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刊:中科大團隊研發出高性能CNFP材料 有望在多個領域取代塑料

2020-11-30 前瞻網

塑料製品在為我們帶來諸多便利的同時,卻對人類和生物的生存環境造成了難以逆轉的影響。一個塑膠袋可以被海浪、陽光和海洋動物弄碎,並分解成175萬個微塑料顆粒碎片。

慶幸的是,在地球上大多數植物的長期進化過程中,纖維素基材料(cellulose-based materials)已被開發為自己的結構支撐材料。植物中的纖維素主要以纖維素納米纖維(CNF)的形式存在,具有出色的機械和熱學性能。 

CNF可以源自植物或由細菌產生,是地球上最豐富的全綠色資源之一。CNF是構造宏觀高性能材料的理想納米級構建基塊,因為它比凱夫拉縴維(Kevlar)和鋼具有更高的強度(2 GPa)和模量(138 GPa),並且比石英玻璃具有更低的熱膨脹係數(0.1 ppm K-1)。

基於這種生物基和可生物降解的建築材料,可持續和高性能結構材料的構建將極大地促進塑料的替代,並幫助我們避免濫用塑料的「世界末日」。

近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USTC)的俞樹宏院士領導的團隊研發出一種穩健可行的策略,可將CNF加工成具有低密度、出色的強度和韌性以及出色的熱尺寸穩定性的高性能塊狀結構材料。相關研究論文近日發表在《科學》子刊Science Advances上,題為「Lightweight, tough, and sustainable cellulose nanofiber-derived bulk structural materials with low thermal expansion coefficient」。

該團隊報告了一種高性能、可持續的環保結構材料,稱為纖維素納米纖維板(CNFP)(圖1a和c)。該材料由生物基CNF(圖1b)構建而成,並可能在許多領域替代塑料。這種CNFP具有較高的比強度(〜198 MPa /(Mg m-3)),是鋼的4倍,比傳統的塑料和鋁合金還要高。另外,CNFP比鋁合金具有更高的比衝擊韌性(〜67 kJ m-2 /(Mg m-3)),密度僅為其一半(1.35 g cm-3)。

圖1 CNFP的製作和結構分析

(A)CNF水凝膠可以通過生物合成來生產。 (B)CNF水凝膠及其堅固的三維納米纖維網絡。 (C)在80℃下壓制處理過的CNF水凝膠的許多層以製造CNFP。 (D)CNFP的示意圖。 (E)CNFP的多層結構。 (F)CNFP中一層的堅固的三維納米纖維網絡。 (G)纖維素分子鏈通過氫鍵緊密結合在一起,並在CNF表面暴露出許多–OH基團,形成纖維間氫鍵。 (H)體積為320毫米×220毫米×27毫米的大型CNFP的照片。 (I)用銑床生產的形狀不同的CNFP零件。比例尺:1釐米(I)。

圖2 CNFP的結構表徵。

(A)插圖中標記區域的SEM圖像,清楚地顯示了每層約20μm的多層結構。插圖是CNFP的照片。 (B)CNFP中一層的放大SEM圖像,顯示了CNF的微觀分層結構。 (C)插圖中標記區域的SEM圖像,顯示了堅固的三維納米纖維網絡。許多CNF相互纏繞在一起,並通過強大的氫鍵結合在一起。插圖是CNFP的照片。 (D)斷裂的CNFP-0的輪廓顯示約20μm層之間的滑動。 (E)許多CNF相互纏繞在一起,並在各層之間合併在一起[(D)中標記區域的放大顯微照片]。 (F)CNFP斜切面的SEM圖像。在不同的層之間,大量的CNF從該層中拉出並相互纏繞。

與塑料或其他基於聚合物的材料不同,CNFP在極端溫度或快速熱衝擊下還顯示出良好的可維修性,並且具有高的能量吸收性能。從-120°C到150°C,CNFP的熱膨脹係數低於5 ppm K-1,這接近於陶瓷材料,遠低於典型的聚合物和金屬。此外,在120°C的烤箱和-196°C的液氮之間進行10次快速熱衝擊後,CNFP仍保持其強度。這些結果顯示出其出色的熱尺寸穩定性,這使CNFP在極端溫度以及交替的冷卻和加熱條件下具有巨大的潛力,可用作結構材料。

圖3 CNFP的極好的耐熱和機械性能。

(A)CNFP(平行於層),聚醯胺(PA),鋁合金(7075 Al)和Al2O3的熱膨脹。 (B)比較不同種類的CNFP的彎曲強度和剛度。 (C)將CNFP-0的熱比衝擊韌性與其他廣泛使用的聚合物基材料進行比較。 (D)在不同溫度下CNFP-0的彎曲應力-應變曲線。 (E和F)在(E)30°C和(F)200°C下,CNFP-0與其他廣泛使用的聚合物基材料的比較。 (G)10次快速熱衝擊的示意圖。 (H)快速熱衝擊10次前後CNFP-0的彎曲應力-應變曲線。 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VC,聚氯乙烯; 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 PC,聚碳酸酯; PF,酚醛樹脂; POM,聚甲醛; PP,聚丙烯。

圖4 CNFP與典型的聚合物,金屬和陶瓷的熱和機械性能比較。

(A)與典型的聚合物,金屬和陶瓷相比,CNFP的熱膨脹與比強度的阿什比圖(1,41-46)。 (B)與典型的聚合物,金屬和陶瓷相比,CNFP的熱膨脹與比衝擊韌性的阿什比圖(1)。

由於其廣泛的原材料和生物輔助合成工藝,CNFP是一種低成本的材料,成本僅為0.5美元/千克,低於大多數塑料。

而且由於具有低密度、出色的強度和韌性以及出色的熱尺寸穩定性,CNFP的所有這些性能都超過了傳統金屬、陶瓷和聚合物(圖1d和e),使其成為高性能和環保的替代產品工程要求,特別是對於航空航天應用。

CNFP不僅具有替代塑料的能力,並且使我們免於「淹沒」於塑料之中,而且作為下一代可持續的輕質結構材料具有巨大的潛力。

編譯/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參考資料:https://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20-05/uosa-ssm042920.php

https://advances.sciencemag.org/content/6/18/eaaz1114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中科大科學家研製出有望替代塑料的仿生新材料
    原標題:中科大科學家研製出有望替代塑料的仿生新材料新華社合肥11月14日電(記者徐海濤)塑料製品給現代生活帶來便利,也造成環境汙染。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使用「定向變形組裝」方法,研製出具有仿生結構的高性能材料,具有比石油基塑料更好的機械與熱性能,有望成為其替代品。目前,大多數塑料來自石油產品,廢棄後難以降解,造成持續性的環境汙染問題。
  • 全面取代塑料?中科院院士團隊最新研究登上Science子刊
    塑料作為我們日常生活中最為常見的垃圾,儘管其具有輕便、結實和廉價的特點,是一種被人類廣泛使用的人造材料,但其在為人類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時,也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危害。愈發嚴重的 「白色汙染」 問題,已經成為全人類亟需解決的共同難題。我們需要尋找一種綠色、高性能的塑料替代品。
  • 中科大研究團隊用小龍蝦殼等製成高性能電極材料,有望用於電動汽車
    鞭牛士BiaNews消息:據新華社報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朱錫鋒教授團隊近期提出一種新方法,採用農林廢棄物熱解獲得的重質生物油和廚餘垃圾中的小龍蝦殼,通過簡單的合成即可製備成高性能超級電容器的電極材料。據了解,中科大研究團隊採用生物模板—鹼活化的方法,以小龍蝦殼為輔助材料,從重質生物油中成功合成具有超高比表面積、高孔容和適宜氧原子含量的分層多孔碳。同時,他們還研究了活化溫度對分層多孔碳雜原子含量的影響,對獲得高性能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的工藝條件進行了優化。
  • 我國科學家研製出仿生新材料:有望替代塑料 性能大增
    他是為了拯救地球,通過消耗更少資源的塑膠袋來取代耗費大量資源的紙袋。他認為塑膠袋應該被重複使用而不是用了就扔。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使用「定向變形組裝」方法,研製出具有仿生結構的高性能材料,具有比石油基塑料更好的機械與熱性能,有望成為其替代品。
  • 我國在納米新材料的研究中又取得重大突破,傳統塑料將被取代?
    而令人振奮的是,最近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教研團隊恰好就研發出這麼一款包含新型仿生結構的高性能材料,將給我們的生產生活帶來極大的豐富和便利。圖 一種具有納米蛛網結構的細菌纖維素膜及其製備方法技術據人民日報海外版11月23號轉載,新華社報導,在近期由中科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俞書宏教研團隊採用「定向變形重組」的方法,成功研製出了帶有仿生結構的高性能新型碳纖維納米材料,有望因其熱性能和機械性能上的更大優勢而成為石油基塑料的替代品。
  • 中國科大俞書宏院士團隊研製出有望替代塑料的仿生新材料
    塑料製品給現代生活帶來便利,也造成環境汙染。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使用「定向變形組裝」方法,研製出具有仿生結構的高性能材料,具有比石油基塑料更好的機械與熱性能,有望成為其替代品。同時,現有的生物基材料存在成本高或難製造等問題,制約了推廣應用。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運用仿生結構設計理念,發展出一種被稱為「定向變形組裝」的新材料製造方法,將纖維素納米纖維和二氧化鈦包覆的雲母片複合,製備出具有仿生結構的高性能可持續結構材料。
  • 中科大研究團隊用小龍蝦殼等製成高性能電極材料
    IT之家 12 月 19 日消息 新華社報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朱錫鋒教授團隊近期提出一種新方法,採用農林廢棄物熱解獲得的重質生物油和廚餘垃圾中的小龍蝦殼,通過簡單的合成即可製備成高性能超級電容器的電極材料。
  • 我國近期在納米新材料的研究中又取得重大突破,傳統塑料將被取代?
    隨著工業產業模式的更新換代,傳統材料已經很難再滿足新興產品的設計需求和運用理念了。而隨著納米技術應用領域的不斷突破和普及,眾科學家們也是致力於不斷探索和研究本身對工業和製造業領域能帶來更多實際意義和更多的可能,而增加新型碳纖維結構材料的應用通常又能直接影響到這些產品的熱穩定性和機械性能。
  • 我國近期在納米新材料的研究中又取得重大突破,傳統塑料將被取代?
    而隨著納米技術應用領域的不斷突破和普及,眾科學家們也是致力於不斷探索和研究本身對工業和製造業領域能帶來更多實際意義和更多的可能,而增加新型碳纖維結構材料的應用通常又能直接影響到這些產品的熱穩定性和機械性能。而令人振奮的是,最近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教研團隊恰好就研發出這麼一款包含新型仿生結構的高性能材料,將給我們的生產生活帶來極大的豐富和便利。
  • 我國研製出有望替代塑料仿生新材料
    新華社合肥11月14日電(記者徐海濤)塑料製品給現代生活帶來便利,也造成環境汙染。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使用「定向變形組裝」方法,研製出具有仿生結構的高性能材料,具有比石油基塑料更好的機械與熱性能,有望成為其替代品。目前,大多數塑料來自石油產品,廢棄後難以降解,造成持續性的環境汙染問題。同時,現有的生物基材料存在成本高或難製造等問題,制約了推廣應用。
  • 我國科學家研製出 有望替代塑料的仿生新材料
    新華社合肥11月14日電(記者徐海濤)塑料製品給現代生活帶來便利,也造成環境汙染。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使用「定向變形組裝」方法,研製出具有仿生結構的高性能材料,具有比石油基塑料更好的機械與熱性能,有望成為其替代品。
  • 有望替代塑料 中科大科學家研製出仿生新材料
    據新華社電 塑料製品給現代生活帶來便利,也造成環境汙染。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使用「定向變形組裝」方法,研製出具有仿生結構的高性能材料,具有比石油基塑料更好的機械與熱性能,有望成為其替代品。
  • 中科大研製出新型硫化物高效光催化劑,有望應用在光電探測領域
    據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下文簡稱:中科大)開發了一種膠體化學合成法,並且成功制出了一種新型四元硫化物單晶納米帶光催化劑,在光催化產氫性能上表現優異。,許多國家都非常重視這一領域。雖然銅基多元硫化物具有良好的可見光吸收性能,是一種重要的光催化劑材料,但是其電導率低、光生載流子複合速率高,嚴重影響了銅基四元硫化物在光催化領域的應用。因此,製備高效的銅基四元硫化物光催化劑面臨重要挑戰。
  • 有望!塑料終於找到替代品了:性能大增
    他是為了拯救地球,通過消耗更少資源的塑膠袋來取代耗費大量資源的紙袋。他認為塑膠袋應該被重複使用而不是用了就扔。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使用「定向變形組裝」方法,研製出具有仿生結構的高性能材料,具有比石油基塑料更好的機械與熱性能,有望成為其替代品。日前,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通訊》發表了這項研究成果。
  • 可替代塑料 科學家研發出生產高強度生物基材料方法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最新發表一篇材料研究論文,介紹科學家研發出一種生產高強度生物基材料的製造方法,這種材料可以作為塑料的替代品。  石油基塑料對環境和人類健康構成了挑戰,但難以找到與其機械特性相似的可持續生物基塑料取代它們。
  • 柯橋日報|有望替代塑料 我國科學家研製出仿生新材料
    塑料製品給現代生活帶來便利,也造成環境汙染。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使用「定向變形組裝」方法,研製出具有仿生結構的高性能材料,具有比石油基塑料更好的機械與熱性能,有望成為其替代品。  目前,大多數塑料來自石油產品,廢棄後難以降解,造成持續性的環境汙染問題。同時,現有的生物基材料存在成本高或難製造等問題,制約了推廣應用。
  • 我國科學家研製有望替代塑料的仿生材料
    塑料製品給現代生活帶來便利,也造成環境汙染。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使用「定向變形組裝」方法,研製出具有仿生結構的高性能材料,具有比石油基塑料更好的機械與熱性能,有望成為其替代品。目前,大多數塑料來自石油產品,廢棄後難以降解,造成持續性的環境汙染問題。同時,現有的生物基材料存在成本高或難製造等問題,制約了推廣應用。
  • 中國科學家研製出有望替代塑料的仿生新材料
    塑料製品給現代生活帶來便利,也造成環境汙染。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使用「定向變形組裝」方法,研製出具有仿生結構的高性能材料,具有比石油基塑料更好的機械與熱性能,有望成為其替代品。同時,現有的生物基材料存在成本高或難製造等問題,制約了推廣應用。
  • 中國仿生新材料問世 有望替代塑料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海外版】;據新華社電 (記者徐海濤)塑料製品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便利,但也汙染了環境。近期,中科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教授團隊使用「定向變形組裝」方法,研製出具有仿生結構的高性能材料,具有比石油基塑料更好的機械與熱性能,有望成為其替代品。 俞書宏團隊運用仿生結構設計理念,發展出一種被稱為「定向變形組裝」的新材料製造方法,將纖維素納米纖維和二氧化鈦包覆的雲母片複合,製備出具有仿生結構的高性能可持續結構材料。
  • 我國研製出有望替代塑料的仿生新材料,具備更好機械與熱性能
    新華社合肥11月14日消息,塑料製品給現代生活帶來便利,也造成環境汙染。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使用「定向變形組裝」方法,研製出具有仿生結構的高性能材料,具有比石油基塑料更好的機械與熱性能,有望成為其替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