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前請您點擊右上角的關注
瀋陽城市裡的水塔
水塔是上個世紀的供水設施,承載著給城市和工廠提供生產和生活用水的保證,是城市裡必要的配套建築,由於科技的發展,更方便佔地小的微機供水已經取代了過去水塔的作用,原有的水塔已經退出了城市的建設的需要,現在的人們對於水塔的了解已經不多了。
在瀋陽,現存的幾座水塔在城市的建築群裡尤為顯眼,它的歷史價值和紀念意義已經取代了它的原有功用。
瀋陽站西廣場水塔
瀋陽站改造後形成了東西兩個廣場和東西兩個進出站口,極大的方便了進出站的旅客。
這座水塔就位於瀋陽站西廣場的中心位置,在瀋陽站輻射出的幾條街道上,很遠就能看到這座遮擋住瀋陽站幾個大字的水塔,在寬闊的西廣場上,水塔顯得尤為突出和周圍環境形成巨大的反差。
水塔1950年2月15日開始設計建設,同年12月28日竣工,是瀋陽現有老水塔中較為年輕的一座。水塔直徑10.6米,上部蓄水部分高9.5米,容積1200立方米,下部高30米。這座歷史建築也已納入瀋陽市不可移動文物。
水塔中部的立柱上嵌合著LED顯示屏,但在印象中很少見到亮過。
底部貼近地面,在立柱間建了陽光玻璃房。
西廣場在去年10月份正式投入使用,水塔無形中成為了西廣場的標誌性建築。
中山公園水塔
中山公園位於和平南街7號,始建於1924年,日偽時期為千代田公園,這裡記載中華民族的屈辱,曾經聽到的中國公園華人是不得入內的事情也發生在這裡。
中山公園水塔在公園的西南角,水塔建設於1928年年,日本侵略者開始在「滿鐵附屬地」範圍內修建瀋陽市第一座水源「千代田水源」,所以中山公園水塔也即「千代田水塔」。
千代田水塔是千代田水源的重要設施,佔地面積160平方米,建築面積380平方米,為鋼混結構圓筒式建築,外有八根承重柱,由塔基、塔身、塔頂組成,塔頂設避雷針。千代田水源的高度因在上世紀20年代超過了故宮的鳳凰樓,成為當時瀋陽最高的建築物。
萬泉公園水塔
萬泉公園水塔是無意間在一次去萬泉公園的時候發現的,也即是有了這次發現,才聯想到經常看到的瀋陽站水塔和中山公園水塔。
1885年(清光緒十一年),小河沿建成了瀋陽第一座公園——也園,不久即改為萬泉園。
解放初期公園正式定名為「萬泉公園」,後一度成為瀋陽市動物園。
萬泉公園水塔始建於1934年4月,1936年完工投入使用,塔的藍色拱式大門,門楣鑲嵌鐵藝花飾,高聳冷峻,有點像教堂的大門,很有氣魄。門上方嵌一塊石匾,陰刻「甘泉滂澤」四字,題款為「康德二年」,即1935年。
在尋訪瀋陽古建築的時候有種沉甸甸的感覺,這裡面固然有歷史、藝術和文化,其中也能感受到中華民族飽受外族侵略的屈辱,這些古舊的建築無聲的保留了一部歷史。
在萬泉公園水塔下,是尋訪古建築中豁然的一次之一,這是中國人自己建設的水塔,現在成為瀋陽市「地上不可移動近現代文物」之一,也是萬泉公園內一個別具特色的歷史文化景觀。
在拍照水塔的時候有一種記載下來的衝動,通過網上查詢發現,有幾位朋友對於水塔有精細的記錄和挖掘,其中有「清風緣影」「生哥說瀋陽」寫的很詳細,我就當給他們的點讚和支持吧,簡單的說說一點感想,表達對古建築和對瀋陽歷史的尊重。
越來越覺得瀋陽歷史的濃厚,越來越覺得對瀋陽了解的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