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鱔的食性與攝食特點

2020-12-05 吉山花瑤

黃鱔的食性與攝食特點

1.黃鱔的食性

黃鱔是一種以動物性食物為主的雜食性魚類,喜食新鮮活餌,主要攝食各種水、陸生昆蟲及幼蟲(如搖蚊幼蟲,飛蛾,水、陸生蚯蚓等),也捕食蝌蚪、幼蛙、螺、蚌肉及小型魚、蝦類。此外,兼食有機碎屑與藻類。飢餓缺食時,殘食比自身小的黃鱔甚至鱔卵,也食部分麩皮、熟麥粒、蔬菜等植物。稚鱔前期以攝食輪蟲、枝角類為主,後期則以水生寡毛類、搖蚊幼蟲為主。黃鱔的眼睛小而呆滯,眼外蒙有皮膜,視覺極不發達,其攝食活動依賴於嗅覺和觸覺,並用味覺加以選擇是否吞咽。黃鱔對食物很挑剔,不可口不吃,不新鮮也不吃,十分耐飢餓。幼鱔與成鱔的食譜基本相同。黃鱔耐飢餓,在室內玻璃缸內的籽鱔,不攝食也能生活兩個月之久。但長期不吃食體重會明顯下降,但不致死亡。實驗結果表明,黃鱔拒絕吞咽的味覺標準是:無味、苦味、過鹹、刺激性異味,尤其是對飼料中添加的藥品極為敏感,並且拒食。當黃鱔攝食時,若味覺選擇錯誤,吞咽後,前腸就會出現反芻現象。雖然黃鱔的天然餌料主要是鮮活類動物,但在有效馴養條件下,黃鱔可以採食任何人工餌料。在人工養殖時,可投餵螺螄、河蚌肉、小雜魚、蠶蛹、蠅蛆、熟豬血、肉聯廠下腳料等,規模化生產時,可以投餵專用配合飼料。其攝食的概率、強度和持久性則因人工餌料的成分及其製作工藝而呈現不同的特點。能達到黃鱔穩定攝食人工餌料的條件是:全價的營養組成,特效引誘劑,原料超微粉碎,加工後柔韌性強,耐水性高。黃鱔對植物性餌料大都是迫食性的,效果不好。但稚鱔取食餌料的習慣一旦形成,就很難改變,因此,在飼育黃鱔的開始階段,必須做好各種餌料的馴養工作,為人工飼養打好基礎。

2.黃鱔的攝食特點

黃鱔性貪食,其攝食方式為口噬食及吞食,多以噬食為主,適口的食物一口吞進,不經咀嚼咽下;遇大型食物時先咬住,並以旋轉身體的辦法將所捕食物一一咬斷,然後吞食,攝食動作迅速,攝食後即以尾部迅速縮回原洞中。人們往往利用這一特點,用鐵絲彎成的鉤很容易釣到池塘或者水田邊躲在洞穴中的黃鱔。黃鱔比較耐飢餓,長期不吃食,不會死亡,但體重明顯減輕。這是長期以來黃鱔在不良外界環境中形成的一種適應性本能。黃鱔性貪食,一般情況下攝食率在3 %-5%,在夏季活動旺盛時,攝食量增大,可達8%。

[吉山花瑤百家號]黃鱔對食物的選擇性很強,喜食鮮活動物性餌料。在自然條件下,餌料生物的周年變化,其攝食的食物也隨之發生季節性變化。春季餌料生物少,黃鱔攝人的餌料中泥沙和腐屑的比例較大。夏秋季餌料生物豐富,攝人的餌料中餌料生物比例較大,對黃鱔是非常有利的。自相殘殺是黃鱔攝食活動的另一特點,這一情況只有在極度飢餓的情況下發生。實驗觀察,在黃鱔喜食的飼料中摻入黃鱔肉糜,則黃鱔就會出現拒食情況,這充分證明了上述結論的正確性。正常滿足投餵時,即使個體懸殊,也不會出現自相殘殺。但進一步的實驗結果表明,當個體懸殊達到一倍以上,小個體的攝食活動就會被抑制,即使餌料極為充分,小黃鱔也不敢攝食,這種情況若持續發生,將導致個體懸殊進一步加大。這樣會影響小個體的生長。因此,人工養殖時要大小分級。

相關焦點

  • 北方淡水魚的食性特點
    這除了具備較多的實踐經歷和經驗外,還需要了解和掌握魚的食性特點。由於對海水魚的食性不了解,本文僅談談淡水魚,特別是北方淡水魚的食性問題。魚的食性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既與魚的種類和進食習慣有關,也與食物的營養成分、形態、顏色、味道等有關,甚至與魚生活的環境條件也有很密切的關係。一般來說,大多數魚的食性都是很雜的,不能按照魚常吃的食物特點把魚簡單地進行肉食性、雜食性或素食性來理解與分類。
  • 釣魚:氣溫高於15℃時,鯉魚的食性有什麼規律、變化?
    影響鯉魚食性的因素眾多,但起到的左右、扮演的角色,有大小、主次的區別,其中氣溫、水溫是其中關鍵因素之一,也是影響鯉魚食性變化最為突出、顯著的。回到釣友的問題「氣溫高於15℃,鯉魚吃什麼」為更全面、更準確地回答這個問題,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分別展開描述,具體如下。
  • 以人的食性作參照,剖析它的規律性及變化特徵
    但魚的食性到底如何變化,呈怎麼的規律性,部分釣魚人並不清楚,為更準確、形象做出描述,筆者以人的食性偏好、選擇比擬,看能否解開釣友心中的疑惑。與人對比,魚的食性變化、規律有許多相似之處單從智力角度看來,所有的淡水魚根本無法與人相提並論的,但並不表示魚的攝食習慣,與人沒有相似之處。
  • 鱔魚,也稱為黃鱔!鱔魚怎麼弄好吃,它的特點是什麼!
    鱔魚,也稱為黃鱔、長魚等,是我國特產,嘗嘗被用來作為食材進行烹飪鱔魚最大的特點就是味美鮮嫩,難得的是身體上刺非常的少,並且肉質豐厚,味道可口,吃起來感到潤嫩和細美。從古到今,人們經常會以食鱔魚肉為樂。關於鱔魚的最佳飲食季節,一般來說多在小暑時期的前後一個月之間,在這個時間,鱔魚的肉質最為滋補美味,所以才有一種說法,叫做:「小暑黃鱔賽人參。」江浙地方風味的菜餚,主要以鱔魚作為烹飪食材,那就是南炒鱔片。南炒鱔片,據說還和周總理有些許的淵源,當年周總理來杭州考察時候,嘗了嘗一道鱔魚的菜,在吃後提出了一些意見,後來廚師就根據周總理的意見,進行了完善,從而形成了今天所見的南炒鱔片了。
  • 黃鱔,黃鱔,卻未必是黃色的
    要注意的是,黃鱔是棘顎口線蟲Gnathostoma spinigerum的重要宿主,這在東南亞地區是一種常見寄生蟲疾病,因此吃黃鱔必須徹底熟食。另外,最好不要把活黃鱔塞到奇怪的地方。人並非顎口線蟲的合適宿主,但它仍然可以在人體內存活相當長久,會移動的皮膚腫塊是顎口線蟲病的一個主要症狀。
  • 夏天吃燒烤要當心,營養師:黃鱔、螺螄吃不對都容易食物中毒
    夏天一到,大街小巷上的燒烤攤就開始熱鬧起來了,螺螄、黃鱔都是夏季燒烤攤、飯館裡常見的美食。但這些美食中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大家要格外小心。黃鱔喜歡在淤泥中鑽洞,以小魚、小蝦為食,如果生長在有汙染的環境裡,就會滋生寄生蟲和病菌。
  • 熟悉鯉魚食性變化的3個因素,針對不同水域,窩料選用有技巧!
    1、影響鯉魚食性(窩料)的因素2、釣鯉魚,選用什麼窩料,即用什麼打窩影響鯉魚食性(窩料)的因素鯉魚在不同的季節、水溫、水體環境下,食性是不同的,可能偏腥味,可能偏香甜,味型多變。所以想要徹底清楚具體情況下,如何打窩,需要了解鯉魚的食性是如何變化的。1、鯉魚食性隨生長而變化幼苗至2兩左右的鯉魚攝食、消化器官發育不完善、成熟,對餌料的精細度要高,而大鯉魚則不同,身體各個器官對粗糙、適口性響度較差的食物接受度更大一些。
  • 魚兒的食性及魚層分布!釣魚人,應該都知道!
    什麼是濾食性魚類這類魚吃食浮遊生物,一般都是用它們細而長的密集鰓耙去濾取食物,隨著嘴的張閉和吸吮,食物即和水一起進入口腔,新鮮的氧氣通過鰓絲的毛細血管進入血液,同時水中的浮遊生物便被鰓耙濾住。所食用的浮遊生物種類很多,常見的有稜角類、橈足類、輪蟲以及無節動物的幼體。
  • 被黃鱔咬傷入院?黃鱔一定是無毒的,但人們有「毒」
    他在野外幾乎滅絕了在之前的野生環境中,黃鱔的生存狀況非常惡劣,除部分地區沒有黃鱔和偏遠地區的習性外,野外很難找到黃鱔的蹤跡,這種過去在農村地區像昆蟲一樣存在的生物已經被人們賦予了卻。他被人們捕捉到,尤其是寧波吃黃鱔的傳統由來已久,雖然只有「寧式鱔絲」可稱為黃鱔的名號,但他已成為黃鱔無法承受的沉重負擔。在我們家前面的農田裡,如果我們走田埂,老爹的旅程,我們可以捕到四五條鰻魚,雖然他們不大,但我們走幾步就能做一碗菜田埂。老爹捕捉黃鱔有一項獨特的技能,如果帶著蛇皮袋出門,可以帶回幾十條黃鱔。
  • 非洲大蝸牛、黃鱔、蠶蛹這些「毒」美味請慎食!
    第二期幼蟲:蝸牛等軟體動物攝食時不小心攝入含住血線蟲的鼠類糞便,廣東住血線蟲進入蝸牛等軟體動物體內。 第三期幼蟲:一些無知又可憐的人類生吃非洲大蝸牛,住血線蟲隨之寄生於人腦中,且不再繼續發育。 非洲大蝸牛的入侵之地,自然包括了各類鼠頻繁出沒之地。
  • 為何說黃鱔不能吃頭?經常吃黃鱔,對身體有哪些好處?
    黃鱔也叫鱔魚,長相和蛇相似,也有很多人把它當做蛇。不過,黃鱔的外表雖然可怕,肉質卻十分的鮮美沒有魚刺,而且營養價值非常高。但是,從小大人們就教導我們不要吃黃鱔頭,雖然這個已經成為習慣了,但是還是想知道很多動物的頭都能吃,怎麼黃鱔頭就不能吃了。為何會說吃黃鱔不吃頭?
  • 黃鱔體內有「致命」寄生蟲?
    都說「小滿黃鱔賽人參」,每年春夏之交是吃黃鱔的旺季,這時候的黃鱔最肥、最滋補。不過,最近微博、微信上都在瘋傳一個「真相實驗:黃鱔體內要命的寄生蟲」的帖子,裡面有圖片顯示黃鱔體內有令人作嘔的寄生蟲,還有人因吃黃鱔染上了顎口線蟲病等。一時間,黃鱔陷入「寄生蟲門」,看完帖子,很多人表示不敢再吃黃鱔了。其實,關於黃鱔的傳言之前也有不少,「激素門」、「避孕藥門」等等。
  • 吃黃鱔對我們的眼睛有好處哦~黃鱔的這些功效你了解嗎?
    正確處理好黃鱔的話 在夏季吃些黃鱔 對健體是非常有幫助的 夏季吃點黃鱔是真的不錯的選擇,而且黃鱔的做法多樣,可爆炒也可以油炸,煮飯等等,非常的鮮美!
  • 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為什麼黃鱔頭和田螺尾不可以吃?
    今天來給各位粗淺的分析一下:黃鱔不吃頭:民間關於黃鱔不吃頭有一個傳說,相傳有一種黃鱔叫望月鱔,此鱔比較喜吃腐肉,更加誇張的是,此鱔每逢月圓之夜,會出洞昂首望月,因而得名望月鱔。但對於黃鱔來說,這確實是個美味,做成紅燒黃鱔確實也挺好吃的,在家裡做個黃鱔然後喝上兩杯,也是非常愜意的,不過對於黃鱔來說最好吃的也就在半斤以內的還算是可以,如果太小了就是沒有什麼味道了,太大了也是不怎麼還吃,發柴。
  • 蟑螂的食性
    蟑螂的食性   蟑螂是雜食性昆蟲,食物種類非常廣泛。
  • 10斤黃鱔找到250條顎口線蟲 帖子「黃鱔體內要命的寄生蟲」嚇壞網友
    原標題:10斤黃鱔找到250條顎口線蟲 帖子「黃鱔體內要命的寄生蟲」嚇壞網友 圖片來自新浪微博「Happy張江」  成都疾控:目前成都未接到人感染顎口線蟲病例 吃黃鱔等水產品必須燒熟
  • 農村人在立秋後捉到黃鱔為啥會放掉不吃?老農:黃鱔血是熱滴!
    農村有句老話叫做「冬吃一隻參,夏吃一條鱔」,意思是說冬天的時候,要吃人參補身體,那麼夏天的時候就要吃黃鱔補身體。這是因為黃鱔主要有強筋健骨的作用,夏天的時候人飲食不振,容易出現營養攝入不足的情況,因此吃黃鱔對身體好基本上在咱們農村人都知道。
  • 根據肉食性魚類,種類及特點配餌料
    導語:根據肉食性魚類,種類及特點配餌料肉食性魚類的種類及攝食特點所謂肉食性魚類是指其食性偏動物性餌料,如果投餵草食性魚類如草魚的飼料,則生長非常緩慢,甚至不生長,僅保持其基本代謝和生存。這些魚類在野生時,基本上是攝食小魚、小蝦、水生昆蟲、水蚯蚓、蚌等,在人工養殖過程中通過人為的馴化和適應新的生活環境,改變它的野生特點,供給偏動物性的配合飼料,例如青魚,其野生食性是攝食螺師肉,生長速度很快,但當餌料供不應求時,青魚就生長緩慢。人們就研究它的配合飼料,使青魚適應配合飼料而具有良好的攝食習性,這時,青魚就變成了人工養殖的家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