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口吃小夥圓夢「中國夢想秀」
一度一分鐘才說出名字,辭去工作攻克頑疾,180天苦練終流利演講
潘正愛在演講。
水母網4月28日訊(YMG記者 楊健)「大……大家……好,我……我……叫……潘正愛。」浙江衛視《中國夢想秀》舞臺,曾迎來一位來自煙臺的小夥子,與本期其他三位追夢選手不同,他合計8個字的開場白,用了將近1分鐘。然而,最初自我介紹都格外困難的潘正愛,上周再度站上夢想秀舞臺之前通過180天的刻苦練習糾正口吃,終於登臺發表一出流利的演講,一圓當年的英語教師之夢。
一句話自我介紹,竟講了1分鐘
個子不高、長相普通、穿著樸素,出生在煙臺一個小山村的潘正愛,未開口前最顯著的外表特徵,也不過一副黑框眼鏡。走上舞臺的他面對主持人周立波的問詢,顯得格外緊張,三次試圖開口,卻都無聲放棄,差不多花費了半分鐘,才終於完整地說出「大家好」三個字。一字一頓地發聲中,潘正愛的雙手不由自主地跟著口腔氣流上下擺動,話到嘴邊卻無法發聲的吃力感,既寫在潘正愛臉上,更急在觀眾心頭。
儘管外表憨厚樂觀,但潘正愛的童年,卻是灰色的:他的口吃並非先天,就當他懷揣著尋醫問藥、矯正口吃的夢想時,命運卻給他開了一個莫大的玩笑:潘正愛10歲那年,眼睜睜地看著朝夕相伴的父親在自己的懷裡合上雙眼,看著最敬愛的爸爸慢慢沒有了呼吸,小潘正愛瞬間體嘗了驚惶、失措、恐懼、悲痛,從此不能流暢講話的情況愈發嚴重。而由於潘正愛的母親同樣健康不佳,這一耽擱,就是十幾年。從孩童成長為青年的人生黃金年華,因口吃而無法與外界順暢交流的他,不但引來了周圍的人惡意模仿、嘲笑,更令本就不善言辭的潘正愛愈發自閉,對開口格外謹慎甚至怯懦,久而久之,口吃已然成為了潘正愛的心魔。
而口吃在潘正愛的生活中,也成為揮之不去的阻礙:曾酷愛英語的他通過自學,一度成為一名英語老師,但當面對孩子們一雙雙充滿求知慾的眼睛時,再度因口吃而無法順暢發聲的他,最終只得選擇了放棄:「無奈之下,我只能調去公司的後勤崗位,但由於口吃,甚至連不需要太多溝通的後勤崗位都無法勝任,只得又去了對說話要求最低的文案。久而久之,我甚至認為,繞著口吃走,這一輩子也可以過得下去。」
6個月「強迫矯正」,完美演講贏得掌聲
福無雙降,禍不單行,就當潘正愛認為「繞著口吃走」也能平平淡淡過一輩子時,2016年,對他疼愛有加的母親也不幸撒手人寰。雙親相繼離世,令這個格外沉默的小夥子第一次倍感內疚和自責:「自己為什麼連口吃都克服不了,為什麼總是要因為口吃丟掉工作,失去那麼多的機會?為什麼沒能孝順她一天?」如此種種,潘正愛堅定信念,一定要糾正口吃,學會「說話」!
為兌現自己的諾言,潘正愛辭去工作,走上《中國夢想秀》的舞臺,用180天的時間刻苦練習,只為了「流暢說話」這樣一個小小的夢想。在自己的小屋裡,每天起早貪黑地練習朗讀,常常讀到口乾舌燥,喉嚨幹啞到彈出甜腥味兒來,也不願意停止練習。他一遍遍呼喊:「I can make difference in this world!(我能讓這個世界變得不同)」然而,這個偌大的「世界」卻並沒有回音———最初的一個月,儘管潘正愛一遍遍地練習,但口吃還是一觸即發,無可避免,連自己都有些喪氣了。「我不能倒下,因為我身後,已經沒有人了。」這一次決定不放棄的潘正愛,依舊堅持練習,並進入了一家專業的口吃矯正機構,在專門指導下開始練習。在老師們「靠自己,大聲說出來」的反覆鼓勵下,一向靦腆的潘正愛走上講臺,大聲說話,抱著一本矯正指導,琢磨到教室裡已經沒有別人了還不肯離開。他還多次走到公交車站,走到籃球場,走到大馬路上,走到任何人多的地方,逼迫自己去搭訕、去交談、去演講,「面對著路人好奇的目光,不記得自己結結巴巴地開口了多少次,無數次羞赧到想找個地縫鑽下去,但最後,我終於能平穩、流利、從容地開口了!」
180天後,再度站上夢想秀舞臺的潘正愛,已經沒有了初次登臺時的侷促和焦慮,自我介紹也更加淡定自然。而當他一開口,全場觀眾瞬間睜大了眼睛:「在跌入絕境之前,我們似乎永遠不知道自己有多少超乎想像的潛力。常言道『萬事開頭難』,在溫水人生中要邁出改變的第一步,往往舉國唱衰,萬方來阻,但是只要走出這最難的一步,我們離成功的距離就只剩一半了。當然,蛹化成蝶,需要歷經日日夜夜的掙扎;浴火重生,需要烈焰炭火的炙烤。但咬緊牙關不畏過程的艱險,最終我們能收穫的結局,往往不會太差。」當潘正愛終於再度喊出那句「I can make difference in this world!(我能讓這個世界變得不同)」時,全場觀眾的起立鼓掌,正是對這位追夢人的最好褒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