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臺階:從無限大到無限小

2020-12-03 大科技雜誌社

從人開始

大自然的安排真是非常奇妙,我們人類的大小介於太陽和一個分子之間——太陽的直徑是1.392×109米,一個分子的直徑則大約是10-9米,人的大小正好是橫跨宏觀宇宙和微觀世界的中心點。

大自然在人這樣的尺度上達到最複雜的程度,並非出於偶然,我們尺度的大小在進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如果我們變成昆蟲大小,生活中每件事幾乎都不同了,一個螞蟻般大小的人永遠寫不出書來,因為一臺螞蟻大小的打字機的鍵盤都會黏在一起,一本螞蟻大小的書也是如此,而且,螞蟻永遠也不能生一團火,因為最小的火焰也要比它的身體大。因此,人類正是有了這樣的大小,才有了進化的能力。

另一方面,如果我們長得太高大的話,我們就會變得很脆弱。只要被什麼東西絆倒,可能就倒地不起。以成人和嬰兒為例,成人和嬰兒都摔倒時,成人倒地時的動能要比嬰兒倒地時大6倍。如果成人是現在的2倍大,他走路時就會像踩高蹺那麼危險。

而最大的宇宙和最小的原子都在我們身上交相輝映:我們會受到一個小到百萬分之一米的病毒的侵害;小小的DNA雙螺旋分子居然包含了我們所有的遺傳密碼;同時,我們也在接受太陽的光輝,依賴它的能量。太陽系之外那廣大的宇宙對我們來說也並非多餘,只有在一個足夠巨大的宇宙中才有可能產生擁有複雜智慧的生命。

這就是我們的大自然,世間萬物並不是隨意散布在自然界中的,它們的大小是大自然中各種力之間的一種平衡,它們的位置是由自然常數的固定值所確定的。從亞原子粒子的世界到無垠的宇宙,事物的排列有著出乎我們意料的秘密。現在讓我們從人開始,以10的次方為階梯,向下追溯到最小的世界,向上追溯到最大的宇宙,去觀賞那意想不到的魔景吧!

從1米開始,到最大的宇宙

100米(1米) 日常生活

這個尺度是和人們日常生活最密切相關的尺度。米這個測量單位本身就和人的手臂長短相關。大部分成年人的身高都超過1.5米,不到2米,只有少數人的身高才會超過2米。我們常常能聽到,人們說某個東西「一人多高」,這正是用我們的身高來度量事物。

1米尺度的東西非常多,舉不勝舉。我們到商店去買褲子,褲子總在1米上下;我們使用的書桌、寫字檯,長度也總在1米上下。

101米(10米) 最大的動物

當代活著的最大的動物是鯨魚,比較大的鯨魚長度一般都超過10米,最大的達到30米。但是沒有一種動物能達到100米的長度,即使是很久以前橫行一時的恐龍也不過幾十米而已。

102米(100 米) 最高的植物

長壽的巨大紅杉一般高約80 米,最高的甚至可達100米,而且沒有任何一種單個的生物形式比參天大樹更高大了。100米的尺度可以說是地球上生物體大小的極限。

103米(1千米) 一個社區

在1千米見方的城市裡,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典型的社區:居民樓、商店、公園、小學、馬路

此外,絕大多數小行星直徑都在1 千米以下。

104米(10千米)最高的山峰

地球上最高的山峰無法超越1萬米(10千米)。因為山越高也就越重,山的基部承受的壓力也就越大。對於地球這顆行星的引力來說,如果山超過1萬米的高度,它就會坍塌,陷入地殼中,所以地球上的最高峰——珠穆朗瑪峰只有8848米。

中子星的直徑一般只有10千米左右。質量在太陽1.4~3倍之間的恆星,其演化的結局就是中子星。

105米(100千米) 特大型城市

一個特大型城市方圓可達上百千米。

106米(1000 千米) 中等國家

一個中等國家的邊長大約有1000千米,但像中國這樣的大國,其南北或東西的距離都長達數千千米,而像汶萊、盧森堡這樣的小國方圓不過數百千米。

此外,最大的小行星(穀神星)直徑有1000千米,月球的直徑則近3500千米。

107米(1萬千米) 地球整體

地球的直徑大約是1.27萬千米,周長大約是4萬千米。在一個邊長為1萬千米的正方形裡我們可以看清地球全貌。這是一顆藍色行星,有著藍色的天空和海洋,還有白色的雲彩和褐色的陸地。

白矮星的大小和地球差不多。質量是太陽質量1.4 倍以下的恆星,其最後的結局就是白矮星。

108米(10萬千米) 最大的行星

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是木星,它比地球大1300多倍,其直徑有14萬多千米。木星沒有固體表面,是一個氣態行星,因此,有人說它是一顆失敗的恆星。

109米(100萬千米) 地月系統

在這個尺度下,月亮繞地球旋轉的軌道充滿了整個畫面。月球距離地球約38.4萬千米,是離我們最近的天體。月光幾乎使大部分星光黯然失色,由月亮引起的錢塘江大潮以及海邊每天出現的潮漲潮落,都說明了它是多麼接近地球。

此外,太陽的直徑約139萬千米,一個太陽比整個地月系統還要大。

1010米(1000萬千米) 土星和木星的衛星

除地球外,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等太陽系行星都有衛星。其中,木星和土星的衛星家族最為龐大,土星有近30顆衛星,而木星衛星達到了驚人的79顆!離土星最遠的衛星是土衛九,遠達1300萬千米。

1011米(1億千米) 日地系統

地球到太陽的平均距離約為1.495×1011米,這樣的距離不遠不近,是地球生命產生的必要條件。

1012米(10億千米) 超巨星

超巨星的直徑長達十幾億千米,比太陽到火星的距離還要遠。超巨星是宇宙中最大最亮的恆星,其質量可以高達太陽的20倍。

1013米(100 億千米) 太陽系

冥王星距離太陽近60億千米,因此,在100億千米這個尺度下,可以看到太陽系全景。

太陽系的成員包括太陽和八大行星、已證實的幾十顆天然衛星、已正式編號的3000 多顆小行星、為數眾多的彗星、流星體以及散布行星際空間的稀薄氣體和塵埃等物質。

1014米(1000億千米) 柯伊伯帶

離太陽約1000億千米的地方存在著一個彗星倉庫,名叫「柯伊伯帶」。柯伊伯帶可能含有上億顆彗星。

1015米(1萬億千米) 太陽系的邊疆

在離太陽1萬億千米的地方,即使沒有了繞著太陽旋轉的行星,太陽的引力仍能發揮微弱的作用,這裡是太陽系遙遠的邊疆。

1016米(10萬億千米或約1光年) 奧爾特雲

奧爾特雲被認為是彗星的起源地,有學者推測,太陽系形成時留下的碎片在這裡聚集成了彗星。奧爾特雲中的物質總量大約只有地球質量的幾倍,但卻含有幾千億顆彗星,柯伊伯帶的彗星就來自這裡。

1017米(約10光年) 銀河星團(疏散星團)

雖然大多數恆星在空間中是隨機分布的,但有一些卻顯示為「群居的亮點」。由10顆以上的恆星組成的、彼此具有物理聯繫的恆星集體稱為星團,星團可分為銀河星團(又名「疏散星團」)和球狀星團。銀河星團大多位於銀道面附近,其直徑一般不到幾十光年,所含的恆星數從10顆以上到幾百顆不等,銀河星團裡的恆星大都是分布在銀河系旋臂上的年輕、熾熱的星,它們常常含有恆星從其中形成的原始星雲的痕跡。

1018米(約100光年) 球狀星團

球狀星團與銀河星團的區別不僅在形狀和大小上,它們在銀河系中的分布情形也不一樣。球狀星團由於它們的形狀是球形或接近於球形而得名,其所含恆星數可多達10萬顆以上。星團內恆星平均密度要比太陽附近恆星的密度大50倍左右,而且越往中心密集度越高,中心的恆星密度要比太陽附近恆星的密度大1000倍。球狀星團的直徑從幾十到幾百光年不等,它們是在銀河系誕生初期形成的天體,由最古老的恆星組成,一般年齡在120億歲以上。

1019米(約1000光年) 矮星系

矮星系是圍繞銀河系運動的伴星系,一般只含有幾百萬顆恆星。目前已發現有10個矮星系在圍繞銀河系運動,如同一群衛星圍繞一個大行星運動。因此,這些矮星系是受銀河系萬有引力控制的銀河王國的屬地。

1020米(約1萬光年) 太陽在銀河系中

我們的太陽是銀河系中一顆普通的恆星,它位於銀河系的旋臂上,離銀河中心大約2.7萬光年。太陽以每秒250千米的速度繞銀河中心運動,其運行一周需要2.25億年(即一個宇宙年)。

1021米(約10萬光年) 銀河系

中心區域的引力把數千億顆恆星相互束縛在一起,形成了星系,我們的銀河系就是這樣一個星系。銀河系大約有2000億顆恆星,與一座倉庫中塞滿的稻米粒數相等。銀河系雖然星星眾多,但95%是又暗又冷的紅矮星、橙矮星和白矮星。

即便銀河系是這樣的龐大,但在廣袤的宇宙中,它仍然是微不足道的。

1022米(約100萬光年) 本星系群

我們的銀河系隸屬於本星系群,本星系群是一個小星系團,它僅含大約40個成員,其中大部分是矮星系(只含有幾百萬顆恆星的小星系),但也有巨型的仙女座星系。

1023米(約1000萬光年) 星系團

在這樣的尺度下,我們可以看見一個完整的星系團。星系團是許多星系在引力作用下聚集而成的大大小小的不同集團。離我們最近的大星系團是室女座星系團,這是一個包含至少2500個星系的巨大集合。

星系團中的各星系並不總是相安無事的,星系和星系還會發生碰撞。星系的碰撞並不像我們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碰撞現象那樣猛烈,而是延續很長時間,長久得可以和地球上久遠的地質年代相比擬。

1024米(約1億光年) 超星系團

超星系團由星系團聚集成群而形成。我們所在的超星系團叫本超星系團,本超星系團是包含數千星系的雪茄形巨大集團。本超星系團以外是其他超星系團,它們中的許多以其成員出現的星座命名,如2.5億光年以外的雙魚—英仙座超星系團和5億光年以外的武仙座超星系團。

超星系團在空間排列成串,恰似一縷縷不盡的蛛絲。

1025米(約10億光年) 像塵埃似的星系

如果我們有一張長寬標度大約各為10億光年的天文照片,我們就可以看到在黑暗背景上分布著數以百計、大小不一的小亮點,類似於我們在陽光下看到的漂浮在空氣中的微小塵埃,這些毫不引人注意的小亮點都是一些龐然大物:星系、星系群、星系團、超星系團……

那些離我們數十億光年之外的星系非常古老。因為從遙遠星系發出的光到達我們的地球,要走幾十億年,因此,我們今天看到的這些天體,還是幾十億年前的舊模樣。很久很久以前,當光線離開這些天體時,地球上的生命還處於原始的細菌狀態呢!

1026米以上(約100億光年以上) 不斷膨脹的宇宙

我們的宇宙是一個有限的宇宙,它產生於約138億年前的一次大爆炸,此後就不斷膨脹,直至今日仍在膨脹中。宇宙的形狀和大小仍是科學界的難題。

從1米開始,到最小的世界

10-1米(1分米) 手掌

伸開你的手,從手腕到中指指根大約就是0.1米。在自然界中像手掌大小的物體有很多,既有各具特色的人工製品,也有形形色色的生物體。通常,水杯的高矮、錢包的大小、鋼筆的長短等都在0.1米左右;盛開的花朵、池塘中的青蛙、活蹦亂跳的蝦等也都在0.1米左右。

10-2米(1釐米) 小昆蟲

很多小昆蟲只有1釐米大小,比如螞蟻、小甲蟲、小蜜蜂等。

10-3米(1毫米) 視覺的極限

人眼看1毫米的事物已經很費力了,蝨子大約就在1毫米上下。

10-4米(1絲米) 顯微鏡下

把0.1 毫米見方的畫面放大到書本那麼大,未曾預料到的細節出現了:我們看似光滑的皮膚上滿是刻痕、皺紋和大塊的穢物,順著眼睫毛泌出的油水如同汙泥,還有許許多多奇形怪狀的生物隱藏在我們的絨毛上,我們簡直不能使自己適應這種新情況。

再深入下去,我們會進入一個內部世界,對於我們來說就像遙遠的恆星世界那樣不熟悉。這個世界裡充滿著各種各樣不知名的微生物。它們能在各種惡劣環境下生活,代表著地球生命潛能的極限。

10-5米(1忽米) 細胞

大多數細胞的直徑在幾微米至幾十微米之間。當然也有些細胞比較大,比如雞的卵細胞(雞蛋)的直徑有35毫米(約等於3500忽米),鴕鳥的卵細胞(鴕鳥蛋)的直徑可達75毫米(7500忽米)。

細胞是所有生物體(病毒除外)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每一個細胞都包含全套遺傳信息,能獨立生存,表現出各種生命特徵。

10-6米(1微米) 細胞核

細胞核是由核膜、核仁和染色體幾部分組成的。細胞核的功能主要是儲存和傳遞遺傳信息,其中的染色體組就包含著該物種的遺傳信息,並能進行自我複製,因此可以世代相傳,保持物種的連續性。

10-7米(100納米) 病毒

病毒是能引發疾病的病原體,它是介於生物與非生物之間的東西。病毒沒有細胞結構,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質組成。核酸位於病毒的中心,它帶有病毒的遺傳信息,在病毒的繁殖、變異等方面起主要作用。

大多數病毒都小於150納米,最大的痘病毒也不過300納米,口蹄疫病毒是最小的,只有20納米。

10-8米(10納米) DNA、RNA和蛋白質

這三者都是構成細胞的有機大分子,它們之間既相互聯繫又各有不同的結構和功能。DNA是脫氧核糖核酸英文名稱的縮寫,它與英文縮寫為RNA的核糖核酸一起,是控制生物性狀遺傳的主要物質。DNA是遺傳物質,決定著後代的生物性質;RNA則是遺傳信息的攜帶者,它把DNA上的遺傳信息帶到細胞質的核糖體上,作為蛋白質的合成模板,指導著蛋白質的合成,可以說,它是DNA和蛋白質之間的信使。蛋白質是由許多胺基酸聚合而成的大分子,生物體的所有性狀最終都是通過蛋白質來體現的,因此它在生命活動中起著關鍵作用。

10-9米(1納米) 分子

分子是物質中能夠獨立存在並保持本物質一切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由原子組成。大多數分子含有不同的原子(如水分子H2O),也有少數簡單的分子由完全相同的原子組成(如氫分子H2)。

10-10米(1埃) 原子

原子由一個小小的帶正電的原子核和周圍一群帶負電的電子組成,原子的總電荷等於零。原子的模型就像縮小了的太陽系。

從比例上來說,原子核和電子之間的空間非常廣闊,如果把原子放大到一個球場那麼大,電子就像大廳中的一顆沙粒。但電子圍繞原子核的運動並沒有確定的軌道,而是遵循著概率原則。

10-11~10-13米(10微微米~100飛米) 原子內部

在原子內部,運動著的電子云幾乎佔滿了整個原子的空間。

在原子外層運動的電子很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而靠近原子核的內層電子則迥然不同,它們處於明顯的孤立狀態,只對內部原子核有反響,而外部作用很難影響它們,不管是火焰、衝擊波還是化學攻擊等都不能影響它們。

10-14米(10飛米) 原子核

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組成,原子核帶正電荷,與圍繞著它旋轉的帶負電荷的電子互相吸引,它緊緊束縛住電子,使原子處於穩定狀態。

原子核又重又小,每個原子的重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相形之下,電子的質量顯得微不足道。

10-15米(1飛米) 質子和中子

20世紀前50年,人們一直把質子和中子當作基本粒子,後來人們發現它們都有內部結構,由夸克構成。質子由2個上夸克、1個下夸克組成,中子由1個上夸克、2個下夸克組成。質子帶有正電荷,中子不帶電荷,比質子質量稍大。它們都比電子的質量大近2000倍。

10-18米(1阿米)~10-19米 基本粒子家族

這是物質結構的最基本層次,目前已知的基本粒子有數百種,它們被分為三大類:夸克、輕子和媒介粒子。作為基本粒子,它們不能分裂也不能通過內部的重新排列變成其他的東西。沒有直接實驗數據能表明它們的大小,但間接證據表明,它們均小於10-18米,必須要有目前人類還無法達到的極高的能量,才能分辨如此小的時空結構。

夸克是不自由的,並不能單獨存在,它們都被禁閉在質子和中子這樣的強子中;輕子包括電子、中微子等6種成員;媒介粒子則包括光子等,是在其他粒子間傳播相互作用力的粒子。

10-20~10-34米 物理大沙漠

其間的物理事件我們了解甚少。

10-35米 普朗克長度

這個尺度相當於一個質子大小的1020分之一,在三維空間中,沒有比這更小的尺度了,這是空間的起點。在這尺度以下,經典的時空概念開始失效,空間是捲曲的十維或十一維,最基本的粒子都被分解成一根根振動的弦。這是我們無從了解的世界,也是理論物理學家正在紛紛猜測的世界。

相關焦點

  • 宇宙臺階:從無限大到無限小
    而最大的宇宙和最小的原子都在我們身上交相輝映:我們會受到一個小到百萬分之一米的病毒的侵害;小小的DNA雙螺旋分子居然包含了我們所有的遺傳密碼;同時,我們也在接受太陽的光輝,依賴它的能量。太陽系之外那廣大的宇宙對我們來說也並非多餘,只有在一個足夠巨大的宇宙中才有可能產生擁有複雜智慧的生命。這就是我們的大自然,世間萬物並不是隨意散布在自然界中的,它們的大小是大自然中各種力之間的一種平衡,它們的位置是由自然常數的固定值所確定的。從亞原子粒子的世界到無垠的宇宙,事物的排列有著出乎我們意料的秘密。
  • 無限大的一半還是無限大,如果宇宙是無限的,那宇宙還有起源嗎?
    沒有找到並不代表宇宙空間一定就是無限的,假如有限的宇宙空間非常廣袤,光還沒來得及繞著宇宙邊緣跑上一圈呢?這也意味著,如果一個有限的宇宙的體積很大,它就能偽裝得像一個無限大的宇宙。這對宇宙學家們探究宇宙的起源是一個大難題,根據現在的大爆炸宇宙模型,無論宇宙是有限的還是無限的,在宇宙誕生之初,宇宙中所有的物質都是擠在一起的,那是一個極端的環境,極端緻密、極端熾熱,這就是所謂的「宇宙開端」,目前最被認可的宇宙起源理論說那個時間點在137.5億年前。
  • 有人認為宇宙無限大,相對應也有無限小,你怎麼看?
    大爆炸宇宙標準模型則認為,宇宙有一個開端,宇宙是有限的,是有始有終的。宇宙起源於138億年前的奇點大爆炸,這個奇點就是宇宙最小的時候,這個小是無限的,也就是似有似無的,沒有體積的。你說沒有它卻硬是存在,而且生成了我們現在廣袤的宇宙;你說它有,它又沒有體積,無限小。
  • 為什麼會有宇宙?宇宙就是一個大到無限小的點,無限大等於無限小!
    易經上說,太極其大無外,其小無內;整個宇宙就是一個太極,整個太極有兩個出入口,一個陰極,一個陽極,陽極就是白洞往外散發,陰極就是黑洞往內吸收。為了更好理解我例舉一個小宇宙,人體就是一個小宇宙,口為黑洞,肛門為白洞,心臟為太陽,腎臟為月亮,人體360個穴位代表星辰,人從出生到長大為小宇宙膨脹,收縮直至死亡,這說明宇宙膨脹到極至也會滅亡;小宇宙之外為大宇廟,大宇廟之外為更大宇宙,以至無窮。
  • 十月徵文 |「無限大,無限小」的物理,期待你的作品
    10月徵文「無限大,無限小」的物理「無限大,無限小」的物理——《知識就是力量》雜誌10月刊徵文開始啦!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質,正是通過物理學的研究被人們逐步認識和掌握。物理學的發展也在一步步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誕生於60年前的雷射使人類掌握了一種強大光源和工具,大大推動了科技的進步,也照亮了我們的生活;一根細細的光子晶體光纖,可以把等同於上千本書的信息幾乎瞬時間傳輸到數百千米以外,在現代通信行業中,成為長距離信號傳輸的載體;粒子加速器的問世,使得人類可以去探索未知的微觀世界。物理給你的生活帶來怎樣的新奇變化?
  • 宇宙的無限性法則
    有一種說法:宇宙確實不是無限大的,它是有限的,如果宇宙是無限的,就會出現一些悖論!上述觀點我不認同。試想,如果人類科技允許,宇宙的微觀探索是否可以一直深入,不斷地去微觀;同理宇宙的宏觀認識是否也可以不斷地去放大觀測。
  • 既然宇宙無限大,人類用有限的時間去探索無限宇宙,還有意義嗎?
    人類的歷史就是一部探索史,從智人出走非洲到達全世界的每個角落,再到中世紀航海家環球航行,然後則是人類登上月球,未來將是跨出太陽系、走向銀河系!但是據說宇宙無限大,用有限的生命去探索無限的宇宙有意義嗎?宇宙的大小到底是有限的還是無限的?牛頓從萬有引力的角度思考有限的空間內無數的星星會因為引力而吸引到一起,從而得出了無限宇宙的結論!
  • 如果您相信宇宙是無限大的話
    鑑於我們只能觀測到宇宙的有限部分,我們能否確定地得出宇宙是無限的結論呢?當然不行。據我所知,在可觀測的宇宙範圍外,有粉紅獨角獸或別的什麼,正標記著宇宙的邊界。所以,這不是一個信念的問題...這僅僅是一個根據我們所擁有的可用信息來找到最佳模型的問題。
  • 宇宙是無限的,那麼客觀世界就是無窮大的可增,也是無限小的可分
    宇宙是無限的,在空間上無邊無際,在時間上無始無終,那麼由此可見,宇宙既是無窮大,同時也是無窮小,也就是說,根本就不存在大和小,所謂的大和小,這是特定的角度的一種感知。古人在研磨物質的時候,發現物體可以研磨成細小的顆粒,由此古希臘人赫拉克裡特和德墨克裡特提出最早原子的概念,認為客觀世界所有的物質,都是由不可再分的最小顆粒原子組成。到後來,人們發現並不是那麼回事兒,就由義大利人阿伏伽德羅提出分子的概念,一直到現代普朗克提出量子(quantum)概念。
  • 宇宙其實是無限大的,你真的了解麼?
    而對於宇宙有多大這樣的問題,在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出現之前,大多都只是在哲學思辨上進行探討。當然,也有為數不多的從數理邏輯上進行討論的。比較有名的就是奧伯斯佯謬。這是在1823年,德國的天文學家奧博斯提出來的,他認為,如果宇宙是穩態的,並且是無限大的,那夜晚的天空應該是亮的,這是因為無限大的宇宙說明有無限多的恆星,那夜空就應該有無限多的亮點,也就是亮的。
  • 宇宙是無限大,還是有限大?探索偉大科學家們的答案
    但是很明顯這個現象並沒有發生,所以宇宙是不可能是有限大的,因為只有當宇宙無限大,你在宇宙中任意選取一個星球,它四面八方天體的數量應該是相同的,它能夠感受到一個力的平衡。所以牛頓覺得很想然,宇宙就是無限大的,但是你別以為牛頓說的就是對的,我們先不看這個答案的對與錯,我們再來看看第二個問題。
  • 既然宇宙無限大,為什麼科學家認為宇宙只有137億歲?
    宇宙無限大,為什麼人類卻認為它只有137億歲?眾所周知,關於宇宙的大爆炸的理論是,在137億年前,宇宙從一個無限小的奇點中爆炸,隨後產生了世間萬物。於是科學家認為宇宙的年齡是137億年,但是137億年之前呢?如果我們認為宇宙是無限大的,為什麼我們認為宇宙只有137億年的歷史?假設它無限古老,我們只能觀察到它的頭137億年,這難道不是更符合邏輯嗎?
  • 宇宙無限?不存在的!
    和上一幅圖差不多嘛,到後面,還有一幅圖和此圖差不多,到時候也許你會感嘆無限大與無限小的驚人相似。1光年(10兆千米)。這幅視圖中央那個星球比其他的都亮,方框中心的謎底揭曉,大家一定也猜到了,這就是我們的太陽。一旦遠離太陽觀察,我們會發現它只是眾多恆星中的一顆,其他遙遠的恆星也可以做太陽。100億千米。在這個距離觀察,太陽系的行星兄弟們恰好都能被看到。
  • 如果宇宙是無限的,那是否意味著有無限個我?
    問:如果宇宙向四面八方無限擴張那是否意味還會有更多的行星(在另一個宇宙中)?如果說宇宙的大小是無限的,那難道不會有另一個宇宙的存在嗎(或許他們也是無限的)?那麼如果宇宙是無限的,那是否意味著最終也會存在另一個,跟我們這兒發生的事情一模一樣的銀河系?同時那兒也會有無限個我們,做著各種有可能的事情。
  • 宇宙是不是無限大?愛因斯坦的回答刷新你的世界觀
    宇宙很美宇宙無限大?都說宇宙浩瀚無垠,那宇宙真的無限大嗎?支持這種觀點的人,會說因為我們觀測到的宇宙就是沒有邊界的啊,當然就是無限大的。人類最先進技術仍無法觀測到宇宙的邊緣可是進一步問:我們看到的宇宙無限大,就真的無限大嗎?
  • 為何說黑洞的奇點體積無限小密度無限大?科學家:我們也很無奈啊
    那為什麼有時候又說黑洞體積無限小,密度無限大呢?其實這指的是位於黑洞中心的奇點,下面我們來看一下為什麼黑洞這個奇點是怎麼來的。牛頓告訴我們,凡是有質量的物體都會產生萬有引力,這種力有三種特性:1、它只有吸引力,沒有排斥力;2、它是長程力,而且可以無限疊加;3、它的強度很小。
  • 宇宙是無限的,可「無限」也分等級,宇宙中存在無數個你嗎?
    我們一直都被灌輸一個理念,宇宙是無限的,可對於這個無限我們卻一直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無限是哪些東西無限?無限的宇宙意味著什麼?是否宇宙中有無窮多個我?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無限」。而現在發現宇宙的曲率似乎等於1,如果這樣宇宙將會是一張無限延伸的A4紙,這樣的話宇宙將會是無邊無限的。宇宙到底適用哪個模型,到現在也沒法確認,甚至未來也可能沒法確認。
  • 黑洞奇點體積無限小,質量卻無限大,它為何能「裝」進這麼多東西
    黑洞奇點體積無限小,質量卻無限大,它為何能「裝」進這麼多東西相信大家都知道,我們人類所在的地球,只是這個宇宙中的一顆很小的行星。就算是可以放下好幾百個地球的,這個太陽系中的恆星太陽,在這個宇宙中也只是滄海一粟。
  • 宇宙是無限的永恆存在
    這裡談談宇宙,談談宇宙的有限和無限。科學家認為:宇宙是在一百三十億年前由一個特殊的「奇點」爆炸而形成的。這個論點現在已經被大多數人接受,不可能是全部。但是,這個論點後面卻隱藏著一個嚴重的問題:這個「奇點」是怎麼產生的?這個無限大「奇點」在未爆炸前肚子裡竟然裝著時間、空間和物質!?
  • 我們的宇宙是有限還是無限的?
    對於我們相對論的大腦來說,理解這些數字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大多數人認為宇宙是一個無限大和無窮無盡的空間。但這是真的嗎?宇宙是無限的還是無限的?這是一個複雜的問題對於宇宙是無限還是有限,最初的答案就是一個響亮的...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