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例體細胞克隆馬在漯河誕生 此前僅美國阿根廷掌握該技術

2020-10-20 東方今報

東方今報•猛獁新聞記者 王俊生 徐先友 見習記者 孫曉永/文圖

近日,一匹名叫「天天」的小矮馬在漯河市天啟生物精準繁育基地出生,引發了全國乃至全世界的關注!9月19日,該基地首席科學家劉紅波博士,受邀出席第十七屆中國科學家論壇,更是憑藉這匹小馬,被聘任為中國科學家論壇首席科學家。

一匹小馬出生,對一個繁育基地來說,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為何會產生如此效應?聽仔細了:這匹小馬可不一般,它是中國首例體細胞克隆馬。這項成果相比於世界首例晚了17年,但卻標誌著我國成為了繼美國,阿根廷之後,第三個掌握產業級體細胞克隆馬技術的國家,代表著我國打破了克隆界「晶片」壁壘,走在世界前列,自此在這項技術上不會再被任何人、任何國家卡脖子。

【驚喜】

全國首例,漯河誕生的寶馬良駒不簡單

10月16日上午,記者一路輾轉,來到了位於漯河市郾城區李集鎮的天啟繁育基地。想要一睹天天的真容可不容易,記者進入前先要沐浴更衣,然後是兩道關口、兩次超聲波霧化消毒,接著是6道火鹼消毒,穿上防護服,才得以進入小傢伙的宿舍。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天天等克隆馬的馬舍,都是專人管理,平時互相間連串串門都不允許,「嚴格防範細菌風險」。

在整潔得有些不可思議的馬舍裡,記者看到一匹母馬正在悠閒的吃草,身旁一匹棕紅色小馬駒靜靜的依偎在媽媽的身邊。它就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中國首例體細胞克隆馬——德保矮馬天天。出生至今僅64天的天天是一匹公馬,如今體重59.4公斤、身高84cm、體長77cm、胸圍93cm、腰圍86cm。小傢伙的蹄子又大又圓,頸上披散長鬃,毛髮閃閃發亮,一條尾巴翹得很高。似乎是因為有陌生人出現,天天忽然間昂首揚尾,高抬後蹄,像是在觀察記者,又好像是在展示自己的力量。

「這些小傢伙可都是享受的星級待遇:單間、空調、專人照料,每個單間裡一匹母馬帶著一匹小馬,每匹小馬還有一套棉被,我們稱這裡為寶馬單間。」採訪中,河南天啟(創源)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啟公司」)首席科學家劉紅波博士笑著給記者介紹道,在「天天」出生之後,基地還有三匹體細胞克隆馬也順利出生,分別取名為為華華(美國花馬)、夏夏(汗血馬)、琪琪(中國獨有德保矮馬),四匹克隆馬名字串聯在一起,寓意:華夏天啟。目前,這個小傢伙的狀態都很好。

「汗血馬,是無數國人心目中的傳奇。傳說它奔跑時脖子會流出血一樣的汗水、傳說漢武帝為了得到它曾派兵遠徵西域、傳說它曾是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胯下坐騎……」採訪中,劉紅波笑著告訴記者,夏夏就是一匹在無數史料、傳說中出現過的汗血馬,「它發源地就是今天的土庫曼斯坦,當地人稱為阿哈爾捷金馬。阿哈爾捷金馬是古老的世界名馬,世界公認的優良馬種,經過3000多年培育而成,體形輕細優美,極為高貴出眾。據說這種馬在平地奔跑1000米的速度僅需1分7秒。即使在50攝氏度的高溫下,一天也只需飲一次水,因此特別適合長途跋涉。全世界汗血馬的總數量非常稀少,一共只有3100匹左右。我們相信,成年後的夏夏一定會讓人驚豔」。

說話間,劉紅波走進了夏夏的馬舍,親暱得摸著它的頭,滿臉寵溺的神情。而小傢伙似乎還不知道自己的傳奇與偉大,輕踏著修長的四肢,在劉紅波的手掌下,有些害羞得躲閃著,模樣讓人忍禁不住。

【過程】

歷時5年,16萬枚卵子3萬枚胚胎300匹代孕馬破壁壘

「克隆綿羊,沒爹沒娘。」這是1998年春晚小品裡宋丹丹的一句搞笑臺詞。顯而易見,克隆技術早已不是秘密,可為何克隆馬技術被如此重視?

「克隆技術在全國並非個例,但克隆馬在世界都屈指可數,在國內還是首次。作為物種本身,體積越大就意味著研究難度越大。」劉紅波博士告訴記者,因為馬的孕期長達11—12個月,而羊的孕期5個月,豬則4個月即可。孕期越長,意味著在實驗方面就等待的時間就越長。豬、羊等生物四、五個月就能研究一輪,而馬每個實驗周期就要等待一年。「再有就是,馬的生理比較特別,人為幹預性不靈敏。比如有些動物使用激素後可使之增加排卵數量,而馬則不受激素幹預。因此,用來實驗的卵子數量就很稀缺,這樣就需要投入更多的科研周期。因此,全世界對馬的研究相當少。」

為了填補我國在這一技術上的空白,劉紅波放棄了位於美國愛荷華州世界知名企業的工作,選擇了回國,從2016年開始著手這項實驗。一開始他們在焦作的黃河灘上租了一個廢棄的養牛場,用3節鐵皮車廂做了一個簡易的實驗室。15個年輕人組成的科研團隊,在那裡吃住。那裡常年見不著人,買菜都要跑到幾十公裡外的村子裡。

「這些其實並不算困難。」劉紅波稱,主要是研究初期大家都不知道結果如何,主要靠一種信念支撐,「大家都相信肯定會有成功的那一天,且越努力那一天就會來得越早。」

最終,此項實驗歷時了整整5年。5年時間裡,劉紅波團隊先後測試了16萬枚卵子、3萬枚克隆胚胎,移植了300匹代孕馬,而每枚卵子費用就高達2000元。他們的辦公地點、實驗基地也從焦作搬到了漯河。

苦心人天不負。2020年8月16日,天啟團隊的不懈努力、巨額投入終於得到了回報:天天誕生了。隨後,華華、夏夏、琪琪相繼誕生,其他20多匹馬也成功受孕,意味著克隆界的「晶片」壁壘真的被他們打破了,以天啟團隊為代表的中國人,率先進入了產業級克隆馬技術的前列。

【意義】

自此無人卡脖子 良種馬要多少有多少

「這匹母馬的胎兒發育很好。」採訪期間,劉紅波戴著一次性長臂手套,把手伸進一匹代孕母馬的肛門裡掏出馬糞,再把電子探頭伸進體內,細心地給代孕馬做孕檢,「克隆馬的技術突破,屬於攀登了克隆技術的『珠穆朗瑪峰』,這項技術攻克了,今後對於其它動物來說,都不在話下」。

「馬屬於常見性動物,與人們的經濟、生活息息相關。從學術上說,它有很大的價值,可以豐富研究它的技術手段,可以破解更多的生物奧妙。同時,馬和貓、狗同屬伴侶動物,因此有很多大的產業價值。其他國家的馬術俱樂部、賽事都開發的很好,而在我國還比較弱,要豐富這些不能完全靠進口,要讓外來物種紮根我國,本土的要更深的挖掘。另外,在物種方面也防止瀕臨滅絕。所以,不論是從學術、產業發展還是物種資源,我們選擇這個技術來突破都有很深的意義。」採訪中,天啟公司董事長孟龍告訴記者,這種產業技術的研究,此前國內還有1個機構嘗試過,但由於難度太大、投入太大早已放棄,「目前,只有我們這一家。」

「一匹良種馬價值高達數百萬元甚至上千萬元,之前我國的良種馬完全依靠從國外進口,就像被西方國家卡著脖子的晶片一樣。如今這種現象不存在了:只要運用克隆技術,需要多少,就能複製出多少。」採訪中,孟龍自豪地說,「但自此之後,這方面沒有人能再卡我們的脖子了。此外,該技術有利於支持我國馬業的長期可持續性高質量發展,促進馬產業上下遊互通轉型升級,帶動與馬相關的多產業發展,如現代畜牧、生物醫藥和文化體育等事業。這對於助力鄉村振興,促進農牧民增收,滿足人民群眾物質和精神文化需求同樣具有重要意義」。

爆料、維權、尋找、求助,請撥打東方今報新聞熱線16603712315、(0371)65830000,歡迎您隨時向我們提供新聞線索。

相關焦點

  • 「中國首例體細胞克隆馬」在漯河誕生
    大河網訊(記者 田明傑)「我們培育的中國首例體細胞克隆馬-德保矮馬,已經健康出生。目前已經滿月,並且健康狀態良好,後續的4匹克隆馬也將陸續出生。」9月14日,河南天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孟龍告訴記者,從目前的技術效率來看,我國已成為繼美國和阿根廷之後,第三個具備產業級體細胞克隆馬核心技術能力的國家。
  • 中國首匹克隆馬誕生
    克隆羊、克隆犬、克隆猴……您聽說過克隆馬嗎? 近日,中國首例體細胞克隆馬誕生! 中國首例體細胞克隆馬誕生 2020年8月16日,中國首例體細胞克隆馬——德保矮馬(名字:天天),在河南天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精準繁育基地順利出生,引發全國關注。
  • 我國首匹克隆馬誕生
    近日,中國首匹克隆馬在河南誕生,標誌著我國攻克體細胞克隆馬技術難題
  • 中國首例克隆小香豬誕生
    本報訊(記者丁肇文)經過中國農業大學李寧教授領導的課題組一年多的科技攻關,我國第一頭體細胞克隆豬日前在河北省三河市成功誕生。這是我國獨立自主完成的首例體細胞克隆豬,填補了我國在這一領域的空白。  此次克隆豬供體細胞來自於我國地方優良豬種———香豬的胎兒,受體卵母細胞來自屠宰母豬的卵巢。
  • 世界首例體細胞克隆猴在中國誕生:盤點那些克隆動物
    中國科學院公布,世界上首隻體細胞克隆猴「中中」於2017年11月27日誕生,10天後第二隻克隆猴「華華」誕生。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細胞》北京時間1月25日以封面文章形式在線發布該成果。
  • 中國首批體細胞克隆牛首例自體繁育後代誕生(圖)
    「健健」的誕生,說明我國的體細胞克隆牛具有正常的妊娠產犢能力,繁育機能正常,並證明了我國的體細胞克隆技術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剛出生的「健健」體長72釐米,身高76釐米,體重38公斤,是個健康漂亮的小母牛犢。
  • 世界首例體細胞克隆猴在中國誕生!
    經過五年研究攻關,我國科學家成功克隆出了兩隻食蟹猴,這也是世界首例通過體細胞克隆技術誕生的靈長類動物,對於構建非人靈長類動物模型、研究人類疾病等具有重要意義。喝奶粉、墊尿不溼、24小時監控,在專業醫護人員的看護下,世界首例通過體細胞克隆的兩隻小猴正在健康地成長。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非人靈長類研究平臺主任孫強介紹,在成長到六個月之後,「中中」和「華華」就會被送到猴群之中,觀察其在群體生活中的狀況。「體細胞克隆猴」是什麼黑科技?
  • 世界首例體細胞克隆猴成功誕生背後的艱辛歷程
    ,令人印象最深的恐怕就是克隆技術, 1997年 「多莉羊」的誕生,讓克隆這個詞一下子家喻戶曉。隨之而來,馬、牛、羊等大型家畜成功克隆,多種實驗動物如小鼠、大鼠、兔也都順利克隆,但與人類最相近的非人靈長類動物體細胞克隆的難題卻一直沒有得到解決,成為世界性難題,沒有克隆猴,就很難建立模擬人類疾病的動物模型,而如今,這個難題被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中心研究團隊攻克,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非人靈長類動物的體細胞克隆!
  • 體細胞克隆猴: 開啟新藥研發「靈長類」時代
    視覺中國        「開始做這個項目時,我的預期是2020年能做出來就很不錯了。」 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神經所」)所長蒲慕明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中科院神經所研究員孫強從蒲慕明那接到體細胞克隆猴任務時,給自己和團隊的時間是十年。事實上,他們僅用了五年就做出讓學術界矚目的成果。
  • 世界首例克隆山羊誕生在中國,健康生活16年,這位院士功不可沒
    因此,陽陽也成為了世界上首例活下來的體細胞克隆山羊,而克隆他的科學家就是來自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被稱作"中國克隆羊之父"的張湧院士。後經國務院批准,該基地正式被命名為"中國克隆動物基地"。1997年,體細胞克隆綿羊"多莉"誕生,這給了張湧一個巨大的刺激,他利用胚胎核移植克隆出山羊後,就開始嘗試用體細胞克隆山羊,但一直沒能成功。
  • 失眠克隆猴:中國是唯一掌握該技術的國家,加碼攻克腦疾病
    「中中」和「華華」讓中國體細胞克隆技術首次領跑世界。一年之後,中國的研究團隊不僅依然保持著該技術的領先,還將優勢進一步擴大。1997年2月,英國Roslin研究所伊恩•維爾穆特(Ian Wilmut)教授率領的團隊在頂級學術期刊《自然》(Science)公布了「多莉」羊的誕生,徹底顛覆了人類對生殖發育經典理論的認識。「多莉」誕生之後,全球多個實驗室陸續攻克了超過20種哺乳動物的克隆。但直到2018年1月25日,和人類最為接近的靈長類動物食蟹猴才最終在中國誕生。
  • 我國體細胞克隆牛首例自繁後代在萊陽農學院誕生
    我國體細胞克隆牛首例自繁後代在萊陽農學院誕生 繼世界首例玻璃化超快速冷凍體細胞克隆牛胚胎移植犢牛於10月8日在萊陽農學院誕生之後,我國體細胞克隆牛「雙雙」的自繁後代「健健」於10月29日20點26 分在萊陽農學院誕生。
  • 中科院神經所所長:體細胞克隆猴開啟新藥研發「靈長類」時代
    中科院神經所研究員孫強從蒲慕明那接到體細胞克隆猴任務時,給自己和團隊的時間是十年。事實上,他們僅用了五年就做出讓學術界矚目的成果。2017年11月27日,世界上首隻體細胞克隆猴「中中」在中科院神經所、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的非人靈長類研究平臺誕生;同年12月5日,第二隻克隆猴「華華」誕生。
  • 中國科學家再登高峰,體細胞克隆猴誕生,生命科學史的重大突破
    靈長類動物(獼猴)的體細胞克隆,一直是世界難題,體細胞是一個相對於生殖細胞的概念。它是一類細胞,其遺傳信息不會像生殖細胞那樣遺傳給下一代。《西遊記》中孫悟空拔一根毫毛只需輕輕吹一口氣,就可以變出千千萬萬個小猴子,但是在現實科學界中這種技術實現起來就不是那麼容易了。
  • 中國自主培育出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克隆犬,打破韓國技術壟斷
    據科技日報7月5日報導,5日,北京希諾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對外宣布,經公安部南昌警犬基地犬DNA實驗室鑑定,該公司培育的比格犬「龍龍」與世界首例基因編輯疾病模型犬「蘋果」同一認定機率大於99.99%,與「代孕犬」排除親子關係,這證明了「龍龍」就是「蘋果」的克隆犬。「龍龍」成為我國首例完全自主培育的體細胞克隆犬,也是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克隆犬。
  • 我國首頭以冷凍技術培育出的體細胞克隆牛誕生
    我國首頭以冷凍技術培育出的體細胞克隆牛誕生,昨天中午在山東省梁山縣誕生。  這頭克隆牛的核供體來自於一頭年產鮮奶10噸以上的優質黑白花奶牛的耳皮膚成纖維細胞,這頭奶牛來自於北京奶牛中心。克隆胚胎經過玻璃化冷凍後移植到一頭魯西黃牛體內,經過281天后,於昨天上午11點52分產出一頭健康的黑白花奶牛。  這頭克隆牛誕生時體重40公斤,身高80釐米,體長72釐米,胸圍80釐米,管圍11.5釐米。
  • 講述從追趕到領跑-中國體細胞克隆猴技術的十年
    ——記中科院神經科學所體細胞克隆猴團隊本文章來源於:科淘網(原載於《中國科學報》 2019-04-09 第1版 要聞)2018年1月,兩隻克隆小猴「中中」和「華華」登上國際期刊《細胞》,成了舉世矚目的大明星。這是世界首例非人靈長類動物的體細胞克隆。它們的誕生意味著以體細胞克隆猴為實驗動物模型的時代就此開啟。
  • 體細胞克隆猴技術具體操作上,主要有兩大難點
    中科院神經所研究員孫強從蒲慕明那接到體細胞克隆猴任務時,給自己和團隊的時間是十年。事實上,他們僅用了五年就做出讓學術界矚目的成果。2017年11月27日,世界上首隻體細胞克隆猴「中中」在中科院神經所、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的非人靈長類研究平臺誕生;同年12月5日,第二隻克隆猴「華華」誕生。這一成果標誌著中國率先開啟了以體細胞克隆猴作為實驗動物模型的新時代。
  • 首例體細胞克隆猴在中國誕生!孫悟空的絕技「現實版」
    微信公眾號上海發布 1 月 25 日消息,2017 年 11 月 27 日,世界上首個體細胞克隆猴中中在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上海)、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的非人靈長類平臺誕生;12 月 5 日第二個克隆猴華華誕生。生物學頂尖學術期刊細胞(Cell)以封面文章於 2018 年 1 月 25 日在線發表此項成果。
  • 科學網—體細胞克隆猴技術的十年
    ——記中科院神經科學所體細胞克隆猴團隊   ■本報見習記者 任芳言 記者 陳歡歡 2018年1月,兩隻克隆小猴「中中」和「華華」登上國際期刊《細胞》,成了舉世矚目的大明星。 「這一成果意味著中國正式開啟了批量、標準化創建疾病克隆猴模型的新時代,對加快新藥研發等有重要意義。」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以下簡稱神經所)所長、中科院院士蒲慕明說。 用蒲慕明的話說,這樣重大的科研成果,其實是靠一支「精銳小團隊」攻關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