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殷夢昊 溫瑞琪 復旦大學
2020年復旦大學的科技取得了哪些新突破?新的一年科技工作重點在哪裡?1月6日下午,復旦大學2020年度科技工作會議召開。
黨委書記焦揚主持會議並做總結講話,校長許寧生出席並講話,常務副校長金力介紹了張江復旦國際創新中心推進情況,同時表揚了2020年度復旦科技工作先進單位、先進個人。
焦揚:加快學校「十四五」科技創新步伐,為建設科技強國作出更大貢獻
焦揚指出,去年是決勝之年、收官之年、大考之年,全校科技工作請命出徵、努力拼搏,為國家分憂、為人群服務,取得不少歷史性新突破,不少關鍵數據再創新高,很多經驗值得總結。今年是建黨百年,學校也將開啟邁向世界一流前列的新徵程。希望全校匯聚起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經濟主戰場、國家重大需求和人民生命健康的磅礴力量,加快「十四五」科技創新步伐。
就新一年科技工作,焦揚結合學習貫徹五中全會精神,提出三點要求:一要堅持改革引領,推動科技生產力創新發展。調整科研生產關係,加快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改革,為創新者創新。要搶抓新科技革命先機,構建新的科技創新組織模式和管理方式,著力強化大學的創新策源功能;對接服務國家創新體系,調整定位、轉型升級、重組力量,開創建設新型研究型大學的新局面;高水平推進「雙一流」建設,提升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實力和能力,助推我國從科技大國向科技強國的戰略性轉變。二要弘揚科學家精神,走出從人才強到國家強的創新發展新路徑。要以科學家精神,引領新時代創新之路,提倡揭榜掛帥的魄力、卓越自主的膽力、寂寞探究的定力、團結協作的眾力;引領教書育人風尚,把復旦人科技報國、創新強國的火熱實踐變成立德樹人大課堂,讓為國創新、強國奮鬥成為新一代復旦人奮發有為的最強音。三要加強黨的領導,把引領支持科技創新作為黨建帶動治理、推動發展的重要任務。「雙一流」建設就是復旦最大的政治任務,科技創新也是政治。各級黨組織要加強黨對科技工作的領導和支持,從組織、體制、人才、服務保障等各方面全面關心、全力支持、全程保駕,用體制機制保障科研事業發展。希望大家奮鬥新徵程,爭取原始創新有更大發現、融合創新有更大進展、轉化應用創新有更大效益、制度創新有更大突破,以優異成績迎接建黨百年。
許寧生:學校科技要敢於承擔歷史賦予的重任,率先實現「科技全面一流水平」,成為全面推進原始創新、建設新型研究型大學的主力
許寧生指出,「十三五」期間,復旦大學科技工作取得不少突破,真正落實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個面向」的要求,科技布局發生了全面而深刻的變化。學校全面發揮已有優勢,全面支持前沿科技研究,系統推進加強基礎研究工作,啟動「從0到1」自主創新項目。學校已深度參與國家實驗室的建設,進一步明確了張江復旦國際創新中心的發展方向。學校對總書記提出的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動作,出臺重大舉措,推出了公共衛生學科群行動計劃,建設了重大傳染病和公共衛生的研究平臺;新建國家醫學中心、國家醫學中心、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國際聯合實驗室。建設了一系列的實體科研機構,對學科交叉融合的重大研究領域和育人平臺提供了攀登科學高峰的高原。建設了一批地方研究院,為成果轉化以及服務地方經濟打造了新平臺,提升了智庫決策諮詢能力。學校深入全面布局基礎研究,為「十四五」發力奠定了基礎。復旦大學已具有科技實力雄厚、綜合水平高的優勢,形成合力的機制已經建立,積極向上的局面已經形成。
許寧生對照黨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檢視了學校科技的不足,全面分析了學校科技發展機遇。
許寧生表示,「十四五」期間,學校科技要敢於承擔歷史賦予的重任,率先實現「科技全面一流水平」,成為學校全面推進原始創新,建設新型研究型大學的主力,要抓好 「一大六重」。在大格局方面,要全面深入研究,對標全球最高標準、最好水平,國家發展最重要需求,提出新格局的建設方案。在重大科技工作安排的部署方面,要統籌安排好基礎研究、轉化平臺、服務地方科技創新和國家重大需求、服務國防軍工重大工程等創新行動。在重大研究領域方面,要進一步突出在信息領域、生命科學領域和信息生命交叉領域的初步優勢,在集成電路、微納電子與量子、人類表型組和生物醫藥、腦科學與類腦智能與人工智慧等方面,進一步深入全面集聚力量與成果。學校還應該進一步布局重點領域的創新,包括在信息通信、新醫技、新能源、新材料、新器件、新裝備。在「從0出發」方面,加強全面部署,實現全校原創科技工作的新水平。要加強有組織有鏈條的科技攻關,解決卡脖子問題。要鼓勵「從0到1」的科技創新機制的建設。要抓住基礎研究最重要的命題,強化在基礎領域和關鍵核心技術的基礎理論、方法、架構的研究。在重大成果方面,要改變傳統觀念。破除唯獎項、唯論文,要強調獎項成果和論文成果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創新策源功能。在重大團隊和人才培養方面,要破除傳統的機制的限制,支持科研團隊和科技領軍人物,打造有國際影響力的科技團隊,培養戰略科學家、領軍人才、青年科學家、拔尖學生。在重大機制創新方面,要著力改革,尤其是深化評價機制改革。
許寧生強調,學校的師生是科技主力軍、創新力量。學校管理團隊要立足於服務師生科技創新,這是落實黨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新時代要求的重要方面。不重視科技工作,不努力服務科技工作,不服務好師生的科技工作要求,都是不符合新時代要求的。二級單位黨政領導要把科技工作作為一項發展的核心任務去抓好,學校將出臺政策舉措加以評價。
金力:依循三步走發展思路,構築科創高地,奉獻國際頂級創新型特大城市建設
金力從建築面積、人員規模、資金投入,啟動以來建立的重大平臺和重大項目等方面介紹了張江復旦國際創新中心建設情況。他指出,融合創新是進一步提升學校科研能力的關鍵,而張江復旦國際創新中心建設是復旦融合創新舉措的標誌性成果。學校以服務國家戰略為使命,以世界一流為目標,以復旦優勢特色為基礎,依循三步走發展思路,構築科創高地,奉獻國際頂級創新型特大城市建設。
他表示,復旦大學以張江復旦國際創新中心為支撐,圍繞「一計劃兩中心」,重點集中在集成電路、人工智慧、生命科學與生物醫藥三大領域開展前沿創新工作。自2017年啟動以來,張江復旦國際創新中心在領軍人才聚集、重大平臺建設、重大任務承接、重大科研成果、基建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進展。同時,積極參與國家實驗室建設,將投入更多資源、更多機會,目標在2030年前完成建設期任務,成為大學創新典範。
2020年復旦科技成果有這些新突破
科學技術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武利民報告了2020年學校科技工作情況。
2020年,復旦科技工作取得新突破。科技到款經費再創新高,2020年,全口徑科技到帳經費45.6億元,比上年增長32%;重大重點項目立項數平穩收官;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獲批項目數和經費數創歷史新高,獲批基礎科學中心項目1項,實現我校零的突破;新建科研平臺和基地有所增加,獲批國家級科研平臺2個、省部級科研平臺14個;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等重點單位合作持續推進;全年推進一批科技成果轉化;獲批科技成果轉化和智慧財產權示範試點單位;國家級和上海科技獎項有所突破,科學探索獎全國第三。
此外,疫情期間,學校通過自籌資金和校董捐贈資金積極組織科研攻關抗疫,並在病毒溯源、檢測試劑、抗體研發等領域先後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教育部、上海市科委等單位立項項目支持,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同時,獲批新建上海市重大傳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上海市傳染病與生物安全應急響應重點實驗室。
出席本次會議的包括學校黨政領導,各機關部處、群眾團體、公共服務部門負責人,各院系所、附屬醫院黨政領導和科研負責人,重點研究機構負責人、重要科研項目負責人,國家級重要人才、「四卓」人才入選者等科技工作的骨幹力量等280人參加現場會議。另由於疫情影響,400人參加線上會。
2020年度,究竟有哪些復旦科技工作先進單位、先進個人受表揚?一起來看全名單!
來 源
科學技術研究院
組 稿
融媒體中心
文 字
殷夢昊 溫瑞琪
攝 影
成釗
制 圖
溫瑞琪
編 輯
丁辰琦
原標題:《2020年復旦科技有哪些新突破? 這場復旦科技工作會議乾貨滿滿!》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