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街頭的3處德國老建築,如今都成了文物

2021-01-08 阿六說廣西

德國人以嚴謹、求精著稱,他們的產品和建築往往以牢固和耐用名稱於世。在南寧街頭有3處德國老建築,至今仍然健在。它們承載了不少老南寧人的美好記憶,並且成為了保護文物。

挪窩的凌鐵水塔

凌鐵水塔

由德國西門子公司於1933年開始建造,次年4月完工,比新華街水塔還早了3年建成。它是南寧市歷史上的第一座水塔,塔高25米,佔地面積16平方米,儲水容量80立方米。因蓄水容積過小,且遠離市中心,1937年新華街水塔建成之後,於上世紀60年代停止使用。1969年曾進行過一次全面的除鏽油漆保養,現保存良好,在1994年被列為南寧市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為了兼顧凌鐵大橋建設和文物保護,南寧市相關部門早就研究決定,只對這座擁有80年歷史的水塔做整體平移5米,讓其繼續留在原址旁邊。

當年的西關路鐵橋

現在的西關路鐵橋西關路鐵橋

位於南寧市西關路西段,是橫跨朝陽溪的鋼架三拱人行拱橋,南北走向,為柔性橋墩混凝土臺槽鋼鋼架結構。始建於民國23年(1934),由德國人設計,廣東謙德公司承建,橋總長36.58米、寬3.66米、通高約6米,建築費用為當時國幣8000元。西關路鐵橋是南寧市第一座鐵橋,也是南寧市20世紀三四十年代具有代表性的建築。該橋是政府為便利通往當時所謂的特別區「特察裡」 而建。西關路鐵橋的兩岸,從50年代至80年代,一直系小販雲集做生意的地方。60年代的和平溪(當時俗稱坑邊,現在叫朝陽溪),處處水波蕩漾,沿溪綠樹迴環,橋下流水潺潺。典型地突現出了「小橋流水人家」這樣的嶺南水鄉特有的文化風味。1976年鐵橋3月維修加固。2001年被列為南寧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如今的西關路鐵橋,依舊造型精巧,保存完好,並沒有在80年的風雨中變得鏽跡斑斑。為了保護鐵橋,有關部門早已對橋上實行了車輛禁行令,使鐵橋也成為了南寧市區交通橋梁中獨一無二的「步行橋」。

新華街水塔
新華街水塔

新華街水塔

位於南寧市新華街。1937年水塔落成,塔高35.1米,容積300立方米,日供水量約1000噸。水塔所用的水泵、水管及鋼材設備多向設在中國香港的德國西門子洋行訂購。水塔建成後,可供水到興寧路、民生路、解放路和當陽街一帶。50後、60後的南寧人,不少是喝著這個水塔的水長大的。對於70後、80後來說,水塔腳則是約會聖地。新華街水塔於1994年被定為南寧市文物保護單位。為了更好地保護水塔腳,提升歷史街區的風貌,南寧市將在這裡建水塔廣場。

相關焦點

  • 從瀕危建築到網紅打卡地!濟南老建築如何「活」在當下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程凌潤 實習生 魏楚夢 建築,是凝固的音樂,是靜止的時光,更是無字的史書。每座城市都有屬於自己的老建築,每處歷史建築也都隱藏著這座城市的美好記憶。 如何更好地「加強老建築保護與活化利用」,喚醒舊日的榮耀時光、賦能新濟南的跨越崛起?
  • 北京的城牆和城門之外城:50年前消失的文物,如今重建的地標建築
    經過明清兩朝的建設,外城七門城臺上都建有城樓,設有甕城和箭樓,外城四角建有角樓,在與內城相接的兩處還各建了碉樓一座。外城的位置在今北京西城區、東城區的南部,如今二環路的南半部的內側。現在東、西、南護城河雖有河道改造,但大體仍是當年城壕的延續。
  • 喚醒老建築 賦能新濟南
    「建築是無字的音樂,是靜止的時光,更是無字的史書,每座城市都有屬於自己的老建築,每處歷史建築也都隱藏著這座城市的美好記憶…」近日,濟南市政協「喚醒老建築,賦能新濟南」專題「商量」調研聚焦濟南老建築的保護、活化、傳承,尋訪老建築,開展多次現場商量,就如何做好濟南老建築的科學保護、活化利用、文化傳承談感受、提建議、寄希望、話願景,為文化濟南建設凝聚共識,建言獻策。
  • 尋訪香港「活化」老建築裡的「文藝綠洲」
    這座佔地1.7公頃、近百年前的檢疫、屠宰中心,如今「活化」成「牛棚藝術村」,有15個藝術家工作室落戶在這座香港二級歷史建築裡。  在香港,保存古蹟的方法有很多種,其中一種就是「活化」——以保留建築原貌為原則,改變建築物原有用途,使其以另一種方式長久保存下來。像「牛棚藝術村」這樣經過「活化」成為藝術工作區的歷史建築,在香港比比皆是。它們風格各異,已成為香港別具風韻的創意新地標。
  • 在家「漫遊」上海建築,「建築可閱讀」線上平臺開啟
    建築可閱讀內容包含中、英圖文介紹和語音導賞,供市民在線上閱讀長寧老建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處,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9處,浦東新區文物保護單位53處,浦東新區文物保護點372處,其中353處可進行擴展資料閱讀。
  • 男子南寧街頭叫賣「千年神龜」,專家提醒這只是普通鱷龜
    新華社南寧1月15日電(田書宇)近日,南寧街頭出現了一群身著農民工裝扮的人,他們用竹竿挑著巨大的烏龜在主幹道旁販賣。販賣者聲稱是從工地挖出來的「千年神龜」,每隻叫價在千元以上。 在南寧市廂竹大道,一名戴著安全帽的中年男子站在道路拐角處,用竹竿挑著一隻大龜向過往的路人及車輛兜售。只見烏龜體型巨大,身上還有泥土,引發不少好奇的市民停車駐足圍觀。 「這是野生山龜,是難得一見的神龜,2000元一隻。」這名男子自稱在附近工地施工,大龜是從工地裡挖出來的,買回去放生或者飼養都可以。
  • 如何保護老建築?打卡名人故居,他們想出了新辦法
    7月2日,濟南市政協調研組圍繞「喚醒老建築賦能新濟南——加強老建築保護與活化利用」開展第二十七專題商量第一次現場商量,市政協委員、相關部門、專家學者實地探訪了鞠思敏故居和路大荒故居,並進行了專題討論。教育家鞠思敏被譽為「山東蔡元培」,他的故居位於縣東巷105號,門口懸掛著一塊「山東省第五批文物保護單位鞠思敏故居」的牌匾。
  • 33家博物館和文物建築重大火災隱患被掛牌督辦
    國務院安委辦掛牌督辦33家博物館和文物建築重大火災隱患單位近日,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印發通知,對全國33家博物館和文物建築重大火災隱患單位實施掛牌督辦。按照應急管理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關於開展博物館和文物建築消防安全大檢查的部署,2018年9月以來,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消防、文化和文物部門對7.13萬家博物館、文物建築單位進行了消防安全檢查,共發現火災隱患10.1萬餘處,目前已整改9.3萬餘處。
  • 河南洛陽:打造宜居家園 老舊小區換新顏——老建築的歷史記憶
    洛陽作為十三朝古都,老工業基地,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洛陽始終把保護工作做在前,注重對歷史街區的保護和改造,延續歷史文脈,讓人們記得住歷史,記得住鄉愁。澗西區重慶路辦事處第二社區2號街坊是中信重工公司家屬區,始建於1954年,現有居民樓15棟,其中蘇聯式建築10棟,現代建築5棟,常住居民890戶2701人。
  • 追跡攻略|陝西寶雞市27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覽
    遺址東西長1010米,南北寬300米,城牆長448米,殘高3-4米。有夯築宮殿臺基、闕門基址、石柱礎、石砌水井、石砌水渠及唐「九成宮醴泉銘碑」和「萬年銘碑」等,其上圖案都磨研、雕刻得異常精緻,為研究隋唐建築史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 給鱷龜抹層泥叫價2600元 記者在南寧親歷賣龜騙局-廣西新聞網
    給鱷龜抹層泥叫價2600元記者在南寧街頭親歷賣龜騙局廣西新聞網-當代生活報訊(記者 馮耀華 文/圖)如果你在馬路邊遇到一個打扮成農民工模樣的人,手裡託著一隻髒兮兮的龜向你高價兜售,那麼可要小心了。因為他手裡拿的根本不是什麼值錢的野生山龜,而是很普通的鱷龜。近日,本報記者在南寧街頭採訪時,就遇到了這麼一個設局騙人的男子。
  • 老洋行變民宿、宏濟堂建博物館……濟南老建築的活化利用你了解多少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25日訊 文物建築的保護,不應該像「古董」一樣供起來,而是要充分挖掘其承載的城市歷史和文化記憶,讓它們「活」在當下。為做好傳承與弘揚工作,該區開展了老建築活化利用、特色街區更新等一系列工作,擦亮了「歷史文化名城」金字招牌,讓城市文脈真正「活」了起來。「槐蔭區的歷史城區主要集中在老商埠,佔地面積約2.3平方公裡,老字號、老建築、老裡弄眾多,有國家級文保單位1處、省級文保單位11處、市級文保單位7處,歷史建築20處,是歷史上重要的商業區。」
  • 專家:致遠艦文物是真正的北洋海軍出水文物
    據此次水下考古調查領隊周春水介紹,自今年8月初考古工作開始以來,打撈出水的沉船相關文物種類有60餘種,數量100多件,它們主要分為3大類,即船載武器、船體構件以及船員生活用品。  為使文物更接近水下保存狀態,它們被放置在注滿海水的儲藏盒中。
  • 上海街頭電線密如蜘蛛網,雜亂無章卻並不違和,正是老上海特色
    這個元旦假期我來上海旅行,每天都會去街上走一走,體驗老上海的味道,假期天公作美,每天都是陽光明媚。上海街頭數量眾多的老建築在藍天下格外漂亮,滿滿的年代感,韻味十足。密集的電線也是上海歷史發展的重要部分,近百年前,我國大部分城市點油燈的時候,上海已經是享譽國際的大都市了,霓虹閃爍,燈紅酒綠,夜上海曾領先全球。
  • 中國東協博覽會舉辦十年 南寧"東協元素"隨處可見
    如今,南寧已開通飛往新加坡、吉隆坡、胡志明、曼谷、仰光、金邊、萬象、雅加達等城市的航線,每天都有航班飛向東南亞各國,行程僅需3至4個小時。」廣西中國旅行社出國出境遊遊中心總經理唐意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說。  「這些變化很大程度源於中國—東協博覽會的召開。」
  • 平遙古城「文物密度」罕見 全國重點保護單位19處
    從世界文化遺產平遙古城管委會了解到,平遙古城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處,省級和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01處,經普查具有一定文物價值但尚未公布保護單位者為數更多。它們穿越中國五代、宋、金、元、明、清等多個歷史時期,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 「如此眾多的文物分布在一個縣域之內,這在中國也是不多見的。」古建文物專家柴澤俊說。
  • 遊覽德國西部極具特色的建築風景線,感受木頭與石材的搭配藝術
    接觸過德國建築的朋友都會有一種感受,德國人喜歡將蓋房子的材料漏在外部,大家能夠直觀的看得到房子的主體結構,這種方式造就了德式建築的主要風格。很多人都喜歡歐式建築的樣式,是因為它們看起來色彩更加豔麗,建築層次不但豐富而且自由,裝飾風格也多種多樣,人們身處這樣的環境裡,自然也會產生更加自由和新奇的感覺,這就是建築的魅力之處。
  • 福州福清:僑鄉老建築的新時光
    全國著名僑鄉福清市擁有眾多華僑捐建的中小學校舍等老建築,由於時代發展等原因,很多閒置了。如今,當地對其進行改造提升,轉變用途,賦予新功能——紅磚厝、舊校舍,變身文體活動場所,滿足群眾精神文化需求;老建築、家族祖屋,改造提升為鄉土館,展示鄉風鄉俗……春日,走進全國著名僑鄉福清市,記者發現,很多過去華僑捐建的中小學校舍、修建的祖屋等,曾因種種原因被棄用,如今紛紛華麗轉身,有了新用途、發揮新功能。
  • 全省第一批革命文物名錄公布 惠民11處入選(濱州市35處)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王君彩 見習記者 段峰 濱州報導近日,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公布了第一批山東省革命文物名錄,惠民縣有渤海軍區衛生部新華醫學院附屬醫院、淄角烈士陵園、沙窩戰鬥遺址及烈士墓、毛岸英大商舊居、吳洪英烈士殉難地及烈士墓、歸化烈士陵園、夾河戰鬥遺址等11處革命文物入選。
  • 3公裡的文物保護路需要走多久
    如今的李家窯遺址只剩一個標誌石碑。1963年9月被河南省政府列為第一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1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會同三門峽市文物工作隊,對李家窯遺址進行了大規模的科學考古發掘,在地下發現了城垣、城壕、建築遺址等。姑且不論文物部門批示是否能替代規劃和土地手續,單憑位於市場西北方的3個由鋼筋混凝土樁支撐起的大棚,就讓記者對於所謂批文的真偽有所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