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在農村插秧時,田裡有鯽魚、泥鰍等野魚,現在為何沒有了?

2021-01-22 東南西北風家常事

現在已經多年沒有在農村老家生活了,但對於農村長大的孩子來說,在家鄉的田裡抓魚,泥鰍,黃鱔等,總是腦海中揮之不去的記憶,雖然不能說,抓魚是非常美好的事情,但總感覺充滿了樂趣,令人嚮往。

說真的,那時候的稻田裡真的有很多的魚,特別是一些野雜魚,如鬥魚,鰟鮍,爬地虎等。而現在基本上都很難見到它們的身影了,可能只有在寵物魚市場上,才能見到它們。那為什麼會造成現在稻田裡會沒有魚呢?我想主要有以下原因。

①首先,是稻田養魚的農戶基本上沒有了造成的。雖然稻田養魚,養的多數是一些鯽魚,鯉魚,草魚等品種。但是有了稻田養魚,人們就會注重稻田的水源管理,有了水源,各種野雜魚,泥鰍,黃鱔等才有生存和發展的空間。有稻田養魚的田塊,一年四季基本上都是有水的,各種魚類當然可以在稻田裡面生存發展。

而現在的稻田,由於沒有人工養魚,所以人們基本上,都不太注重水源的管理,甚至會出現稻田沒水(便於收割)的情況,當然這也包括種植方式的改變,水都沒有了,魚類還能存活下去嗎。而且有稻田養魚時,人們在施用農藥,化肥時也較為注意。因此在發展稻田養魚的稻田中,各種野生魚類也更易在其中生存發展,甚至於繁衍。

②其次,是濫用化肥,農藥造成的。以前種植水稻使用的都是農家肥。農家肥不但可以起到施肥的作用,且沒有腐蝕殺傷的魚類的效果,還能為魚類提供天然餌料。當然,以前種植水稻,施用農藥也較少,因此,魚類能在稻田裡生存。而現在種植水稻,一般都會大量地使用化肥,以及各種農藥。導致魚類在稻田中根本無法生存。

③以前,稻田裡雖然有很多魚,但基本上沒有人抓。那時候雖然物質缺乏,但人們好像不太喜歡吃魚,特別是稻田中的這些小魚小蝦,這可能與當時的烹調技術有關。既然沒有人吃,市場上這些魚也賣不到什麼錢。所以根本沒有人抓,只是像我們這樣的小孩兒喜歡抓來玩,或者抓一些來餵雞鴨之類。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這些以前沒有人要的東西。卻成了搶手貨,於是出現了很多專業抓捕這些東西的人。抓的人多了,它們的數量自然就會下降。

而且現在抓捕的手法,也比以前"高級"了許多。以前我們在田中抓魚,最常用的就是用手抓,大不了用竹簍子,網兜之類的小工具。使用這些工具捕魚效率相當差。所以根本可能將稻田中的魚捕盡,這使得魚類能在田裡生生不息的繁衍發展。而現在,抓魚一般都用電捕魚的方式,這樣捕魚的效率極高,基本上很少有漏網之魚。當然,這還不算最厲害的,有的甚至採用藥物毒魚,一點藥下去以後,一塊田的魚。可以說不論大小一個不留。這樣稻田中還能有魚嗎?不要說魚類,可能就連小蝦米,青蛙之類都不能很好的生存。

綜上所述,以前農村稻田裡有魚,泥鰍等。是因為那時候稻田的環境適合魚類生長,人們使用農藥化肥也較少。而且,當時捕魚的人也少,即使有也是採用一般的捕魚方式。而現在農村稻田的環境改變了,人們也不太重視稻田中水的管理,並且大量的施用對魚類有危害的化肥農藥,而且捕魚的人也多,而他們採用的捕魚手段,也極其殘忍,如電捕甚至是毒魚等方式,這也基本上也導致了魚類,無法在稻田中存活下來。

相關焦點

  • 野魚白撿?西安荒郊蘆葦蕩結冰,冰下大量野魚被困,敲開即可撿
    比如在陝西西南,有人在荒郊野外的一處乾涸蘆葦蕩,就在冰層下「白撿」了許多野生大鯽魚、大鯉魚,令人羨慕……蘆葦蕩乾涸,只剩下淺淺一層積水,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看起來「一片衰敗」的蘆葦蕩底下,除了枯枝敗葉和淤泥,卻還有大量魚群、水族藏匿其下……冰層下的有魚蘆葦蕩冰層下發現魚群「……這個冰有指頭厚吧,下面還有點水……我們發現後就估計下面還有魚
  • 鄉下1野魚,繁殖能力強,黑紋長得像蛇,很少養殖,咋回事呢
    白露節氣已經到來了,已經進入今秋九月了,農村的野外也出現了金黃遍地收的盛況,小河小溪也進入幹水期,河邊有很多小水坑,水坑裡,被白露太陽照射,水分一天天的蒸發,水坑一天比一天幹了,我們就能發現裡面有魚在動,在渾濁的泥巴漿中跑來跑去,或者遊到水草裡面躲藏,這裡面有很多種野魚,這樣的小水坑群落
  • 農村老話「清明天晴不下雨,石頭縫裡都結谷」,插秧不下雨的好處
    農村老話:「清明天晴不下雨,石頭縫裡都結谷」是什麼意思?這其實說的是清明時節氣候對人們種植稻穀作物的影響,要是天氣晴朗不下雨,連頭縫裡發芽生長的穀子最後都能結谷了,那將是一個豐收年,若是下雨,收成受到影響,下面具體分析:鄉居小菜是農村的,山區老家每一年都種稻穀,而且這個時候已經耕田了,等清明掃墓後就要忙著插秧了;種水稻一般是先育好秧苗再移種到其他水田的,而水稻是喜高溫的農作物,要是清明時節下雨,水田裡的水變多,溫度是偏低的
  • 八公分的時光|黃孝紀:那時鄉間的泥鰍可真多
    (文中圖片來源網絡) 有水的地方,自然就有泥鰍。在水田進水出水的口子,在江岸流水下洩的溝槽,甚至在田水漫埂而溢的斜草坡,就常有泥鰍逆水而上,成群結隊,在響水裡歡快遊動,我們叫響水泥鰍。與之同行的,往往還有背脊烏黑的鯽魚。捉響水泥鰍,是我在童年時期的一件賞心樂事。有時幾個人在放學的路上,看到江邊田水下洩的小斜溝裡泥鰍翻滾,就趕緊挖了田泥將田埂上的水口子堵住,急急忙忙下到溝槽裡捉泥鰍鯽魚,手忙腳亂。
  • 農村野生的泥鰍,最大能長到幾斤呢
    那天父親告訴我讓我帶些釣魚工具,因為在你旁邊的小河裡有很多魚,你可以在晚上捕到一些魚和吃魚,所以我很高興去拿釣魚工具,在轉移水的過程中,正如爸爸說的那樣,有很多野生鯽魚和蝦,我們很高興玩這個也就不足為奇了。當我開心捕魚的時候,我突然覺得有什麼東西撞到了我的腿上,而且還使了不小的勁,我想到的第一件事是有一條大魚,所以我急忙要求我的父親拿起網並試圖抓住它。
  • 農村水庫釣到條2斤重的「泥鰍」,背上有倒刺,這是什麼魚?
    摘要:在農村水庫釣到條2斤重的「泥鰍」,背上居然有倒刺,這是咋回事?文/農夫也瘋狂在大夏天的時候,很多人都喜歡去釣魚。農夫也有這個愛好,在我們南方這邊水庫、河流這些資源還是比較豐富的。因為是農村,有些水域裡面的魚都是野生的,而且農村裡釣魚的也少,如果大家喜歡都可以去釣的,並且是真正不花錢的。而前不久有個朋友就跟我們分享了一個釣魚的趣事。他說在水庫裡釣到一條兩斤重的大「泥鰍」,但是去捉它的時候卻被刺傷了,劃拉出了一道大口子。細看才發現原來這種魚的背上有一排倒刺,非常的鋒利。這是什麼魚呢?為什麼還會有倒刺呢?
  • 農村水溝裡曾經有一種小魚,有個特別好聽的名字——天堂魚
    童年,在農村,和同齡的小夥伴們,光腳奔跑在石子村道上戲耍,放學時躲在草籽(紫雲英)田裡打鬧,放假時在溪溝裡摸魚捉蝦。那個時候提個小桶出去,隨便都能捉些小魚、泥鰍、黃鱔、小鯽魚、天堂魚回來。在小編的記憶裡,天堂魚是不好吃的,捉回去一般都不吃,都是用個罐頭瓶把它養起來,有漂亮的魚鰭,長長的尾巴分叉,像燕子的尾巴一點,身上還帶花紋,特別好看。這種魚小時候經常養,特別易養活,可以十幾天不餵食、不換水都沒事。但是它們愛打架,經常可以看到魚去咬小泥鰍,還是自己的同類。那個時候都只知道用家鄉話叫它的土名——蓑衣魚。
  • 酷似泥鰍,俗稱「花泥鰍」,至今不知道學名,你認識嗎?
    導讀:酷似泥鰍,俗稱「花泥鰍」,至今不知道學名,你認識嗎? 文/農夫也瘋狂 泥鰍在民間有著「水中人參」的美稱。 對於農村的70後、80後們來說,在童年應該都有過挖泥鰍的美好經歷。
  • 農村這種魚是我國特有物種,形似泥鰍卻不是泥鰍,最大可長到6斤
    這種魚是我國特有物種,長得像泥鰍卻不是泥鰍,最大可長到6斤文/ 農夫也瘋狂南方這個時候正在忙著插秧,而在水田中就常見到泥鰍、黃鱔和一些小魚。它是我國特有的物種,長得和泥鰍很像,並且是生長在江河底層的,體重最大可以長到6斤以上,而它的學名叫長薄鰍。各位朋友們,你們認識嗎?長薄鰍是我國特有的物種,是鯉形目、鰍科、薄鰍屬的魚類,主要是分布在長江中下遊幹支流及其附屬的水域,從湖北、湖南至四川西部的長江中上遊水域均有分布。
  • 酷似泥鰍的小魚,卻有細小魚鱗,如果遇到了,買點嘗嘗,價值高
    對於農村的70後、80後們來說,在童年應該都有過挖泥鰍的美好經歷。記得小時候,每年到了秋冬季,特別是在放了寒假之後,這個時候水稻田裡稻穀已經收割了,並且因為冬季降雨少,很多的水稻田也沒有水了。村裡的小夥伴們,就會提著水桶,扛著耙子去水稻田裡挖泥鰍。
  • 竹麥釣—有地方特色的民間釣法,主攻泥鰍兼釣攻擊性魚類
    各位釣友都知道泥鰍可以使用地籠捕捉或者電捕捉,但是除了這些捕捉方式大家有沒有好的釣法呢?泥鰍在現在這個年代已經看不到有人作釣了,或者說很多人已經不知道怎麼釣了。筆者小時候在農村生活家庭條件不好剛好村旁邊就是水庫常常就去水庫釣泥鰍賣錢補貼家用。筆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只是想告訴大家泥鰍還有這種釣法,僅此而已。
  • 農村有種魚在農村越來越少了,市場價70元一斤!
    導讀:農村有種魚在農村越來越少了,市場價70元一斤,你見過嗎? 在農村地區有很多野生的動物,比如黃鱔、泥鰍、鯽魚、昂刺魚等等,他們都是兒時餐桌上的美味,尤其是現在這季節正好也是水稻收割的季節,去田間割完稻子拿個桶就可能抓半桶泥鰍,現在這些東西是渴望而不可及,已經基本上很少了,這與現在農藥的使用有很大的關係!
  • 煮泥鰍時,一股土腥味?這些地方沒注意,難怪泥鰍味苦全是沙
    歡迎大家來到【美食會】,今天我又給大家來分享一些有關美食的小知識了,趕快看看有沒有你需要的,【先關注】每天都有更新呦!大家還記得小時候記憶最深刻的事情嗎,小編記得最深的就是去捉泥鰍了。不管是田裡還是小溪裡面都有泥鰍,小編有時候看見田裡面的泥土上面有一個小洞,就覺得裡面會有泥鰍,然後就會伸手挖下去,運氣好的話就能挖到泥鰍,每次挖泥鰍都很是興奮,不知不覺一個下午就過去了。煮泥鰍時,一股土腥味?
  • 鄉村野河溝,草洞探釣「半桶」野生鯽魚,蚯蚓作釣野魚瘋狂咬鉤
    鄉村野河溝,草洞探釣「半桶」野生鯽魚,蚯蚓作釣野魚瘋狂咬鉤,行走在鄉間小路上已是豔陽高照,釣魚人也停不下來,又有幾天沒摸魚竿了,在這春暖花開的日子一定要去水邊魚樂魚樂,這次依然是探釣一個鄉村野河溝。再看看,小灣子裡面有點草,淺,這裡不好架杆,自然沒得人,心中竊喜,這些位置正是我喜歡的釣點,野釣嘛,往往越難下竿的地方越藏魚,畢竟又有水草,肯定是釣野生鯽魚的絕佳位置。
  • 盤點農村小河裡這些小生物,有河蝦、田螺、小魚,也是一道道美食
    這些都是我們兒時的回憶,而現在農村裡很多的小河已經乾涸了,河裡長得是滿滿的草,河道好像也沒有那麼的通順了,河邊的小橋也變成了混凝土的大橋了,一切都回不去了。那我們今天就來說一下,現在在農村的河裡我們見過那些水裡的生物呢,現在還常見麼?第一就是蛤蟆。
  • 農村小溪中到處都是,跟泥鰍很相似,最大沒半斤重,現在珍貴無比
    對於出生在農村的朋友來說,農村的山山水水,就像一座寶庫一樣。裡面有太多的美好東西,是我們珍貴的回憶。就比如說夏季裡面的雨水。竹林裡面的鳥叫聲。還有地上長的竹筍。下雨過後長滿地的野生蘑菇。夜晚的蟋蟀叫聲,還有捕蟬的樂趣。還有田地間那些野菜野果。都是我們之間農村孩子無法抹去的回憶。
  • 這種「泥鰍」60元一斤,過去被農民嫌棄,抓到就扔掉,不多見了
    摘要:曾被農民嫌棄,抓到後用來餵鴨子,如今60元一斤,遇到要珍惜 文/農夫也瘋狂 在南方這個季節晚稻也早已經收割了,因為秋冬季節降雨少了,這個時候的水稻田裡基本也沒有水了。而農民也沒什麼農活了,有些農民就會去水田裡面挖泥鰍、抓黃鱔。
  • 七月釣鯽魚?當然,看95歲農村老漁夫教你一招
    說實話,雖然我們都是農村人,但我和妻子都是從釣魚中認識卻;我妻子的婚姻也得益於她有一個迷戀釣魚的農村老人。她的父親雖然來自農村,但從年輕時代到「不務正業」,他對農村的土地不感興趣,卻對釣魚充滿熱情,直到他70多歲,現在我的嶽父已經95歲了,在農村老家安度晚年。
  • 農村幾種以前常見的動物,現在很少見了,你見過幾個?
    隨著農村高樓的建起,城市不斷向農村土地擴展,農村的山與田都變得越來越少。加上人們把森林變高樓變農田,把野生動物當成進補的美食,很多曾經在農村經常見到的動物,,在現在要麼很少見,要麼已經快走向滅絕的名單了。今天我們就來講講那些以前農村成群,現在卻越來越少見的動物。
  • 泥鰍是很受喜愛的美味,野生的泥鰍能夠長多大呢
    歡迎關注棒奔霸,帶你領略不一樣的農村風情,每天都有新的農村事物分享給你,感謝有你的陪伴。泥鰍味道鮮美,而且營養豐富,素有水中人參的美譽,泥鰍也是過去農田、池塘、沼澤之中非常多久的,尤其是作為釣魚人,對於泥鰍是最恨的,釣魚打窩之後,如果頭杆上來的是一條泥鰍,那麼就要收拾東西回家,或者要抓緊換釣位,泥鰍進窩是很難在釣到魚的,泥鰍生命力極為的強健,我們縣城西邊有一個種植多年的藕坑,每年初冬之際,都會挖掘蓮藕,水早已經放的乾乾淨淨,只有一些很深的淤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