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松Joule:與獨立半反應配對的氧化還原庫用於模塊化電化學合成

2021-02-06 催化計

電催化學術QQ群:740997841




利用可再生電力進行增值化學品的電化學合成具有比傳統化學製造更具可持續性的優勢。然而,在傳統的電化學合成過程中,成對的陽極和陰極反應之間的緊密耦合限制了產物及其效率。


近日,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金松教授報導了通過將氧化和還原半反應與非均相氧化還原庫(RR)解耦和配對,成功實現了不同化學品的模塊化電化學合成(ModES)。RR由攜帶電荷的氧化還原活性物質組成,可以可逆地存儲和釋放電子和離子(例如,Na+,H+以及 OH-),從而使完整的電化學反應能夠使用研究人員所選擇的獨立半反應。




本文要點


要點1. 利用ModES方法,研究人員將各自的半反應與NaNiHCF材料的氧化和還原相結合,整合了兩個互補的氧化還原反應:將O2電化學還原為H2O2和將Na2SO4氧化為Na2S2O8(或將Cl2氧化為活性氯)。


要點2. 實驗結果顯示,ModES系統可以連續運行100個循環(36 h),並具有出色電壓效率以合成H2O2和Na2S2O8。這些強氧化劑對於分布式製造極具吸引力,無需運輸危險材料,並且可以按需電化學生產用於殺菌劑,消毒劑和環境應用。ModES設計突出了使用RRs實現有價值的化學品的高效、模塊化和按需電化學合成的前景。

 


Wang et al., Modular Electrochemical Synthesis Using a Redox Reservoir Paired with Independent Half-Reactions, Joule (2020)

DOI:10.1016/j.joule.2020.11.011

https://doi.org/10.1016/j.joule.2020.11.011


催化技術交流微信群

加微信群方式:添加編輯微信18965840059,備註:姓名-單位-研究方向(無備註請恕不通過),由編輯審核後邀請入群。


熱催化學術QQ群:256363607

光催化學術QQ群:927909706

電催化學術QQ群:740997841

均相催化與酶催化QQ群:871976131


相關焦點

  • 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配平
    對於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配平,今天和大家分享兩種常用的方法。 1.離子-電子法配平原則:(1)反應過程中氧化劑得到電子總數必須等於還原劑失去電子的總數。(2)反應前後各元素的原子總數相等。
  • 氧化還原電位為正是什麼意思?為負是什麼意思?
    編審觀點:氧化還原電位是氧化還原反應半反應的電極電勢。原則上,任何氧化還原反應都可以設計成半電池,兩個半池連通,都可以形成原電池、向外電路釋放電流。兩個半電池連通後可產生電流表明,兩個電極的電位(也稱「電勢」)是不同的。
  • 生物物理所發現分泌途徑磷酸化調控內質網氧化還原穩態的新功能
    王志珍課題組長期研究內質網中蛋白質二硫鍵形成及氧化還原穩態維持的機制。該研究首先通過相互作用蛋白組學方法發現Fam20C和349個定位於內質網和高爾基體的蛋白質有相互作用,蛋白質摺疊通路的許多關鍵酶被高度富集。利用定位在內質網的氧化還原敏感的螢光蛋白探針(superfolded-roGFP-iEER)觀察到Fam20C基因敲除的細胞內質網處於更加還原的狀態。
  • 利用氧化還原中性的光催化模擬木脂素生物合成的氧化自由基環化反應
    利用氧化還原中性的光催化模擬木脂素生物合成的氧化自由基環化反應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22 21:37:25 加拿大麥吉爾大學Jean-Philip Lumb研究組的一項最新研究提出利用氧化還原中性的光催化
  • Nanoscale | 功能化氮化碳材料用於水氧化
    通過建立構效關係,本文為聚合物氮化碳基材料在不同催化水氧化體系中的合成策略、結構改性和性能提升方面提供了清晰的設計思路。、光電以及電催化分解水或者二氧化碳還原中的決速步驟。在關於水氧化催化劑的研究中,新興的聚合物氮化碳材料由於其自身的各項優點,比如無毒,廉價,易合成,合適的帶寬以及導/價帶位置,成為了研究的熱點材料。儘管從熱力學角度來講,氮化碳可以進行催化水氧化反應,但是其相對較低的價帶位置以及較差的導電性決定了其較低的氧化勢能驅動力。
  • 電催化還原CPET分子介體
    在電化學合成中使用氧化還原介體(redox mediator),可以實現底物的間接電化學轉化,避免在電極表面上直接形成反應中間體(如自由基陰離子或陽離子),從而提高反應的選擇性並防止電極鈍化。涉及初始電子轉移(ET)和隨後質子轉移(PT)的電化學轉化有很多應用,例如電化學Birch還原、電化學己二腈合成等,但其所需施加的偏壓遠遠高於協同質子-電子轉移(CPET)過程。
  • Joule高被引文章大匯總:綜述、電池、電催化、超級電容器
    為此,清華大學的王定勝教授和李亞棟院士團隊總結了SAC的溼化學合成策略(缺陷工程策略、空間限制策略、協調設計策略、其他綜合策略等)的最新進展,此外,進一步總結了SAC在關鍵的電催化反應包括氧還原反應(ORR),氫釋放反應(HER)和CO2還原反應(CO2RR)的應用,主要著眼於SAC獨特的電子和結構特性。最後對SAC的合成和應用的主要問題和前景進行了展望。
  • 氧化還原過程的催化循環:主族元素vs過渡金屬
    氧化還原過程的催化循環:主族元素vs過渡金屬儘管過渡金屬具有「天然的優勢」,但同樣具有d電子的主族元素理論上也具有相應的氧化還原活性,自然也有作為氧化還原催化核心的潛能。近年來,隨著主族元素化學的發展,化學家們發現這種金屬「獨佔」的催化活性開始展現在主族元素上。
  • 最新Joule:崔屹、楊培東、黃雲輝、朱嘉、黃勁松、李泓等大牛成果...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楊培東院士通過對界面的系統研究,優化了矽納米線/ 卵形孢子體系統的CO2還原速率。調節整體電解質的pH值,可以增加其緩衝能力,有助於形成緊密堆積的納米線-細菌陰極。因此,該密堆積雜化雜化材料可實現0.65 mA cm 2的二氧化碳還原電流密度。。當與光伏設備配合使用時,該系統可以在7天內以約3.6%的效率將太陽能轉化為醋酸鹽。
  •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等合成兼具高活性、高穩定性的納米金催化劑...
  • 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 電化學碰撞技術用於單個細菌的氧化還原活性檢測
    近期,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只金芳研究員課題組報導了一種基於靜電吸附作用的「微生物-電子介體」一體化策略,實現了單細胞水平上細菌的氧化還原活性的定量檢測,相關成果以「Redox Activity of Single Bacteria Revealed by Electrochemical Collision Technique」為題發表在國際電化學權威雜誌Biosensors and
  • 用於還原氧化石墨烯的缺陷修復和除氧的純電場和磁場
    氧化石墨烯的還原是石墨烯實際生產的一種有前景的途徑,目前已經報導了通過還原劑、熱和雷射照射實現氧化石墨烯還原的方法。
  • 《氧化還原反應》說課稿
    本節課內容承接初中所學的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同時為之後學習金屬的冶煉和防護、化學電源、元素以及化合物知識奠定了基礎,因此本節課內容在課程上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由於氧化和還原是一對典型矛盾,雖是相反的,但又是相依存的,是培養學生辯證思維的好題材。(過渡:教師不僅要對教材進行分析,還要對學生的情況有清晰明了的掌握,這樣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接下來我將對學情進行分析。)
  • 微生物陽極氧化廢水助力光電催化還原CO2自發產生合成氣
    如果能在汙水處理過程中回收可再生能量,用於轉化所排放CO2為化學燃料,有望同時解決水-能源-碳可持續發展所面臨的問題。電活性微生物陽極被廣泛應用於環境修復領域,其通過電活性細菌氧化汙水中的廢棄有機物,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從而回收能量,並實現汙水處理。
  • TMT標記定量蛋白組學助力烏菜氧化還原穩態與高低溫脅迫研究
    Genotype」的研究成果,通過TMT標記定量蛋白質組學和LC-MS/MS蛋白質組學研究方法,發現了烏菜的氧化還原平衡、光合作用、碳水化合物代謝、熱休克蛋白和信號轉導途徑與耐溫性有關,驗證了維持氧化還原穩態是烏菜新種質耐溫性的重要調控通路。
  • 合成代謝與分解代謝
    合成代謝具有階段性和趨異性。生物分子結構的多層次性決定了合成代謝的階段性。首先由簡單的無機分子(CO2、NH3、H2O等)合成生物小分子(單糖、胺基酸、核苷酸等),再用這些構件合成生物大分子,進而組裝成各種生物結構。趨異性是指隨著合成代謝階段的上升,傾向於產生種類更多的產物。合成代謝具有營養依賴性。人類不能從無到有合成所有的生物分子。
  • 大連化物所太陽能光催化制氫取得新進展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李燦院士研究組利用雙共催化劑發展了Pt-PdS/CdS三元光催化劑,在可見光照射下,利用Na2S作為犧牲試劑,產氫量子效率達到93%,這是迄今為止報導的光催化產氫最高的量子效率。在光催化過程的兩個半反應中(電子還原和空穴氧化),氧化半反應被認為是光催化過程的主要瓶頸。李燦團隊通過精心設計組裝光催化劑,在光催化劑 (CdS) 表面共擔載還原 (Pt) 和氧化 (PdS) 雙組份共催化劑,有效地解決了電子和空穴的分離和傳輸問題,利用犧牲試劑在可見光照射下取得了93%的產氫量子效率,已經接近自然界光合作用原初過程的量子效率水平。
  • 化鎳金的工藝控制及常見問題與改善方法
    打開APP 化鎳金的工藝控制及常見問題與改善方法 發表於 2019-04-29 14:09:05 目前化鎳金的沉金有置換和半置換半還原混合建浴兩種工藝。 化學鎳金主要用於電路板的表面處理。用來防止電路板表面的銅被氧化或腐蝕。並且用於焊接及應用於接觸(例如按鍵,內存條上的金手指等)。 工藝控制 1、除油缸 一般情況﹐PCB沉鎳金採用酸性除油劑來處理制板﹐其作用在於去除銅面之輕度油脂及氧化物﹐達到銅面清潔及增加潤溼效果的目的。
  • 用於量子光子學的高質量氧化銅晶體的合成方法
    在我們一般的認識中,銅的氧化通常意味著失去光澤的表面和腐蝕的電子設備。但是,化合物氧化亞銅Cu 2 O是用於量子光子、光電和可再生能源技術的有前途的材料。現在,KTH皇家技術學院的研究人員找到了一種合成高質量氧化銅微晶的方法。
  • (轉)Chem年度十大熱點文章:催化、能源、有機合成、碳材料等
    理解高層厚度的層狀鈣鈦礦,為高性能光電子學提供了新型鈣鈦礦的可行性。中科院理化所吳驪珠和李旭兵介紹了首例通過太陽能將CO2還原與氧化有機合成相結合。在可見光照射下,CdSe/CdS量子點(QDs)能夠在三乙胺存在下以412.8 mmol g -1 h -1的激發速率 和> 96%的高選擇性將CO2光催化轉化為CO 。更重要的是,當整合1-苯基乙醇的氧化偶合反應生成頻哪醇時,CO2-CO轉化平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