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那些長生不老的動植物:克隆自己生命循環
自然界中,長生不老的事情也常常發生,而且很多比神話還要離奇。某種意義上,很多物種確實可以永生,很多物種還能永葆青春。儘管許多生物學家可能希望使用「永生」這個詞,永生意味著無論如何都不會死,而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雖然看起來有些矛盾,生物永生的生物最終還是可能死去的。但與人類不同的是,它們很少因為太老而死亡。捕食者、疾病或災難性的環境變化(火山爆發等)都有可能造成它們的死亡。換句話說,生物永生的生物會死亡,但它們並不會變老。
狐尾松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有些狐尾松年齡大得驚人,在5000年前就開始了生長。這些樹木會經常受到大自然的破壞,它們被閃電擊中過,也被大雪壓斷過樹枝。一項研究比較了年齡相差4700年的狐尾松的花粉和種子,結果發現隨著年齡的增長,花粉和種子的變異率並沒有明顯上升。
在幾千年的歲月中,狐尾松的細胞組織似乎不會衰老。但遺憾的是,沒人真正知道狐尾松如何做到這些,科學家對它們的長壽研究並不像你想的那麼深,狐尾松的長壽可能主要歸功於「分生組織」的一個特殊性質。根與芽都能形成幹細胞,而幹細胞顯然可以保持年輕和活力。
狐尾松獲得長壽還有另一種可能性,長壽的關鍵因素可能是植物分生組織中被稱作「靜止中心」的一小群細胞。這裡的細胞分裂速度相對較慢,而這也可能會抑制分生組織中幹細胞的分裂。這對植物很有幫助,因為細胞的每次分裂都有可能產生有害DNA突變。
談到代謝速度,植物通常比動物慢,這可能也是動物很少活到幾百年的原因。但動物中也有例外:珊瑚等殖民動物最長可以生存4000多年。一種叫做「明」的軟體動物是已知的最古老獨居動物。2006年,當生物學家從冰島沿海水域發現這隻長壽海洋圓蛤類時,它已經507歲了。
水螅是一種體型很小的和水母有血緣關係的軟體動物。雖然小型動物的壽命一般比大型動物短,但一位生物學家在實驗室裡養了一隻水螅,而且時間超過四年。對只有15毫米長的動物來說,這是一個驚人的數字。
更重要的是,在四年多實驗的末尾,這隻水螅看起來就和第一天一樣年輕。水螅是生物永生的另一個例子,誰也不知道水螅到底能活多久。它們也許因為疾病等威脅只能活幾年,也許能活10000年。
現實世界中,水螅的再生能力並不是無關痛癢的小把戲,它對物種的繁殖至關重要:水螅通常利用克隆本身的無性生殖繁衍後代。在這個過程中,水螅會使用三個不同的幹細胞群來複製所有組織,從而形成一個功能完整的個體。
要理解永生水母為什麼也能生物永生,你需要知道永生水母複雜的生命周期。水母精子和卵細胞結合後會形成小幼蟲。但這種幼蟲不只是簡單的成長為成年水母。相反,它通常會附著於一個堅硬表面,變成一個稱為水螅蟲的軟體分支結構。
在複雜的生命周期裡,大多數水母都能反轉發育階段。可一旦成年,它們就會失去倒流時光的能力。讓人吃驚的是,永生水母違背了這一基本規則。它很獨特,即使性發育成熟的成年永生水母也可以返老還童,變成幼年水螅蟲,從而逃離死神的追殺,實現潛在的永生。
大多數動物性成熟後或多或少會停止生長,但美國龍蝦不會。更重要的是,成年美國龍蝦在偶然失去肢體後可以再生肢體。這兩個特點都表明即使成年後,美國龍蝦還是保留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再生能力。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美國大龍蝦樣本的估計年齡至少有140年。
美國龍蝦的長壽可能和它們的DNA行為有關。在動物細胞長染色體的末端,有一些被稱為端粒的特殊點,它們可以保護DNA。但每次在細胞分裂和染色體複製過程中,由於複製不能完全到達染色體末端,端粒每次都會縮短一點。
哺乳動物體內也攜帶有端粒酶。海拉細胞是第一個公認的永生人類細胞,裡面就有很多的活躍端粒酶。不過在這種情況下,永生是個壞消息。海拉細胞是從Henrietta Lacks身上獲得的,海拉細胞也因此得名。Henrietta Lacks於1951年死於子宮頸癌。
端粒酶似乎可以幫助腫瘤生長、擴散,這可能是哺乳動物只在某些細胞中使用它們的原因。海拉癌細胞雖然可能永生,但它的出現卻奪走了Henrietta Lacks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