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人在立秋後捉到黃鱔為啥會放掉不吃?老農:黃鱔血是熱滴!

2020-12-04 瘋狂的老張

農村有句老話叫做「冬吃一隻參,夏吃一條鱔」,意思是說冬天的時候,要吃人參補身體,那麼夏天的時候就要吃黃鱔補身體。這是因為黃鱔主要有強筋健骨的作用,夏天的時候人飲食不振,容易出現營養攝入不足的情況,因此吃黃鱔對身體好基本上在咱們農村人都知道。

所謂的「夏天黃鱔的血是熱的」這個理論其實我是非常的不贊同的,因為小編本身就生活在農村,偏偏自己家裡面種的有水稻,而且也常年在藕塘裡面種植蓮藕,這兩個地方都是黃鱔經常出沒的地方,所以小編常年可以說和黃鱔鬥智鬥勇,因此對於黃鱔還是非常的了解的,因此小編對於這樣的理論都是不可知否的,這純粹就是謠言。

但是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言論呢?或許很多朋友不知道。你要知道咱們農村人一向說話比較本分,即使是一些農村老婦女,咱們的老祖宗有一些比較誇大的成分在裡邊,但是事實上很多的話語還是非常有道理的,但是顯而易見這個話語是不對的,其實這也是咱們老祖宗的不得已而為之。要知道黃鱔按道理來說可是咱們水稻田的大敵人,因為黃鱔特別喜歡在田埂上打洞,這樣田裡的水肥就被很快的漏掉,因此如果田埂上有黃鱔的話,一定要及時的將黃鱔捉走,然後將洞補上。但是咱們都知道中國人圖省事是出了名的,很多人到後邊去田埂上捉黃鱔的時候往往都是只捉黃鱔不填洞,或者是將黃鱔洞草草的填一下,實際上還是在漏水,所以實際上這種人是非常令人討厭的。

但是又沒有辦法阻止他們去捉黃鱔,所以農村有些人就「善意」的造謠說「夏天黃鱔的雪是熱的」。這是因為夏天天氣比較熱,很多人都喜歡吃涼爽的東西,一聽見黃鱔的血是熱的,相信很多朋友都不願意再吃了。自然而然沒有買賣就沒有殺戮,沒有市場就沒有捉黃鱔的人。

其實現在很多收讀者朋友們「智商稅」的謠言是非常多的,下邊老張就再給大家舉例兩個:①我國著名學者李教授鑽研30年發明出來抗寒蚊子,能夠在冬天維持生態的平衡。②從2020年開始,農村地區將實現大規模的合村並鎮。實際上這兩個都是謠言,但是因為緊扣社會的熱點,因此此等言論在社會上一處立馬掀起了軒然大波,因此我們的讀者朋友一定要保持理性,另外,小編在這裡提醒大家的是,如果到別人家的田埂上去捉黃鱔的話,捉了黃鱔以後記得幫人家把田埂上的洞補好了。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為啥黃鱔頭不能吃呢
    黃鱔是一種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的食材 ,不但味道極佳,而且滋補效果也是很好的,尤其是一些野生的大鱔,肉質更是異常的鮮嫩,口感頗佳,鱔魚的作用的很多很多的,還可以作為偏方使用,像一些突然出現嘴歪眼斜的症狀,會使用鱔魚的血,趁熱塗抹在白布之上,然後敷於臉部,連續幾次之後就會有很好的改善,鱔魚在民間有不吃頭的說法
  • 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為什麼黃鱔頭和田螺尾不可以吃?
    「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這是老人們留下來的一句俗語老話,這也是千百年來飲食經驗的一個總結,而其表達的意思其實就是告訴人們,黃鱔的頭不要吃,田螺的尾也不要吃,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呢?今天來給各位粗淺的分析一下:黃鱔不吃頭:民間關於黃鱔不吃頭有一個傳說,相傳有一種黃鱔叫望月鱔,此鱔比較喜吃腐肉,更加誇張的是,此鱔每逢月圓之夜,會出洞昂首望月,因而得名望月鱔。
  • 農村老話「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黃鱔頭和田螺尾不能吃嗎?
    農村老話「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黃鱔頭和田螺尾不能吃嗎? 「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這是農村流傳下來的老話,它告訴人們,吃黃鱔不要吃黃鱔頭,吃田螺不要吃田螺尾。這是為什麼?是個道理?
  • 在農村,為什麼要在房屋附近的水田和池塘裡放幾條黃鱔?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喜歡吃野生黃鱔的人也增多,野生黃鱔的價格也在增加,在我們南方,野生黃鱔的價格為150元每公斤左右,但是在農村,為什麼有些人喜歡在房屋附近的水田和池塘裡要放上幾條黃鱔呢?一、黃鱔喜歡吃的食物。
  • 刺毛蟲、螞蟥、黃鱔(2017年第92篇;總第309篇)
    大家覺得這個辦法好,大人們笑後馬上嚴肅了起來:其他樹不可以用這個法子,否則就要喊楊關慶捉你去吃官司。楊關慶是派出所的特派員,我們聽見他的名字一是恭敬,二是哆嗦。只要大人一說這名字,哭的就不哭,叫的就不叫,吵的就不吵,比弄死這楊樹不知道快多少倍。那時生產隊的拔秧是分到戶上的,所以我八九歲時就給母親喊了去拔秧。拔秧最怕兩點。
  • 炒黃鱔時,要洗去黃鱔血嗎?很多人多了這一步,難怪鱔魚變黑髮臭
    很多人多了這一步,難怪鱔魚變黑髮臭今天在集市上逛了一圈,想找點不一樣的食材補補,在一個角落裡,碰到一個大爺提著一個黑桶在那賣黃鱔,桶上面是一個簸箕,簸箕裡面是他殺好去骨的黃鱔肉,血淋淋的沒有衝洗乾淨,我當時就很好奇的問大爺,為什麼別人殺魚都是清洗的乾乾淨淨,你怎麼還讓黃鱔有這麼多的血,不會影響生意嗎?
  • 被黃鱔咬傷入院?黃鱔一定是無毒的,但人們有「毒」
    仔細想想,如果黃鱔真的像蛇一樣進化出毒腺和毒牙,情況會比現在好嗎?當然,答案是否定的,以前在農村很常見的毒蛇現在已經被逮捕了?收到貨物後,老爹被鑑定為野生,全身呈棕黃色,花紋明顯,肉質很緊實。後來,當我和店主聊天時,我知道當地人不吃黃鱔,因為他們知道浙江人特別喜歡吃河鮮如野生黃鱔和甲魚,近年來,一些人開始到農村集資,再轉賣到周邊省份。可以預料,不久,那裡的鰻魚就會被捕獲。
  • 為何說黃鱔不能吃頭?經常吃黃鱔,對身體有哪些好處?
    黃鱔也叫鱔魚,長相和蛇相似,也有很多人把它當做蛇。不過,黃鱔的外表雖然可怕,肉質卻十分的鮮美沒有魚刺,而且營養價值非常高。但是,從小大人們就教導我們不要吃黃鱔頭,雖然這個已經成為習慣了,但是還是想知道很多動物的頭都能吃,怎麼黃鱔頭就不能吃了。為何會說吃黃鱔不吃頭?
  • 農村俗語「七月蜂,八月蛇,九月黃鱔惹不得」,什麼意思?
    一轉眼2019年已經過去了一半,現在就已經進入7月了,隨著各個學校陸續開始放暑假,農村也要逐漸熱鬧起來了,雖然夏天的太陽很大,可孩子們還是會趁著這幾個月在外面撒開了玩,大人們也要忙著下地幹活,所以農村的朋友都免不了外出。
  • 外表有粘液噁心至極,喜歡躲在巖石洞裡,似黃鱔卻比毒蛇危險
    在農村裡面,我們經常可以看到農田中有許許多多的黃鱔,這是一種農民非常喜歡吃的野味,因為黃鱔的肉吃起來十分鮮嫩,而且含有許多的營養成分,在很多農民眼中,它就是一種天然的滋補品,農民在殺黃鱔的時候,經常喜歡把黃鱔的血和酒在一起喝下去,因為這樣可以起到滋補的功效。
  • 從江蘇跑到四川 小夥禁漁期直播捉黃鱔被罰款三千
    封面新聞記者 李智在眾多視頻直播軟體中,捉黃鱔,是出現頻率相當高的一個節目,點擊量相當高,也吸引了很多人爭先模仿。6月15日,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發布了這樣一起案例,一名90後江蘇小夥,為了模仿直播捉黃鱔,從江蘇驅車1700公裡來到四川綿陽鹽亭,在當地的禁漁期,直播捉黃鱔,最後被罰款3000元。2020年3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是綿陽鹽亭規定的禁漁期,鹽亭境內所有的天然水域,嚴禁在河道等天然水域內電魚、炸魚、毒魚、釣魚、船網捕魚等所有捕撈活動。
  • 吃大排檔裡的這種黃鱔,等著拉肚子吧很多人不知道裡面有寄生蟲
    黃鱔是在農村河流小溪中很常見的一種淡水魚,很多網友小時後都有下河抓黃鱔的經歷。黃鱔也叫鱔魚外形酷似蛇,不管是哪個季節都能吃到,還有著「吃黃鱔賽人參」的說法。可見,黃鱔的營養價值很高,養生的效果也特別好。
  • 黃鱔,黃鱔,卻未必是黃色的
    要注意的是,黃鱔是棘顎口線蟲Gnathostoma spinigerum的重要宿主,這在東南亞地區是一種常見寄生蟲疾病,因此吃黃鱔必須徹底熟食。另外,最好不要把活黃鱔塞到奇怪的地方。人並非顎口線蟲的合適宿主,但它仍然可以在人體內存活相當長久,會移動的皮膚腫塊是顎口線蟲病的一個主要症狀。
  • 鑽進水稻泥巴田裡的黃鱔,草也不吃,它們是吃什麼長大的呢?
    俗話說,常吃鱔魚,勝過人參。鱔魚的肉質是真的鮮美,它沒有普通魚身上的細刺,食用非常的方便,而且黃鱔含有豐富的DHA和卵磷脂,而它含有的脂肪又是很少的,這樣來看它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的食品;黃鱔它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能夠有效地增進視力,這又是我們讀書人必吃的食品了。那麼,黃鱔在水稻田裡不吃草,它們是吃什麼長大的呢?
  • 黃鱔到底能不能放心吃?聽聽專家怎麼說
    懷化新聞網訊  民間一直流傳著「冬吃一枝參,夏吃一條鱔」的說法,如今正是吃黃鱔的好時節,愛吃黃鱔的人都知道,每年6月至8月是吃黃鱔的最好時節,因為這個時候,黃鱔進入生育期,生育前體內積累較多的營養,所以這個時候的黃鱔最肥,最滋補。
  • 黃鱔體內有「致命」寄生蟲?
    都說「小滿黃鱔賽人參」,每年春夏之交是吃黃鱔的旺季,這時候的黃鱔最肥、最滋補。不過,最近微博、微信上都在瘋傳一個「真相實驗:黃鱔體內要命的寄生蟲」的帖子,裡面有圖片顯示黃鱔體內有令人作嘔的寄生蟲,還有人因吃黃鱔染上了顎口線蟲病等。一時間,黃鱔陷入「寄生蟲門」,看完帖子,很多人表示不敢再吃黃鱔了。其實,關於黃鱔的傳言之前也有不少,「激素門」、「避孕藥門」等等。
  • 斷頭黃鱔神經反射咬人 女子手指被咬得血肉模糊
    近日,市民鍾女士遇到了一件怪事,黃鱔頭都已經斷了,竟然還把她的小拇指咬傷了,真是讓人哭笑不得。  6月14日傍晚5點左右,鍾女士準備殺黃鱔,她在黃鱔的頸部和身體中間用剪刀剪了兩刀,黃鱔的脊椎已被剪斷,頭和身體基本已經分離。正當她左手&nbsp拿起黃鱔準備剖肚時,被砍斷的黃鱔頭趁鍾女士不注意,突然緊緊地咬住了她的小拇指。「我痛得哇哇叫,怎麼甩也甩不掉,我越是甩,它咬得越緊。」
  • 俗語「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看了這句話,下次別再吃錯啦!
    農村俗語「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為何黃鱔頭和田螺尾不能吃?有道理嗎?中國有句老話說「民以食為天」,任你再大的英雄好漢,沒飯吃也只能徒呼奈何,可見「吃飯」對人來說的重要性,但是,在這句話之後,還有一句「食以安為先」,突出了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人們也總結出了許多與飲食安全相關的俗語,「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就是其中之一,那麼這句話到底有什麼道理呢?
  • 現在是吃黃鱔的好時機,這個蝦仁炒鰻魚不會讓你失望的
    01小夏鰻賽人參我相信很多朋友都聽過這句話,我很小的時候聽老人說,因為鵝卵石小時候黃鱔吃得比較多。在長大之後,我不喜歡他,不是我不喜歡。現在夏天快熱了,看到一個大廚做「蝦爆鱔」,突然動了主意。黃鱔,俗稱鰻魚,是夏季為數不多的滋補食材之一。
  • 黃鱔的食性與攝食特點
    飢餓缺食時,殘食比自身小的黃鱔甚至鱔卵,也食部分麩皮、熟麥粒、蔬菜等植物。稚鱔前期以攝食輪蟲、枝角類為主,後期則以水生寡毛類、搖蚊幼蟲為主。黃鱔的眼睛小而呆滯,眼外蒙有皮膜,視覺極不發達,其攝食活動依賴於嗅覺和觸覺,並用味覺加以選擇是否吞咽。黃鱔對食物很挑剔,不可口不吃,不新鮮也不吃,十分耐飢餓。幼鱔與成鱔的食譜基本相同。黃鱔耐飢餓,在室內玻璃缸內的籽鱔,不攝食也能生活兩個月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