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抗病性與作物病害控制學術研討會在我校舉行

2020-11-30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9月18日至19日, 2010年中國植物病理學會抗病育種專業委員會學術年會暨植物抗病性與作物病害控制學術研討會在我校舉行。來自海內外專家學者和我校師生300餘人參加了會議。

  此次學術活動是紀念我國小麥條銹病研究的主要奠基人之一李振岐院士逝世三周年的重要活動之一,主要圍繞國內外近年來在植物抗病性與作物病害控制研究領域的最新進展進行探討交流。會議吸引了海內外相關專家、學者的極大興趣。來自德國霍恩海姆大學、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馬裡蘭大學、普渡大學、加州大學,中國科學院、中國農業大學,浙江大學、中國農科院、上海交通大學、北京大學、廣西大學、雲南農業大學、福建農林科技大學、北京生命研究中心和我校等數十家高校和科研單位的植物病理學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參加了此次學術交流活動。

  本次學術活動的成功舉辦,進一步密切了我校植物病理學科與相關單位和研究人員的聯繫,並擴大了學校的學術影響力。

  據了解,這次會議也是我校承擔教育部、國家外國專家局「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植物病理學創新引智基地「111」計劃的一個重要內容。

 
植物抗病性與作物病害控制學術研討會在我校召開

 
國內外專家學者在研討會上作學術報告

 
植物抗病性與作物病害控制學術研討會會場

責任編輯:楊耀榮

相關焦點

  • 全國多倍體生物育種學術研討會在我校舉行開啟校慶學術交流之旅
    9月24日、25日,2016年全國多倍體生物育種學術研討會在湖北大學舉行。本次論壇的主題是「多倍體生物育種與創新」,聚焦植物遠緣雜交和多倍體育種領域原創思想和最新成果,交流多倍體生物育種研發現狀,商討中國多倍體生物育種研發戰略、發展方向及應用前景,籌建多倍體生物育種戰略聯盟,以此推進多倍體生物育種,引領新的綠色革命,促進「中國種都」的建設。
  • 上海生科院在作物免疫和抗病性研究中取得進展
    Resistance(《一個E3連接酶-BAG蛋白分子模塊調控植物免疫和廣譜抗病性》)的研究論文。  植物生理與病理過程有很多細胞死亡,尤其是植物免疫失控會產生自身免疫反應,但相關的調控機理並不清楚。此外,稻瘟病和白葉枯病是水稻的兩大主要病害,是水稻產量損失的最直接因素。因此,水稻抗病性的研究對於保障全球糧食安全具有重大意義。何祖華研究組長期從事植物抗病及其與生長發育途徑互作的研究。
  • 防治作物白粉病、褐斑病、炭疽病等病害的配方
    這些年,白粉病禍害過的作物一般來說,不同植物上的白粉病病菌屬是不同的。大多數白粉病病菌只能侵染一種寄主植物,只有少數白粉病病菌能夠侵染多種寄主植物。但不論是哪一個屬,引起的病害在基本症狀表現上很相似。一、發病原因白粉病是由真菌引起的。
  • -2017植物基因組與基因編輯學術研討會
    近年來正迅速影響著植物基因組學研究領域,逐漸受到學術界及全社會的關注。生物谷在將於11月10日在上海好望角大酒店舉辦《2017植物基因組與基因編輯學術研討會》。為大家提供一個交流技術和前沿信息的平臺,推動植物基因編輯領域的發展。 以下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福利哦,部分與會嘉賓的摘要分享!
  • 植物先天免疫機制研究指導作物抗病育種
    在日前舉行的以「植物先天免疫機制」為主題的第349次香山科學會議上,與會專家指出,目前,有關病原微生物與植物先天免疫系統的相互作用研究,已成為植物分子生物學的前沿領域之一,進展非常迅速,植物先天免疫製劑為作物抗病育種研究提出了很多值得實踐的新策略和新技術。
  • 「老莊思想的多樣性與道家文化的多元化」學術研討會在我校成功舉辦
    2016年5月7日-9日,「老莊思想的多樣性與道家文化的多元化」學術研討會在我校新落成的老莊文化研究中心成功舉行。
  • 作物真菌病害,以及作物病毒病害對農作物的危害有哪些?
    一、作物真菌病害真菌寄生於植物並引致的病害叫真菌病害。真菌在營養生長階段的結構叫營養體,主要功能是吸收.輸送和貯存營養,為繁殖生長做準備。真菌的營養體還可以形成菌組織以及菌體的變態結構。已記載的植物病原真菌有8000種以上。
  • 第二屆農業與土地遙感學術研討會暨研究生培訓會在我校召開
    本網訊 10月24日至25日,第二屆農業與土地遙感學術研討會暨研究生培訓會以線下線上相結合的方式在我校東校區順利召開。本次會議由我校土地科學與技術學院、農業農村部農業災害遙感重點實驗室、自然資源部農用地質量與監控重點實驗室、中國遙感協會生態氣象遙感專委會主辦,倫敦大學學院、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國氣象局遙感與氣候信息開放實驗室等相關單位協辦,這是繼2018年舉辦的第一屆農業與生態遙感國際研討會暨研究生培訓會之後的又一次學術盛會。
  • 我校承辦第十二屆中國電推進技術學術研討會
    哈工大報訊(張妍/文 馮健/圖)12月23日至25日,由中國宇航學會電推進專業委員會主辦、我校承辦的第十二屆中國電推進技術學術研討會在哈爾濱召開。來自相關高校、科研院所和產業部門等60餘個單位的專家學者圍繞電推進技術發展前沿問題展開思想交鋒,共同研討電推進技術理論發展和應用前景。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戚發軔院士出席會議。
  • 2019年河南大學非線性偏微分方程研討會在我校舉行
    為了加強國內外非線性偏微分方程及相關領域的學術交流與合作,促進我校數學學科發展,助力我校「雙一流」>建設,5月24日至5月26日,數學與統計學院舉辦2019年河南大學非線性偏微分方程研討會。本次研討會主題包括流體力學中的若干偏微分方程、非線性分析與橢圓問題以及幾何分析。國內外近20位相關專家學者受邀參加此次會議以交流非線性偏微分方程相關領域中的最新研究進展。院長馮淑霞致辭中簡要介紹了數學與統計學院的建設發展情況。
  • 【作物病害】茄科植物青枯病 你真的了解嗎?
    延伸閱讀:【作物病害】一文讀懂蔬菜土傳病害【作物病害】過完夏至 菜該怎麼管?【作物病害】再談病毒病【作物病害】南瓜常見病害識別及防治【南蔬技術】大蔥種植和病蟲害防治【作物病害】談一談卵菌引起的蔬菜病害>【作物病害】詳解西瓜蔓枯病【作物病害】主要蔬菜常見病蟲害防治方法!
  • 我校成功舉辦第十屆海內外華人神經科學家研討會
    新聞網訊 由中國神經科學學會主辦,我校腦科學與疾病研究院承辦的第十屆海內外華人神經科學家研討會,7月6日至9日在黃海飯店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中國神經科學學會理事長段樹民教授,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王玉田教授,以及來自中國、美國和德國等10餘個國家和地區的從事神經科學研究的專家學者520餘人出席本次研討會。我校腦科學與疾病研究院院長、中國神經科學學會副理事長、山東省「泰山學者」、原副校長謝俊霞教授作為會議主席主持了論壇開幕式與閉幕式,校黨委常委、副校長於永明出席論壇開幕式並致辭。
  • 全國電子順磁共振波譜學學術研討會在校舉行
    哈工大報訊(市政/文)12月21日至23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主辦、我校城市水資源與水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承辦的2013全國電子順磁共振波譜學學術研討會在校召開。       本次會議的主題是「電子順磁共振波譜學應用研究和譜儀研製新進展」。
  • 海峽兩岸魚類生理與養殖學術研討會在三亞舉行 多位院士出席
    海峽兩岸魚類生理與養殖學術研討會在三亞舉行,多位院士出席  200餘專家學者獻策現代水產種業發展  海南日報訊(記者傅人意)1月5日-8日,第九屆海峽兩岸魚類生理與養殖學術研討會在三亞舉行。會議學術報告分為遺傳育種和水產養殖、生殖與發育調控研究、病害防治和免疫研究與生長與營養代謝研究四個板塊,共計80多場。會議發表學術論文摘要共106篇。  本次大會由海南熱帶海洋學院、海南省海洋與漁業科學院、湖南師範大學省部共建淡水魚類發育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辦。
  • 植物病毒性病害是什麼?常見植物病毒病及其防治辦法有哪些
    植物病毒通過將自身的遺傳物質導入植物細胞,引起植物體新陳代謝的異常,導致植物病毒病的發生。隨著大規模種苗調運、耕作制度改變等因素的影響,植物病毒病有加重發生的趨勢。多種植物病毒,如菸草花葉病毒、黃瓜花葉病毒等侵染農作物,能夠侵染多種農作物引發植物病毒病害,每年都給農業生產造成重大損失。植物栽培過程中都出現病毒病,是廣大種植戶最為頭痛的病症,感染病毒後表現植株黃化、花葉、壞死、畸形等症狀。
  • 權威科普:西甜瓜綠色防控—植物誘導免疫及其在西甜瓜防病中的應用
    與植物抗病基因介導的抗病性相比,植物誘導免疫具有以下特點:(1) 廣譜性誘導因子與病原物之間沒有明顯的特異性,即不同的誘導因子能誘導對同一病害的抗性;反之,同一誘導因子也可以誘導對數種病害的抗性。脫乙醯幾丁質在許多植物上具有控制病害發生的誘導免疫活性。寡糖是一類很有應用潛力的誘導因子。(2) 蛋白類誘導因子植物病原細菌中存在一類決定在寄主植物上致病性和非機制植物上過敏反應的基因家族,即hrp基因家族。harpin蛋白富含甘氨酸,缺半胱氨酸,熱穩定,對蛋白酶敏感,不直接作用於病原菌本身,而是刺激植物產生誘導免疫,從而防治細菌、真菌和病毒病害的發生。
  • 河南大學舉辦「高通量作物表型平臺建設驗收暨專家學術報告會」
    會議邀請了華中農業大學張啟發院士,國家傑青、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陳凡,華中農業大學「作物遺傳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袁德軍,華中農業大學楊萬能等國內知名的作物表型平臺研發和應用專家。校長宋純鵬,副校長王學路,實驗室與設備管理處、國有資產管理辦公室、財務處、學科建設處等我校職能部門領導,以及生命科學學院、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相關負責人參加了本次會議。
  • 化學化工學院舉辦「計算納米技術學術研討會」學術研討會
    4月8日至9日,由我校化學化工學院主辦,Hans Ågren教授召集的計算納米技術學術研討會(Computational Nanotechnology workshop)在開元名都大酒店四樓舉行。開幕式由我校國際合作與交流處處長毛立群主持。劉先省在致辭中對各位專家學者的蒞臨表示熱烈的歡迎,並向與會嘉賓介紹了河南大學的發展歷史和現狀。他表示,Hans Ågren教授在理論化學研究領域具有很高的學術造詣,並推動了該領域在國際上的快速發展。劉先省感謝各位專家對河南大學建設與發展所給予的指導和幫助,希望大家一如既往的支持河南大學「雙一流」建設。
  • 南京農業大學作物疫病團隊揭示病原菌致病新機制
    該研究揭示了在大豆根腐病發病過程中,大豆疫黴菌通過N-糖基化修飾來保護核心毒性因子免受寄主大豆胞外蛋白酶的攻擊,為實現對作物疫病的可持續控制奠定了新的理論基礎。   據了解,疫黴菌引起的作物疫病曾被稱為「植物瘟疫」,是農作物生產中危害非常嚴重的一類病害,19世紀中期曾引起歐洲的馬鈴薯晚疫病大流行,導致數百萬人餓死或移居他鄉。
  • 我校承辦2020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 「天然產物與生物合成化學生物學」學術研討會
    12月1日-4日,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化學科學部主辦,我校熱帶藥用資源化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承辦的2020年「天然產物與生物合成化學生物學」學術研討會在海口召開。我校林強校長出席開幕式並致辭。來自全國近50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120餘名學者參加了本次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