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國總統川普放出「怒火打擊」狠話,引發人們關於美國發動核打擊要走哪些程序的疑慮。昨日,《華盛頓郵報》刊文稱,答案顯而易見:如果總統執意想打,他的高級軍事顧問除了執行命令或者辭職,可能別無選擇。但也有觀點指出,如果沒有防長同意,總統無法打開「公文包」,按下「核按鈕」。
他「適合」控制核武庫?
美媒稱,儘管川普「氣勢洶洶」,但包括國防部長馬蒂斯和國務卿蒂勒森在內的一些美國官員仍在尋找緩和局勢的方法。不過,他們也強調,作為總司令,川普有權使用任何他認為合適的「措辭」。「我不是民眾選出來的,美國民眾選出了總統」,馬蒂斯周三對記者說,「如何措辭,這是總統自己的事。」
馬蒂斯的「辯護」非但沒能「滅火」,反倒加重批評者的質疑——以川普的性格,他是否適合控制美國的核武庫?有評論稱,在競選期間,川普承諾他將「竭盡所能,永遠不讓我們處於必須使用核武器的境地」。但同時,他一再拒絕透露是否會在衝突中率先使用核武。
美國國會研究服務部去年12月的一份評估報告指出,總統「不需要他的軍事顧問或美國國會下令發射核武器」。此外,評估報告還說,「軍方和國會都不會推翻總統的這些命令」。
「原因很簡單:這個系統是為美國在幾分鐘內發動襲擊而設立的,所以如果美國受到核攻擊,它幾乎可以立即做出反應」,美國前核觀察官員布魯斯·布萊爾說。「如果要發動先發制人的打擊,川普會提前與馬蒂斯、白宮辦公廳主任凱利、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鄧福德和國家安全顧問麥克馬斯特等人開會,但如果他們試圖叫停或者減慢總統的命令,這真是一個『未知水域』。」
《華盛頓郵報》稱,美國「核按鈕」制度安排確立於上世紀60年代,而根據現行的1973年《戰爭權力法案》,總統只需在發動戰爭後的60天內,尋求國會對其軍事行動的批准便可。今年3月,眾議員泰德·劉和參議員愛德華·馬基曾試圖阻止總統在國會宣布戰爭前發動一場先發制人的核攻擊,但並無突破。對此,美國蒙特雷國際研究院的核問題專家傑弗裡·劉易斯表示,讓任何一位總統控制核武器是不負責任的做法,應該建立一種核武器不能隨意被使用的制度。「川普正在發起一場結束『核威懾』的個人行動。這可是美國的長期政策——保持強大的核武庫,以阻止其他國家發動核攻擊。」
總統可以「自說自話」?
不過,也有觀察人士指出,儘管只有總統才有權力下達使用核武器的命令,但總統並非可以完全「自說自話」。人們都知道,總統有一張被稱為「餅乾」、寫有核發射代碼的卡片;身邊有一位15秒內便能出現的「影子軍官」,拿著一隻被稱為「橄欖球」、裝有核發射裝置的特殊公文包。但他下達的核發射命令,需經過國家最高指揮當局(總統和防長組成)同意。如果沒有防長的允許,「影子軍官」不會執行總統打開公文包的命令。只有當公文包被打開、總統對相關文件確認為「是」後,發射代碼才會通過特殊的安全通道,最終傳遞到核作戰平臺(飛彈發射井、核潛艇和轟炸機等)現場指揮官手中。
保守派政策學者史蒂文·海沃德表示,如果川普的高級軍事顧問站在一起,反對實施先發制人的核打擊,真正的補救辦法就是辭職。「這將非常戲劇性,而且也不清楚會發生什麼,但可能性仍然存在。」
文官制度仍很重要?
與此同時,也有很大一部分美國學者支持現行制度設計。耶魯大學法學和政治學教授布魯斯·阿克曼認為,文職官員(總統、防長)控制軍隊的原則依然很重要——「即使負責人是川普這樣一個不可預測和好戰之人」。拉美國家按照美國的模式來塑造他們的憲法,他們的經驗表明,即使在令人信服的情況下,將軍們無視他們的總統也會帶來可怕的後果。
「更糟糕的是,一旦這一原則被破壞,這將成為未來將軍們將法律捏在自己手中的先例」,阿克曼說,「我們不能讓這種動向生根。如果川普的團隊無法說服他,他們就應該服從指揮官的命令。」
(欄目主編:楊立群;編輯郵箱:ylq@jfda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