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下午,上海市發展改革委黨組與復旦大學黨委舉行中心組聯組學習。會上,上海市發展改革委員會與復旦大學籤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市政府副秘書長、發改委主任馬春雷,市發展改革委領導班子成員,復旦大學黨委書記焦揚、校長許寧生等校黨政領導班子成員參加聯組學習。
雙方圍繞「堅持用全面辯證長遠眼光分析經濟形勢,努力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奮力創造上海新時代新奇蹟」主題,聯繫上海和學校實際,進行了深入學習探討。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張軍作了題為「當前中國經濟形勢與長三角一體化」的輔導報告。市發改委副主任張忠偉、朱民和復旦大學常務副校長金力、副校長陳志敏作交流發言。會議由復旦大學黨委副書記許徵主持。
市發改委與復旦籤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為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貢獻智慧力量
在馬春雷、焦揚、許寧生的見證下,張忠偉、陳志敏分別代表上海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復旦大學籤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的籤訂標誌著雙方將在決策諮詢、成果轉化、人才培養、服務國家戰略和上海發展等方面開展全面深化合作。雙方將秉承優勢互補、資源互通、人員互動、成果互惠的原則,確保雙方合作關係更加具有系統性、制度性、可持續性。
此前,為更好地發揮上海市發改委作為市委市政府決策的重要參謀助手作用,更好地發揮復旦大學學科優勢、人才優勢、研究優勢,2019年9月,復旦大學發起成立長三角高校智庫聯盟。雙方進一步推動戰略合作,以期共同為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作出新的貢獻。
馬春雷:委校合作 同頻共振 為上海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馬春雷在講話中代表市發改委黨組對復旦大學長期以來對發展改革工作的支持、關心和幫助表示衷心感謝。他介紹了上海當前的經濟發展情況及長三角一體化的進展,並強調以穩增長的硬任務實現促發展的硬道理、以自身發展的穩定性有效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把「三大任務一大平臺」重大機遇轉化為發展的強大動力,把政策和制度創新紅利轉化為增長的現實效益。
結合市發改委「謀劃大思路、制定大政策、推進大項目,搞好綜合協調」的主要職責,馬春雷對未來加強與復旦的合作,尤其是深化智庫合作提出期望。他指出,發改委作為一個綜合參謀部,復旦作為一個思想策源地,雙方應通過合作謀定大趨勢,把握重點領域的研究。希望雙方通過全面戰略合作相互學習、互相啟發,激發雙方的同頻共振,共同把上海這座人民城市建設得更加美好。希望雙方為上海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決策奠定更堅實的基礎,推動發展改革工作行穩致遠;市發改委願舉全委力量推動復旦大學更好發展,支持復旦承擔國家戰略,為上海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焦揚:聚智力共謀發展 增活力共育人才 強合力共建機制
焦揚在總結講話時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總書記重要講話、回信精神,堅持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立足上海、服務全國,在新時代大潮中,搶抓戰略機遇,體現更大作為,做出更大貢獻。她指出,學習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關鍵是領會運用貫穿其中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從整體上把握當前我國經濟形勢的方方面面。堅持全面眼光,把握「變」與「不變」,既要堅持底線思維,又要保持戰略定力;堅持辯證眼光,把握「危」與「機」,助力打造上海公共衛生體系的學科高地、人才高地、服務高地;堅持長遠眼光,把握「當下」與「未來」,進行戰略思維和戰略謀劃。
焦揚指出,復旦地處上海,復旦的發展得益於上海、受惠於上海,也有責任回報上海,服務上海發展就是服務國家戰略。學校將以籤約為契機,發揮高校所長,堅持優勢互補、資源互通、人員互動、成果互惠的原則,與市發改委共同為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貢獻智慧力量。一是聚智力、共謀發展,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需求導向,聚力總書記交給上海的重大攻關任務,聚焦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出思想、出觀點、出成果,促進研究成果共享共用和運用轉化。二是增活力、共育人才,緊密對接發改委需求,提供優質資源、創造優質平臺,協助培養儲備一批高素質決策諮詢人才,進一步加大復旦幹部教師掛職鍛鍊力度。三是強合力、共建機制,完善領導協調機制,建立日常聯絡和可持續的合作對接機制,在人才培養、諮政服務、科研創新、成果轉化等方面推動更全面深入的合作。
張軍:當前中國經濟形勢與長三角一體化
在輔導報告中,張軍教授結合上半年經濟運行主要數據,深入分析了當前中國的經濟形勢。
張軍表示,上半年中國的經濟復甦是超預期的,工業增加值的增長和反彈反映了復工復產的良好勢頭。下半年經濟工作重要的發力方向應更多關注消費需求,應繼續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財政支持力度,在政策層面根據實際需求變化適度及時地做出相應調整。張軍指出,在必要的時候,進一步加大政府的財政支出,配合貨幣較為寬鬆的流動性支持,下半年從需求層面來看應該會有比較明顯的上升趨勢,以對衝外部形勢嚴峻對中國經濟下半年造成的負面影響。
張軍就推進長三角區域一體化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和建議。張軍表示,從中國的經濟版圖和經濟地位意義上來看,長三角具有不可替代的輻射帶動作用,不僅體量大,還能帶動整個長江經濟帶,對於推動中國國內大循環體系的形成具有戰略意義。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的關鍵是要充分發揮上海的龍頭作用,形成經濟上的大上海都市圈,實現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的一體化,不斷擴大長三角強大的輻射力。
會前,馬春雷一行還參觀了《共產黨宣言》展示館和微電子學院集成電路國家重點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