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光子晶片能替代集成電路晶片嗎?

2020-11-28 電子發燒友

矽光子晶片能替代集成電路晶片嗎?

DeepTech深科技 發表於 2020-11-27 09:56:27

用光子取代傳統集成電路中的電子,這是一個可能產生 「顛覆式的技術創新」 方向,中國比美國晚起步十年。但實際上,技術差距沒有十年那麼久。 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研究員甘甫烷告訴 DeepTech,「中國比美國更敢投入,而且人員積累、工藝積累、資金的項目積累都做了很長時間,美國比我們走得早,但我們比美國走的更快」。

甘甫烷從事矽光子研究近 20 年,回國前在「矽光子科研重鎮」麻省理工學院(MIT)獲得博士學位。2019 年在和上海交通大學的校友分享其在 MIT 的學術生涯時,他表示當時枯燥難懂的基礎知識尤其是電磁場的各種方程,在後來卻成了半導體研究的利器。在 MIT 讀博期間他學到最多的是 「創造、熱情、自信」。後來之所以回國,原因之一是被中國的科教興國戰略感召。

如今的他還有另外一個身份 —— 賽勒科技創始人。賽勒科技成立於 2018 年 3 月,是一家矽光晶片設計及產品解決方案提供商,目前也在積極探索如何清除矽光子生產道路上的障礙。 在矽光子業內,一般通過以下指標來衡量產品是否優質:一是速率要足夠高,至少 50-100Gbps 的單波速率才有價值;二是損耗要足夠低,晶片內部要做到一個調製器低於 4 分貝;三是發送端(如調製器)的驅動電壓越低越好,一般要求在 2-3 伏之間,以降低功耗。 與思科、Google、Facebook 這些競爭對手相比,賽勒科技的產品在同樣可以實現單通道 100Gbps 以上速率的同時,還能做到損耗相對較低,達到 3 分貝左右,而他們的競爭對手通常只能做到 4-5 分貝。此外,賽勒還可以實現單片的集成,採用全集成的方案,而不是矽光子和傳統技術的疊加。 賽勒科技的方案是做三維層 —— 一層矽光子,一層 IC,一層光源,以期把矽光子最大的集成優勢發揮出來。在 2016-2017 年,甘甫烷團隊就製成了當時世界上矽光子集成度最高的器件。 如今,他們已經可以實現每個通道 100Gbps、共 4 通道或者 8 通道的 4×100 或 8×100 集成。「賽勒科技的產品目前在國內處於領先地位。」 甘甫烷表示。

目前,賽勒的產品處於快速發展中。在甘甫烷看來,這得益於他們團隊的兩項優勢。首先是隊伍優勢。賽勒年輕的團隊讓他們可以擁有對客戶需求的快速響應,例如晶片出光等領域,客戶提出需求之後,他們可以很快予以解決,夠把原來的東西重新做成一個新的格式,讓客戶接受。其次則是出色的供應鏈管理。 賽勒與代工廠建立了非常緊密的合作關係,與客戶一起開發工藝,使得代工廠的工藝可以快速成熟。這已經超越了一般晶片設計公司的業務範疇,而是通過向代工廠提供很多寶貴的信息,使得後者能夠以最快的速度改進技術,滿足賽勒的需求。從這個意義上講,他們已經從單純的晶片設計,走向了矽光子晶片技術的開發。 縱觀矽光子在全球的發展情況,美國是矽光子最先興起的、也是目前發展最超前的國家,早在 20 年前就開啟了利用 CMOS 工藝技術對矽光子的探索深入研究。

目前,美國的矽光子在 Facebook、Google 等公司已經開始量產,晶片出光方面也已經實現 demo 級別,很快將進入量產階段。 而國內真正開始大規模研究矽光子是在 2010 年左右,之前多為學術上的研究,起步晚導致中國在矽光子的產品化進程上不如美國。但中國對於矽光子技術研發方面人才和資金的大規模投入,使得發展程度上不至於晚於美國 10 年之久。 甘甫烷形容,中國在矽光子領域的積累好比是十年磨一劍。他預計,有了人才、晶片工藝線、資金和市場的驅動,到 2022-2025 年大規模量產的時候,中國矽光子技術應該就很有機會和美國齊頭並進了。 甘甫烷分析稱,在學術研究上,起步晚導致中國在矽光子的產品化進程上不如美國。但中國對於矽光子技術研發方面人才和資金的大規模投入,使得發展程度上不至晚於美國 10 年之久。 中國在矽光子領域的積累好比是十年磨一劍。

矽光子晶片能替代集成電路晶片嗎?

5G、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技術的爆發式發展,得益於晶片技術的持續迭代。反過來,日益增加的數據存儲計算、信息傳輸需求,也對晶片的性能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 然而,傳統晶片性能的進一步提升正在遇到瓶頸。雖然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一個團隊在 2016 年已經將電晶體製程縮減到了 1nm,但繼續發展下去,單位面積晶片上電晶體的數量已經接近物理極限,晶片性能的增加正在受到限制。 對於這一趨勢,各領域科學家以及產業分析師早已有所察覺,「摩爾定律失效在即」 已經成為了不少人的共識。

摩爾定律是英特爾創始人之一戈登・摩爾於 1965 年發現的一個趨勢,即單個晶片上可以容納的電晶體數目大約每經過 18-24 個月便會增加一倍,處理器的性能也將提升一倍。 但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由於單個晶片上電晶體的數目增長已經接近物理極限,除非出現顛覆式的技術創新,否則戈登・摩爾所發現的 「規律」 很有可能無法再延續。 而其中一個可能的 「顛覆式的技術創新」 方向,就是用光子取代傳統集成電路中的電子,來傳輸信號、進行計算。這便是所謂的 「以光代電」,用 「光子晶片」 來替代傳統的集成電路晶片。

不同於集成電路晶片需要將大量微電子元器件(電晶體、電阻、電容等)放在一塊塑基上做成形成的集成電路,矽光子晶片用矽做成晶片,利用矽的強大光路由能力,通過施加電壓產生持續的雷射束驅動矽光子元件,來實現光信息的傳輸、計算等功能。 「以光代電」 有三個明顯的優勢。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研究員甘甫烷向 DeepTech 解釋到,「用光子來取代電子,可以實現整體性能的提升。第一,光的帶寬比電子大得多;第二,相比於電,光不容易受到幹擾;第三,光本身可以做部分計算。」 這樣一來,光子晶片便有可能大幅提升晶片的性能,讓摩爾定律得以延續。

據了解,光電混合技術已被應用於光纜傳輸。但 「計算能力上,目前光確實尚不足以完全替代電。」 甘甫烷表示,「作為光子取代電子,更多的是基於光子帶寬大和不易受幹擾這兩點。」 為什麼用矽來做光子器件?

「最早很多人做矽光子,是因為認為光有可能會延續摩爾定律的發展。特別是用矽來做的話,可以跟電的 IC 晶片進行單片集成,甚至替代電實現計算。」 甘甫烷介紹到。 在矽光子之前,用來做光器件的多為三五族材料(如銦、砷)。但三五族材料存在兩大問題,一是材料成本較高,例如砷元素,其實是砒霜的主要元素;二是生產工藝尚不成熟,產能無法與基於矽的集成電路成熟強大的產業鏈相提並論。 而矽,是地球上除了氧之外含量最高的元素,沙石中最常見的元素就是矽,原材料成本非常低;再加上現在成熟的電路都是用矽實現的,經歷過幾十年摩爾定律的洗禮。基於矽材料的集成電路行業十分完善很發達。

因此,用矽來做光的器件,能夠充分利用現有的 CMOS 工藝(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互補式金屬氧化物半導體,集成電路行業常用的設計工藝)以及整個生產鏈,不需要額外高昂的成本,量產的可行性也相對較高。 除成本低這一天然條件外,矽光子在應用中也具有絕對優勢。現階段,最主要的應用是 5G、大數據等高速傳輸。甘甫烷介紹,「矽光子最大的優勢就是集成,原本三五族元素方案只能集成幾個器件,但矽光子可以做成幾萬個。」高度集成化後的晶片在數據、信息的傳輸速率上會有極大的提升。而且,集成之後還可以實現多通道傳輸。對於數據中心、5G 一類長距離通訊,以及晶片內部的短距離傳輸來說,高帶寬和多通道可以帶來明顯的優勢。

而在計算方面,光相比於電延時很短。電的計算要經過二極體、數字等轉換,轉換過程產生的延遲,甚至可達到光的幾百倍。用光子晶片進行矩陣計算,其用時甚至可以比電子晶片小几個量級。 另外,在傳感以及雷射雷達方面,矽光子亦有其廣闊的應用前景。 原理上無礙,工程化未可。

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發展到現在,矽光子的生產在原理上已經沒有障礙,但在實現上依舊存在很大難題。 「設計必須要跟工藝強耦合才能做出高質量產品」,但從開始大規模採用 CMOS 工藝研發矽光子,距今經歷了約 20 年左右,時間並不是很長,在工藝和技術積累上還欠些火候。 甘甫烷表示,只有徹底摸透矽光子技術,打通包括設計、工藝、封裝、產品等完整的產業鏈條,才能真正做好矽光子。而現在能夠摸透矽光子技術的團隊,很少。

另外,矽光子晶片中起關鍵作用的片上雷射器也是一個比較大的難題。以目前的研究,採用矽材料實現雷射器和隔離器還是世界難題,且在工業線上實現矽光子和雷射器、隔離器的混合也是困難重重。 不過,在甘甫烷看來,他所在的賽勒科技最大的價值在於他們解決了矽光子的封裝難題。一個光器件中,光學封裝成本大約要佔到 60% 以上。這是因為,現有的技術普遍使用的是有源對光技術,需要根據觀察結果反饋再進行調整以完成對光,「相當於是一邊對光一邊看,看的不對再調回去 。

而賽勒科技使用的無源對光技術,例如對於光纖和雷射器等元件來說,可以實現它們的自動對光成功。對比傳統方案,無源對光技術能夠應用於產品的大規模自動化生產,有利於矽光子晶片在 5G、數據中心等方面的運用,亦有促進晶片出光 CPU 發展的可能。甘甫烷認為,這是賽勒科技相比於國內外競爭對手最大的價值所在。 -End-

原文標題:20年磨一劍,中國科學家回國創辦矽光子公司!核心團隊曾實現當時全球矽光子集成度最高的專用晶片|獨家對話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DeepTech深科技】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責任編輯:haq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矽光子前沿】矽光子晶片時代真的來臨了!
    【矽光子前沿】矽光子晶片時代真的來臨了!
  • 光子晶片能否破局國外晶片對高科技領域的封鎖,實現彎道超車
    光子晶片為何會替代原有材料5納米的晶片內部結構間隔尺寸已經很接近原子的距離,使用原有的矽晶原材料尺寸已經很微小,柵極尺寸太短,電流很容易將薄氧層擊穿,造成兩極短路。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容易造成電晶體的金屬薄膜針被電流熔斷,造成兩極開路。
  • 漫談矽光子技術(一)矽光子發展史
    矽光子技術結合了集成電路技術的超大規模、超高精度製造的特性和光子技術超高速率、超低功耗的優勢。矽光子系統的信息傳輸過程大致如圖1所示,光源發光並經過濾波,需要傳輸的電信號通過光調製器加載到光上,通過改變光載波的特徵參數形成光信號,經過傳輸介質光纖(光波導)到達光探測器,將光信號轉換為電信號輸出。
  • 群雄逐鹿矽光子晶片市場
    思科表示,思科表示,Luxtera先進的矽光子晶片技術,能幫助思科滿足商業客戶對快速和高性能網絡服務的需求。無獨有偶,在幾個月前,中國信息通信科技集團宣布,我國首款商用「100G矽光收發晶片」正式研製投產;上海市政府將矽光子列為首批市級科技重大專項,予以全力支持;國內上市公司亨通光電宣布在矽光晶片上獲得突破。
  • 多重打擊之下,華為矽光子技術取得突破,5nm晶片成定局
    所謂矽光子技術,是以雷射光束替,換掉電子信號數據的傳輸。但是,就目前來說,國內晶片製造工藝的水平來看,中國在這一方面,仍然需要幾年時間才能追上時代的潮流,也有可能這一追逐階段是永無止境的開始。,作為新科技發展所帶來的電能汽車有著自身的優勢,低成本、低汙染、低耗能等用在矽光子集成技術,與傳統電子集成技術的道理是類似的。
  • 下一代技術發展方向——矽光子
    用「晶片到晶片片」(chip-to-chip)的通訊方式,在矽片上用光來作為信息傳導介質,因此能夠取得比傳統銅導線更優異的數據傳輸性能、同時將能量消耗降低到令人難以置信的級別。近日,IBM宣稱已將這一技術提升到了更高的層次,並且將一個矽光集成晶片塞到了與CPU相同的封裝尺寸中。這一消息令行業再次沸騰,矽光子當真能為人類打開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門?
  • 矽光子晶片的奧秘:光學計算
    近年來,光子晶片發展勢頭正猛,其中兩家初創公司(Lightmatter和Lightelligence)都展示了為人工智慧加速設計的光學計算晶片,還有其他幾家公司仍在研究這項技術。以Lightmatter為例,它在上周Hotchips上發布了AI光子處理器,該處理器利用光來計算和傳輸數據。
  • 矽光子晶片首次實現晶片間的量子隱形傳態和多光子糾纏
    許多應用,例如量子通信、傳感和分布式雲量子計算,都需要在獨立的晶片系統之間實現相干光子互連。大規模的量子計算架構和系統可能最終需要量子互連來實現超越單個晶圓片限制的擴展,並向多晶片系統發展。集成光學為量子信息處理和收發提供了一個通用的平臺。量子協議的實現要求能夠產生多個高質量的單光子,並使用多個高保真操作器處理光子。
  • ...蘇大維格大型紫外3D直寫光刻設備下線;高速光通信晶片企業賽勒...
    蘇大維格大型紫外3D直寫光刻設備下線3.華天科技:集成電路和大功率器件產量234.33億隻,同比增長26.11%4.一期總投資15億元,江蘇亞電集成電路高端溼法裝備總部項目落戶無錫5.基於矽光子技術的高速光通信晶片企業,賽勒科技完成新一輪數千萬元融資6.公開課第31期筆記:銳成芯微:打造多樣化eNVM IP,讓SoC平臺選擇更從容
  • 為什麼說不能用投集成電路的邏輯來投光晶片
    通常我們會關注晶片的設計、製造、市場等方面,集成電路投資通常從市場端出發,分析細分賽道的市場空間、客戶屬性、競爭格局、產業規律等,同時關注設計部分,包括團隊的背景、產品的定義、技術的儲備、以及量產的驗證等,在這些點上光晶片和集成電路的投資邏輯是一致的。區別在於,光晶片上遊代工的非標準化。
  • 【芯城】總投資50億元功率半導體IDM晶片項目落戶杭州蕭山;全球首...
    蘇大維格大型紫外3D直寫光刻設備下線3.華天科技:集成電路和大功率器件產量234.33億隻,同比增長26.11%4.一期總投資15億元,江蘇亞電集成電路高端溼法裝備總部項目落戶無錫5.基於矽光子技術的高速光通信晶片企業,賽勒科技完成新一輪數千萬元融資6.公開課第31期筆記:銳成芯微:打造多樣化eNVM IP,讓SoC平臺選擇更從容
  • 半導體及集成電路晶片的微細加工詳解
    微流控晶片的加工技術起源於半導體及集成電路晶片的微細加工,但它又不同於以矽材料二維和淺深度加工為主的集成電路晶片加工技術。近來,作為微流控晶片基礎的晶片材料和加工技術的研究已受到許多發達國家的重視。
  • 什麼叫集成電路_集成電路晶片種類及作用
    用集成電路來裝配電子設備,其裝配密度比電晶體可提高几十倍至幾千倍,設備的穩定工作時間也可大大提高。   集成電路晶片種類介紹   1.按功能結構分   集成電路,又稱為IC,按其功能、結構的不同,可以分為模擬集成電路、數字集成電路和數/模混合集成電路三大類。
  • MACOM發布業內首款100G數據中心CWDM4傳輸晶片
    (「MACOM」)10日發布其全新的MAOP-L284CN晶片,將雷射器集成在矽光子集成電路(L-PIC™)中,實現100GCWDM4和CLR4傳輸解決方案。MACOM採用專有的自對準工藝(SAEFT™),配之高耦合效率,將蝕刻面技術(EFT)雷射器附加到矽光子集成電路中,為用戶提供削減生產成本下保證功率效率的解決方案。
  • 集成電路晶片熱機械應力特徵研究
    引言  隨著集成電路技術的發展,電路元件集成度不斷提高,儘管晶片總功耗在降低,由於晶片面積和元件尺寸不斷減小,導致晶片的熱功耗密度不斷增大,晶片內部溫度和熱機械   摘要:本文在試驗和理論兩個方面,系統研究了晶片熱機械應力特徵。
  • 首家「晶片大學」正式行動:掀起國產替代潮
    其實倪光南院士口中的軟體,並非是我們日常所使用的APP應用,而是那些被應用到專業技術領域的頂級軟體,例如數學軟體—Matlab,在數據分析、無線通訊技術領域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還有計算機輔助設計軟體—CAD,EDA軟體等等;
  • 清華大學微電子學研究所所長魏少軍:晶片技術尚不可替代 摩爾定律...
    他指出晶片是技術創新的高地,雖然晶片產業現有技術路徑面臨著物理、功耗等極限問題,但摩爾定律將長期有效,在可預見的未來,尚沒有能夠替代集成電路技術的其他技術出現。「新技術因晶片而生,老技術因晶片而亡。」魏少軍表示,任何晶片能夠參與競爭的技術,最終這些技術都不可避免成為失敗者,而如精準農業、超高畫質電視、人工智慧等前沿技術的發展,都離不開晶片。「不論是青年學生還是投資人和創業者,如果發現你做的這件事情最終可以被晶片所替代,那你就趕快去做晶片。」魏少軍幽默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