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海上巨無霸,航母的噸位、威懾力、造價與製造難度都不是一般海上裝備能夠超越的,如今能獨立研製出航母的國家也不過才四個,中美自然位列其中,還有就是英國和法國。據悉印度也在研製國產航母,但這並不是印度獨立設計出來的產品,且很多東西都要從國外引進,已經背離了獨立研製的範圍。
有人可能要問,軍事強國俄羅斯難道沒有研製國產航母的水平嗎?只能說它曾經有過,雖然"庫茲涅佐夫"號還沒有退役,且俄羅斯也有此方面的計劃,但從蘇聯解體直至現在,俄羅斯海軍一直在走下坡路,想建造航母怕是難了。
在少有的具備航母的幾個國家之中,美國無疑是最強的,剩餘三個國家的航母水平與之都不處於同一水平線,比質量或噸位都無法取勝。看這三個國家的航母情況,可以發現排除"戴高樂"號後,其他採用的都是常規動力與滑躍甲板。
雖然我國已經解決了航母的有無問題,但比起美國,我國在航母的建造技術上還是略顯年輕。美國已經具備了超過百年的航母應用經驗,而我國的航母使用經驗才8年左右。我國遼寧艦的前身是"瓦良格"號,其作戰效率遠比不上核動力航母。山東艦的性能雖然有所優化,搭載艦載機的數量也上升了,但依然有很多阻礙沒能突破。
我國的航母數量和美國的航母數量有很大差距,在艦載機數量方面同樣有很大差距。比如我國的山東艦,它所搭載的艦載機數量基本上在45架左右,這其中包括30多架的殲15。但看尼米茲級航母,它能搭載的艦載機數量在90架以上,這明顯影響到了艦載機的起飛效率。
山東艦與尼米茲級航母相比,噸位上大不相同,搭載量也差距甚大,可能有人還會十分好奇兩者在尺寸上存在多少差距。從現有的數據資料來看,可以發現尼米茲級航母的甲板最長也最寬,不過兩者的甲板面積差距還不算特別大。
同時我們還可以發現,山東艦存在明顯的甲板不能得到充分利用的問題。再加上內部空間優化與艦載機尺寸等方面的問題,已經嚴重影響到了艦載機的搭載數量。不過,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國的下一代航母一定能徹底改變這種現狀,做到全球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