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遙古城「文物密度」罕見 全國重點保護單位19處

2021-01-09 山西頻道

從世界文化遺產平遙古城管委會了解到,平遙古城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處,省級和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01處,經普查具有一定文物價值但尚未公布保護單位者為數更多。它們穿越中國五代、宋、金、元、明、清等多個歷史時期,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

「如此眾多的文物分布在一個縣域之內,這在中國也是不多見的。」古建文物專家柴澤俊說。

據介紹,平遙鎮國寺萬佛殿建於五代北漢天會七年(公元963年),是中國唐至五代僅存的幾座珍貴木構建築之一。平遙文廟大成殿建於金大定三年(公元1163年),與河北正定文廟大成殿一起,並稱「中國最古老的文廟大成殿」。

平遙還是一座「彩塑之城」。鎮國寺五代彩塑是中國除敦煌外僅存的彩塑佳品。慈相寺三佛殿內金代彩塑、清虛觀元代彩塑青龍白虎像等,堪稱中國現存彩塑中的精品。雙林寺現存1650餘尊彩塑,大者丈許,小者尺餘,數量之多中國罕見,有「明代彩塑博物館」之稱。

平遙古城發現的元代木構建築已超過10處,包括清虛觀龍虎殿、三清殿等。明清建築更有數百處之多,以寺觀、廟堂、祠宇、樓閣、橋梁、古塔、民宅、商店等形式散布於古城。這裡還有3797處具有保護價值的古民居,其中保存完整的有448處,少量為明代民居,多為清代民宅和商號鋪面。平遙古城牆建於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城內明清街道、票號、鋪面、商店、當鋪等保存基本完好。

平遙古城始建於西周宣王時期,具有2700多年歷史,1986年被國務院命名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99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為世界文化遺產。(劉翔霄)

相關焦點

  • 追跡攻略|陝西寶雞市27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覽
    2006年5月25日,被核定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6年05月25日,周公廟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楊珣碑碑身為一整塊高3.18米,寬2.19米的大理石雕鑿而成,為同時期石碑中絕無僅有。歷經1200多年的風雨,楊珣碑依舊巍然屹立而紋絲未動,1957年楊珣碑被陝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當時為了保護此碑,曾準備將楊珣碑搬遷到西安碑林作為鎮館之寶,終因碑體龐大和限於當時的設備不足而未能成行。2006年楊珣碑被核定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福建篇:泉州洛陽橋
    洛陽橋,又名萬安橋,位於泉州市的洛陽江入海口處,是中國境內第一座跨海石橋,有「中國古代四大名橋之一」之譽。該石橋始建於北宋皇祐五年(1053年)。1988年,入選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46年有所維修,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國軍將洛陽橋橋面完全炸毀,橋上文物損毀殆盡,僅餘橋墩,後政府組織人力修復。洛陽橋為南北走向,橋從江岸的石砌江堤延伸而出,經過江中心的一座名為「中洲」的小島,南側接入洛江區境內。全長731.29米,南側引橋長80.5米,寬7米;北側弓橋長11米,寬7米,主橋面寬5米。有47個橋孔和46個橋墩。
  • 追跡攻略|山西運城市103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覽
    文物旅遊景點1600餘處,國保文物102處、省保文物67處,馳名中外的有武廟之祖——關帝廟,中國四大歷史名樓之一——鸛雀樓,藝術宮殿——永樂宮,《西廂記》故事發生地——普救寺,祭祖聖地——舜帝陵,中華瑰寶——黃河大鐵牛,國內獨此一家的鹽湖黑泥浴、豪門望族——聞喜裴氏宰相村,關聖文化建築群名列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第五位。
  • 山西有平遙古城,山東也有古城是5A景區,那就是青州古城
    平遙古城位於山西省晉中市平遙縣,是國家5A級旅遊勝地,也是世界文化遺產, 建於周宣王時代,明洪武擴張了三年,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歷史, 平遙是晚清時期中國的金融中心,在這座曾經繁華的古城中,到處都能感受到晉商文化的氣息,山西有平遙古城,山東也有古城是5A景區,那就是青州古城。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共享古城之美
    「咱平遙是個好地方,處處美景不一般。四面都有古城牆,還有票號日升昌……」金秋時節,平遙古城牆的一角,耄耋老人王超平彈著三弦哼著小曲曬著暖暖的太陽,一口濃濃的鄉音抒發了對家鄉的無限熱愛。近年來,平遙縣堅持古城與新區齊飛,生活和文明相伴,取得了文物有效保護、文脈良好傳承、城市品質大幅提升的多贏效果,千年古城日益迸發出新活力,讓廣大市民、遊客共享古城之美。
  • 中國最美十大古城
    古城的建築歷經無數朝代的洗禮,飽經滄桑,因融匯了各個民族的文化特色而聲名遠揚。1997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與同為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閬中、山西平遙、安徽歙縣並稱為「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
  • 追跡攻略|山西運城市102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覽——全國第一
    運城市102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覽 文物旅遊景點1600餘處,國保文物102處、省保文物67處,馳名中外的有武廟之祖——關帝廟,中國四大歷史名樓之一——鸛雀樓,藝術宮殿——永樂宮,《西廂記》故事發生地——普救寺,祭祖聖地——舜帝陵,中華瑰寶——黃河大鐵牛,國內獨此一家的鹽湖黑泥浴、豪門望族——聞喜裴氏宰相村,關聖文化建築群名列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第五位。
  • 中國石化新聞網-- 平遙古城
    文\大連石油 于洋    抵達平遙,已是黃昏,伸手託起地平線上火紅的落日,溫暖而喜悅。用青石方磚圍成的古堡,表面樸素,內涵厚重。走進平遙我不禁驚訝,周長不過六千餘米的古城承載了那麼豐厚的內容。
  • 山西平遙古城,侯家大院像個大元寶,魚頭指向意味著「炒魷魚」
    平遙古城聞名遐邇,這也是每位遊人必到之處。平遙古城有著「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的的美譽,也是中國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獲得成功的兩座古城市之一。它是晉商文化的發源地,距今已有2800年歷史。坐火車還是長途大巴,到達平遙古城很方便,有意思的是,平遙站距離古城較近,而平遙古城站是高鐵站,距離古城較遠。
  • 「草原神鷹」,織就文物保護天羅地網
    前不久,2015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揭曉,來自北疆的內蒙古多倫縣小王力溝遼代蕭氏貴妃墓成功入選。可以說,伴隨著多項重要考古發現,邊疆地區正成為文物考古界新的富礦。但與此同時,我國邊疆地區有大批文物、古墓、古遺址分布在偏遠的地區,由於這裡交通、信息、人力受限,文物保護工作具有很大難度,「文物犯罪分子有從中原向邊疆地區轉移的趨勢。」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陳永志告訴記者。該如何應對? 從2013年起,包頭開全國先河,在邊境地區推廣警民共建文物保護「草原神鷹」工程。
  • 來賓市自治區級及以上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哪些?
    來賓市自治區級及以上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哪些?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來賓市自治區級及以上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哪些
  • 大遺址保護「成都模式」在全國領先:完整保護城市文脈
    成都市大遺址保護名錄●共有24處35個遺址點涉及15個區(市)縣遺址總面積超過20平方公裡,佔成都市總面積的0.16%●金沙遺址、武侯祠、東華門遺址3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納入蜀道申遺商業街船棺遺址揭開古蜀國神秘面紗成都保護大遺址的故事,要從上個世紀80年代講起。1985年,十二橋古蜀遺址在被發現。1996年,成都考古工作隊在新津找到4000多年前的「寶墩古城」,找到了古蜀文明的源頭。如今,成都這兩處遺蹟都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商業街船棺遺址在成都市中心區域被發現。
  • 海南三亞遊覽落筆洞,探秘海南古人類遺址,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我來到三亞落筆洞,越過鐵門欄杆,沿著林木中崎嶇的山路,蜿蜒前進千餘米,陡峭的山峰聳立在前方,拐角處豎立著石制石碑,上分行寫著「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落筆洞遺蹟。沿著山坡繼續前進,三角形的開口部出現在眼前,開口部的石壁上爬滿了樹枝和藤本,開口部的地面上復蓋著落葉和枯草,進入開口部看,洞頂是煙燻的黑色,洞裡留下很多鐘乳石,石壁兩側有很多,落筆洞位於三亞市荔枝溝鎮境內,距三亞市區約15公裡, 洞穴位於印嶺罕見的獨秀小峰,是天然石灰巖的溶洞, 開口部高約12米,寬9米,深18米,洞頂逐漸上升約22米,洞內面積為140平方米,
  • 2010年中國考古與文物保護深度研究報告
    目前國內還有很多世界遺產都加入到了科技保護的行列之中。  據統計,目前我國已有包括古蹟遺址在內的不可移動文物40餘萬處,其中1271處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擁有世界遺產30處;已公布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103座。此外,全國現有各類博物館2200餘座,館藏文物在2000萬件(套)以上。
  • 回眸「十三五」|寶雞:累計投資3.4億元 用於重點文物保護、考古...
    寶雞資訊網訊(記者 汪妍)記者近日從寶雞市文物局獲悉,「十三五」期間,寶雞累計投資3.4億元,用於重點文物保護、考古發掘、展覽展示等。全市累計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7個,免費開放博物館11個,在16個國家(地區)和國內20多個城市舉辦文物展覽,連續實現34個館藏文物安全年。
  • 文保單位旁開店掩護打盜洞,團夥盜走阿育王塔、佛金骨等文物
    中國裁判文書網近期公布的判決書顯示,該盜墓團夥所盜的古蹟中,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4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2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的1處;所盜文物包括疑似舍利子、佛金骨、銀質阿育王塔、金棺、銀棺、銅棺、鎏金棺、銅鏡等珍貴文物。該團夥將所盜文物倒賣牟利,其中一批文物,經多次倒手後,被人以2300萬元收購回家供奉。案發後,該買家主動上交了其購買的文物。
  • 天府之國,巴山蜀水,21張圖表解讀四川262處全國文保單位
    四川省地圖四川省18個地市、3個自治州、共計262處全國文物保護單位(從1963年第一批-2019年第八批),按照古遺址、古墓葬、古建築、石窟寺及石刻、近代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物五個分類,用22張表格統計列示。透過文物看歷史、勘地理、探索民族民俗、記憶傳統工藝、挖掘獨特地方文化。
  • 新疆千年古城遭自然和人為侵害後命運轉折(組圖)
    絲綢之路新疆段重點文物保護項目從去年8月正式開始施工,到目前為止,吐魯番地區的交河古城、高昌古城搶險加固工程已經完成既定目標。這兩座古城分別位於吐魯番盆地的西側和東側。它們有著2500餘年的歷史。至今,交河還保留著完整的唐代民居;高昌,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遺留了車師、匈奴、鮮卑等24個民族的文字。
  • 石首發現新石器時代「姊妹古城」
    荊楚網消息(湖北日報)記者劉暢、通訊員範傑、程峻報導:20日,考古專家勘察認定,石首新發現的新石器時代古城遺址與走馬嶺古城應為「姊妹城」。2002年,國務院將石首走馬嶺新石器古城遺址確定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今年6月1日,荊州市博物館等10多位考古專家在與走馬嶺一河之隔的屯子山村勘察時,意外發現了一座新的神秘古城。
  • 傳承古法,只為這一口平遙牛肉香!
    在山西晉中,有一座有著近3000年歷史的古城,它就是平遙古城。平遙古城位於平遙縣境內,地處黃河流域中遊,黃土高原腹地。這裡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適宜農業發展。早在西漢時期,平遙農業耕種就比較發達,種田多用牛耕。發達的農業,快速發展的養牛業,促成了牛肉加工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