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話:「清明天晴不下雨,石頭縫裡都結谷」是什麼意思?這其實說的是清明時節氣候對人們種植稻穀作物的影響,要是天氣晴朗不下雨,連頭縫裡發芽生長的穀子最後都能結谷了,那將是一個豐收年,若是下雨,收成受到影響,下面具體分析:
鄉居小菜是農村的,山區老家每一年都種稻穀,而且這個時候已經耕田了,等清明掃墓後就要忙著插秧了;種水稻一般是先育好秧苗再移種到其他水田的,而水稻是喜高溫的農作物,要是清明時節下雨,水田裡的水變多,溫度是偏低的,不利于田裡新插種的秧苗紮根生長。
像現在人們種田,一般都不直接插秧了,而是拋秧,天氣好、水田水很少才適合拋秧,要是下雨天沒法進行只能推遲,而且秧苗紮根穩要一個星期左右,要是才拋秧後面就下大雨了,那麼秧苗粘著的小土塊會融掉的,影響秧苗紮根生長,後期還要人們重新插秧,錯過了水稻生長的好時期。
此外,移種後的水稻也是需要很多的營養來繼續生長的,所以水稻施的底肥(基肥)很重要;插秧前,人們要耕田耙田的,要往水田裡施很多的有機肥跟化肥(硫酸銨、磷肥、鉀肥)作為基肥,然後耙田,使肥、土、水相融,之後隔幾個小或者半天這樣就可以插秧了,這樣重施基肥的水田,天氣好不下雨,種了秧苗之後紮根穩,營養足,長勢好,為水稻豐收創造了好基礎。
而要是清明時節下雨的話,雨水會衝淡水田裡的肥水,雨水太多的話還會導致肥水往田外流,營養不夠,秧苗也長得不夠好了,等到秧苗紮根比較穩了再追肥多,已經晚了,這會影響水稻的產量,不豐收,所以也有「清明雨打墳頭錢,莊稼漢子愁種田」的說法。
「清明天晴不下雨,石頭縫裡都結谷」,清明時節插秧,我們南方人是不盼著下雨的,而對於北方一些地區下雨比較少,清明時節天氣變暖更穩定了,他們需要更多的雨水來溼潤土地,農作物好生長,所以也有「雨打墳頭錢,今年好種田」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