櫻桃全靠膨大劑?肥料催生菠菜綠?2020年農產品十大謠言別再信!

2020-12-04 騰訊網

長期以來,農業農村部依託輿情監測和風險交流兩大手段,做到偵測謠言「耳清目明」,處置風險「雷厲風行」,科普宣傳「長治久安」。2020年,受農業農村部監管司委託,部質標中心輿情監測團隊持續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網絡輿情監測,特別加強了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相關謠言的傳播監測與風險防控。總體上看,2020年農產品質量安全網絡謠言的出現頻率和傳播熱度較往年處於低位,截至11月底,共監測到相關謠言54種(同類合併後),內容上主要涉及三種類型:一是農產品容易沾染病毒,吃了會感染;二是食用某些農產品可以預防(治療)新冠肺炎;三是部分「激素」類謠言老謠新炒。

綜合上述謠言的危害程度、傳播情況,經專家研判、院士點評,由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標準研究中心與科學闢謠平臺聯合發布了《2020年農產品質量安全十大謠言》。

圖蟲創意

01

華南海鮮市場供貨商懺悔書?

謠言概述:2020年2月,一篇題為《華南海鮮市場供貨商的懺悔書!曝光巨大黑幕!》的涉疫情文章突然爆紅網絡,文章以華南海鮮市場所謂市場經營戶的口吻爆料市場內存在大量水產品質量安全問題。

圖蟲創意

傳播熱度:★★★★★

真相解讀:據統計,這篇粗製濫造的謠言帖,收穫了千萬次的閱讀量,一些人對其中渲染的水產經營亂象深表擔憂,甚至連水產品都不敢吃了。經確認,謠言中的所謂「事發地」和「當事人」均和武漢華南海鮮市場沒有任何關係。事實上,2016年端午前後網絡中即出現類似傳言,當時所謂的懺悔人是「寧波餘姚人徐翠芹」。據查,當時寧波餘姚市場監管部門對轄區內相關市場進行了檢查,並未發現網傳情況,且當地市場並未查到叫「徐翠芹」的經營戶。2017年上半年,網絡中再次出現類似「懺悔書」傳言,只是作者便成為福州倉山人鄭國強,其餘表述內容基本相同。解放日報等媒體及時對傳言進行了澄清,並邀請有關專家就黃鱔、蝦蟹等水產品使用避孕藥問題進行了科普解讀。本次謠言接疫情熱度蓄意「張冠李戴」「老謠新炒」,公安機關已及時出手,一舉揪出該謠言背後的平均年齡僅19歲的「網絡水軍」團夥。

02

櫻桃大個全靠膨大劑?

謠言概述:2020年6月,網傳一段關於大櫻桃的視頻,視頻中說,市面上的大櫻桃99%都使用了膨大劑,大櫻桃使用膨大劑後果個翻番、果核無仁、早熟(可提前約半個月上市)。

圖蟲創意

傳播熱度:★★★★☆

真相解讀:櫻桃的果實大小與品種有關。目前生產上主栽的大櫻桃品種,平均單果重大多在6克至12克,一些品種的最大果重均在13克以上,謠言視頻所說的「12克、13克是大櫻桃的果實生長極限」並不成立。目前,在我國露地櫻桃園不使用膨大劑,只有個別大棚櫻桃園使用膨大劑,以提高座果率和增大果個。而且,膨大劑不是催熟劑,其作用是促進細胞分裂,進而增大果個,而不是促進果實成熟。櫻桃上使用的膨大劑都是微毒或低毒的,不會對櫻桃產品安全和消費者健康造成風險。

03

98%的黃瓜都是用了藥?

謠言概述:2020年中旬,網絡傳言98%的黃瓜都是用了藥,黃瓜尖兒有突起就是打藥的;黃瓜刺兒多且密集就是用了激素。

圖蟲創意

傳播熱度:★★★★☆

真相解讀:黃瓜尖兒有突起現象的確可能使用了如2,4-滴和氯吡脲等植物生長調節劑,但應正確認識植物生長調劑的作用和風險。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實驗室(杭州)對黃瓜中的2,4-滴和氯吡脲殘留進行了風險評估,結果表明:其慢性膳食暴露量分別在安全參考劑量的0.146%和0.005%以下。因此,食用施用過2,4-滴或氯吡脲的黃瓜是安全的。植物生長調節劑一般都是低劑量使用,如果使用不當易出現畸形果,甚至出現相反作用,因此在果蔬產品中殘留極低,對消費者來說食用安全風險很低。此外,黃瓜果實帶刺的現象,長期以來一直被認為是黃瓜新鮮程度的一個外觀表徵。但黃瓜果實是否帶刺、帶刺多少,主要取決於黃瓜的品種特性,與植物生長調節劑並沒有必然的關係。

04

讓鍾南山院士哭泣的速生雞?

謠言概述:2020年初,微博、微信及多家短視頻平臺中大量出現一則關於「速生雞」的視頻。上述視頻多在標題中冠以鍾南山院士的名義進行傳播。

圖蟲創意

傳播熱度:★★★★☆

真相解讀:本次謠言傳播所用視頻系2012年12月18日央視新聞直播間內容,部分自媒體帳號在傳播中有意刪減了新聞的頭尾,並冠以諸如《剛剛鍾南山最新發布消息!雞肉!雞肉!難怪病痛越來越多!》《鍾南山:「速生雞」!難怪得病的百姓越來越多!》等類似聳人聽聞的標題。實際上,視頻內容與鍾南山院士並無任何關係。部分消費者對肉雞的生長速度還停留在傳統土雞生長速度的認知階段,認為肉雞就應該養殖半年甚至一年才能長大出欄。因此,對現代肉雞40天能長到1.5-2.5 公斤難以置信。

05

瓜蒂突起的西瓜是催熟的?

謠言概述:2020年,網絡中多次流傳「市售西瓜是催熟的」「瓜蒂突起的西瓜就是用藥了」的說法。

圖蟲創意

傳播熱度:★★★★

真相解讀:當前,市售西瓜絕大多數是自然成熟,設施、地域等栽培調控可實現西瓜周年自然成熟上市;自然成熟的西瓜甜,催熟西瓜酸,無催熟的必要性。在先嘗後買的市場背景下,催熟西瓜是瓜農自毀銷路的做法。西瓜的外形、瓜蒂是否突起屬於西瓜品種特徵形態,除少量受發育中各種條件影響的畸形外,正常的西瓜都有其品種特徵形態。將個別畸形西瓜說成普遍現象,並通過媒體廣為傳播,是誤導消費者的行為。即使催熟西瓜使用乙烯利,抑制內源生長素的合成,促進果實成熟,也未見有改變西瓜形態的報導。

06

我們吃的是「假大米」?

謠言概述:2020年2月,一條《「塑料大米」的製作過程,我們吃的是「假大米」》的視頻在社交平臺上瘋傳。

圖蟲創意

傳播熱度:★★★★

真相解讀:「塑料大米」是近幾年的「老謠言」,已被多次闢謠。視頻中是在製作塑料顆粒,方便運輸,並不是在製作假大米。而且,塑料的價格比大米也要高上許多,造假者不存在以塑料顆粒替代大米的動機。

07

皮紅肉青的番茄是打藥所致?

謠言概述:2020年6月,網絡傳言西紅柿囊肉分離是打藥了,顏色泛紅但較硬就是打藥的。

圖蟲創意

傳播熱度:★★★☆

真相解讀:「囊肉分離」「皮紅肉青」反映的是番茄的成熟度,不是食品安全問題。番茄呈現紅色是番茄紅素積累的結果,伴隨著番茄的逐漸成熟,番茄紅素由外向內逐漸累積。未完全成熟的番茄才表現出「囊肉分離」「皮紅肉青」的現象。番茄果實有果皮薄、含汁液多、怕擠壓的特點,如果採摘完全成熟的番茄,在運輸過程中內部組織變軟、容易破裂。為了保證一定的貨架期,長途運輸的番茄一般在未成熟時採摘,成熟度低,青的部分較多。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乙烯利催熟未成熟的青番茄,青番茄會不斷著色,在未完全進入成熟階段而成為「囊肉分離」「皮紅肉青」番茄。

08

湖北農產品感染「新冠病毒」?

謠言概述:2020年新冠疫情期間,關湖北農產品安全性的質疑很多,甚至有傳言稱「湖北大米不能吃了」,茶葉、柑橘也先後中招。3月初,《中國經濟周刊》報導湖北農產品存在大量滯銷情況,一些消費者擔心來自湖北的農產品會攜帶病毒不敢購買。

圖蟲創意

傳播熱度:★★★☆

真相解讀:新冠肺炎並非食源性疾病,無論是湖北農產品,還是其他食品本身都不是新冠肺炎病毒的攜帶者或是傳染源。和大多數病毒一樣,新冠病毒也是需要藉助宿主才能複製和自我繁殖。農產品本身並不能成為新冠病毒的主要宿主。此外,目前證明新冠病毒主要感染人類及其他哺乳綱的動物,為恆溫動物,對淡水魚類等變溫動物的感染機率很小。

09

水果打甜蜜素?

謠言概述:2020年6月,一則聲稱「水果發甜因為打了甜蜜素」「無籽葡萄蘸了避孕藥」的視頻在網絡上迅速傳播。

圖蟲創意

傳播熱度:★★★

真相解讀:經分析,上述視頻系2016年前後「柑橘打甜蜜素」「避孕藥葡萄」兩段謠言視頻拼接而成。造謠者將兩段視頻前後拼接,模糊時間和地點信息,並在視頻結尾插入煽動性語言,形成了惡性傳播。事實上,在種植環節給水果「打甜蜜素」,這種操作基本不可能,因為甜蜜素是水溶性的,幾乎不溶於有機溶劑,這使得它很難穿透水果表皮的蠟質層。現在,很多水果吃起來確實比過去要甜了,這是通過一代一代農業科技人員選育的結果,並不是說甜味水果就被添加了甜味劑。此外,由於植物體內缺乏相應的受體以及信號途徑,作為動物激素的避孕藥無法被植物識別和起效,也就根本無法給植物「避孕」。

10

墨綠的菠菜全因施肥過量?

謠言概述:2020年,有網民發帖稱「近期買到的菠菜綠得發黑,不敢吃,是不是化肥施多了」。

圖蟲創意

傳播熱度:★★☆

真相解讀:對綠葉菜來說,葉子綠得發黑才是營養價值高的狀態。綠葉顏色越深說明葉綠素越多,合成的養分越多,營養價值越高。菠菜是一年四季可以種的蔬菜,耐寒性很強,有春菠菜、夏菠菜、秋菠菜和冬菠菜。冬菠菜是在入冬之前播種,冬天休眠,春天收穫的。為了提高它的抗凍性,菠菜休眠之前的確要施肥補營養,但這是幫助菠菜越冬所必需的措施,其效果就是讓葉綠素含量增加,葉片充分肥大,加強光合作用,以便菠菜積累營養。植物和人一樣,「身體強壯」才能抵抗嚴寒。大棚蔬菜、水培蔬菜的葉片顏色往往會偏淺,原因之一是光照不足,葉綠素不夠多。

本文由 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輿情監測團隊 整理

部分資料來源於網絡,侵刪

你可能還想看

甜美好吃的無籽葡萄 跟轉基因有關嗎?

用農家有機肥種出的蔬菜水果 細菌容易超標??

不信謠不傳謠~

相關焦點

  • 2020年農產品質量安全「十大謠言、流言」榜發布
    綜合上述謠言的危害程度、傳播情況,經專家研判、院士點評,由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標準研究中心與科學闢謠平臺聯合發布《2020年農產品質量安全十大謠言》。2017年上半年,網絡中再次出現類似「懺悔書」傳言,只是作者便成為福州倉山人鄭國強,其餘表述內容基本相同。解放日報等媒體及時對傳言進行了澄清,並邀請有關專家就黃鱔、蝦蟹等水產品使用避孕藥問題進行了科普解讀。本次謠言接疫情熱度蓄意「張冠李戴」「老謠新炒」,公安機關已及時出手,一舉揪出該謠言背後的平均年齡僅19歲的「網絡水軍」團夥。二、櫻桃大個全靠膨大劑?
  • 2020年農產品質量安全十大謠言,快轉發到家庭群!
    總體上看,2020年農產品質量安全網絡謠言的出現頻率和傳播熱度較往年處於低位,截至11月底,共監測到相關謠言54種(同類合併後),內容上主要涉及三種類型:一是農產品容易沾染病毒,吃了會感染;二是食用某些農產品可以預防(治療)新冠肺炎;三是部分「激素」類謠言老謠新炒。
  • 99%櫻桃都用膨大劑?專家:果實的大小主要與品種有關
    2020-07-07 10:02:50 來源:經濟日報 「市面上99%的櫻桃、車釐子都是用了膨大劑。正常的櫻桃只能長到12克至13克,用膨大劑可以增大一倍,可早熟、提前半個月上市……」正值美味瓜果集中上市季,近日一段宣稱櫻桃質量安全存在問題的視頻在網絡傳播,造成消費者恐慌。
  • 有人說市面上99%的櫻桃都使用膨大劑?檢測結果出來了:說法不實
    每年櫻桃大量上市時,總會出現一些關於櫻桃的傳言,比如「你看櫻桃長這麼大,那是在種植的時候,使用了激素、膨大劑,>吃了這樣的櫻桃能致癌」等等……男子說,市面上的櫻桃,百分之九十九都用了膨大劑。哈爾濱銷售水果商戶所有農產品在流通市場前都會經過各道手續,各種抽樣檢測,我手機上都有,這是產品檢驗合格證,所以說我感覺那位網友說的問題,非常不客觀,太片面了。他這樣的言語,對我們這些合法商人,是非常有衝擊的。
  • 這些食品「爆料」,其實都是偽科學謠言
    每隔一段時間,一些披著科學外衣的謠言就會沉渣泛起,在網上瘋傳。盛夏到,蔬果豐,在大快朵頤的同時,你被關於蔬果或食品的傳言迷惑過嗎?這些傳言究竟是真是假,今天我們就請相關專家來撥開迷霧,還原真相,徹底粉碎這些餐桌上的謠言。在這個夏天,一起做個放心的吃瓜群眾吧。
  • 農業部曝光十大謠言:避孕藥餵黃鱔、螃蟹注水?
    IT之家7月3日消息 網絡謠言是當今網際網路時代無法避免的一個毒瘤,而這其中關於食品安全的謠言更是數不勝數,並且迷惑性非常大。從「避孕藥餵黃鱔」到「大閘蟹注水」,這些謠言不僅引發了消費者的恐慌和不滿,也對相關的產業造成了非常大的打擊。
  • 99%大櫻桃都用膨大劑?妖言惑眾
    最近一則網上傳播的視頻,說99%的大櫻桃都在使用膨大劑,有害身體健康的謠言成為不少平臺口誅筆伐的對象,也有不少消費者直接扔出了質疑者陣營最響的雷:「無風不起浪」。既然有人說,肯定有貓膩!小明必須肯定的是現在大櫻桃種植有在使用植物膨大劑,特別是以大棚櫻桃為代表的,不僅能夠提高產量,增大果個,還能夠增重果實質量,起到提質增產的作用。但是,99%使用膨大劑的說法不準確,現在涼地大櫻桃大多數不會去使用膨大劑。
  • 所謂「膨大劑能使『大櫻桃』單果重翻番,達到26克」的說法與事實不...
    「市面上99%的櫻桃、車釐子都是用了膨大劑。正常的櫻桃只能長到12克至13克,用膨大劑可以增大一倍,可早熟、提前半個月上市……」正值美味瓜果集中上市季,近日一段宣稱櫻桃質量安全存在問題的視頻在網絡傳播,造成消費者恐慌。針對相關傳言,記者採訪了有關專家。
  • 謠言粉碎機 | 四條關於蔬菜的謠言,別再信了
    《謠言粉碎機》是金昌市科學技術協會與金昌廣播電視臺聯合開設的一檔全新周更科普類原創短視頻欄目,視頻中呈現的真相嚴格依據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權威論證,我們將對您生活中出現的各種荒謬的科學流言進行求證,亮出真相!
  • 蘋果促花保果膨大劑用哪個肥料?
    一、影響蘋果著色的因素蘋果的價值影響因素之一就是蘋果的主色,著色好的蘋果往往賣價更高,在種植蘋果樹的時候,常見的影響蘋果著色的因素主要有硼供應過量;大水漫灌,根下缺氧;磷鉀施用過量,果實黃而不紅;氮過量,不脫綠;養分供應不良;溫差太小;摘袋過晚;高溫天,著色難;環剝久不癒合;套袋過晚,脫袋過早等因素。
  • 6月朋友圈十大謠言出爐!你信了幾條?
    今天小編為大家梳理了六月朋友圈十大謠言來看看你有沒有見過這些謠言!2謠言零下20℃,新冠病毒可存活20年近日,一條題為《李蘭娟院士:零下20℃,新冠病毒可存活20年》的報導被大量轉發,報導中稱:「新冠病毒特別耐寒,零下
  • 澄城櫻桃入選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名單
    澄城櫻桃入選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名單 恢復窄屏 發布時間:2020-10-01 07:34:13
  • 2020年了,2019年這66條謠言,一次全闢掉!
    公安機關不會簡單的以紋身來認定一個人是否是違法犯罪人員,有紋身的你,別害怕出門。30.私家車不噴字無法上路?未發現「非營運車輛噴塗核載人數」相關規定,強制噴塗可向當地交管所舉報。31.考取國際心理諮詢師證,從此暢通全球160多個國家?在我國,2017年心理諮詢師資格證就已經取消了。32.雲南省內旅遊團禁止進入四川?
  • 這是10月最大的謠言,別信!
    「鬆懈」  仍以頑強姿態寄生於各處  藉此,小編為大家整理出  10月朋友圈十大熱傳謠言  快看看這裡有沒你中過招的~  朋友圈十大謠言  1碰號軟體能破譯微信號和銀行卡密碼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 EWG公布《2020年農產品中農藥購物者指南》
    蔬果的農藥殘留量一直是媽媽們的心病,最近,美國非營利環保機構環境工作組織(EWG)公布了2020年度最後新一期的《農產品農藥殘留購物指南》(EWG's 2020 Shopper's Guide to Pesticides in Produce),草莓再次成為最有可能被農藥殘留汙染的新鮮農產品。這個機構每年都會評選「最髒的12種果蔬」,那麼,我們來看看最髒的定義是什麼?
  • 「水果圈」的這些謠言別再信了!
    ……夏日炎炎為了安心的做個吃瓜吃果群眾小編今天為您好好捋一捋都有哪些謠言在擾亂我們的食慾一起來看看別再誤會了1.西瓜和桃子一起吃會中毒?網絡謠言截圖桃子和西瓜一起吃並不會中毒。新鮮桃子和西瓜中所含營養素基本一致,有水分、碳水化合物、維生素C、維生素E和豐富的酚類物質,主要結構類型包括酚酸、黃酮醇類、黃烷醇類及花色苷類,這些酚類物質均具有較強的抗氧化活性,對人體健康有益。
  • 順豐轉型:布局櫻桃等農產品行業,背後有怎樣的邏輯?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經濟觀察網 記者 張文揚 3月31日,在2019年中國櫻商大會暨大連大櫻桃北京新發地產銷對接會上,經濟觀察網從順豐旗下豐農科技公司方面獲悉,順豐正在布局大櫻桃等生鮮類農產品的全產業鏈,以開拓生鮮冷鏈的巨大市場。
  • 2020中國櫻桃年會暨全國優質櫻桃大賽 在臨沂舉行
    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5月25日,2020中國櫻桃年會暨全國優質櫻桃大賽在臨沂隆重舉行。來自全國各地櫻桃領域的專家學者齊聚沂蒙大地,共享櫻桃產業發展成就、共議發展現狀、共商發展大計。同時還舉辦了全國優質櫻桃大賽,對來自山東、遼寧、內蒙古、浙江等全國各地的190個參賽大櫻桃進行了評比。經過評委認真打分,評選出金獎5名、銀獎10名、銅獎15名。近年來,臨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櫻桃產業發展,將其列為全市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支撐產業和農民增收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
  • 闢謠|7月謠言盤點:尼古丁是癌症剋星,抽菸能防癌?
    除了「吸菸有益」的謠言外,還有幾位「老朋友」也出現了,它們改頭換面,再次汙染網絡環境。今天就給大家梳理了七月朋友圈十大謠言,讓我們一起剔除這些有害無益的謠言吧。,千萬別躺下!多吃菠菜能補鐵?…來看真相。本文由科學加客戶端綜合自科技日報、"科普中國"微信公眾號、蝌蚪五線譜、"全民較真"微信公眾號、"松鼠雲無心"微信公眾號,原文首發於2019年7月31日,內容有刪改,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