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世界各國政府爭先恐後為公民接種疫苗,科學家們開始為一個問題辯論:當前疫苗供應匱乏、分發短缺,是不是可以減半劑量接種,以儘可能覆蓋更多人群?
減半還是延遲?這是個問題
英國官員已經決定推遲讓民眾接種第二劑疫苗,原因是即使只接種一劑疫苗,似乎也能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有部分專家認為,想要遏制新冠病毒的快速蔓延,最立竿見影的辦法是給足夠多的人群先注射首劑疫苗。
美國頂尖傳染病專家福奇卻不這麼認為,他在元旦接受CNN採訪時公開反對了英國的這一做法。兩天後,美國聯邦政府疫苗「曲速行動」(Operation Warp Speed)項目科學顧問蒙塞夫·斯拉維(Moncef Slaoui)又提出了一個新的方案——他建議,給部分美國民眾接種兩劑半劑量的Moderna疫苗。
事實上,美國政府所獲得的疫苗劑量已經跟不上全國接種的需求。在美國,光是接種疫苗本身就已爭議重重。佛羅裡達大學生物統計學家納塔莉·迪恩(Natalie Dean)認為,就人們對接種疫苗的信任度而言,哪怕是細微的調整也會產生負面影響。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但對於美國的疫情形勢而言,推進疫苗接種工作已刻不容緩。按照俄亥俄州州長邁克·德維恩(Mike DeWine)的說法,當地養老院的工作人員大多選擇不接種新冠疫苗。而身處疫情重災區的洛杉磯市長埃裡克·加塞蒂(Eric Garcetti)則警告說,疫苗分發速度太慢,最近一個月加州的新冠肺炎住院患者翻了一倍還不止。上周末,田納西州的一個小鎮上,老人們起了大早去排隊,結果上午10點就沒疫苗了。而在休斯頓,政府剛向公眾開放了一個免費的疫苗接種診所,衛生機構的電話系統就被打爆了。
為什麼要分兩劑接種?
目前美國授權緊急使用的是由輝瑞/BioNTech和Moderna生產的兩款mRNA疫苗。這兩款疫苗都需要嚴格按照時間表進行接種。臨床試驗證明,間隔三到四周分兩劑給藥時,可以有效預防出現新冠肺炎病例。在第一次注射時,疫苗可以讓免疫系統識別新病原體。等人體有足夠時間識別病毒的最顯著特徵後,第二次接種通過再現這些特徵,幫助人體免疫系統形成記憶,從而提高免疫效力及其持久性。
理論上,在接種完第一劑疫苗後,免疫系統就應該開始發揮作用,但這種保護效應會持續多久還有待研究。儘管如此,一些專家認為,讓更多人接種到第一劑疫苗,可能比只讓部分人口接種滿兩劑疫苗能挽救更多生命。
自上個月疫苗在美國開始推廣以來,美國政府已經推遲了第二批人員的接種工作,目的是保證已經注射了第一劑疫苗的群體能夠如期接種第二劑疫苗。但在英國,原定於1月份進行的第二劑疫苗接種工作已經被推遲到接種第一劑疫苗12周後,節省下來的疫苗成為了更多人群的首劑注射的劑量。英國衛生官員的理由是,在臨床試驗中,尚未接種第二劑阿斯利康疫苗的志願者,在第一劑接種三周後的有效率仍可達到73%。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科學家們意見大相逕庭
有研究人員擔心,延遲注射疫苗的做法可能會帶來災難性後果。特別是在美國,疫苗的推廣已經飽受後勤阻礙。耶魯大學疫苗專家薩阿德·奧馬爾(Saad Omer)說:「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分配,而不是劑量多少。就算供應的疫苗劑量增加一倍,實際分配到使用的劑量也未必能增加一倍。」
聯邦衛生官員上周表示,大約1400萬劑疫苗已經運往全美各地。但截至1月2日上午,只有420萬人接受了第一劑注射。雖然報告人數有一定的滯後性,但這一數字仍然遠未達到聯邦衛生官員設定的在2020年底讓2000萬人接種第一劑疫苗的目標。
在醫療資源緊張和對疫苗普遍懷疑的背景下,一些研究人員認為,為更多人預留第一劑疫苗對於疫情防控可能無濟於事。喬治敦大學的數學生物學家舒塔·班塞爾(Shweta Bansal)對推遲接種第二劑疫苗憂心忡忡。她指出,間隔時間越長,人們就越容易忘記還要接種第二劑疫苗,或者不記得曾經接種的是哪款疫苗,而不同疫苗「混搭」接種可能存在風險。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傳染病醫生菲利斯·田(Phyllis Tien)博士也表示,在沒有強有力臨床數據支持的情況下推遲接種第二劑疫苗,並不符合循證醫學的原則。
不過,也有學者對「單劑量接種」的方案表示支持。耶魯大學免疫學家巖崎秋子(Akiko Iwasaki)認為,人體對第一次接種的免疫效力至少可以維持幾個月。她指出,其他常規疫苗的接種周期往往間隔好幾個月的時間,甚至更長。因此她認同現在可以給儘可能多的人接種疫苗,等疫苗供應充沛時再給這些人補種疫苗。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傳染病醫師羅伯特·瓦赫特(Robert Wachter)也表示,起初他對推遲接種的想法深表懷疑,但過去幾周美國的疫苗推廣速度實在太慢,加上對新冠變種病毒快速傳播的擔憂改變了他的想法。現在瓦赫特認為,「單劑量接種」是個值得探索的策略。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疫苗生產商對單劑量接種也態度不一
在阿斯利康疫苗進行的臨床試驗中,部分來自英國的志願者由於種種原因相隔數月才接種了第二劑疫苗,但其體內仍然產生了免疫反應。對此,阿斯利康生物製藥研究與開發執行副總裁梅內拉斯·潘加洛斯(Menelas Pangalos)認為,這「在疫苗管理上給了政府很大的靈活性,可以視疫苗供應情況調整接種計劃」,延遲接種第二劑疫苗有助於各國更多人口對新冠病毒免疫。
輝瑞公司發言人史蒂文·達內希(Steven Danehy)則語帶保留。他指出,儘管疫苗的保護作用可能始於第一次接種後12天,但沒有數據表明,這種保護作用能在接種21天後持續,因此需要兩劑疫苗才能最大程度地抵抗疾病。
Moderna公司發言人雷·喬丹(Ray Jordan)則對「單劑量接種」的方案不予置評。不過,Moderna公司進行的臨床試驗數據顯示,年齡在18歲到55歲之間的志願者在接種兩劑半劑量的疫苗後,產生了和接種全劑量疫苗相同的免疫反應。斯拉維表示,雖然幾乎沒有數據支持延遲接種的合理性,但「接種劑量減半」可能是一種對人體更負責任的接種方法,這有望吸引更多人接種疫苗。他同時透露,美國FDA和Moderna正考慮在更廣泛的範圍內檢測這一接種方法的效果。
對此,康奈爾大學疫苗專家約翰·摩爾(John Moore)指出,該方案可能存在嚴重缺陷。摩爾認為,半劑量引發的免疫反應似乎與全劑量引發的免疫反應相似,但前者可能無法提供預期的保護效力。
他表示,「除非絕對必要」,否則劑量減半「不會是我想做的事情」。
原文來源:The New York Times
原文標題:As Rollout Falters, Scientists Debate New Vaccination Tac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