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蘇聯解體冷戰結束之後,俄羅斯龐大的常規武器庫就陷入了長久的「落灰」狀態,大量當時性能指標能夠做到與美軍同期武器平起平坐的戰機戰艦被迫大量退役封存,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俄羅斯經濟狀況的持續惡化,這些裝備最終難逃直接報廢的命運。
自從2014年俄羅斯武力入侵克裡米亞之後,他們和西方國家的關係就惡化到了一個冰點,此前還能靠著一些國際條約(比如說《開放天空條約》)勉強維持的所謂戰略互信蕩然無存,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國家隨後加緊了對俄羅斯的軍事打壓。
在新冠疫情的衝擊之下,截止到6月3日美國總確診人數已經上升到了188.1萬人,總死亡人數達到了10.8萬人,然而,自從美國境內的疫情進入衝刺期以來,他們對俄羅斯的軍事挑釁頻率是有增無減。
根據俄羅斯媒體的最新報導,俄羅斯國防部副總參謀長魯茨科伊上將在公開會議上表示,北約的軍事挑釁已經上升到了一個「相當高的頻率」,為此他呼籲在新冠疫情期間,雙方都應該縮減軍事演習的規模,不過北約並沒有給出積極回應。
就在日前,美國空軍兩架B-1B「槍騎兵」戰略轟炸機出現在黑海上空,與烏克蘭空軍的蘇-27戰鬥機進行聯合演習,俄羅斯南部軍區空天軍部隊隨後針鋒相對派遣了蘇-27戰機前往事發地對其進行全程監視,俄羅斯部署在克裡米亞半島以及烏克蘭東部俄領土內的防空力量隨即進入了戰備狀態。
除此之外在上個月中旬的時候,英美兩國的4艘主力艦艇還進入了巴倫支海海域,這是過去30年以來的頭一回,北約這種刻意模擬攻擊俄羅斯領土的行為自然讓俄國人感到相當憤怒。
日前俄羅斯總統普京籤署了命令,批准俄羅斯核威懾的國家基本政策,該命令從6月2日起正式生效。俄羅斯在這份文件中聲明該文件屬於防禦性質,其目的在於最大程度降低俄羅斯可能受到的核威脅,為此不惜採取一切必要措施。俄羅斯將會嚴格履行關於控核的國際義務,但是也會讓部分核武器常年處於戰備狀態。
不過此次俄羅斯頒布的文件與過往相似的地方在於,俄羅斯可以在必要情況下使用核武器進行先發制人的打擊,這個所謂的「必要情況」是指敵對國家使用核武器打擊俄羅斯領土或者是俄羅斯的盟友,或者說敵方國家對俄羅斯領土或者俄盟友有著核武器打擊的確定性意圖,在極端危險已經事實存在的情況之下,他們才會「迫不得已」使用核武器。
相比於其他有核國家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俄羅斯此舉也是他們常規軍事實力上相對不足的一種體現,同時也能夠收到最好的威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