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拔帶電作業間隙操作衝擊放電特性及放電電壓校正

2020-08-04 電氣技術

由於高海拔地區空氣間隙放電電壓明顯低於低海拔地區,導致高海拔帶電作業所需安全距離增加。為保障高海拔地區帶電作業的順利開展,湖北工業大學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武漢大學電氣與自動化學院、國網湖北省電力有限公司武漢供電公司、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的研究人員方雅琪、王力農、李瑞、劉凱、宋斌,在2020年第12期《電工技術學報》上撰文,以750kV同塔雙回直線塔為研究對象,分別在海拔為2000m、3000m和4300m地區開展了等電位人員—杆塔間隙以及分裂導線—地電位人員間隙的操作衝擊放電試驗,分析海拔高度和作業人員姿態對間隙放電特性的影響,並基於試驗數據分析現有IEC標準中推薦的m參數法在高海拔地區的適用性。

結果表明,現有方法不適用於海拔3000m以上地區帶電作業間隙的放電電壓修正。最後基於試驗數據提出一種基於改進m參數的操作衝擊放電電壓修正方法,可用於海拔3000~4300m地區帶電作業間隙操作衝擊放電電壓的修正,同時給出了海拔2000~4000m地區帶電作業最小安全距離參考值。

帶電作業是目前輸電線路運維檢修中主要採用的方式,可有效地減小停電時間,提高供電可靠性。目前在低海拔地區,輸電線路帶電作業已普遍開展,但隨著我國輸變電工程的不斷建設,許多已建和在建的輸電線路都經過高海拔地區。

以青藏聯網工程為例,很多線路途經地區的海拔高度都超過3000m,有些線路海拔高度甚至高於5000m。對於高海拔地區的輸電線路,隨著海拔高度的增加,空氣密度下降,使得同等距離下的空氣間隙放電電壓要明顯低於低海拔地區,帶電作業安全距離增加。為保證高海拔地區帶電作業工作的順利開展,需要研究高海拔地區空氣帶電作業間隙放電特性並選用合適的放電電壓校正方法,進而確定高海拔地區帶電作業所需的最小安全距離。

在海拔高度對電力系統外絕緣放電特性的影響方面,國內外均進行了大量的試驗研究。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國外就對高海拔下的空氣間隙放電特性開展了大量試驗。

  • 美國研究人員認為在高海拔地區空氣密度對放電的影響最為明顯,海拔修正因數可以用相對空氣密度的冪函數表示。
  • 日本研究人員在海拔1850m地區進行了1~3m的棒-棒、棒- 板空氣間隙放電試驗,得出在進行高海拔外絕緣放電電壓的校正時除了要考慮相對空氣密度外,還應考慮空氣的絕對溼度。
  • 義大利A. Pigini等對棒- 板、導線-板、導線-塔窗、棒-棒和導線-棒等不同電極在不同海拔高度進行了放電特性試驗,提出了基於g參數法放電電壓校正方法的雛形。
  • M. Ramirez等在更高海拔地區進行了驗證試驗,發現A. Pigini提出的方法在高海拔條件下適用性較差。

20世紀90年代,國內研究人員開始針對高海拔空氣間隙放電特性開展研究。近年來,以中國電科院和重慶大學為代表的研究機構和國內高校開展了諸多試驗,研究了高海拔條件下的棒-板、棒-棒等典型空氣間隙以及交直流輸電線路空氣間隙的放電特性,為空氣間隙放電電壓的海拔修正提供了大量寶貴的數據。

目前,放電電壓的海拔修正方法主要有IEC 60060 1 2010和GB/T 16927.1 2011中推薦的g參數法、DL/T 620 1997中推薦的氣象條件校正方法以及IEC 60071 2 1996和GB 311.1 2012中推薦的m參數法。其中g參數法和DL/T 620中的方法均要用到試驗地點的相對空氣密度和絕對溼度等大氣參數,不便於在工程中應用。

m參數法僅需代入試驗地點的海拔高度和m的值,應用起來更加簡便,但現有標準中給出的m的參考值是基於2000m以下地區試驗數據得到的,在海拔2000m以下地區適用性較好,其在高海拔地區的適用性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為了研究高海拔地區帶電作業間隙的放電特性,湖北工業大學、武漢大學等單位的研究人員以750kV同塔雙回直線塔為研究對象,分別在青海平安(海拔2000m),青海海西(海拔3000m)和西藏羊八井(海拔4300m)等地區開展了等電位人員對杆塔間隙以及分裂導線對地電位人員間隙的操作衝擊試驗,獲取了不同工況下帶電作業間隙的放電特性曲線。基於現場試驗結果,提出了基於改進m參數的放電電壓海拔修正方法,研究結果可為高海拔地區帶電作業最小安全距離的確定提供依據和參考。


高海拔帶電作業間隙操作衝擊放電特性及放電電壓校正

圖1 帶電作業間隙試驗布置


高海拔帶電作業間隙操作衝擊放電特性及放電電壓校正

圖2 現場試驗布置

研究人員最後得出以下結論:

  • 1)隨著海拔高度的升高,不同帶電作業間隙的放電電壓均有所下降,且放電電壓梯度也隨海拔高度的增加而減小。
  • 2)不同海拔高度下,分裂導線對地電位人員的放電電壓最高,等電位人員對上方橫擔的放電電壓最低,等電位人員姿勢對放電電壓有明顯影響。
  • 3)不同間隙結構下的海拔修正因數隨著海拔的升高而增加,隨著間隙距離的增大而減小。隨著間隙距離的增大,大氣參數對操作衝擊放電電壓的影響減弱。
  • 4)根據3000m和4300m試驗結果得到的海拔校正因數與IEC 60071 2標準得出的校正因數有一定偏差,建議修正高海拔帶電作業間隙放電電壓時按照本文得出的修正公式進行計算。

以上研究成果發表在2020年第12期《電工技術學報》,論文標題為「高海拔帶電作業間隙操作衝擊放電特性及放電電壓校正」,作者為方雅琪、王力農、李瑞、劉凱、宋斌。

相關焦點

  • 青海完成世界首次±800千伏特高壓空氣間隙放電試驗
    中新網8月21日消息,中國國家電網青海電力科學研究院21日披露,世界首次±800千伏特高壓直流閥側套管高海拔空氣間隙放電試驗在位於青海西寧的中國高海拔高電壓實驗室高壓試驗大廳完成。 圖為中國高海拔高電壓實驗室高壓試驗大廳內進行的世界首次±800千伏特高壓直流閥側套管高海拔空氣間隙放電試驗。
  • 110kV、220kV變壓器中性點放電間隙配置原則
    一、放電間隙的原理與作用放電間隙的工作原理:在正常情況下,帶電部分與大地被間隙隔開,而當通過過電壓時,間隙被擊穿,過電流就被洩入大地,使線路絕緣子或其他電氣設備的絕緣不致發生閃絡。放電間隙是最簡單的過電壓保護裝置,構造簡單,成本低,容易維護,但保護特性較差。由於放電間隙熄弧能力差。
  • 保護間隙的工作原理介紹
    在帶電作業工作杆塔的相鄰杆塔加裝放電電壓低於作業間隙放電電壓的保護間隙,在過電壓作用下先期放電可保護作業人員安全。另外,由於保護間隙在絕緣配合上限制了過電壓的幅值,相當於排除了沿絕緣子串放電的不確定性。因此,加裝保護間隙後不僅使作業間隙偏小的杆塔能滿足帶電作業安全要求,即使對於作業間隙較大的杆塔,也可以起到提高作業安全性的作用。
  • 隔離開關操作重複放電模型研究,看完這文章,保證讓你驚豔,民熔
    氣體絕緣金屬封閉開關設備(Gas Insulated Switchgear, GIS)中隔離開關帶電操作時,斷口出現重複放電,會產生特快速瞬態過電壓(Very Fast Transient Overvoltage, VFTO)。
  • 學術簡報︱高頻變壓器用匝間絕緣材料沿面放電特性的實驗研究
    採用雙參數Weibull統計法分析放電間距對沿面閃絡電壓的影響規律,基於二次電子發射雪崩(SEEA)模型分析起始放電電壓、閃絡電壓隨頻率的變化規律,並提出適用於絕緣材料沿面絕緣壽命估算的反冪函數模型,最後對以上四種匝間絕緣材料在高頻高壓下的沿面絕緣特性進行綜合性評估。高頻變壓器具有體積小、質量輕、轉換效率高、適用面廣等突出優勢,最近幾年逐漸成為國內外的研究熱點之一。
  • 火花放電和電暈放電的區別
    電暈放電,氣體介質在不均勻電場中的局部自持放電。 2、形成原理不同 火花放電,在電勢差很高的正負帶電區域間出現閃光並發出聲響的瞬時氣體放電現象。在放電的空間內,氣體分子發生電離,氣體迅速而劇烈發熱,發出閃光和聲響。放電通道所穿過的路徑及其發光和導電性質,取決於正負兩帶電區域的形狀和大小,它們間的電勢差以及氣體的性質和壓強。
  • 可控放電避雷針對引雷塔引雷能力的影響研究(摘)
    模型塔接閃放電試驗分為單塔間隙放電試驗和雙塔選擇性放電試驗兩個部分,在單塔間隙放電試驗中,通過試驗觀測平臺對間隙放電的過程進行記錄,並採用升降法獲取不同工況條件下間隙 50% 的放電電壓; 在雙塔選擇性放電試驗中,採用高速攝像系統對放電過程進行觀測,同時對塔頂接有不同避雷針的兩塔放電次數進行了統計
  • 介質阻擋等離子清洗機放電的原理是什麼?
    單根細絲放電的演化過程如圖1所示電子相對於離子具有較強的可流動性,使其在可測量的納秒級範圍內穿過氣體間隙。當電子雪崩在氣體間隙形成並產生定向移動時,離子由於運動速度慢而被滯留在後面逐漸在放電空間形成積累。
  • 介質阻擋惰性氣體放電特性和屬性有哪些?
    在各類工作氣體當中,惰性氣體是很容易在大氣壓下獲得介質阻擋均勻放電的,採用平行板結構金屬圓電極,可以對介質阻擋惰性氣體放電特性和屬性進行研究。研究所用電極直徑50mm,兩個電極上各覆蓋一片厚度為1mm的石英玻璃,其相對介電常數為3.9,氣體間隙為5mm。
  • 學術簡報|植被火條件下導線-板短空氣間隙洩漏電流特性研究
    武漢大學電氣與自動化學院、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電網環境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研究人員黃道春、盧威、姚濤、夏軍、全萬霖,在2019年第16期《電工技術學報》上撰文,為研究植被燃燒火焰條件下空氣間隙洩漏電流特性及其對間隙放電特性的影響,開展不同植被燃燒條件下45cm導線-板短空氣間隙的放電特性試驗
  • 壓敏電阻器與氣體放電管配合使用的主要特性探析
    作為過電壓防護的元器件,無疑為氧化鋅壓敏電阻器提供了極為廣泛的應用空間。但是,氧化鋅壓敏電阻器在大幅值8/20電流波衝擊下的殘壓過高,而且隨著8/20電流波越大操作殘壓越高,不時地超過了設備絕緣耐受值,從而發生絕緣擊穿損壞電氣設備。因此,深入探究氧化鋅壓敏電阻器與氣體放電管相互之間的配合使用,將是人們引以關注的問題。
  • 等離子清洗機能產生電暈放電和火花放電嗎?
    1 電暈放電電暈,也稱單極放電,發生在處於電擊穿點之前的電氣上受壓狀態的氣體中的尖端、邊緣或絲附近的高電場區;是湯生暗放電的一個特徵現象。假如電暈電流比較高,電暈則是可見的輝光放電,對於低電流,整個電暈發暗的。相關的現象包括寂靜放電,即電暈的無聲形式;以及刷形放電,即非均勻電場內發光的放電。
  • 氣體放電管與壓敏電阻 壓敏電阻與熱敏電阻
    正常情況下,兩個壓敏電阻器共同承擔工作電壓,即可達到應有的保護水平。但是一旦遇到衝擊放電電流過大,殘壓超過應有的保護水平時,衝擊殘壓使氣體放電管導通短接第二個壓敏電阻器,此時系統的殘壓將由第一個壓敏電阻器決定,殘壓將大大降低。
  • 機械加工中放電加工簡介
    放電加工的原理:刀具電極與工件間所維持的間隙,只要剛好達到電源供給脈衝式電壓可以破壞絕緣的距離時,絕緣破壞﹐兩電極之間立即開始放電。放電點附近快速受到高溫加熱,出現熔融,氣化﹐同時,熔融部位受放電作用力衝擊而飛散。緊接著,放電在短時間放電後即停止,受到加熱的部位隨即急速冷卻,這種現象在短時間內重複進行(1秒鐘約103~106次),從而可達到加工工件的目的。
  • 氣體放電及伏安特性曲線可分為哪幾种放電區域?
    這樣的氣體放電過程都有哪些特點呢?1 氣體放電我們把通過施加能量使一個或幾個電子從氣體原子或分子脫離而形成的氣氛媒質稱為電離氣體,電離氣體中含有電子、離子和中性原子或分子;這種電離氣體由外電場產生並形成傳導電流的現象稱之為氣體放電。為了便於理解,我們可以利用放電管中的電壓和電流之間的關係建立起伏安特性曲線,這樣就可以將各种放電形式有機地聯繫起來。
  • 靜電放電有哪兩種形式?有什麼危險?
    靜電放電基本上有電暈放電和火花放電兩種。電暈放電是自激放電的一種形式,是在大氣的壓強下發生的。一般由於兩電極(或其中一個)的表面曲率半徑很小,放電間隙中的電場不均勻,在電極附近發生氣體的電離和發光。電暈放電能否成為著火源?
  • 靜電放電及其防護
    4.靜電敏感度:元器件所能承受的靜電放電電壓  5.靜電敏感器件:對靜電放電敏感的器件  6.接地 :電氣連接到能供給或接受大量電荷的物體,如大地,船等.  7.中和: 利用異性電荷使靜電消失  8.防靜電工作區:配備各種防靜電設備和器材,能限制靜電電位,具有明確的區域界限和專門標記的適於從事靜電防護操作的工作場地  二、靜電的產生:  1.摩擦:在日常生活中,任何兩個不同材質的物體接觸後再分離,即可產生靜電,而產生靜電的最普通方法,就是摩擦生電。
  • 2020年電氣試驗作業模擬考試題庫試卷六
    參考答案:正確22 、(判斷題)在極不均勻電場中,自持放電電壓只是開始發生電暈的電壓,稱為電暈起始電壓。參考答案:正確23 、(判斷題)根據耐壓試驗時試驗波形的不同可分為交流耐壓、直流耐壓、衝擊耐壓等不同耐壓試驗。
  • 氣體放電管的特性和工作原理(圖文)
    由於浪湧幹擾所致,一旦加在氣體放電管兩端的電壓超過火花放電電壓(圖4 的 u1)時,放電管內部氣體被電離,放電管開始放電。
  • 放電之---電弧
    3、電弧放電   電弧放電--這是兩個電極在一定電壓下由氣態帶電粒子,高電壓電極間的氣體被擊穿,出現閃光(火花)和爆裂聲的氣體放電現象,特點伴隨著火花和暴烈聲。      電弧的特點:(1)電弧的能量集中,溫度很高,亮度很強;(2)電弧由陰極區,陽極區和弧柱區組成;(3)電弧的氣體放電是自持放電,維持電弧燃燒的電壓很低;(4)電弧是一束游離的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