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列印通過結構設計層面實現輕量化

2020-12-07 電子發燒友

3D列印通過結構設計層面實現輕量化

工程師周亮 發表於 2018-06-12 09:45:00

  商業航空業在很大程度上接受了輕量級材料,是因為我們總是在購票的時候喜歡做短暫性質的比較選擇(例如機票),這使得航空公司需要在燃油經濟性方面不斷提升,從而節約成本。增材製造(AM)早期在航空航天工業中被採用的關鍵原因是輕量化實現。具體來說,航空航天領域,3D列印通過結構設計層面實現輕量化的主要途徑有四種:中空夾層/薄壁加筋結構、鏤空點陣結構、一體化結構實現、異形拓撲優化結構。
  但是當涉及到汽車行業時,由於當前3D列印用於製造的高成本,很容易讓人懷疑它為消費者實施輕型汽車的潛力。最近,通用汽車(GM)攜手歐特克,創造了一種通過增材製造的座椅支架,聲稱重量減輕了40%,雖然成本不一定適合當前的應用場景,可能要好幾年才能在世界各地推出使用這些支架的汽車。儘管如此,這是一個很有前途的發展,因為它代表了增材製造向目前努力滲透的幾個方向邁出的一步 - 大規模生產。
  福特T型車於1907年首次下線,重量約為當今特斯拉3號車型的三分之一。今天,我們的汽車比一個世紀以前要重得多。事實上,在過去的二十年中,平均來說,給定級別(汽車,SUV,卡車)的汽車重量幾乎沒有變化。當然消費者選擇汽車的時候並沒有考慮太多關於汽車重量的因素,而是更多關注性能,安全性和功能,不過汽車重量是不容忽視的。
  一百多年來,工程師們一直在探索輕量化策略。隨著增材製造技術進入生產車間,進一步評估增材製造帶來的輕量化的四種策略,可以更加深入了解該領域的未來可能性。

  --1. 材料選擇

  輕量化最容易被認為是一個材料選擇問題。每位材料科學工程師和大多數機械工程師都對材料與輕量化的關係十分重視,可以選擇材料以達到與材料密度相關的某些性能目標(強度,模量等)。在做材料選擇的時候,首先考慮符合所有設計要求的最低密度材料,當然其他因素如可製造性(例如延展性)和成本也會發揮作用,並可能主導選擇考慮因素。


  圖:材料與強度的Ashby plot

  -- 2. 結構優化

  重量是材料和結構組合的結果,一旦材料被選中,進一步的機會就是利用設計來降低所述結構的總重量。通過「結構」優化,包括通過去除材料(尤其是通過拓撲優化來實現),或者通過一體化結構實現即將結構合併為更少的部件,從而顯著減輕重量。

  -- 3. 胞元結構

  點陣結構或多孔材料使得在「微觀」的層面上降低產品的重量。例如,在骨植入物中,通過局部變化來模仿骨的硬度,不僅實現輕量化的目的,還使得人體更加容易「接納」這樣的植入物。不過要通過點陣胞元結構來實現輕量化是不容易的事情,3D科學谷在《3D列印胞元結構建模的六大挑戰》一文中介紹過連續建模需要注意的點,以及如何在蜂窩結構材料中實現精確、均勻和各向同性材料,如何注意「宏觀」層面的外形設計對「微觀」層面的胞元結構帶來的力學性能影響,如何注意尺寸公差的影響,以及列印方向對力學性能的影響。


  而在《胞元建模四大類型》一文中,3D科學谷曾詳細分享了幾種常見的結構,包括蜂窩結構,開孔泡沫,閉孔泡沫,點陣結構。

  -- 4. 多功能

  在輕量化的背景下,多功能代表了以最終抵消部件數量和組裝設備(如緊固件)的方式使用材料和結構的機會,從而實現輕量化。對於多功能的概念描述來自於Schaedler和Carter的2016年評論文章中的機翼原理圖,如圖所示。機翼的核心功能是產生升力。然而,從輕量化角度來看,我們感興趣的是構成機翼的結構。這些結構在所有預期的環境條件下必須具有彈性,但它們也可以通過優化重心位置和/或熱管理或能量存儲的方式進行完善。而通過設計過程中,則需要將這些局部結構與連續拓撲結構(例如機翼和內部管道的表皮)實現結合。


  圖:Schaedler和Carter的2016年評論文章中的機翼原理圖

  在多材料,高設計保真度的時代,我們如何最佳地共同優化材料,以增材製造的方式實現更好的結構和功能?除了這些策略,從自然界吸取靈感是一種有效的方法。而在輕量化的背景下,增材製造一方面將助力輕量化的實現,另一方面由於當前的材料選擇和成本限制仍然是進入大規模生產領域的挑戰。但是這些挑戰不會繼續存在十年,無論是在我們的道路上這將這些技術轉化為更輕的車輛,還是用於工程領域,增材製造的潛力正在發生作用。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3D列印實現製造輕量化:從材料到結構
    輕量化的實現途徑主要有三大方面:一是材料的優化設計和應用;二是產品結構的優化設計;三是先進位造技術的開發應用。三者相輔相成以實現最終產品的輕量化製造,而這其中產品結構優化設計和材料的優化設計具有廣大的研究和開發空間。
  • ...l 3D列印實現高強度、帶點陣結構、帶內流道冷卻的渦旋壓縮機部件
    更穩定,更高效,通過實現更複雜的形狀,3D列印在實現帶輕量化結構的壓縮機部件開闢了新的創新空間。來源:艾默生輕量化且高強度根據3D科學谷的市場研究,艾默生將3D列印應用於高強度的壓縮機部件製造。輕質、高強度的壓縮機部件的主體部分帶有點陣結構的內部區域,點陣結構由3D列印實現,主體部分還通過3D列印實現了內部流體輸送通道,該流體輸送通道用於允許潤滑油流過壓縮機部件的主體部分。3D列印-增材製造工藝不僅形成點陣結構,而且還形成中空通道或流動路徑,包括那些具有複雜曲折路徑的內部區域。
  • 3D列印 一體式構建人工智慧(AI)驅動設計的火箭發動機新型結構
    本文所講述的案例亮點在於,火箭發動機完全使用人工智慧驅動設計,並採用3D列印將燃燒室和表面冷卻流道等多組件實現一體式構建。在此基礎上,我們將講述AI如何融入增材製造的前後端製造鏈。火箭發動機在燃燒過程中,燃燒室喉部燃燒溫度高達3500℃,內壁溫度超過 1000℃。為防止材料失效,結構設計就非常關鍵。
  • AI設計+3D列印加工,讓複雜結構成功用於汽車零部件!
    隨著3D列印技術的發展,3D列印在汽車領域得到了很大的應用,3D列印能夠使得許多的創意設計能夠快速的展現,如果由AI設計,3D列印製造 是 什麼樣的情況呢?就有汽車廠家利用最新的技術完成了這件事,下面悟空列印坊就來給大家進行介紹AI設計+3D列印加工,讓複雜結構成功用於汽車零部件。大眾Type 20概念車它的核心元素就是用3D列印的橙色輪轂、兩側後視鏡支架、方向盤和其他組件。這些產品是由人工智慧在Generative Design過程中所創造的。
  • 打破Maxwell設計規則 LLNL研發新的3D列印晶格結構
    原標題:打破Maxwell設計規則,LLNL研發新的3D列印晶格結構   美國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LLNL)是世界著名的實驗室之一,其在3D列印領域取得了很多突破
  • 陳根:3D列印在建築,輕量化的造房未來
    文/陳根  3D 打 印也 被 稱 為 增 材 制 造 (Add material manufacture)其原理是以CAD或其他畫圖軟體設計的模型為樣板
  • 盤點3D印表機型的各種應用分類
    (文章來源:撒羅滿3d列印) 3D列印技術可以運用生活中的許多領域,這一期,撒羅滿將帶您走進3D列印技術類型的具體分享,同時為您展示印表機類型的列印方式,帶您更全面的了解3D列印領域。
  • 深度剖析霍尼韋爾通過3D列印雙壁結構以實現燃燒器更好的冷卻
    3D列印之於飛機製造,3D列印好比是飛機的翅膀,幫助製造商與設計者們實現飛得更高,飛得更輕鬆,飛得更安全,看得更遠的願望。在這方面,GE9X已經擁有了304個通過增材製造的零件,涵蓋了七大類型的3D列印零部件。在超越自身的願景的激勵下,更多的企業加入進來通過3D列印技術推進發動機超越一個又一個的極限。
  • 3D列印藝術:這5種3D列印方式推動藝術創意的新方向
    感覺3D列印技術就是為創造新事物而生的,為設計和製造過程帶來了新的方式。因此,我們看到藝術家開始注意並利用該技術的獨特品質來創作3D列印藝術。通過逐層製作授予的設計自由度和3D可列印材料的多功能性為各類藝術家開闢了新的前沿。經濟實惠的3D列印技術有助於在雕塑,時尚,裝置藝術等領域的設計和規模創新,以及跨學科的合作。
  • Fraunhofer IWS通過綠色雷射熔化純銅實現複雜產品的3D列印
    關於銅的3D列印技術呈現出越來越經濟多樣的發展態勢,本期3D科學谷與谷友進一步來了解Fraunhofer ILT雷射研究所推出通過綠色雷射熔化純銅的解決方案後,其兄弟研究所Fraunhofer IWS材料與束技術研究所在實現複雜銅產品的3D列印方面的收穫。
  • 通往3D列印高效熱交換器的設計之路
    金屬3D列印-增材製造助力實現越來越小巧的熱交換器,在更緊湊的設計中找到了越來越多的應用,例如電子設備、可再生能源應用、製冷循環、燃料電池,ICE電動汽車。本期,3D科學谷與谷友一起來領略通往這些更高效、更集成的熱交換器3D列印的設計之路。
  • 專欄l 拓撲優化、設計驗證、3D列印-案例講述「三個火槍手」的故事
    3D列印適合用來製造非常複雜的產品設計,尤其是那些通過傳統製造難以或者無法加工出來的設計。  總體來說,拓撲優化技術尋求獲得產品設計最佳材料分布的「物善其用」,設計驗證基於產品性能出發為拓撲優化結果「保駕護航」。
  • 「3d掃描儀結合3d列印技術」學校3d創新教育的一把利器
    3d創新教育是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動手實踐能力為價值取向的新型教育。在3d創新教育中,我們要如何讓「3d掃描儀、3d列印技術」這兩把利器發揮重要作用呢?從提供3d掃描獲取數據到3d設計、數據再創造再到3d列印創意實現的完整解決方案是廣大師生的呼聲,更是教育改革時代背景下的一條創新之路。
  • 3d列印燈飾設計,讓你的黑夜更加美麗!
    這時候你可以考慮一下以小量定製、個性化為客戶打造良好的家居體驗感的3D列印燈具。下面未來工場3D列印來給大家介紹下 3D列印燈飾吧 。其實3D列印在家居方面早在前幾年在國內就開始慢慢流行了。17年,國內公司國泰控股就幫湖南張家界的一個「爛尾樓」小區提供3D列印全屋裝修和服務,使這個八年之久的「爛尾樓」重煥生機。
  • 懸浮生物3D列印:履行生物列印漂浮的承諾
    3D列印是否可以幫助實現這一目標?在過去的幾十年中,這些問題已經成為組織工程學(TE)領域研究的最前沿,這得益於有關傳統3D列印技術可以適應控制3D空間中高密度細胞群沉積的演示的推動。在不同的技術中,基於擠出的3D列印已被認為是實現TE視覺的最可能技術。特別是,對細胞活力影響有限的溫和加工條件,以及它們在加工具有廣泛性能的材料中的靈活性,使得該技術成為有吸引力的候選者。
  • 3D列印,解密未來製造業的「潛力股」
    2019年聖誕節,諾丁漢大學工程學院的研究生製作了200多個3d雪花送給本科大三的學弟學妹們。每一片雪花都是由我們目前正在攻讀增材製造與3d列印碩士學位(additive manufacturing and 3d printing msc)增材製造和3d列印碩士專業的學生親手製作的。
  • 貴州地區金屬3D列印服務商家:輕量化金屬列印
    三種工具可以助力您改變遊戲規則,使您在競爭中具備優勢,即:金屬3D列印,也稱為直接金屬雷射燒結技術( DMLS ),直接金屬列印( DMP)和金屬增材製造。此電子書為有意了解金屬3D列印優勢,具有求知慾和競爭力的企業、工程師及設計師解惑。
  • 3D列印技術為火星探測儀開發輕量化部件
    航空航天3D列印市場以非常快的增速發展,到2025年市場規模有望增長至50億美元。如今一些火星探測儀或其他航空領域的製造都急切的用3D印表機來開發較輕量化部件。 3D列印技術應用在製造業,具備成本低、快速製造減少時間周期、協調能力高、可完成繁雜構造等特點,也有許多其他探測器,也運用到3D列印技術應用來開發設計和生產製造零部件。
  • 電化學方法,去除金屬3D列印支撐結構
    最近,他設計了一種電化學工藝,可用來「吃掉」金屬3D列印件的支撐結構。由於像Stratasys這樣的公司的開創性工作以及特殊的可溶性材料的開發,塑料3D列印件的支撐結構去除變得容易得多。相對應地,金屬列印件的支撐結構去除仍然是一個難題。為了解決這個難題,Hildreth的最初想法是「如果控制好局部的化學環境,任何金屬都可以溶解」。
  • 3d印表機結構_3d印表機分類
    打開APP 3d印表機結構_3d印表機分類 姚遠香 發表於 2019-04-28 14:19:11   3d印表機簡介   3D印表機簡稱(3DP)是一位名為恩裡科·迪尼的發明家設計的一種神奇的印表機,不僅可以「列印」一幢完整的建築,甚至可以在航天飛船中給太空人列印任何所需的物品的形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