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曝光十大謠言:避孕藥餵黃鱔、螃蟹注水?

2020-11-21 IT之家

IT之家7月3日消息 網絡謠言是當今網際網路時代無法避免的一個毒瘤,而這其中關於食品安全的謠言更是數不勝數,並且迷惑性非常大。從「避孕藥餵黃鱔」到「大閘蟹注水」,這些謠言不僅引發了消費者的恐慌和不滿,也對相關的產業造成了非常大的打擊。

6月30日,農業部在北京舉辦了2017年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農業部主題日活動,在活動期間,農業部聯合中國農業科學院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十大謠言進行了曝光,下面IT之家就帶大家一起來看一下。

農產品質量安全十大謠言真相:

1、香蕉浸泡不明液體,吃了有毒?

農業部專家指出,蕉農用低毒殺菌劑侵泡香蕉,可以有效抑制香蕉有氧呼吸,利於遠距離運輸。

2、又紅又甜的西瓜是被打了針?

一難注射、二難擴散、三難食用,費時費工易腐爛,西瓜打針圖個啥?實驗證明,西瓜打針之後,口感酸澀、極易腐爛,這個夏天可以安心做個吃瓜群眾。

3、草莓空心是因為使用了激素?

影響草莓空心的因素有很多(品種、水分和肥料的供應、過度成熟和使用膨大劑),以空心為依據來判斷是否是「激素草莓」並不科學。

4、無籽葡萄都是蘸了避孕藥的?

無籽葡萄分兩種,一種是天然無種子的葡萄,另一個則是天然有種子的品種進行無核化栽培獲得的葡萄。農業部專家指出,植物激素、動物激素差異大,無核化栽培使用的植物激素對動物體不起作用。

5、頂花帶刺的黃瓜是沾了「避孕藥」?

農業部門進行全面排查,黃瓜「沾花」藥水是允許使用的植物生長調節劑,並非「避孕藥」。

6、蘑菇富含重金屬?

食用的蘑菇多是人工無土栽培,不會吸附到土壤重金屬。專家指出:市場上常見的大宗食用菌並不存在富集重金屬的情況。

7、豬肉裡有鉤蟲,「水煮不爛」、「油炸不熟」?

專家粉碎謠言:沒有「高溫都煮不死」的寄生蟲,豬肉裡面長「鉤蟲」實為肌肉組織。

8、45天出籠的白羽雞,是激素催大的嗎?

無雞不成宴,然而,網絡上流傳的「速生雞」卻頻繁刺激著消費者敏感的神經。專家指出,白羽雞之所以長得快,並非吃了激素,而是得益於現代化的養殖方式和科學的遺傳選種技術。

9、無良商販為增重出售注過水的「針孔螃蟹」?

現場試驗證明,給大閘蟹注水,螃蟹極易死亡,賠本的買賣誰做?

10、養殖黃鱔是用避孕藥餵大的?

專家指出,避孕藥餵黃鱔,不僅不能促生長,而且會造成高達50%以上的死亡率,得不償失。

相關焦點

  • 「闢謠」請放過這些美食吧,它們跟避孕藥真的沒關係!
    不知道在你身邊有沒有聽說過這樣的說法,比如「現在的黃鱔不能吃,有人給黃鱔餵避孕藥,長得快!」、「頂花帶刺的黃瓜不能吃,因為刷了避孕藥!」之類的乍一看好像真事兒一樣的傳聞。其實這些都是很古老的謠言了,比如最初就是在1998年左右傳出的關於「黃鱔餵避孕藥」的說法,距今已經整整20年了,其後不只黃鱔,包括羅非魚、蝦、大閘蟹等都在各種版本中成了避孕藥餵養的主角。
  • 謠言:「頂花帶刺」的黃瓜使用了雌激素或避孕藥
    黃瓜是我們餐桌上一種常見的蔬菜,我們看到市場上出售的一些黃瓜頂部是帶有鮮花,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頂花帶刺」黃瓜,消費者因為其新鮮、外形好,售價一般比普通黃瓜高0.5~1.2元/斤,但是在「鮮花黃瓜」獲得較高收益的同時,網絡上卻一直流傳著一種說法,就是「頂花帶刺」的黃瓜和長得彎曲的黃瓜使用了雌激素或避孕藥,會導致兒童早熟,那麼這種說法靠不靠譜?
  • 黃鱔到底能不能放心吃?聽聽專家怎麼說
    懷化新聞網訊  民間一直流傳著「冬吃一枝參,夏吃一條鱔」的說法,如今正是吃黃鱔的好時節,愛吃黃鱔的人都知道,每年6月至8月是吃黃鱔的最好時節,因為這個時候,黃鱔進入生育期,生育前體內積累較多的營養,所以這個時候的黃鱔最肥,最滋補。
  • 黃鱔體內有「致命」寄生蟲?
    都說「小滿黃鱔賽人參」,每年春夏之交是吃黃鱔的旺季,這時候的黃鱔最肥、最滋補。不過,最近微博、微信上都在瘋傳一個「真相實驗:黃鱔體內要命的寄生蟲」的帖子,裡面有圖片顯示黃鱔體內有令人作嘔的寄生蟲,還有人因吃黃鱔染上了顎口線蟲病等。一時間,黃鱔陷入「寄生蟲門」,看完帖子,很多人表示不敢再吃黃鱔了。其實,關於黃鱔的傳言之前也有不少,「激素門」、「避孕藥門」等等。
  • 海寧有人買到疑似「注水螃蟹」!真相是……
    「買蟹的注意了,不管是梭子蟹還是河蟹,都發現有注水現象!奸商無處不在!」繆先生憤憤地對記者說。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國慶長假的一天,家住海寧市區南苑一裡的繆先生從南苑菜場買了幾隻螃蟹回到家中,準備清洗時卻發現其中一隻螃蟹身上竟然有一個洞,很像「針孔」。「我當時心裡就有些不放心了。」繆先生告訴記者,「之前有太多的注水螃蟹的報導,我害怕自己也中了招。」
  • 商戶給黃鱔餵避孕藥不划算 普通pH試紙可檢驗海鮮
    養殖黃鱔是否用避孕藥餵養?赤潮來了貝類吃不吃?如何快速檢測水產品鮮度……昨天,市海洋與漁業局與省海洋水產養殖研究所聯合舉辦溫州市初級水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實驗室宣傳周開放日活動,有關專家現場就市民關心的問題答疑解惑。黃鱔用避孕藥餵養?
  • 2020年農產品質量安全十大謠言,快轉發到家庭群!
    綜合上述謠言的危害程度、傳播情況,經專家研判、院士點評,由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標準研究中心與科學闢謠平臺聯合發布了《2020年農產品質量安全十大謠言》。 謠言概述:2020年2月,一篇題為《華南海鮮市場供貨商的懺悔書!曝光巨大黑幕!》的涉疫情文章突然爆紅網絡,文章以華南海鮮市場所謂市場經營戶的口吻爆料市場內存在大量水產品質量安全問題。
  • 2020年農產品質量安全「十大謠言、流言」榜發布
    綜合上述謠言的危害程度、傳播情況,經專家研判、院士點評,由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標準研究中心與科學闢謠平臺聯合發布《2020年農產品質量安全十大謠言》。謠言概述:2020年2月,一篇題為《華南海鮮市場供貨商的懺悔書!曝光巨大黑幕!》的涉疫情文章突然爆紅網絡,文章以華南海鮮市場所謂市場經營戶的口吻爆料市場內存在大量水產品質量安全問題。
  • 2020年農產品十大謠言別再信!
    綜合上述謠言的危害程度、傳播情況,經專家研判、院士點評,由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標準研究中心與科學闢謠平臺聯合發布了《2020年農產品質量安全十大謠言》。圖蟲創意01華南海鮮市場供貨商懺悔書?謠言概述:2020年2月,一篇題為《華南海鮮市場供貨商的懺悔書!曝光巨大黑幕!》的涉疫情文章突然爆紅網絡,文章以華南海鮮市場所謂市場經營戶的口吻爆料市場內存在大量水產品質量安全問題。
  • 2013年度十大科技謠言
    2013年對於謠言粉碎機是如虎添翼的一年,有了「流言百科」這個小夥伴,謠言粉碎機力爭更快速地出擊。和過去的幾年類似,食品安全相關的謠言依然是最受人們關注的,從「檳榔不致癌」到「快餐店的冰塊比馬桶髒」,從「轉基因大豆致癌」到「自來水中有避孕藥」,你相信過這些錯誤消息嗎?在2013年即將過去之際,果殼網聯手騰訊視頻盤點年度十大謠言,為你撥開謠言的迷霧,讓你更加了解真相。
  • 轉基因食品致癌是謠言 農業部:不存在轉基因濫種
    農業部回應轉基因  13日,針對轉基因食品問題,農業部首次主動召開新聞發布會,給上市轉基因產品上了道「安全門」,也給市民吃了個「定心丸」。新聞發布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主任委員吳孔明說,這些不符合實際,也不符合科學。其實是謠言,毫無事實依據,也被科學界一一否定。
  • 廬山否認給猴「計劃生育」:從沒餵猴避孕藥(圖)
    廬山否認給猴「計劃生育」:從沒餵猴避孕藥(圖) Birth control rumors for Lushan monkeys denied
  • 蟹殼上有孔,是被注水了嗎?
    王師傅已經買了10年的蟹,問他針眼注水蟹一事,王師傅說,根本沒有的事。蟹在搬運、或者移動的過程中,堅硬的蟹腳扎到別的蟹身上,會扎出一些小洞,這也挺正常的。要說給蟹注水,這是不現實的。王師傅說,一般一隻螃蟹也就三四兩重,能注進入多少水。再說了,活的螃蟹,一旦注水,會馬上死掉,價格立刻跌下去了。「這虧本的買賣,誰願意做?」
  • 多寶魚養殖不再嗑藥 餵得少長得慢多寶魚不怎麼生病了
    「2006年之前養魚,養殖戶都只有一個原則,那就是"多喂,快長,育肥,早上市,早賣錢。"那時候,一天能餵4次魚,長得快的魚半年就能上市。現在不一樣了,價格下來了,賣不出去,養殖戶索性餵得少了,一天餵2次,慢慢等市場回暖,魚反而"強壯"了,不怎麼犯病了。後來就琢磨出門道來了,原來多寶魚不能餵多了,否則一撐著就容易犯病,就得不停餵藥。」
  • 微信朋友圈九月十大謠言:iPhone接通陌生Facetime會被盜取ID
    不過,便捷的網絡和平臺也成為一些謠言高發地,尤其是我們在刷朋友圈的過程中,經常會看到各種各樣危言聳聽的消息。昨天,微信官方公眾號「謠言過濾器」對外公布了九月朋友圈十大謠言,涉及到食品以及公共安全等方面。
  • 黃鱔的食性與攝食特點
    飢餓缺食時,殘食比自身小的黃鱔甚至鱔卵,也食部分麩皮、熟麥粒、蔬菜等植物。稚鱔前期以攝食輪蟲、枝角類為主,後期則以水生寡毛類、搖蚊幼蟲為主。黃鱔的眼睛小而呆滯,眼外蒙有皮膜,視覺極不發達,其攝食活動依賴於嗅覺和觸覺,並用味覺加以選擇是否吞咽。黃鱔對食物很挑剔,不可口不吃,不新鮮也不吃,十分耐飢餓。幼鱔與成鱔的食譜基本相同。黃鱔耐飢餓,在室內玻璃缸內的籽鱔,不攝食也能生活兩個月之久。
  • 揭秘轉基因十大謠言真相
    謠言一:美國人不吃轉基因食品,生產出來都賣給中國人美國市場上75%以上的食品都含有轉基因成分。美國是轉基因技術研發大國,也是轉基因食品生產和消費的大國。謠言三:轉基因導致廣西大學生不孕不育廣西大學生不孕不育與轉基因無關。廣西大學生精液異常之說,出自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在調查研究基礎上所提出的《廣西在校大學生性健康調查報告》,研究者在報告中並沒有提出精液異常與轉基因有關的觀點,而是列出了環境汙染、長時間上網等不健康的生活習慣等因素。
  • 農村人在立秋後捉到黃鱔為啥會放掉不吃?老農:黃鱔血是熱滴!
    所謂的「夏天黃鱔的血是熱的」這個理論其實我是非常的不贊同的,因為小編本身就生活在農村,偏偏自己家裡面種的有水稻,而且也常年在藕塘裡面種植蓮藕,這兩個地方都是黃鱔經常出沒的地方,所以小編常年可以說和黃鱔鬥智鬥勇,因此對於黃鱔還是非常的了解的,因此小編對於這樣的理論都是不可知否的,這純粹就是謠言。
  • 傳轉基因食品致癌讓精子活力下降 農業部:謠言
    今日上午,農業部官員和專家公開回應稱:經過安全性評價審批的轉基因產品是安全的,網上一些如轉基因致癌,致流產等說法為謠言。有關轉基因食品,網上流傳很多說法,如轉基因玉米和大豆會導致癌症,轉基因玉米導致廣西大學生精子活力下降,轉基因食品導致不育,歐美人不吃轉基因食品,轉基因馬鈴薯致實驗大鼠中毒,轉基因玉米導致老鼠減少、母豬流產,轉基因正成為超過原子彈的殺傷武器等。
  • 微信公布朋友圈8月十大謠言:微信群聊涉及色情內容群主將被處以...
    不過,便捷的網絡和平臺也成為一些謠言高發地,尤其是我們在刷朋友圈的過程中,經常會看到各種各樣危言聳聽的消息。今天,微信官方對外公布了八月朋友圈十大謠言,包括新冠疫苗開賣、微信群聊涉及色情內容群主將被處以行政拘留以及海霸王冷凍海鮮是日本核汙染海域產品等。日前,朋友圈流傳:「新冠疫苗已經出來了,498一支,打3支。部分人員可以優先使用,年底能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