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近期在納米新材料的研究中又取得重大突破,傳統塑料將被取代?

2020-11-28 漫聊新科技

隨著工業產業模式的更新換代,傳統材料已經很難再滿足新興產品的設計需求和運用理念了。而隨著納米技術應用領域的不斷突破和普及,眾科學家們也是致力於不斷探索和研究本身對工業和製造業領域能帶來更多實際意義和更多的可能,而增加新型碳纖維結構材料的應用通常又能直接影響到這些產品的熱穩定性和機械性能。而令人振奮的是,最近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教研團隊恰好就研發出這麼一款包含新型仿生結構的高性能材料,將給我們的生產生活帶來極大的豐富和便利。

圖 一種具有納米蛛網結構的細菌纖維素膜及其製備方法技術

據人民日報海外版11月23號轉載,新華社報導,在近期由中科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俞書宏教研團隊採用「定向變形重組」的方法,成功研製出了帶有仿生結構的高性能新型碳纖維納米材料,有望因其熱性能和機械性能上的更大優勢而成為石油基塑料的替代品。

圖 碳素纖維應用

那什麼又是「定向變形重組」呢,其實很簡單,在研究和設計仿生結構的材料時通常會採用這種技術,而且我們無需搞清它的製造和生產原理。只需要知道採用這種技術造出來的塑料更易被微生物利用降解就可以了,由它形成的其他合成材料造出來的工業和生活產品具有清潔,輕型便捷,低成本,機械性能優異的特點就可以了。比如我們所熟知的碳鋼素材料,經過適當的加工和改良就可以形成一種高性能的可持續性散裝結構材料,通常由纖維素納米纖維加工而成,密度低,強度極高,熱尺寸又穩定良好,具有獨特和優越的性能,比一般的聚合物、金屬和陶瓷應用前景都要好,所以還被廣泛地應用於航空航天技術及其他新興領域。由於納米尺度的性質可以直接放大至宏觀水平,現在的工程設計和生活應用上擁有了更多的便利和選擇,從而低成本大規模地實現生產和應用。研發團隊針對當前纖維素納米纖維的物化特性,將CNF(碳素纖維)加工成一種環保的散狀結構材料。除了前面提過的優勢外,它的抗衝擊性能也很好,才得以易於實現許多工業和製造領域的生產需求(航天業,交通業,環保業)。尤其是在航空航天應用中,如月球車的光學透鏡支架,它的重量輕,強度高,熱膨脹係數低的優勢就彰顯出來了。

圖 高分子納米材料

假如從環境生命周期影響評價的角度,CNFP(纖維素納米纖維結構材料)的濫用並不會造成額外的溫室氣體排放、人類健康損害,生態系統毒性或者資源枯竭等負面影響,這也表明它是一種全綠色結構材料的良好範例。再加上CNFP本身可以根據眾多實際應用需求來進行多尺度設計,同時也可以獲得各種功能性的塊狀結構納米複合材料,因此探索這種新興可持續結構材料性能的應用潛力和前景是十分深遠廣闊的。而正因為它可以取代傳統塑料,避免「白色汙染」,所以對於全人類的環保和可持續發展戰略都將是不可或缺的!(天穹)

相關焦點

  • 我國近期在納米新材料的研究中又取得重大突破,傳統塑料將被取代?
    而隨著納米技術應用領域的不斷突破和普及,眾科學家們也是致力於不斷探索和研究本身對工業和製造業領域能帶來更多實際意義和更多的可能,而增加新型碳纖維結構材料的應用通常又能直接影響到這些產品的熱穩定性和機械性能。而令人振奮的是,最近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教研團隊恰好就研發出這麼一款包含新型仿生結構的高性能材料,將給我們的生產生活帶來極大的豐富和便利。
  • 我國在納米新材料的研究中又取得重大突破,傳統塑料將被取代?
    隨著工業產業模式的更新換代,傳統材料已經很難再滿足新興產品的設計需求和運用理念了。而隨著納米技術應用領域的不斷突破和普及,眾科學家們也是致力於不斷探索和研究本身對工業和製造業領域能帶來更多實際意義和更多的可能,而增加新型碳纖維結構材料的應用通常又能直接影響到這些產品的熱穩定性和機械性能。
  • 江桂斌團隊在納米材料轉化過程穩定同位素分餾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環境化學與生態毒理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劉倩、江桂斌研究組近期在納米材料轉化過程同位素分餾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研究成果日前在線發表於Nature Nanotechnology,doi: 10.1038/nnano.2016.93; Impact Factor35.267,中科院生態環境中心為該工作唯一完成單位
  • 清華團隊碳納米管耐疲勞性能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近日,清華大學化工系教授魏飛、副教授張如範團隊在碳納米管耐疲勞性能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首次以實驗形式測試了釐米級長度單根碳納米管的超耐疲勞性能。相關成果以「超耐久性的超長碳納米管」為題,於8月28日在線發表於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
  • 清華團隊碳納米管耐疲勞性能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近日,清華大學化工系教授魏飛、副教授張如範團隊在碳納米管耐疲勞性能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首次以實驗形式測試了釐米級長度單根碳納米管的超耐疲勞性能。相關成果以「超耐久性的超長碳納米管」為題,於8月28日在線發表於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
  • 我國在超冷原子量子模擬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這一關鍵突破將對新奇拓撲量子物態的研究,進而推動人們對物質世界的深入理解帶來重大影響。  該合作成果以研究長文(Research Article)的形式發表在最新一期的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科學》上。這些現象導致產生了自旋電子學,拓撲絕緣體,拓撲超導體等當前凝聚態物理中最重要的前沿研究領域。然而,由於普遍存在難以控制的複雜環境,很多重要的新奇物理難以在固體材料中做精確研究。這對相關科研帶來很大的挑戰。同時,隨著超冷原子物理量子模擬領域的重大發展,在超冷原子中實現人工自旋軌道耦合,並研究新奇量子物態已成為該領域最重大的前沿課題之一。冷原子有環境乾淨,高度可控等重要特性。
  • 在納米「人造分子」製備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近日,復旦大學高分子科學系、聚合物分子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聶志鴻團隊在納米「人造分子」製備領域取得重大突破開拓聚合物加工新思路「人造分子」材料,未來可期該研究成功突破了現有納米粒子精準組裝調控困難、產率低下的技術瓶頸,為「人造分子」的相關基礎及應用研究夯實基礎。
  • 我國一高端的新材料取得重大突破,這會給我們帶來什麼?
    也不要忘記點讚哦~家人們在科學技術領域,中國早已脫胎換骨,經過中國科學家的不斷努力,石墨烯材料的研究終於取得了進展。那很多人會問了石墨烯材料的作用是什麼?很多人覺得,石墨烯是碳的替代材料,但並非如此,它是一種二維碳納米材料,可以廣泛用於生物學,材料科學,能源等領域。此外,它還具有光伏發電的特性,是一種非常高端的新材料。此外,還能夠在飛彈上傳導熱量,石墨烯也非常堅韌。很多國家都非常的喜愛這種材料,也很重視,石墨烯材料可用於製造超導材料,這對武器裝備的開發至關重要。中國終於實現了追趕。
  • 納米「人造分子」製備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為傳感、超材料等開闢更廣闊應用前景
    那麼,能否模仿從原子到分子的鍵合過程創造出「人造分子」,為傳感、催化、超材料和光電器件等領域開闢更廣闊的應用前景呢?復旦大學高分子科學系、聚合物分子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聶志鴻團隊在納米「人造分子」製備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研究成果於今日(9月11日)發表在《科學》主刊。「人造分子」的想法雖好,但傳統的製備方式難以支持大規模生產,長久以來,納米粒子精準組裝調控困難、產率低下。
  • 碳納米管取得重大突破,超強纖維有望應用於各大科技領域
    5月16日,據清華新聞網報導,近日,清華大學化工系魏飛教授團隊與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李喜德教授團隊合作,在超強碳納米管纖維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在世界上首次報導了接近單根碳納米管理論強度的超長碳納米管管束,其拉伸強度超越了目前發現的所有其它纖維材料
  • 促進產業升級的納米材料技術及應用取得突破
    納米材料與技術是新材料領域重要的發展方向之一,在信息、生物、能源、環境等領域有良好的應用前景,對傳統材料產業技術升級有著重要意義。「十二五」期間,在863計劃新材料技術領域,支持了 「促進產業升級的納米材料技術及應用」主題項目。近日,863新材料技術領域辦公室在北京組織專家對該主題項目進行了驗收。
  • 我國絕緣高分子複合材料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日前,中科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楊小牛研究員課題組在半導體/絕緣體高分子複合材料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其研究結果被國際著名期刊《先進功能材料》以
  • 中科院納米科技研究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經初步統計,發表論文443 篇,SCI發表約391篇;在2000年公布的SCI引文數據最有影響力的論文中,中國佔47篇,其中納米科技中心佔有3篇;在國際各類會議上做邀請報告28次;申請專利22項;獲中科院自然科學一、二等獎各1項;「納米研究取得最新成果」被評為2000年中國基礎科學研究十大新聞之一。
  • 碳納米材料取得突破 工業化製成廉價自感材料有望
    碳納米材料取得突破 工業化製成廉價自感材料有望  黃琨 • 2020-11-26 18:10:20
  • 復旦大學聶志鴻在納米「人造分子」製備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人造分子」製備領域取得重大突破。開拓聚合物加工新思路「人造分子」材料,未來可期該研究成功突破了現有納米粒子精準組裝調控困難、產率低下的技術瓶頸,為「人造分子」的相關基礎及應用研究夯實基礎。未來,研究者們將有望通過該方法構建結構和功能更為豐富的「人造分子」世界,從而為製備新型複合材料提供新思路。一項成果的誕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由點滴的突破積累而成的。在推進這項艱苦的研究過程中,聶志鴻團隊在高分子複合材料設計與醫學應用等相關研究領域已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 儀表今日看點:超透鏡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基因檢測再上新臺階
    1月10日消息,超透鏡的研究近日取得重大突破。哈佛大學約翰·A·保爾森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團隊(SEAS)宣布他們目前已經成功開發出了首個能夠以高解析度將包括白光在內的整個可見光光譜聚焦於一點的超透鏡。今日的儀器儀表行業還有哪些值得關注的重要內容呢?下面一起來了解詳情。
  • 中國碳基半導體材料取得新突破,或將終結矽時代,實現晶片全面領先
    所以科學家一直想要尋找新的材料來替代矽,各個國家都提出了自己的方案,並且投入了很大的資金預研。因為一旦自己的方案真的取代了矽時代,那麼就意味著在新一代全球晶片產業中佔據了核心話語權。
  • PLA材料改性重大突破!王世清博士專利或促進PLA市場大爆發
    提要:阿克倫大學(UA)王世清博士團隊在可降解生物塑料聚乳酸(PLA)材料改性取得最新重大進展,該專利技術可能促進PLA市場應用的大爆發!王世清博士(中)和高分子科學博士生特拉維斯·史密斯(左)高分子科學博士生MasoudRazavi(右)展示了王世清和他在《高分子》雜誌上發表的最新論文,該論文表明聚乳酸(PLA)可以具有優異的機械和熱學特性,因此有望取代傳統的石油基聚合物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
  • 「面向重大疾病治療的納米載體材料及診斷技術」取得突破
    癌症的早期診斷和治療是醫療領域亟待解決的世界性難題,納米載體技術和檢測技術是重大疾病領域的重要發展方向之一,納米生物醫學對人民健康、社會和諧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十二五」期間,863計劃新材料技術領域支持了「面向重大疾病治療的納米載體材料及診斷技術」主題項目。近日,科技部高新司在北京組織專家對該主題項目進行了驗收。
  • 我國學者發現金屬材料納米結構新特質-金屬材料,納米結構-表面處理...
    我國學者發現金屬材料納米結構新特質2009/3/16/08:41來源:科技日報作者:劉言 畢偉 羅冰    【慧聰表面處理網】近日,美國《科學》雜誌報導了我國學者在金屬材料研究領域獲得的新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