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草綱目》中就曾記載,貓之所以叫貓,是取自「喵」的諧音。宋代的陸佃在一本名為《埤雅》的書中記載道:「鼠善害苗,而貓能捕鼠,去苗之害,故貓之字從苗。」大致意思為貓的主要工作是捕捉老鼠,保護莊稼,所以貓字的篆書左側為「豸」、右側為「苗」,意思就是保護禾苗的動物。這也是貓字讀音和寫法的由來。
其實,早在古代,我國廣大貓奴就給國產貓,也就是中華田園貓進行過分類和命名,但是與布偶貓、緬因貓、加菲貓不同的是,古代的貓大多以地區命名,其中最出名的有四種。
海州貓
早在唐朝,就有不少古籍之中出現了「海州貓」,宋代著名詩人陸遊就曾作詩寫道:「俗言貓為虎舅,教虎百為,惟不教上樹,又謂海州貓為天下第一。」翻譯過來就是貓是老虎的老師,教了老虎所有的生存技能,唯獨不教老虎上樹,而天下所有的貓中海州貓當屬第一。
這也是「老虎上樹」這個故事最早的出處,而詩文中的海州就是今天的連雲港,所以在宋朝,連雲港的貓有著「天下第一貓」的美譽。
楚州貓
楚州就是今天的江蘇省淮安一帶,這一地區盛產褐色花貓。在周雲中撰寫的《賓漢史考》中就曾記載:這種褐色花貓多見於海邊沼澤地帶,身形敏捷,善於捕鼠,所以成為了當地的特產。
但是,根據楚州貓的顏色和外形的描述,以及它的分布範圍來看,楚州貓與如今的狸花貓十分相似,所以不少學歷史的貓奴也認為,古書中所記載的楚州貓也就是今天我們所講的狸花貓。
簡州貓
簡州貓是古時候進貢皇宮的貢品,大致分布地區為如今的四川簡州,因其耳朵分為內耳、外耳,在很多貓奴看似乎有四個耳朵,所以也有著「四耳神貓」的美稱。
令人意外的是,古書上所記載的簡州貓大多為橘色和黃色,所以歷史上進貢給皇宮的簡州貓難道就是今天人們所說的橘貓?那「十橘九胖」的原因也就能夠解釋了,畢竟皇宮內的夥食較好,想不胖都難。
獅貓
獅貓這個就很好理解了,也就是我們現在常說的獅子貓,常見於中國北方地區,最早產於山東臨清,是宋代達官貴人最愛的寵物貓。根據史書記載:獅貓只供把玩,不能捕鼠。
獅貓在歷史上的地位很可能要超越如今的布偶貓,畢竟是古時達官貴人的專屬。這種貓顏色雪白,長毛且體型龐大,雙眼多為異瞳,所謂的顏值即正義,大概也是說的就是它。
麒麟貓
當然,除了以上這四種公認的歷史名貓之外,還有另一種貓,被稱為「麒麟」。根據南宋林希逸所寫的《戲號麒麟》一詩中就曾寫道:「道汝含蟬實負名,甘眠晝夜寂無聲。不曾捕鼠只看鼠,莫是麒麟誤託生。」
麒麟在古時候被視為上古瑞獸,是祥瑞的代名詞。傳說這種動物「不踐生蟲,不折生草」,即不殺生。所以麒麟貓在古時候也泛指那些成天只知道睡覺,不捕殺老鼠的貓為麒麟轉世。
這一稱謂到了明朝,還成了一個雅號,泛指所有主人家世顯貴,有專人供養,能帶來祥瑞的貓。其實,按照這個標準,麒麟貓也就是如今的寵物貓,各位鏟屎官養的也不應該叫貓而應該叫做麒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