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疫情迅速控制關鍵因素是啥?華中科技大學教授王紅衛「復盤」

2020-12-06 瀟湘晨報

【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 段偉朵 文 白周峰 朱哲 攝影)站在2020的年末回望年初,百感交集。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生活按下了「暫停鍵」,隨後經濟迅速復甦、生活恢復正常。疫情得控後的經驗復盤,也至關重要。2020年12月5日上午9:00,第十六屆大河財富中國論壇暨2020中國管理學院/商學院院長論壇在鄭州鄭東新區CBD河南傳媒大廈開幕,華中科技大學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王紅衛圍繞「新冠疫情中武漢市醫院床位配置決策復盤研究」作主題演講。

「這個疫情當中我們應該有什麼經驗和啟示?」演講開始,王紅衛拋出問題後開宗明義,他認為,應收盡收、應治盡治的決策,是疫情得以迅速控制的關鍵,而如何貫徹這一決策,關鍵在床位。

王紅衛介紹,我國是醫療物資生產和出口的大國,不過武漢疫情暴發的初期,醫療物資和床位出現了嚴重短缺。「短缺是不可避免的,關鍵是如何應對。到底需要多少物資、多少床位,這需要對疫情規律有所把握。」

王紅衛回顧了當時作出的三大舉措:分5批將44所綜合醫院改造成定點醫院;新建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對大型場館進行改建,建立方艙醫院。

那麼,這些床位對於疫情控制的作用有多大?王紅衛提出,把武漢整個傳染病疫情規律通過數學建模的方式表達出來,通過改變床位數、時間節點等不同的因素,從而研究床位建立對疫情發展的影響。

經過建模研究,他認為,武漢能迅速控制疫情的主要原因是短時間內提供了足夠的床位,實現「四類人員」應收盡收、應治盡治。如何在短時間內提供足夠床位?在於提升醫療基礎設施改造能力,關鍵是「快」。

此外,關於醫療物資供應,王紅衛認為武漢也是有經驗可研究和總結的:比如,通過儲備、轉擴產、社會捐贈、市場採購等途徑來解決醫療物資問題。「在這樣一個多元化物資供應模式中,政府起了主導作用,這種模式是需要我們學者進一步研究和總結的。」

責編:陶紀燕 | 審核:李震 | 總監:萬軍偉

【來源:大河財立方】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2020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李強教授團隊誠聘優秀青年...
    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是科技部首批獲批的6個國家研究中心之一,是適應大科學時代基礎研究特點的學科交叉型國家科技創新基地,是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李強博士曾任美國杜克大學教授、上海聯影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研究院副總裁,現任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在醫學影像技術與醫療器械等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和深厚的造詣。
  • 北京大學物理學院與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院面向武漢高中生聯合舉辦...
    為激發中學生對物理學前沿發展的興趣,培養學生對科學探究的好奇心與行動力,同時也和身在武漢的學子們共克時艱,北京大學物理學院2018級研究生第三黨支部聯合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院引力中心研究生第二黨支部,為華中科技大學附屬中學高一年級學生精心準備了為期三周,有深度、有溫度的「物理訓練營」。此次活動也是兩個黨支部正在開展的「同心共建 青春戰『疫』」雲端支部共建系列活動之「行動共建」。
  • 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教授丁烈云:武漢發展人工智慧優勢得天獨厚
    長江日報-長江網9月5日訊(記者陳誠 通訊員科宣)「武漢優勢得天獨厚,未來加強營商和創新創業環境的建設,或將再次抓住發展的難得機遇。」9月5日,剛剛參加完一場學術會議的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教授丁烈雲還來不及休息,欣然接受了長江日報-長江網的專訪。對於武漢獲批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他充滿了信心。
  • 權威醫學雜誌刊發論文:武漢措施有效遏制疫情發展
    楚天都市報4月14日訊(見習記者李碗容 通訊員 高翔)4月10日,著名醫學期刊JAMA雜誌在線刊發了華中科技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團隊領銜的研究論文「Association ofpublic healthinterventions with the epidemiology of the COVID
  • 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教授丁烈云:智能建造為武漢提供巨大機遇
    (圖為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教授丁烈雲在論壇上演講24日,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教授丁烈雲在2020年數字經濟高峰論壇上表示,我國是建造大國,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兩大驅動輪:大製造、大建造。國家關於推動智能建造與建築工業化協同發展的指導意見,確定了「中國建造」的戰略地位,中國建造核心競爭力世界領先。
  • 如果把武漢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合併,在國內高校中實力可以排到第幾...
    武漢大學與華中科技大學都是全國著名的實力型985工程大學,兩所學校本是同城之內一對光華互映的雙子星。兩所學校在2000年時,分別以4校合併和3校合併組建,已經是一個巨無霸型的大學。以目前的狀態,兩所學校互激互勵共同成長,對兩所學校來說都是非常有益的事。奈何有人琢磨著這兩個學校合併之後能夠成啥樣。
  • 快訊: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在《科學》發表論文!
    9月11日,國際著名期刊《科學》(Science)以First Release的形式刊發了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周軍教授團隊最新研究進展「Thermosensitive-crystallization boosted liquid thermocells for low-grade heat harvesting
  • 疫情下的武漢存儲: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謝長生教授
    進入2020年,因為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武漢成了全中國關注的焦點,武漢疫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各地醫護人員以及愛心人事都向武漢伸出了援手,嚴峻的疫情正在逐步好轉,這座城市離重新煥發生機的那天又近了一步。
  • 華中科技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 「2020年全國優秀大學生暑期夏令營」報名申請正式啟動! 為了促進優秀大學生之間的學術交流,加強青年學生對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的了解,充分利用頂級的國家大科學平臺的優質科研資源,大力推動、選拔優秀學生到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深造,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將於2020年7月11日—12日舉行2020
  • 如果沒有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能有多強?
    作為國內高校界知名的同城雙星,武漢大學與華中科技大學相愛相殺由來已久。從七校聯合辦學,到2020年兩校共同入駐武漢網絡安全基地獨立教學資源互享。作為武漢市唯二的兩所985高校,華中科技大學作為理工強校,當然已經完成了向綜合性大學的轉變。
  • 華中科技大學3位教授入選2020年度國家傑青名單!
    8月11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20年度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建議資助項目申請人名單,華中科技大學共有3位教授入選,分別為:萬謙、趙海波、周軍。萬謙萬謙,華中科技大學藥學院教授趙海波趙海波,現任華中科技大學煤燃燒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
  • 華中科技大學成立華中地區首個天文學系
    「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院天文學系暨喻家山天文臺規劃,正式啟動!」。7月26日,在線上線下十位院士、近四十家天文單位負責人的見證下,華中地區首個天文學系在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院7月26日揭牌。與其一同揭開「面紗」的還有武漢喻家山天文臺規劃設想。天文學是研究宇宙及宇宙間各類天體的形成、結構和演化的學科,也是六大自然科學的基礎學科之一(數、理、化、天、地、生),其關注最前瞻的科學問題,相關研究具有重大的科學和應用價值。
  • 諾獎得主、癌症免疫療法開創者本庶佑教授受聘華中科技大學
    2019年10月22日,2018年諾貝爾生理及醫學獎獲得者、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德國科學院院士、日本學士院會員、京都大學醫學研究院本庶佑(Tasuku Honjo)教授受聘為華中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名譽教授。
  • 華中科技大學成立「天文學系」!
    華中科技大學副校長許曉東代表學校對蒞臨專家學者表示歡迎,對長期關心、支持學校特別是天文學科發展的專家學者表示感謝。他指出,華中科技大學高度重視天文學科的發展,學校將面向一流人才培養,面向前沿科學研究,推動天文學、物理學等學科的交叉發展,不斷產出引領性的研究成果。他表示,喻家山天文臺將在技術支持、學生培養和科學普及方面發揮巨大作用。
  • 湖北雙雄,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怎麼選!學科評估結果告訴你!
    導讀:湖北雙雄,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怎麼選!學科評估結果告訴你!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湖北省最好的二所大學,教育部直屬重點大學,國家「211工程」,「985工程」「雙一流」一流大學A類高校。在各種大學排名中都位於全國前十強。武漢大學歷史底蘊雄厚,華中科技大學後勁十足。這二所學校究竟應該怎麼選?湖北高教網小編為大家帶來這二所湖北頂級高校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讓我們看看這二所高校究竟應該怎麼選。
  • 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引進的Vistec電子束光刻系統
    中國武漢/荷蘭貝斯特--(美國商業資訊)--Vistec光刻有限公司今天非常高興的宣布,位於中國武漢的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的Vistec EBPG5000pES系統成功完成安裝調試,並且通過驗收.中國光電領域的重點實驗室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WNLO),中國知名高校華中科技大學(HUST),業界領先的電子束光刻設備製造商
  • 華中科技大學在Science發表重要成果
    9月11日,國際著名期刊《科學》(Science)以First Release的形式刊發了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周軍教授團隊最新研究進展「Thermosensitive-crystallization boosted liquid thermocells for low-grade heat harvesting」。
  • 華中科技大學周軍教授團隊揭示水系熱化學電池廣闊應用前景
    9月11日,《科學》(Science)以First Release形式刊發了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周軍教授團隊最新研究進展「Thermosensitive-crystallization boosted liquid thermocells for low-grade heat harvesting」。
  • 華中科大李浩洪教授團隊近兩年成果匯總
    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李浩洪教授實驗室主要綜合運用膜片鉗電生理技術,在體多通道活體動物記錄技術,動物基因操縱以及光遺傳學和成像技術,對情感記憶及相關疾病如抑鬱症,焦慮症和衝動控制障礙等,在細胞水平,神經環路水平進行多學科的綜合研究,以期能闡明正常生理狀態下,情感記憶形成的神經環路機制,以及其在相關疾病形成中的作用。
  •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它有哪些過人之處?歷史悠久,實力強勁!
    「華中科技大學是全國投入最多床位和醫護人員的高校,作為它附屬中學的高三學子,我覺得非常驕傲。疫情讓我更加堅定考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的決心,希望自己畢業後也在救死扶傷的第一線!」這是高三學生柏雨欣在華中科技大學附屬中學2020屆高三年級高考百日誓師上說的話。作為戰疫一線的中堅力量,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到底有哪些過人之處,今天小招就帶你一探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