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歸隊!嫦娥五號一記全壘打,捎來月亮「土味」情話

2020-12-17 第一財經

隨著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我國探月工程三步走規劃完美收官。

「心至蒼穹外,目盡星河遠。」對於中國航天人來說,為了探索和接觸遙掛天空的月亮,經過16年努力,中國探月工程取得了「六戰六捷」的優異成績。從嫦娥三號、玉兔號到嫦娥四號、玉兔二號,再到嫦娥五號,精彩演繹了探月之旅。

在12月17日下午舉行的國新辦發布會上,中國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介紹道,嫦娥五號是我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首次實現了我國地外天體採樣返回。此次任務的成功實施,是我國航天事業發展中裡程碑式的新跨越,標誌著我國具備了地月往返的能力,實現了「繞、落、回」三步規划走完美收官,為我國未來月球與行星探測奠定了堅實基礎。

九天雲外攬月回

作為21世紀人類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帶著月球「土特產」的嫦娥五號順利返回標誌著中國航天向前邁出一大步。

嫦娥五號探測器重達8.2噸,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四部分組成,任務實施由工程總體和探測器、運載火箭、發射場、測控與回收、地面應用等五大系統共同完成,是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規劃中「回」的主任務。

吳豔華說介紹,嫦娥五號任務創造了五項中國首次:一是在地外天體的採樣與封裝,二是地外天體上的點火起飛、精準入軌,三是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和樣品轉移,四是攜帶月球樣品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五是建立我國月球樣品的存儲、分析和研究系統。「過去的23個日日夜夜,嫦娥五號完成了一次對接、六次分離,兩種方式採樣、五次樣品轉移,經歷了11個重大階段和關鍵步驟。」

先是11月24日長徵五號準時並成功發射,之後探測器地月轉移、近月制動、兩兩分離、平穩落月、鑽表取樣、月面起飛、交會對接及樣品轉移、環月等待、月地轉移,今天再入返回、安全著陸,整個工程任務現在轉入了科學研究的新階段。

「以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為起點,我國探月工程四期和行星探測工程將接續實施。目前,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正在奔火的徵程;嫦娥六號、七號、八號,小行星探測、火星取樣返回、木星系探測等工程任務也將按計劃陸續實施。」吳豔華表示。

吳豔華透露,對於月球樣品,主要有三類用途:最主要的目的,取樣是為了進行科學研究;第二類,有一部分樣品將入藏國家博物館,向公眾展示,進行科普教育;第三類,一般依據國際合作的公約和多邊雙邊的合作協議,將發布月球樣品和數據管理辦法,與有關國家和世界的科學家共享,也有一部分按照國際慣例,可能作為國禮相送。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探月工程三期副總設計師李春來補充,對於採回的月球樣品,我們會妥善存儲,包括異地災備存儲考慮。絕大部分樣品會用於科學研究,我們會在實驗室進行長期的、系統的對月球樣品的研究工作,包括它的結構構造、物理特性、化學成分、同位素組成、礦物特點和地質演化方面,希望能夠深化我們對月球的起源、演化方面的認識。

突破難點、自主創新

相比較於以往的任務,嫦娥五號任務有哪些難點和創新點?

國家航天局探月工程三期總設計師胡浩介紹稱,作為探月工程三期的嫦娥五號任務,應該說和前期任務比,技術跨度是比較大的。

探月工程實施到今天,前面已經成功實施了嫦娥一號、二號、三號、四號和我們的返回試驗,五次任務都取得了圓滿成功,每次任務都比前一次有較大的進步。

胡浩說,對於嫦娥五號任務來講,這次與嫦娥三號、四號比,應該說跨度更大。「我們前面是在月球上進行巡視勘察,這次主要是採樣返回。為了能夠可靠地實施嫦娥五號任務,就要突破在月球上採樣返回碰到的新技術,怎麼能夠實現在月球上可靠地採樣,並且把月球的樣品可靠地封裝到真空容器當中,並且在月球上進行轉移,轉移到我們自身的返回系統當中去,這整個的過程和前面相比都是新的,都是有創新性的。」

「在月球軌道上,我們留了軌道器。為了能夠多採一些樣品,我們在月球軌道上還要搞一次交會對接,月球軌道的交會對接和地球軌道也有很大的不同,一是目標比較小,月球又比較遠,要求的自主能力就比較強,同時測控手段有限、支撐的條件也有限,所以交會對接也是我們要克服的難點,也是創新點。」

而從月球軌道回來、再入大氣是接近第二宇宙速度,這和以前的不管是載人航天還是再入(地球軌道)任務來比,速度快了很多,對熱的、控制能力的、精度的影響都很大,這也是個重要的突破。「所以,我們五個首次是這次嫦娥五號任務所面臨的新的挑戰。實際上,對我們整個工程來講,恐怕還不止這五個方面,因為作為國家的重大科技專項,我們在立項之初,自主創新是我們的目標,也是我們的主旨。」

探月工程背後的上海力量

嫦娥五號探測器由4個部分組成,其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下稱「八院」)研製的軌道器,作為貫穿任務全過程的核心產品,是名副其實的「太空郵差」。

嫦娥五號著陸器與上升器組合體成功採樣之後,攜帶月壤的上升器是無法利用自身的動力返回地球的。必須通過「太空物流」的形式將貨物安全帶回。因此,採用類似「天宮」「神舟」這樣的交會對接方式是最好的「搭乘」辦法。

按照計劃,在月球軌道,由上升器和軌道器完成首次月球軌道交會對接,並將月球土壤樣品「包裹」轉移至返回器內。軌道器就像在月球軌道環繞的「郵差」,完成「打包」和「裝箱」後,迅速進入月地轉移軌道執行隔空投送,將月壤樣品捎回藍色星球。

根據任務要求,嫦娥五號軌道器需在自身乾重1噸多情況下,頭頂3.7噸的著陸上升組合體、肚裝3噸推進劑和300多公斤的返回器,並在飛行過程中依次分離著陸上升組合體、對接與樣品轉移機構和返回器,是我國首個具有大承載、分離面多特點月球探測飛行器。

捕獲、收攏、轉移,看似簡單的過程,但在38萬公裡之外的飛行器上實現卻遠遠沒有那麼簡單。

自嫦娥五號軌道器立項起,八院探月工程負責人、嫦娥五號探測器副總指揮張玉花就帶領團隊「白手起家」,展開了攻堅研製之旅。

「作為世界首次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可以說對此次任務成敗起決定性作用。」張玉花說,單從交會對接與樣品轉移任務來看,可靠性是要求最高的,因為整個過程只能一次成功,沒有第二次機會。

另外,探月工程三期任務最引人矚目的當屬首次在38萬公裡之外的月球軌道上進行交會對接,將裝有月壤的樣品容器從上升器轉移至返回器中。為了確保「抓得住,抱得緊,轉得穩」的既定目標,精準可靠控制抓捕機構和轉移機構是關鍵。

為了完成技術攻關,軌道器副總師胡震宇與對接與樣品轉移分系統時任主任設計師鄭雲青和年輕的團隊成員調研國內外對接機構設計,開展了4種對接方案設計和9種轉移方案設計,上升器「推」、軌道器「移」、返回器「拉」各3種,通過多輪方案比較及關鍵技術攻關,最終確定了現在的抱爪式對接方案和連杆棘爪轉移方案。

另外,地月「快遞」熱控也有不小難度。本次探測中,嫦娥五號軌道器熱控系統研製任務由八院509所熱控團隊承擔。

熱控團隊副主任設計師張彧介紹:「在整個飛行階段,軌道器需歷經19個飛行階段、8種飛行姿態及5種不同的構型,飛行過程中要經歷極為惡劣的熱環境,長期經受太陽、月球和空間低溫的交替,引起軌道器外表面高低溫的劇烈變化,其溫度範圍可從攝氏零下二百多度變至上千度以上。」

面對巨大的外熱流和內功耗劇烈變化,軌道器需要設計較大的散熱面以滿足高溫散熱需求,低溫時則需要消耗較多的電加熱功耗來保溫,採用傳統熱設計會佔用大量資源。

通過大量的仿真、試驗,熱控團隊探索出一套錯峰補償的控溫策略。也就是,通過對在軌衛星海量運行數據的挖掘,建立準確的溫度場在軌預測模型,然後「對症下藥」,針對每臺設備提出熱控系統自主管理模式,實現熱控系統在近月制動、交會對接等關鍵階段的用電高峰期時加熱功耗為0的目標。

作為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測控與回收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上海天文臺牽頭的中國甚長基線幹涉測量(VLBI)網與現有航天測控網,共同完成嫦娥五號探測器各飛行段的測定軌及定位任務。我國的VLBI測軌分系統由北京站、上海站、昆明站和烏魯木齊站以及位於上海天文臺的VLBI數據處理中心(VLBI中心)組成,在嫦娥五號關鍵測控過程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第一財經記者從上海天文臺獲悉,在嫦娥五號任務中,VLBI參加了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著陸下降、月面工作、動力上升、交會對接、環月等待和月地轉移等9個飛行段探測器的相對差分單向測距(ΔDOR)測量及軌道確定和預報;確定了月面著陸點及月面起飛點的精確坐標,完成了月面起飛及入軌測定、軌道器與上升器交會對接遠程導引、月地轉移段的軌道器與返回器分離點預報,以及上升器受控撞月及撞擊點坐標與時刻測量等任務。

這些工作支持了嫦娥五號,首次實現我國月球表面採樣、月面起飛、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等高難度任務及月球樣品再入返回的工程目標。

中國基礎研究投入快速增長

「嫦娥五號」探測器連續實現我國航天史上首次月面採樣、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帶樣返回等多個重大突破,背後是我國基礎研究實力的提升。

推動社會進步需要依靠新的技術和新的知識,根據史丹福大學經濟系教授查德·瓊斯(Chad Jones)的一項研究,基礎研究投入所產生的社會回報率至少能夠達到30%。近年來,中國政府正在基礎研究方面加大投入,而美國的投入卻在減少。

但是,自美國首次實現登月計劃以後的幾十年中,美國對基礎研發的投資不斷減少。與上世紀70年代初相比,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支出下降了一半以上。去年,美國聯邦研發總支出僅佔所有聯政府支出的2.8%,佔其國內生產總值(GDP)的0.6%,創下了60年來的最低水平。美國聯邦研發支出曾在1965年蘇聯發射人造衛星後達到頂峰,佔聯邦支出的11.7%,佔GDP總值的2.2%。那時的前沿發現推動了網際網路和全球導航系統GPS的出現。

根據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評估報告,從2000年到2017年,中國的研發支出以年均17%的速度增長,從而「迅速縮小了與美國創新的差距」。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一位官員評論稱,2019年的初步數據表明,中國的研發總支出已超過美國。

相關焦點

  • 「嫦娥玉兔」探月記|嫦娥五號:月球,我來了!
    (電話聲:嘟……嘟……)嫦娥五號:喂?玉兔二號:(迫不及待)喂?哪位?嫦娥五號:我是嫦娥五號小姐姐。你是哪位呀?玉兔二號:哇塞!是五姐嗎?你什麼時候來到月球上找我和四姐玩呀?我們都快想死你啦!嫦娥四號:是呀,五妹。快來和我們團聚吧。嫦娥五號:四姐,小兔子,你們好呀,我也很想你們!我現在已經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已經垂直轉運到發射區,隨時準備發射呢。飛往月球指日可待啦!這是11月17日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拍攝的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
  • 「嫦娥玉兔」探月記 | 嫦娥五號:月球,我來了!
    嫦娥五號:我是嫦娥五號小姐姐。你是哪位呀? 玉兔二號:哇塞!是五姐嗎?你什麼時候來到月球上找我和四姐玩呀?我們都快想死你啦! 嫦娥四號:是呀,五妹。快來和我們團聚吧。 嫦娥五號:四姐,小兔子,你們好呀,我也很想你們!我現在已經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已經垂直轉運到發射區,隨時準備發射呢。飛往月球指日可待啦!
  • 全月宮的人都在朋友圈傳嫦娥五號,除了吳剛……
    昨天,小編早上翻看新聞,發現媒體上有好多與「嫦娥五號」相關的信息。 據央視新聞報導,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 「嫦娥五號」到底怎麼去月亮上挖土?一文詳解!
    #看這美麗的大月亮,嫦娥五號就要上去了嫦娥要去月亮上挖土了,而且要挖四斤重的土帶回來而且現在我們的嫦娥已經走半道上了。所以喜歡花前月下的各位朋友,最近幾天您留意了,咱們的嫦娥小姐姐馬上就要露面了,說不定她正在月亮上看著你呢。
  • 土味情話什麼意思 有套路土味表白情話句子最新土味情話
    土味情話什麼意思 有套路土味表白情話句子最新土味情話  誰還不會幾個套路,追女生的男孩子們,如果你們還不知道有套路的情話有哪些,就太low啦!今天,小編我就來教你們一手,一大波套路情話,幽默風趣,是時候來提升你的撩妹指數了!
  • 棒球全壘打
    棒球全壘打遊戲是一款休閒的體育競技遊戲,人家需要精準的揮動球棒,將棒球打入洞中。遊戲的玩法有許多種,關卡設置也非常豐富,收集的硬幣可以增強球棒,並獲得專屬的福利信息,以便完美的擊球入洞,取得勝利。
  • 土味情話了解一下
    土味情話了解一下時間:2019-09-07 16:57   來源:火爆閣小卿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阿姨洗鐵路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土味情話了解一下 中文真的是十分博大精深,能融匯各國語言。當你學習各國外語時,實在記不住就可以用中文諧音來記,十分方便好記憶,相信有不少人最開始學習英語的時候都用了這一招。
  • 那些突然流行起來的土味情話用日語怎麼說?
    《偶像練習生》 | 圖源自網絡圖源自網絡那土味情話到底指的是什麼呢?土味情話:指那些聽起來很肉麻很膩人又有點鄉土感的情話。該種情話雖然很膩人,但是卻很撩人。「土味」這一流行語是用來形容來自民間,有些俗氣不符合潮流的東西。「土味情話」一般會帶有讓人無語的雙關的情話。
  • 嫦娥五號:我給大家帶「土」特產回來鴨!
    接下來嫦娥五號開始了持續約2天的月(挖)面(土)工作將從月球採集月巖和土壤帶回地球包括亞洲日本、印度都去過,但從月亮返回,又得面臨巨大一個臺階,嫦娥五號回來,我們國家是除俄羅斯、美國外,第三個可以從月球取樣返回的國家。
  • 「嫦娥五號」發射,月亮不再只是人類冰冷的情人!
    然而,從2007年10月24日中國發射首個月球探測器「嫦娥一號」到十三年後的2020年11月25號發射的「嫦娥五號」,這些充滿人類創造力和想像力的衛星逐漸揭開了月亮一層層神秘的面紗。如果要用五首音樂分別來代表「嫦娥一號」至「嫦娥五號」,那以下作品絕對不容錯過。
  • 嫦娥五號去月球幹什麼,難道只是挖來一把土?
    嫦娥五號正在全力奔向月球的路途當中。大家已經開始議論,嫦娥五號只是去月球上挖把土嗎?美國預計要到2024年重返月球,而且這只是時間表,具體行動還有看下一任總統拜登政府的戰略行動,目前來看,短期內能開展探月活動的國家只有中國,所以可別小看那一把土,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人類對月球新認知可能都會聚焦到那一把土上啦!
  • 全球矚目嫦娥五號,嫦娥五號挖土歸來,還要過幾個難關?
    嫦娥奔月,帶回月土,所有的想像都將實現!也許月亮之上,將來不久有你的月亮房子! 嫦娥五號在月球上挖完了土,即將返回地球全球矚目。不過要回地球還要通過六大難卡,這每一個關卡都困難重重。不過這些困難我們偉大的航天科學家們都已經考慮到,也已經在嫦娥五號返回的路上給出解決方案。我們作為普通人,無法理解和解決這些困難,我們只要知道很牛逼就好。
  • @嫦娥姐姐,請聽一聽「嫦娥五號」為你點播的這曲「月亮傳說」
    「嫦娥五號」官方宣傳片 ▲Q「嫦娥五號」如何完成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一篇微信,讓他們聽到了歌劇院的《嫦娥之月亮傳說》,縹緲的女聲、渾厚的男聲,豎琴、鋼片琴等空靈又透著金屬質感的音樂,讓聽眾立刻聯想到浩瀚無垠的太空、神秘莫測的宇宙。舞劇《嫦娥之月亮傳說》 郭新洋 ▲於是,他們立刻探班舞劇排練現場,在舞蹈排練廳裡與「嫦娥」劇組「第一次約會」。
  • 文藝情話都是一樣的,土味情話卻各有各的土法…哈哈哈哈
    聽說最近不流行小清新的文藝表白了,流行土味情話……上網隨意搜了一下,一種土甜土甜的氣息撲面而來……你以為只有中國才流行土味情話嗎?外國的情話土起來也是土到掉渣,一起來漲下見識!土味情話僅供娛樂,使用效果因人而異!如果被打,本仙概不負責!
  • 嫦娥五號是如何完美落月的?
    這看似輕鬆的一幕,實際上卻歷盡艱辛,嫦娥五號探測器要像跳傘運動員一樣在深空完成一系列高難度動作:主動減速、快速調整、接近、懸停避障、緩速下降和自由下落段……這背後離不開高科技的保駕護航。嫦娥五號著陸上升組合體在落月時,撞擊月面會形成較大的衝擊載荷,必須設計相應的著陸緩衝系統,吸收著陸的衝擊載荷,保證探測器不翻倒、不陷落,這是落月的技術難題之一。著陸緩衝機構,通俗地說就是嫦娥五號的「腿」。這四條緩衝、支撐一體化的「腿」可不一般,它們來自於機構分系統團隊精心設計、巧手研製,更來源於嫦娥三號、嫦娥四號的完美基因。
  • 嫦娥五號,摘塊月亮下來吧
    嫦娥五號(Chang'e 5),顧名思義,「嫦娥奔月」這一名詞的由來,自古便有這種佳話,科技讓我們探索到了更加直觀的樣子,今年甚至去完成多少人沒完成的夢想,要天上的月亮。
  • 嫦娥五號探測器著陸月面完成採樣封裝
    嫦娥」採「土」記12月2日,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月球表面自動採樣38萬千米外的月球,風暴洋東北部,中國嫦娥五號探測器靜靜佇立,等候月面起飛時刻的到來。北京時間12月3日23時許,月球坑窪不平的灰色表面上,點綴著幾朵綻放的深色「花朵」。那是嫦娥五號完成首次地外天體採樣後,留下的新鮮印記。摘回一片「明月」,這個中國人千百年來的美好期盼,隨著48小時前嫦娥五號探測器翩然落月,變得更加觸手可及。
  • 『520表白浪漫情話大全』2020年最新520告白情話 520土味情話
    關於『520表白浪漫情話大全』2020年最新520告白情話 520土味情話這個話題,相信很多小夥伴都非常有興趣了解,因為這個話題也是近期網絡上非常火熱的,那麼既然大家都想知道『520表白浪漫情話大全』2020年最新520告白情話 520土味情話,華圖教育廣東公務員考試網小編便從網上搜集了一些與520告白情話,520
  • 嫦娥五號為何選在呂姆克山區域著陸?「取土」關鍵點解讀 | 科學加
    我國嫦娥五號探測器已成功在月球著陸並採樣。著陸地點有何特別?為何去月球「取土」?過程有多難?樣品怎樣帶回地球?專家解讀來了。
  • 嫦娥五號自述如何月球取土 首次曝光「挖寶套裝」
    原標題:嫦娥五號自述如何月球取土 「挖寶套裝」曝光嫦娥五號成功落月,之後將在月球表面採集2公斤左右的月壤樣品,地點選擇在月球正面風暴洋西北部的呂姆克山脈附近。為什麼選擇這裡?採樣如何進行?採樣時會用到哪些新奇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