鑽進水稻泥巴田裡的黃鱔,草也不吃,它們是吃什麼長大的呢?

2020-11-24 騰訊網

俗話說,常吃鱔魚,勝過人參。鱔魚的肉質是真的鮮美,它沒有普通魚身上的細刺,食用非常的方便,而且黃鱔含有豐富的DHA和卵磷脂,而它含有的脂肪又是很少的,這樣來看它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的食品;黃鱔它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能夠有效地增進視力,這又是我們讀書人必吃的食品了。那麼,黃鱔在水稻田裡不吃草,它們是吃什麼長大的呢?下面鄉村似歌將與大家一起探討。

一、黃鱔生長的特殊性

1、水稻田裡的黃鱔,從秧插下去20天左右,就開始吐沫繁殖它的小黃鱔,黃鱔的生殖情況比較特殊,在幼鱔時它是雌性的,待生殖1次後,它就轉變為雄性黃鱔了,這種雌、雄性的轉變現象我們稱之它為性逆轉現象。在黃鱔剛開始吐沫的時候,也就是它繁殖的時間,但這時你若用手去掏,抓住黃鱔,這時黃鱔可能會咬你的,但咬的不那麼疼,最多能咬破你的手皮流血而已,這也許會給你心理上帶來恐懼,但黃鱔在大多的時間裡是不會咬人的。

2、黃鱔喜歡把水稻田的田埂打通,農村的田地,每塊田地之間總有點落差,田埂若被黃鱔打通,高處田的水,就往低處田裡淌,因為不是1-2個洞漏水,有時一夜之間,一塊水稻田裡的水就能漏得光光。黃鱔洞當天如果堵住的話,往往在一夜之間又會被黃鱔打通。

二、黃鱔是吃什麼長大的呢?

1、黃鱔為偏肉食性兇猛的魚類。黃鱔它晝伏夜出,大多在夜間出外攝食,它的攝食多屬啜吸的方式進行,每當感觸到有小動物在其口邊時,即張口進行啜吸。黃鱔還喜歡貪吃,就是被釣魚的鉤子勾出血了,還會繼續拼命地吃 ,夏季是它攝食最為旺盛的季節,寒冷季節可長期不食,也不至於死亡的。

2、黃鱔是以動物性食物為主的雜食性魚類,在自然條件下,藏在漏水的洞裡主要攝食小魚、小蝦、小河蚌、小螺螄、昆蟲以及大型浮遊動物,如水絲蚓(紅蟲)、搖蚊幼蟲以及各種蜻蜓幼蟲或動物卵等,併吞食小青蛙、小蝌蚪,有時也吃一些浮萍、茭瓜、絲狀藻,如硅藻、黃藻、綠藻、裸藻等。

3、黃鱔人工養殖時,主要以蚯蚓、蠅蛆、小魚蝦、動物內臟、屠宰的下腳料等配合飼料以及麩皮、米飯、米糠、豆餅、豆腐渣和瓜果皮等新鮮飼料來喂,並且不可以投餵腐敗變質的飼料。最好將動物性飼料和植物性飼料粉碎後混合加工成顆粒飼料來喂,這樣更適合它的胃口。顆粒的大小可以根據黃鱔的大小來確定,一般以黃鱔的口一口能吞進去的大小為宜。

總之,黃鱔是自然界留給人類的一道精美食品,我們既可以捕捉野生的,也可以進行人飼養。但當我們美食的時候,雖然吃黃鱔能增加力氣,但千萬不要像黃鱔那樣貪吃啊!你說對嗎?點擊關注幸福年年!

相關焦點

  • 農村人在立秋後捉到黃鱔為啥會放掉不吃?老農:黃鱔血是熱滴!
    農村有句老話叫做「冬吃一隻參,夏吃一條鱔」,意思是說冬天的時候,要吃人參補身體,那麼夏天的時候就要吃黃鱔補身體。這是因為黃鱔主要有強筋健骨的作用,夏天的時候人飲食不振,容易出現營養攝入不足的情況,因此吃黃鱔對身體好基本上在咱們農村人都知道。
  • 農村老話「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黃鱔頭和田螺尾不能吃嗎?
    農村老話「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黃鱔頭和田螺尾不能吃嗎? 「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這是農村流傳下來的老話,它告訴人們,吃黃鱔不要吃黃鱔頭,吃田螺不要吃田螺尾。這是為什麼?是個道理?
  • 「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民間的這些飲食禁忌,你聽過嗎?
    不過在我國的飲食文化中,很多食物都有兩面性,也有著不少禁忌,吃的時候總是大有講究。比如在民間一直流傳的那句俗語「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就直白的道出了黃鱔與田螺的忌食部位。那麼這種說法是否有科學依據呢?黃鱔作為食材相當有名氣,它的做法有很多,比如黃鱔煲粥、紅燒黃鱔、清燉黃鱔等等。
  • 水稻田裡的黃鱔咬人嗎?它們不吃稻和草,吃什麼呢?
    旅遊企業一次性組織100人(含)以上遊客乘包機來黔旅遊,包機在貴州省境內機場進港,且遊客在貴州住宿時間不低於3晚的,每架次給予團隊3萬元獎勵。(二)旅遊專列。旅遊企業一次性組織300人(含)以上遊客乘旅遊專列或包車廂來黔旅遊,旅遊專列在貴州省境內入站,且遊客在貴州住宿時間不低於3晚的,按每車次給予5萬元獎勵。(三)景區門票。
  • 原來在農村插秧時,田裡有鯽魚、泥鰍等野魚,現在為何沒有了?
    現在已經多年沒有在農村老家生活了,但對於農村長大的孩子來說,在家鄉的田裡抓魚,泥鰍,黃鱔等,總是腦海中揮之不去的記憶,雖然不能說,抓魚是非常美好的事情,但總感覺充滿了樂趣,令人嚮往。說真的,那時候的稻田裡真的有很多的魚,特別是一些野雜魚,如鬥魚,鰟鮍,爬地虎等。
  • 農村俗語: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為啥黃鱔頭不能吃呢
    黃鱔是一種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的食材 ,不但味道極佳,而且滋補效果也是很好的,尤其是一些野生的大鱔,肉質更是異常的鮮嫩,口感頗佳,鱔魚的作用的很多很多的,還可以作為偏方使用,像一些突然出現嘴歪眼斜的症狀,會使用鱔魚的血,趁熱塗抹在白布之上,然後敷於臉部,連續幾次之後就會有很好的改善,鱔魚在民間有不吃頭的說法
  • 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為什麼黃鱔頭和田螺尾不可以吃?
    「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這是老人們留下來的一句俗語老話,這也是千百年來飲食經驗的一個總結,而其表達的意思其實就是告訴人們,黃鱔的頭不要吃,田螺的尾也不要吃,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呢?今天來給各位粗淺的分析一下:黃鱔不吃頭:民間關於黃鱔不吃頭有一個傳說,相傳有一種黃鱔叫望月鱔,此鱔比較喜吃腐肉,更加誇張的是,此鱔每逢月圓之夜,會出洞昂首望月,因而得名望月鱔。
  • 民間美食禁忌:「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有什麼「說道」嗎?
    民間美食禁忌:「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有什麼「說道」嗎?我國的美食文化博大精深,普通的食材經過大廚精心烹飪花樣非常的多,吃法也各有不同。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它的兩面性,沒事也不例外,既然有好吃的一面,必然就會有禁忌的一面,而且還非常的講究。
  • 吃了一輩子大米,你還在相信水稻種水裡是因為喜歡水?
    被水淹的一段時間裡,水稻看起來很蒼白疲軟硬不起來。一般來說,水稻能忍受48小時的漫灌,然後要把水及時排乾。等它們硬起來了,要重複幾次漫灌。 不同水稻品種能忍受的水深不同,通常稻田的水深在5-20釐米左右。
  • 被黃鱔咬傷入院?黃鱔一定是無毒的,但人們有「毒」
    後來,當我和店主聊天時,我知道當地人不吃黃鱔,因為他們知道浙江人特別喜歡吃河鮮如野生黃鱔和甲魚,近年來,一些人開始到農村集資,再轉賣到周邊省份。可以預料,不久,那裡的鰻魚就會被捕獲。過去的事件不堪回首現在回想一下,我們附近的鰻魚什麼時候被抓的?他可以追溯到20多年前。很多人說是因為佔用耕地,這一點都不正確,現在去農田看看田裡除了昆蟲還剩下什麼?
  • 黃鱔什麼季節吃最好 黃鱔魚的功效與作用
    那麼,黃鱔有什麼營養價值?孕婦能吃黃鱔魚嗎?黃鱔魚非常有營養價值,鱔魚中含有豐富的DHA和卵磷脂,是腦細胞不可缺少的營養。那麼,黃鱔有什麼營養價值?孕婦能吃黃鱔魚嗎?一般情況下,黃鱔是在每年夏季吃最好,這個時候的黃鱔最肥美,痒痒價值最高。那麼黃鱔可以釣到幾月份呢?黃鱔身上的粘液非常不好清洗,而且還有腥味,應該如何清洗乾淨呢?
  • 俗語「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看了這句話,下次別再吃錯啦!
    農村俗語「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為何黃鱔頭和田螺尾不能吃?有道理嗎?中國有句老話說「民以食為天」,任你再大的英雄好漢,沒飯吃也只能徒呼奈何,可見「吃飯」對人來說的重要性,但是,在這句話之後,還有一句「食以安為先」,突出了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人們也總結出了許多與飲食安全相關的俗語,「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就是其中之一,那麼這句話到底有什麼道理呢?
  • 黃鱔到底能不能放心吃?聽聽專家怎麼說
    懷化新聞網訊  民間一直流傳著「冬吃一枝參,夏吃一條鱔」的說法,如今正是吃黃鱔的好時節,愛吃黃鱔的人都知道,每年6月至8月是吃黃鱔的最好時節,因為這個時候,黃鱔進入生育期,生育前體內積累較多的營養,所以這個時候的黃鱔最肥,最滋補。
  • 冬蟲夏草究竟是蟲子還是草,吃了它有什麼好處呢?
    還是草?或者顧名思義:冬天是蟲、夏天是草呢?其實,冬蟲夏草,既不是蟲子也不是草這麼簡單。它是一種真菌的複合物,是由麥角菌科真菌冬蟲夏草菌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蟲幼蟲的身體上而形成的複合物體。冬蟲夏草究竟是蟲還是草,吃了它有什麼好處?
  • 酷似泥鰍,俗稱「花泥鰍」,至今不知道學名,你認識嗎?
    記得小時候,每年到了秋冬季,特別是在放了寒假之後,這個時候水稻田裡稻穀已經收割了,並且因為冬季降雨少,很多的水稻田也沒有水了。 村裡的小夥伴們,就會提著水桶,扛著耙子去水稻田裡挖泥鰍。冬天的泥鰍基本都是躲在泥巴中,它們因為怕冷而不願意動,挖出來了也是「懶洋洋」的樣子,非常好抓。
  • 俗語:「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為什麼不能吃?有何講究?
    俗語:「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為什麼不能吃?有何講究?文/號外飛飛說歷史 圖/網絡中國民間有很多關於飲食的俗語,大都是老一輩人根據自己的實際生活經驗總結而來的。就比如說「豬不椒」、「魚不蒜」等等,或許結合當時的社會情境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如今隨著人們認知的提高以及烹飪技術的進步,類似的俗語就不一定適用於現在了。今天要和大家聊聊的這句俗語是「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按照字面意思來理解就是,黃鱔的頭和田螺的尾是不能吃的。那這是為什麼呢,這其中是有何講究嗎?小編馬上為您揭曉。首先來看前半句「黃鱔不吃頭」。
  • 水稻田裡一種似竹葉的野草,農民痛恨不已,卻是3元一斤稀罕野菜
    生活在農村裡老一輩農民朋友,大多是以種田為主,在種田前以及農作物生長期都會做一件,那就是除掉農作物田裡的雜草、害草,以免它們為禍農作物,導致減產,不過有些雜草、害草是怎麼都除不完,也是讓農民朋友痛恨不已。
  • 它長得有點像蛇,但吃起來口感賊好,營養很豐富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這道菜相信很多小夥伴都有吃過,夏季吃黃鱔,跟風俗沒有什麼關係,主要是這個季節的野生黃鱔在自然成長中是最肥美的,現在的野生鱔魚非常的少,養殖鱔魚倒是挺多的。野生鱔魚和人工養殖的口感也相差很多的。現在能在市場上買到野生的鱔魚少之又少,夏天吃鱔魚對我們的身體健康也有很好的滋補作用。 現在野生的黃鱔是越來越少的,大多是養殖的比較多。
  • 為什麼我們通常只吃食草動物的肉,而不吃食肉動物?不好吃嗎?
    人類為何只吃食草動物而不吃食肉動物呢?原始人類是以農耕發展而來,在農耕文明中,食肉動物的很大一部分都屬於野獸類,比如說獅子、老虎、獵豹之類的,它們都具有非常強的戰鬥力和生存能力,需要人類進行有組織的狩獵活動才能得到,並且有很高的風險。
  • 男子抓到2米長,手臂一樣粗的「巨型黃鱔」,看清之後果斷甩開
    而這些野味當中,味道和營養都能排在前列的,應該就是黃鱔了!因此,一到閒暇時刻無論男女老少,都特別喜歡跑去田裡、池塘裡、以及一些小河中抓黃鱔!就興高採烈的跑去抓黃鱔了,沒想到他的運氣還是非常好的!一抓就是一個準,抓到一條2米長,手臂那麼粗的巨型黃鱔!但是,他還沒來得及高興的,就被眼前的黃鱔嚇了一跳,立刻將它甩出了百米開外,這是怎麼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