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講「君子之交淡如水」,下一句更經典,老實人值得一看

2021-01-09 百家號

農村俗語對老百姓的影響,可謂根深蒂固,因為俗語發源於日常生活,可以為老百姓提供思想方面的指導。

雖然在現代社會中,俗語已經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但是卻一直影響著大家的生活。

農村俗語「君子之交淡如水」,語出《莊子·山木》:「謂賢者之交誼,平淡如水,不尚虛華。」。

說的是君子之間的交情,就像水一樣高雅純淨。雖然看起來很清淡,但是卻蘊含了人們追求的「道義」。

用水這種自然界中極為平常的物質,去比喻君子之間的交往之道,像水一樣清淡又綿長悠遠。

實際上俗語「君子之交淡如水」,下一句才是精華之作,說出小人們的通病,即「小人之交甘若醴」。

指的是以利益為前提的酒肉朋友,這種交情因利益而聚,又會因利益而被遺棄。

第一、君子之交淡如水

「君子」一詞在先秦時期多指「君王之子」,主要是強調地位上的尊貴。後來隨著時代不斷發展,「君子」又被賦予了更多的含義。

而大家比較熟知的「君子之德」,實際上就是說「君子」,開始與道德、德性融為一體。

據《周易·乾》記載:「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說的是君子應該自強不息、勤奮努力。

《尚書·虞書·大禹謨》中也有:「君子在野,小人在位」,意思是品格高尚又有才學的人沒有機會,而碌碌無為之輩們卻佔據著要職。

實際上這兩段文字中,都在反覆強調一件事,那就是君子一定是道德楷模,同時也是擁有才華的讀書人。

儒家經典著作《論語》中,就曾反覆論述了君子的內涵。《論語·裡仁篇第四》有云:「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以及「君子不器」等言論,就是在強調君子與道德的關係。在孔子的觀念中君子,就是品質、德行皆優秀之人。

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想要成為一個君子,並不是容易的事情。因為君子有自己的道德規範,「君子之交淡如水」就是其中之一。

簡而言之就是,君子之間的交情,不應該帶有負面的因素。即嫉妒、苛求、貪婪等都非君子之交,不應該因為利益而結交朋友。

而是應該做到像水一樣清澈純淨,不應該摻雜一些雜質,否則就背離了君子之交。

第二、小人之交甘若醴

「君子之交淡如水」還有十分經典的下半句,那就是大家熟知的「小人之交甘若醴」。

「小人」是一類與君子相對的人群,他們沒有德行,做事只看利益而不管道義。小人在君子面前就是下裡巴人,他們是各種壞榜樣的代言人。

如果說君子是德行美好的象徵,亦或是世人崇拜的對象,那麼小人就是受人唾棄的螻蟻。孔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君子矜而不爭,小人爭而不黨」。

其實,這些都是君子與小人的鮮明對比,同時也表明了人們,對於君子和小人的態度。

「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對立面,就是「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在一起交往的時候,能夠以個人德行相互諒解、寬容,從來都不會苛求朋友做任何事情。

畢竟在一起交往,就是為了志同道合,這種感覺就像一杯白開水一樣,雖然沒有任何滋味,但卻讓人特別享受。

而小人之間的交往,說白了就是利益呼喚,小人在交朋友的時候,看重的並不是友情,而是對方能給自己帶來利益。

當沒有利益之後,二者就會像是陌生人一樣。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小人之間的交情,往往都是利益驅使。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但小人愛財則會不擇手段。他們可以為了錢財和利益,做出違背底線和原則的事情。

甚至在利益驅使下,還會出賣朋友,所以小人之間的交情,往往十分涼薄。正所謂有利益大家就是朋友,沒有利益,甚至比仇人還要分外眼紅。

結 語

在平時與他人交往的時候,一定要多了解對方的品質。如果對方為人光明磊落,並且做事情的時候特別大方,那麼這種人即使不是君子,也非常值得交往。

相反做什麼事情都非常小氣,而且在關鍵時候,總會以個人利益為中心的人,奉勸大家一定要敬而遠之。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君子之交淡如水,下句話是精華,老實人不妨一看
    農村俗語:君子之交淡如水,下句話是精華,老實人不妨一看「風雨悽悽,雞鳴喈喈,既見君子。雲胡不夷?風雨瀟瀟,雞鳴膠膠。既見君子,雲胡不瘳?風雨如晦,雞鳴不已。既見君子,雲胡不喜?」這首詩名為《風雨》是先秦時期一位未留下姓名的先人所做。
  • 只知「君子之交淡如水」,不知下半句才是重點,說透做人處世之道
    「君子之交淡如水」這句話,無論放在什麼時代,都適宜,但是這句話的核心含義,不能單純從字面去理解,我們先看原文出處:「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莊子·山木》《莊子·山木》原文由9篇寓言故事組成,雖說故事內容各不相同,但主要思想是差不多的
  • 君子之交淡如水,茶人的交友方式有什麼不同?
    而因興趣愛好接近交往的茶友,不知不覺當中就佔滿了生活圈子,大抵是崇尚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崇文尚古情結太重,使得我和茶友很少有錢財上的往來,即使生日,結婚,孩子百天等重大日子也克制著不去隨錢,只是偶爾隨禮,一包茶或者一個小茶器,花器,香器甚至手串,把件,小工藝品,即便是莫逆之交依然如此。人情往來像張大網,一不留神就被網住,出不來了。予人玫瑰,手留餘香。
  • 學習老祖宗識人術,記住這三條原則,幫你看人一看一個準
    學習老祖宗識人術,記住這三條原則,幫你看人一看一個準!老祖宗識人術的三個原則,你若能學會一個,也可看人八九不離十!下面我們來一起學習學習!1、從語氣識人;每個人都有獨一無二的精氣,而且這種精氣會通過一定的形式表現出來,聲音就是最重要的一種表現形式。
  • 讀莊子的《人間世》,看身邊的人與事,為什麼君子之交淡如水
    莊子在《人間世》一文中,用了大量的篇幅教人為人處世,有些呢,比較積極,有些比較消極遁世,我們現在受孔子的儒家文化,尤其程朱理學之後的儒家思想薰陶,還是要積極入世,只有個別追尋閒雲野鶴的生活,所以讀這篇《人間世》的學習呢,要看明白當時的時代,但是裡面的哲學思想還是值得當下人警醒借鑑。
  • 古代俗語:水滿則溢、月滿則虧,下半句更經典,年輕人不妨一看
    古代俗語:水滿則溢,月滿則虧,下半句更經典,年輕人不妨一看當我們給水杯盛水時,都不會將水杯盛滿,會留一部分空間出來,這樣水就不會溢出來,端杯子的時候也不會擔心開水撒在手上燙傷了,而月亮也是如此,當月亮特別圓的時候,就很容易出現月蝕,用一句俗語來概括就是
  • 喜歡交朋友、談戀愛的人,一定要謹記蘇格拉底的一句忠告,很經典
    說到這裡,如果大家對以上的回答和分析不是很滿意,我們不妨一起來讀一下蘇格拉底的一段語錄,真是給了喜歡交朋友、談戀愛的人一句忠告,很經典,文字如下:不要靠饋贈來獲得一個朋友,你須貢獻你摯情的愛,學習怎樣用正當的方法來贏得一個人的心。
  • 古人說「餵狗別餵飽」,下半句才是關鍵,5個字送給心善的老實人
    古人有一句俗語「餵狗別餵飽」,你知道是什麼道理嗎?後面還有一句話,雖然只有五個字,但心地善良的老實人聽了很受用那就是「對人別太好」。(1)「餵狗別餵飽」現代社會中自作聰明人很多,他們在做事的時候,總要先看看有沒有好處,總喜歡貪圖小利,和朋友在一起,為了得到利益不惜傷害親朋好友。
  • 古人云:「水至清則無魚」,下半句更精髓,老祖宗為人處世的智慧
    今天筆者和大家說這麼一句俗語——「水至清則無魚」。雖然只有寥寥幾個字,但蘊含的道理很深刻。如果你能弄懂這句話,並且靈活運用,你會獲得非常通透。其實這句話還有下半句,說的是「人至察則無徒」。整句話出自於《漢書》。如果單單從表面意思理解,咱們可以解讀為:水如果太清澈,根本不會有魚生存,人太過於精明,根本不會有朋友。
  • 「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有著怎麼的人生哲理?下半句更經典
    如題,這句話有著怎樣的人生哲理呢?字面的意思很好理解,如果生活在水邊,經年累月地觀察水中的魚,那麼就能熟悉魚的性情,同樣,如果生活在山上,經年累月地觀察山上的鳥,那麼就能聽懂鳥的叫聲。說明了啥?為何說更經典呢?其實這句話的原文是這樣的: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易漲易退山溪水,易反易復小人心。運去金成鐵,時來鐵似金。讀書須用意,一字值千金。乍一看沒啥關聯,可細讀你就發現其實都是相關的,都是在告訴我們要把握規律,抓住機會。怎麼說?
  • 值得深思!
    一句諺語,衍生出了無數泛泛而交的人。 他們總認為多個朋友多條路,人脈可以開拓捷徑,為走上人生巔峰埋下伏筆。 所以,他們最擅長在酒桌飯桌上遞名片,自我推銷,表面上與你稱兄道弟,卻在背地裡衡量你的價值。
  • 古人云:「兩腮無肉不可交」,後半句更為經典,老祖宗觀人智慧
    比如,有一句老話是「兩腮無肉不可交」。意思就是說,人臉的腮腺位置上如果很瘦,沒有肉感,那麼這樣的人是不值得用心去深入交往的。所以肥瘦和人的好壞有什麼必然的聯繫?這樣的判斷真的科學嗎?難道是有大數據做過統計?
  • 老祖宗說:「不喝卯時酒」下半句更經典,講述了夫妻間生活的學問
    老祖宗說:「不喝卯時酒」,下半句更經典,講述了夫妻間生活的學問文/丙戊酸鈉俗語一直是鄉下文化的代表之一,一直以來·都有著許多的俗語在被廣為傳播,其中有些由於簡潔明了而被大眾理解,但是有些牽扯到了文化習俗的俗語則是不太好被大眾理解
  • 民間識人術:老實人的身上,通常都有這5個特徵
    由此看來,成年人的世界,老實人容易吃苦。什麼樣的算是老實人呢?根據老祖宗留下的識人術,老實人身上,通常都有這5個特徵。一、太好說話,不懂拒絕朋友之間的交往,講究真心換真心,但現實的社會有多少真心付出的朋友呢。古人云:「相識滿天下,知己有幾人。」
  • 老祖宗的智慧:四十不多欲,五十不多情啥意思?男人越早明白越好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在五千年浩如煙海的歷史塵埃間,我們的老祖宗總結了眾多飽含生活哲理的俗語,如「樹怕三搖,女怕三撩,雞怕攆狗怕舔」 「飽暖思淫慾,饑寒起盜心」 「寧可夜宿荒墳,不可旅居古剎」 「寧娶從良女,不娶過牆妻」等等。
  • 下半句更經典,古人經驗之談
    這一句「老洩殘精,人窮壽盡」正是闡釋了這個道理,人的年齡隨著不斷增長,身體素質自然也會隨著時間下降,自然對於夫妻生活也會有影響,通過黃帝內經我們可以了解到,一個人隨著年數的增長,尤其是在四十歲的時候,腎氣會逐漸衰退,開始掉頭髮,四十八歲三陽經氣衰退,五十六歲肝氣衰微,精氣不足。
  • 菌子之交:才不要什麼淡如水,要的就是香到性感
    黑松露 厚蛋燒(雙人份) # Ingredients 「 菌子之交: 才不要什麼淡如水,要的就是香到性感 」 3 個 雞蛋
  • 真實歷史上的李白和杜甫,原來不過君子之交淡如水
    自從魯地一別後,李白就寫了《沙丘城下寄杜甫》,加以前聚一起的兩首詩,李白就給杜甫寫了三首詩。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答案有很多。有人說李白朋友太多,記不得杜甫。有人說,杜甫重情義,非常在乎與李白的友情。就像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些答案都正確,但是都不全面。其實呢,這都是因為李白和杜甫並不是朋友。無論是思想還是性格,巨大的差異,都註定兩個人成不了朋友。
  • 俗語「誰人背後無人說」,下句被奉為經典,老實人不妨引以為戒
    人心經不起推敲,人情更經不起打磨。人情世故,看起來非常複雜,好似為人處世一大難關,事實上,說來說去也就是那麼一回事,因為生活本就沒有太多新鮮事。俗語說:「誰人背後無人說」,出自《增廣賢文》,原句是:「誰人背後無人說,哪個人前不說人」,道理雖然淺薄,但細細推敲,足可見人情之冷暖,人性之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