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會被研發成「基因武器」嗎?日本病毒學家已經給出先例

2021-01-09 燕山小春秋

新冠病毒在全球蔓延,整個人類世界應對疫情顯得力不從心。

一方面是疫苗研發困難重重,一方面是病毒自身進化太狡猾。

面對這樣的「全民公敵」,另一個問題,隨著疫情發展也浮出水面——新冠病毒是否會變成「武器」?

新型病毒武器化,這並非是杞人憂天。

2009年,H1N1流感病毒在美國大面積爆發,並蔓延到214個國家和地區,導致近20萬人死亡。而一百年前的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同樣是起源於美國,同樣是由H1N1流感病毒引發,最終奪去將近5000萬人生命,遠超第一次世界大戰直接造成的人員死亡數字。

日本病毒學教授河岡義裕,對這兩次大流感進行深入研究,在H1N1病毒的基礎上,先後研製出全新變種。

這項實驗在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實驗室中完成,河岡義裕領導研究小組,先是從分離出H1N1基因片段,製造出和「西班牙流感」病毒極度相似的全新致命病毒;在獲得成功後,河岡小組再接再厲,又成功從H1N1流感病毒中,研製出一種能「擺脫」人體免疫系統的新型變種病毒。

換句話說,人類對這種「超級病毒」毫無防禦能力,其殺傷力超過任何常規武器。

如果……或者……,其後果將不堪設想。

無論是科學,還是醫學,從來都是雙刃劍。

自古以來,人們為了生存集體圍獵、為了搶奪資源發動戰爭,各種手段無所不用其極。

打獵時用煙火將野獸從深穴巖洞中燻出,戰爭中將敵人屍體投入水井或水源,這些都可以劃為「原始生物武器」。

當科學、醫學和戰爭結合越來越密後,生化毒戰得到長足發展,天花、炭疽、鼠疫等等都成為武器,顯微鏡比瞄準鏡更有殺傷力,當年,美軍在韓戰中,就對志願軍戰士使用過細菌武器。

儘管為了防止生物武器擴散,各個國家籤訂了《禁止生物武器公約》,但是,這樣一紙公約,根本無法阻止「科學研究」。

而這些利用微生物、毒素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質的傳統生物戰劑,無論是殺傷力,還是破壞力,遠遠不及「基因武器」。

基因武器,就是運用基因技術,在致病細菌或病毒中接入特種基因,使細菌或病毒能夠穿透人體免疫系統,對抗疫苗和抗生素;或者在一些本來不會致病的微生物體內,接入致病基因,製造出新型基因製劑。

基因技術同樣是把雙刃劍,可以改良、改造物種,進一步拯救生命;同樣,也會破壞、毀滅物種,甚至威脅人類生存。

前面提到日本病毒學教授河岡義裕領導的河岡小組,對H1N1病毒進行基因編輯,放在實驗室中是「科學成果」,如果放在戰場上,就是殺人於無形的致命武器。

這還僅僅是「基因武器」的入門版,最具毀滅性的是「人種基因武器」。

按照最流行的四分法觀點,全世界人類可以分為蒙古人種、歐羅巴人種、尼格羅人種和澳大利亞人種。各個人種之所以不同,是因為種群間的遺傳基因,存在巨大差異。

因此,基因武器可以根據人類基因特徵,選擇某一種群體作為殺傷對象,應用到戰場上,只對敵方具有殘酷殺傷力,而對己方毫無影響。這種「彼之砒霜吾之蜜糖」的基因武器,可以瞄準敵人基因進行精準打擊、訂製打擊,即便是頭髮、皮膚、眼睛顏色這種外觀性狀,都可以開發成為武器,進行種族性殺傷,在短時間內,把百萬級城市人口無聲無息地「蒸發」。

自有人類社會以來,幾乎所有先進科技,都會率先在軍事領域中應用,基因技術也不會例外。而隨著人類基因排序圖的繪製成功,研發基因武器的大門也徹底敞開。

難道真應了那句話——我們掌握越多,我們距離命運的結局越近。

相關焦點

  • 許多地方流行的新冠病毒已不同於原始病毒…
    基因變異可以自然產生(如本文提到的自然變異了的新冠病毒毒株),或人為誘導(通過輻射、化學試劑等增大隨機突變發生的概率),或在實驗室條件下通過基因剪切、修飾等基因工程手段構建。不是所有的基因突變都會帶來不良的後果:在自然界,正是突變推動了物種的進化,帶來了多樣性。
  • 美國最大生化武器基地神秘關閉:和新冠病毒有關嗎?
    正解局出品截至北京時間5月20日上午12時,美國新冠診斷病例總數已達1570583例,其中死亡人數已達93533人。隨著美國疫情不斷惡化,美國最大生化基地逐漸浮出水面。德特裡克堡基地的戰略方向,從生化武器研發,轉向了生物防禦,主要從事生物醫學研究和開發、醫療物資管理、全球醫療通訊和外國植物病原菌的研究。德特裡克堡基地但是,外界猜測,德特裡克堡基地仍在進行生化武器研發。
  • 日本蝙蝠身上也發現類似新冠的病毒,相似度達81%
    據日本共同社11月26日報導,東京大學病毒學副教授村上晉的研究小組近期在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的專業雜誌上發表研究成果稱,從日本固有種蝙蝠糞便中檢測出了與新冠病毒一致度達81%的病毒,但他表示這種病毒「並非新冠病毒的直接源頭」。同時,另一個團隊在柬埔寨一種蝙蝠上,也發現一種與新冠病毒「密切相關」的病毒。
  • 日本蝙蝠身上也發現類似新冠的病毒,相似度達81%
    據日本共同社11月26日報導,東京大學病毒學副教授村上晉的研究小組近期在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的專業雜誌上發表研究成果稱,從日本固有種蝙蝠糞便中檢測出了與新冠病毒一致度達81%的病毒,但他表示這種病毒「並非新冠病毒的直接源頭」。同時,另一個團隊在柬埔寨一種蝙蝠上,也發現一種與新冠病毒「密切相關」的病毒。
  • 新冠病毒變異會讓疫苗效力下降嗎?
    南非發現了新冠病毒的變異株,圖為南非的一名醫務人員和一名新冠感染者。來源:Rodger Bosch/AFP/Getty 研究人員正在利用新冠病毒的細胞和動物模型分析變異病毒和病毒組分的突變,並用疫苗和自然感染誘導的抗體對它們進行檢測。這些實驗的首批結果已經發布,預計這幾天裡還會陸續出爐。1月8日發布的一篇預印本論文[1]發現,兩個變異株共有的一個突變不會改變輝瑞和BioNtech疫苗接種者產生的抗體活性。
  • 新冠疫苗出來了,你會去打嗎?|新冠疫苗|試驗|臨床|研發|基因|-健康界
    新冠疫苗出來了,你會去打嗎?近期,關於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的新聞頻繁刷屏,國產新冠疫苗即將進入市場,你會去打嗎?它屬於腺病毒載體疫苗,採用基因工程方法構建,原理是讓腺病毒攜帶新冠病毒的致病抗原進入人體細胞,從而合成針對新冠病毒的抗體。這種技術相對成熟,曾被用來研發出伊波拉病毒疫苗。不過也有研究發現腺病毒載體疫苗的成功率無法完全保證,因為人體免疫系統有可能把作為疫苗注射進人體的腺病毒清理出局,導致人體無法產生新冠抗體。
  • 新冠病毒突變,我們需要擔心嗎
    一個驚人的消息這兩天傳播得鋪天蓋地,」病毒突變,傳播力激增70%」、「倫敦封城了」,「英國已經失控」,公共媒體和社交空間充滿了驚恐。那麼,面對這個消息,我們需要擔心嗎?所以,新冠病毒有變異是正常的,不變異才是不正常的。對此,科學家早有思想準備,一直對新冠病毒嚴密監視。這次病毒突變為什麼引起了關注?疫情以來,新冠病毒每個月都有一兩個突變。
  • 專訪劍橋病毒學家:新冠病毒若持續突變,疫苗有效性或受影響
    新京報訊(記者 謝蓮)近幾天,越來越多國家報告了變異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其中大部分是英國發現的變異新冠病毒,也有少部分是南非發現的變異新冠病毒。變異新冠病毒正引發全球擔憂。截至目前,全球多個大洲都已出現了英國發現的變異新冠病毒病例,包括北美洲的加拿大,大洋洲的澳大利亞,亞洲的日本、韓國、新加坡,歐洲的法國、丹麥、芬蘭、瑞典、西班牙、瑞士、荷蘭、德國、義大利等。
  • 《自然》雜誌:美國在2015年已經在實驗室製造出新冠病毒!!!
    巴黎巴斯德研究所的病毒學家西蒙·韋恩·霍布森(Simon Wain Hobson)告訴《自然》雜誌:「如果(新的)病毒逃走了,沒有人能預測出它的軌跡。」2013年10月,美國政府停止了所有為「功能獲得研究」提供的聯邦資金,尤其是對流感、SARS和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的關注。
  • Nature:在日本和柬埔寨發現與新冠病毒密切相關的冠狀病毒
    在日本和柬埔寨發現的這兩種冠狀病毒都是在實驗室冰櫃中儲存的蝙蝠中發現的,是在中國以外發現的第一批新冠病毒親屬,這是令人驚訝的發現。 柬埔寨的研究人員告訴《自然》雜誌,他們在冰箱中儲存的馬蹄蝠中發現了一種與新冠病毒密切相關的冠狀病毒。同時,日本的一個研究小組也報告了另一種與新冠病毒密切相關的冠狀病毒,該病毒也存在於冷凍蝙蝠糞便中。
  • 德國著名病毒學家德羅斯滕:應對新冠病毒中國盡了最大努力
    應對新冠病毒中國盡了最大努力  ——專訪德國著名病毒學家德羅斯滕教授本報駐德國記者  李 山  克裡斯蒂安·德羅斯滕(Christian Drosten)教授是柏林夏裡特(Charité)醫院病毒學研究所所長。
  • 新冠病毒引發的基因武器思考
    新冠病毒讓地球按下了暫停鍵,人類不得不忙於自救,有人說新冠病毒是生物武器病毒洩露,並非來自大自然,但是國內外眾多科研單位都給出否定,雖然我們暫時還不知道新冠病毒來自哪裡,可是不得不引發人類的新思考。2003的非典讓人們恐慌了幾個月,有了非典的案例,人們以為新冠病毒也會隨著溫度的升高而自然消失,然而事實讓人們更加的擔心,全球的傳播已經讓人們在思考以後怎麼辦,雖然病毒終會被戰勝,但是我們都知道基因對地球生物至關重要,它是一個巨大的生物信息庫,隱藏著人類進化的奧秘,甚至決定著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假如新冠就是生物武器,那我們人類的命運究竟掌握在誰的手裡。
  • 香港病毒學家金冬雁:「新冠病毒是人為製造」說法完全是含血噴人
    他說新冠病毒跟蝙蝠還有穿山甲的類似病毒相比,有幾個小片段是多出來的,他把這幾個小片段、也就是那麼五六個胺基酸的序列叫做插入。印度的學者說他這個東西跟HIV愛滋病毒是一樣的,所以就一定是有人把愛滋病毒的基因拿來插到新冠病毒的基因序列上面來,然後就說這是人工製造的,肯定不是自然的,當時他是這樣說的。
  • 新冠病毒是不是美國基因武器,這幾個疑點不可不知
    新冠病毒是不是美國基因武器,這幾個疑點不可不知新冠病毒引起的肺炎爆發以來,一種美國傳播基因武器的說法一直都沒有停止。到目前為止,反對這一觀點的人越來越不說話了,反而是證明這一觀點的證據越來越多。好了,言歸正傳,新冠病毒到底是不是美國基因武器,目前為止證據主要有如下幾個:1,一些西方政客認為,新冠肺炎只對黃種人有效。美國的川普、科莫,義大利財政部長等人都曾經公開宣稱,新冠肺炎只有黃種人會得,其他人根本沒事。也許這些人只是為了經濟避免封鎖政策,但依然不能排除他們得到秘密消息,知道了這本來就是一種定向的武器。
  • 德國病毒學家:英國出現的變異新冠病毒已存在於德國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據德國媒體當地時間21日報導,德國知名病毒學家、柏林沙裡泰大學醫院教授克裡斯蒂安·德羅斯滕表示,英國出現的變異新冠病毒已經存在於德國。△德國知名病毒學家克裡斯蒂安·德羅斯滕(圖片來源:德新社) 德羅斯滕當天在接受採訪時指出,英國今年9月就發現了這一變異病毒,但10月仍未得到足夠的重視:「如今,義大利、荷蘭、比利時、丹麥都觀察到了這種變異病毒感染的病例,德國又如何能倖免呢?」不過,在他看來,變異新冠病毒其實並不如人們想像的那麼「新」,因此一方面需高度保持警惕,另一方面暫時也不必「過於憂慮」。
  • 不應過度解讀新冠病毒基因序列分析
    繼省、狄德羅、史雋 / 文2020年2月28日,德國柏林Charité大學醫院的病毒學家Christian Drosten發布了從一位德國患者身上分離出的新冠病毒 (SARS-CoV-2) 的基因組序列,隨後,他立刻在twitter上發布了一條警告:目前,分析解讀新冠病毒的基因序列還不是時候
  • 諾獎得主研發檢測新冠病毒新技術,病毒學家稱該方法不如傳統的診斷裝置好
    中國科學報10月12日消息,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Jennifer Doudna領導的研究小組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提出了一種只需5分鐘就能檢測出新冠病毒的方法。該測試方法不需要昂貴的實驗室設備來運行,可以在醫生的辦公室、學校和辦公樓中使用。相關成果發表於預印本平臺medRxiv。
  • 世衛組織確定新冠病毒來源於自然!專家:即使全世界最好的實驗室也...
    當地時間5月1日,英國《衛報》發表了一篇文章,題為《新冠病毒來自哪兒?我們所知道的新冠病毒起源》,文章稱,科學界對於「沒有證據表明該病毒是基因改造而成」的共識是一致的。他表示,新冠病毒的進化和爆發無非2種可能,一是在自然宿主身上突變出足夠強的感染水平,再感染人類;二是早已出現在人類社會,但直到進化出足夠的感染能力,才開始大規模爆發。
  • 35分鐘可精確檢測新冠病毒!日本研發最新型檢測系統
    來源:海外網圖源/朝日新聞【海外網3月30日|戰疫全時區】日本長崎大學日前與佳能旗下子公司佳能醫療系統共同研發出新型基因檢測系統,只需35分鐘即可檢測出新冠病毒。據日本《朝日新聞》報導,該系統可在35分鐘內檢測出新冠病毒,與現行的PCR檢測(4小時)相比,極大縮減了檢測時間。由於該系統檢測準確度高,自26日起已投入使用。進行病毒檢測,首先需要從咽喉和鼻腔裡採取檢本,再提取其中的病毒基因進行培養,直至擴增到能夠進行檢測的量。而新型檢測系統的關鍵在於化學合成的短鏈DNA「primer」。
  • 德媒:德國病毒學家談全世界新冠病毒傳播源頭 基本都來自義大利...
    中國小康網12月1日訊 老馬 在德國電視二臺以主持人蘭茨(Markus Lanz)命名的談話節目中,哈勒大學醫院病毒學家科庫勒(Alexander Kekule)也是參與嘉賓之一。其他嘉賓是:下薩克森州州長維爾(Stefan Weil)、記者敦茨(Kristina Dunz)和疫苗研發公司CureVac創始人霍爾(Ingmar Hoerr)。哈勒大學醫院病毒學家科庫勒德國媒體報導,11月26日這期節目以德國應對新冠措施為主題,主持人蘭茨首先以科庫勒新書中提到的一個說法作出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