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這個獎公布了!2020年「復旦—中植科學獎」獲獎者有他們

2020-09-24 文匯網

今天,「復旦—中植科學獎」評獎理事會決議,將2020年復旦—中植科學獎授予:

Sir Michael V. Berry,英國布裡斯託大學教授,Berry 教授提出的系統在經歷絕熱循環過程中所獲得的幾何相位(貝裡相位)是量子力學基礎研究的重大突破。貝裡相位的發現促進了對拓撲物態的研究。

Charles L. Kane,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教授。Kane教授提出了拓撲絕緣體的關鍵理論。他的貢獻促使了拓撲絕緣體研究領域的誕生並推動了該領域的蓬勃發展。

Qikun Xue (薛其坤),中國清華大學教授。薛其坤教授在實驗上發現了量子反常霍爾效應。

今年的復旦—中植科學獎頒獎典禮將於2020年12月13日在上海舉行(受新冠疫情影響,國外獲獎人或需線上出席頒獎典禮)。「復旦—中植科學獎」由復旦大學和中植企業集團於2015年合作設立,用以表彰在數學、物理和生物醫學領域做出傑出貢獻的全球科學家。今年的「復旦—中植科學獎」是第五屆,授予物理學領域的傑出科學家,每位獲獎者將獲得證書與獎盃,並共享由中植企業集團捐贈的稅前3,000,000人民幣獎金。

2020年「復旦—中植科學獎」獲獎人介紹

Sir Michael V. Berry

Sir Michael V. Berry 教授生於1941年3月14日。他於1962年在埃克塞特大學完成學士學位,1965年在聖安德魯斯大學取得博士學位。之後,他加入了布裡斯託大學,成為科學和工業系博士後研究員。1967年,他擔任布裡斯託大學物理系講師,1979年成為教授。他於1988年擔任成布裡斯託大學皇家學會教授,2006年至今任布裡斯託大學梅爾維爾·威爾斯物理教授。

Berry教授的研究領域主要是理論物理,包括物理漸進,量子混沌和半經典力學。他因提出了貝裡相位而聞名。貝裡相位是經典或量子系統在經歷絕熱循環過程中獲得的幾何相位,與拓撲物態息息相關。貝裡相位的提出是量子力學基礎研究的重大突破,對於完善量子力學理論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Berry教授於1996年被授予爵位,是英國皇家學會會員、倫敦皇家學會會員、皇家藝術學會會員、瑞典烏普薩拉皇家科學學會會員、皇家學會貝克學會講師、歐洲藝術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愛丁堡皇家學會會員、印度科學學院院士、倫敦數學學會會員、荷蘭皇家藝術與科學學院外籍院士、墨西哥數學學會名譽會員。他曾獲得麥克斯韋獎、 IOP狄拉克獎、皇家學會皇家勳章、倫敦數學學會內勒獎、惠普歐洲物理學獎、ICTP狄拉克獎、俄羅斯科學院卡皮查獎章、沃爾夫物理獎、盎薩格獎章、倫敦數學學會波利亞獎、洛倫茲獎章、利茲·邁特納獎章等。

Charles L. Kane

Charles L. Kane教授生於1963年1月12日,於1985年在芝加哥大學完成學士學位,並於1989年在麻省理工大學取得博士學位。之後,他加入了IBM的沃森研究中心做博士後研究員。他於1991年以助理教授身份加入了賓夕法尼亞大學物理天文系,並於2006年成為教授。2016年起,他擔任賓夕法尼亞大學克里斯多福·布朗特聘教授。

Kane教授的研究方向是凝聚態體系中的量子理論,包括介觀物理學,拓撲電子學,強關聯電子體系,無序電子體系,量子場論和量子多體理論。他的主要成就是提出了與許多與拓撲絕緣體相關的關鍵理論,包括和合作者一起預測了二維體系的量子自旋霍爾效應,也就是拓撲絕緣態;將拓撲絕緣體的理論從二維體系拓展至三維體系;以及預言了凝聚態體系中的馬約拉費米子,或可用於實現拓撲量子計算。他的貢獻促使了拓撲絕緣體研究領域的誕生並推動了該領域的蓬勃發展。

Kane 教授是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物理學會會士。由於Kane教授在拓撲絕緣體中的傑出貢獻,他此前獲得了歐洲物理學獎、奧利弗.巴克利獎、西蒙斯研究人員獎、ICTP狄拉克獎、物理學前沿獎、知識前沿獎、基礎物理學突破獎等眾多獎項。

Qikun Xue(薛其坤)

薛其坤教授1963年12月出生於中國山東省。他於1984年取得山東大學學士學位,並在畢業後任教於曲阜師範大學物理系。1987年,他進入中國科學院大學學習,並於1990年和1994年分別獲得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1992年至1999年他先後在日本東北大學金屬材料研究所和美國北卡萊羅納州立大學物理系學習和工作。1999年至2005年他擔任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2005年起任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同年11月被增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他於2013年起任清華大學分管科研的副校長,2017年12月起任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院長。

薛其坤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掃描隧道顯微學、表面物理、自旋電子學、拓撲絕緣量子態和高溫超導電性等。薛其坤教授長期從事超薄材料和納米結構的製備、表徵和物理性能的研究,是高質量拓撲絕緣體薄膜製備的先驅。他在拓撲領域最著名的貢獻是首次在實驗上發現了量子反常霍爾效應。

薛其坤教授是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物理學會會士,曾獲中國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中國科學院傑出科技成就獎、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進步獎、第三世界科學院物理獎、求是傑出科技成就集體獎、陳嘉庚科學獎、亞洲磁學聯盟獎、求是傑出科學家獎、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成就獎、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獎、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菲列茲·倫敦獎等。

歷屆獲獎人

2016年(生物醫學領域):

詹姆斯·艾莉森(James P. Allison)

本庶佑(Tasuku Honjo)

2017年(物理領域):

雷納·韋斯(Rainer Weiss)

基普·史蒂芬·索恩(Kip Stephen Thorne)

巴裡·克拉克·巴裡什(Barry Clark Barish)

2018年(數學領域):

英格麗·多貝西(Ingrid Daubechies)

2019年(生物醫學領域):

盧煜明(Yuk Ming Dennis Lo)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首屆「復旦—中植科學獎」獲獎者詹姆斯·艾利森(James P.Allison)和本庶佑(Tasuku Honjo)因「對腫瘤負性免疫調節的抑制治療方法」獲得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2017年9月,第二屆「復旦—中植科學獎」授予在引力波領域做出突出科學貢獻的三位科學家,雷納·韋斯(Rainer Weiss),基普·索恩(Kip Thorne)、巴裡·巴裡什(Barry Barish),三位科學家同年10月榮獲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什麼是「復旦—中植科學獎」?

「復旦—中植科學獎」由復旦大學和中植企業集團於2015年合作設立,用以表彰在生物醫學、物理和數學領域做出傑出貢獻的科學家。該獎設立的初衷是通過搭建科技創新的國際研討、交流和分享平臺,集聚全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提升中國科技競爭力,為世界頂級科技獎項儲備人才。獎項的評選堅持「優中選優、寧缺毋濫」原則,候選人須為在世的相關領域科學家,不限國籍,其原創性、基礎性和突破性的科研成果能顯著推動人類社會進步,提高人類生活素質及精神文明,並能代表當今全球科技創新的最前沿水平。

據悉,「復旦—中植科學獎」頒發與「復旦科技創新論壇」同期進行。「復旦科技創新論壇」由復旦大學主辦,復旦大學高等學術研究院承辦,中植企業集團贊助。論壇從2015年開始舉辦,旨在通過搭建全球視野下的交流與分享平臺,集聚科創領軍人才,把握當今世界最前沿的創新趨勢;同時通過激發社會大眾尤其是廣大青年才俊的創新熱情,積極營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烈氛圍,為上海市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貢獻智慧源泉。

相關焦點

  • 2020年「復旦—中植科學獎」獲獎者名單公布
    近日,「復旦—中植科學獎」評獎理事會決議,將2020年復旦—中植科學獎授予三位中外科學家,他們分別是:Sir Michael V. Berry,英國布裡斯託大學教授。「復旦—中植科學獎」由復旦大學和中植企業集團於2015年合作設立,用以表彰在生物醫學、物理和數學領域做出傑出貢獻的科學家。該獎設立的初衷是通過搭建科技創新的國際研討、交流和分享平臺,集聚全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提升中國科技競爭力,為世界頂級科技獎項儲備人才。
  • 2020年「復旦—中植科學獎」公布,3位獲獎者將共享300萬元獎金
    今天(9月24日)復旦大學公布了2020年度「復旦—中植科學獎」評獎理事會決議,評出的三位獲獎者分別是英國布裡斯託大學教授Sir Michael V. Berry、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教授Charles L. Kane和中國清華大學教授Qikun Xue (薛其坤)。
  • 薛其坤獲2020年「復旦—中植科學獎」
    「復旦—中植科學獎」評獎理事會決議公布2020年復旦—中植科學獎獲獎人選英國布裡斯託大學教授Sir Michael V.)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首屆「復旦—中植科學獎」獲獎者詹姆斯·艾利森(James P.Allison)和本庶佑(Tasuku Honjo)因「對腫瘤負性免疫調節的抑制治療方法」獲得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 2020年「復旦—中植科學獎」獲獎者揭曉!三位「物理大神」共享300萬獎金
    東方網記者傅文婧9月24日報導:記者今日從復旦大學獲悉,2020年復旦—中植科學獎將授予Sir Michael V.Berry、Charles L.Kane和薛其坤。今年的頒獎典禮將於2020年12月13日在上海舉行,受新冠疫情影響,國外獲獎人或需線上出席頒獎典禮。
  • 這個獎曾預言五位諾獎得主,今年三位拓撲領域科學家獲「復旦-中植科學獎」
    今天,第五屆「復旦-中植科學獎」頒獎典禮暨2020復旦科技創新論壇在上海舉行。英國皇家學會會員、英國布裡斯託大學教授麥可·貝裡(Sir Michael V.Kane),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校長薛其坤獲2020年「復旦-中植科學獎」。
  • 復旦-中植科學獎授予拓撲領域科學家,曾有五位得獎人獲諾獎
    今年的「復旦-中植科學獎」花落三位拓撲領域科學家。12月13日,第五屆「復旦-中植科學獎」頒獎典禮暨2020復旦科技創新論壇在上海舉行。查爾斯·凱恩在獲獎感言中向已逝世的華裔物理學家張首晟致謝,獲獎者麥可·貝裡則提到,疫情帶來很多獨處的創造性思維時間。
  • 南方科技大學校長薛其坤獲2020年「復旦-中植科學獎」
    2020年12月13日,第五屆「復旦-中植科學獎」頒獎典禮暨2020復旦科技創新論壇在上海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校長薛其坤獲2020年「復旦-中植科學獎」。與薛其坤同時獲得2020年「復旦-中植科學獎」的還有英國皇家學會會員、英國布裡斯託大學教授麥可·貝裡(Sir Michael V.
  • 今天,「復旦—中植科學獎」揭曉!薛其坤等3位中外科學家獲獎!
    原創 殷夢昊、汪蒙琪等 復旦大學今天(12月13日),第五屆「復旦—中植科學獎」頒獎典禮暨2020復旦科技創新論壇在上海舉行。來自世界各地的200餘位頂尖科學家和青年創新人才線上線下齊聚一堂,共襄盛會,論道科技前沿與創新趨勢。
  • 盧煜明因無創產前檢測技術獲「復旦-中植科學獎」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上海12月15日電(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見習記者 魏其濛)第四屆「復旦-中植科學獎」頒獎典禮暨第五屆「復旦科技創新論壇」今天在上海舉行,中國科學家盧煜明獲得獎項。「復旦-中植科學獎」評審委員會主席、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丁肇中宣讀獲獎名單並致頒獎辭。
  • 南方科技大學新校長——薛其坤榮獲2020「復旦-中植科學獎」
    2020年12月13日,第五屆「復旦-中植科學獎」頒獎典禮暨2020復旦科技創新論壇在上海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校長薛其坤獲2020年「復旦-中植科學獎」。與薛其坤同時獲得2020年「復旦-中植科學獎」的還有英國皇家學會會員、英國布裡斯託大學教授麥可·貝裡(Sir Michael V.
  • 「復旦—中植科學獎」揭曉!薛其坤等3位中外科學家獲獎
    【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全國產經信息不錯過】今天(12月13日),第五屆「復旦—中植科學獎」頒獎典禮暨2020復旦科技創新論壇在上海舉行。「記得有一位著名物理學家曾經說過:『沒有昨日的基礎科學,就沒有今日的技術革命』。」他表示,沒有今日的基礎科學突破,就沒有明天的科技創新,今天舉辦「復旦科技創新論壇」、頒發「復旦—中植科學獎」,正是鼓勵基礎研究、支持科技創新的重要表現。
  • 2020年「復旦-中植科學獎」授予三位拓撲領域科學家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任朝霞)12月13日,第五屆「復旦-中植科學獎」頒獎典禮暨2020復旦科技創新論壇在上海舉行。「復旦-中植科學獎」評審委員會主席、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丁肇中宣讀獲獎名單,英國皇家學會會員、布裡斯託大學教授麥可·貝裡,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賓夕法尼亞大學教授查爾斯·凱恩和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校長薛其坤獲2020年「復旦-中植科學獎」。其中, 麥可·貝裡提出的貝裡相位,是量子力學基礎研究的重大突破,促進了對拓撲物態的研究。
  • 「復旦-中植科學獎「再次頒出,獲獎人貢獻惠及萬千孕婦和胎兒
    2019年「復旦-中植科學獎」得主盧煜明出席頒獎典禮並作專題報告《從無創產前檢測邁向癌症篩查及更遠》。 「復旦-中植科學獎」由復旦大學和中植企業集團於2015年合作設立,用以表彰在生物醫學、物理和數學領域做出傑出貢獻的科學家。
  • 中植集團聯手復旦推動科技創新
    據了解,「復旦—中植科學獎」由復旦大學和中植企業集團於2015年合作設立,用以表彰在物理、數學和生物醫學領域做出傑出貢獻的全球科學家。今年的「復旦—中植科學獎」已到第五屆,三位物理學領域的獲獎者將共享由中植企業集團捐贈的稅前獎金300萬元人民幣。
  • 描繪美麗物理新世界,第五屆「復旦-中植科學獎」授予拓撲領域科學家
    Kane),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校長薛其坤獲2020年「復旦-中植科學獎」。 麥可·貝裡提出的貝裡相位,是量子力學基礎研究的重大突破,促進了對拓撲物態的研究。查爾斯·凱恩提出了拓撲絕緣體的關鍵理論,促使拓撲絕緣體研究領域的誕生,並推動了該領域的蓬勃發展。
  • 第五屆「復旦-中植科學獎」授予拓撲領域科學家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上海12月13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魏其濛)今天上午,第五屆「復旦-中植科學獎」頒獎典禮暨2020復旦科技創新論壇在上海舉行。來自世界各地的200餘位頂尖科學家和青年創新人才通過線上、線下出席。英國皇家學會會員、英國布裡斯託大學教授麥可·貝裡(Sir Michael V.
  • 第五屆「復旦-中植科學獎」授予拓撲領域科學家
    今天,第五屆「復旦-中植科學獎」頒獎典禮暨2020復旦科技創新論壇在上海舉行。英國皇家學會會員、英國布裡斯託大學教授麥可·貝裡(Sir Michael V. Berry),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教授查爾斯·凱恩(Charles L.
  • 蒙陰驕傲丨薛其坤獲「復旦—中植科學獎」,這是第一次由中國人獲得物理獎項!
    據復旦大學官微消息,12月13日,第五屆「復旦—中植科學獎」頒獎典禮暨2020復旦科技創新論壇在上海舉行。來自世界各地的200餘位頂尖科學家和青年創新人才線上線下齊聚一堂,共襄盛會,論道科技前沿與創新趨勢。英國皇家學會會員、英國布裡斯託大學教授麥可·貝裡(Sir Michael V. Berry),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教授查爾斯·凱恩(Charles L.
  • 薛其坤將獲諾獎嗎?楊振寧也看好他,該獎項已有5人成諾獎得主
    12月13日,第五屆「復旦-中植科學獎」將獎項頒給了三位中外科學家,分別是英國的麥可·貝裡教授、美國的查爾斯·凱恩院士和中國的薛其坤院士。由於此前這個獎項的獲獎者中有5人獲得了諾貝爾獎,大家推測薛其坤院士將成為下一屆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其實,楊振寧先生早有這樣的觀點。
  • 2020未來科學大獎周:2020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獲獎者學術報告會
    鳳凰網科技訊 12月30日消息,彭實戈教授因在倒向隨機微分方程理論,非線性Feynman-Kac公式和非線性數學期望理論中的開創性貢獻,榮獲2020未來科學大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由未來科學大獎聯合山東大學共同舉辦的「概率與概率的不確定性——2020未來科學大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獲獎者學術報告會」今日首播,山東大學校長樊麗明,未來科學大獎科學委員會-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獎項委員會2020輪值主席、美國西北大學Pancoe講席教授夏志宏做開場致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