成顆粒粉化、電極剝離以及SEI膜皸裂等問題,最終導致容量快速衰減。相比之下,SiOx在首次充放電過程中能形成納米尺度的Li4.4Si/Li2O/鋰矽酸鹽的均勻混合物,其中Li2O和鋰矽酸鹽可有效緩解矽的體積變化並提高界面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