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保障觀眾和一線員工的健康和安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上海原先對外開放的建築場所近期陸續暫停對外開放。為保障群眾文化權益,豐富群眾文化生活,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聯合各區文化和旅遊局,推出全市「建築可閱讀」線上平臺,繼續為各界公眾提供服務,讓廣大市民群眾可以足不出戶,在線上閱讀建築。
●黃浦區●
黃浦區是上海中心城區的核心區,是紅色文化的傳承地、海派文化的發源地、江南文化的集聚地,也是全市不可移動文物分布密度最高、數量最多的區域。「閱讀黃浦」微信小程序是黃浦區「建築可閱讀」網絡平臺。該平臺以文化專題為抓手,分絲析縷建築背後的事件與人物,勾勒還原了包括「黨的誕生地」「講述城廂的故事」「上海城市原點」等在內的重要歷史和地理片段,串珠成線,以饗讀者。「閱讀黃浦」帶你發現上海!
●靜安區●
靜安區見證了申城百年的變遷。蘊涵故事的老建築,如同「物化的史詩」,為這片土地孕育了溫暖的記憶。在222處優秀建築中,我們通過VR全景地圖實現了建築的二維碼全景閱讀,通過掃描建築和景點二維碼,就可浸入式閱讀和遊覽,讓未曾走進建築的市民百姓通過VR全景即可生動感知;利用6個樂遊移動驛站實現線上導遊、線下漫遊、線上線下共享遊的移動文旅公共服務;以「文化+行走」的文旅融合新方式推出了15條微旅行線路,增加了「建築可閱讀」的趣味性和生動性。
●徐匯區●
很少有一個地域像「徐匯」那樣,能盡情呈現上海這座城市海納百川的魅力——中西方文明在這裡交融,中國近現代藝術於這裡發源。一個「匯」字,註定了從古至今的多元化。在徐匯,有跨越百年的老建築,也有引以為傲的新地標,這些可閱讀的建築,體現了徐匯從傳統走向現代、兩者精妙融合的氣勢。漫步在梧桐掩映的街區,可以感受自然的韻律,觸摸到城市的溫度,在繁華與閒適間,找到屬於自己的「桃花源」。
防疫情,共努力,在這個特殊的時期,目前您可在線上閱讀衡復地區30條永不拓寬的馬路和129處歷史建築,我們也會陸續上線更多優秀歷史建築和文物建築,讓您足不出戶地感受徐匯的獨特魅力。
●長寧區●
長寧區第一批網上建築可閱讀建築21家,主要為第四批長寧區優秀歷史保護建築,包括張愛玲度過6年的時光的聖瑪利亞女中,鄔達克最後8年在上海的家,一直隱身在復旦中學內的李鴻章祠堂及門樓等。建築可閱讀內容包含中、英圖文介紹和語音導賞,供市民在線上閱讀長寧老建築。
●虹口區●
虹口區以「文化三地」的定位為核心,用好用足區域優勢資源,用建黨精神、愛國精神、城市精神引領社會,用紅色文化、江南文化、海派文化潤澤心靈,以歷史建築、歷史街區的活化與更新,歷史建築背後文化故事的傳承與發揚,以及歷史建築所孕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開發等為具體形式,以「這裡有一條『海上長虹』,珍藏了一路跨越歷史的絕美風光」為主線,整合了包含區域內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市優秀歷史建築、市、區文物保護單位和文物保護點,以及歷史風貌區和風貌保護街坊在內的各類文化旅遊資源向度。
●楊浦區●
當您漫步楊浦,139幢文物保護建築、優秀歷史建築以及代表性建築等各具特色,將與您不期而遇。隨處「掃碼聽故事」、「VR全景遊」、「蜻蜓FM聲臨楊浦」、「無線智慧導覽楊樹浦濱江」,盡享「可悅讀」。楊浦擁有「三個百年」和紅色文化歷史人文底蘊。其中,百年大學,區域內有復旦、同濟等10餘所高校;百年工業,上海第一家電廠、水廠、煤氣廠等都誕生在楊樹浦沿線;百年市政,「大上海計劃」留下了舊上海市政大樓等一批文保建築,高簷重樓、中西合璧。紅色文化有陳望道舊居《共產黨宣言》陳列館,有《義勇軍進行曲》誕生地國歌展示館。區域內還有10餘家各具特色的博物館。讓我們一起「百BU穿YANG」,穿行百棟建築,穿越百年榮光,來一場城市文化微旅行吧!
●浦東新區●
浦東新區目前共計435處各級不可移動文物,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處,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9處,浦東新區文物保護單位53處,浦東新區文物保護點372處,其中353處可進行擴展資料閱讀。以上全部可通過「浦東文物」微信服務號-「文博查詢」-「文物查詢」中的「目錄查詢」、「查關鍵字」、「掃二維碼」以及「定位地圖」等四種查詢方式進行閱讀。
●普陀區●
根據上海市文物局《關於在本市文物建築及文博單位推廣使用二維碼導覽的通知》(滬文物〔2018〕67號)文件精神,普陀區於2018年啟動建築可閱讀項目——「漫步普陀·閱享建築」。目前首批上線的33處點位,包括30處本區各級文物保護單位(點)、優秀歷史建築和3處路橋,於2019年底完成全部點位的掛牌工作。遊客可通過微信掃描銘牌二維碼,進入「漫步普陀閱享建築」小程序,以文字、音頻、圖片等方式了解相關歷史。
●閔行區●
閔行區共有144處不可移動文物,其中文物保護單位38處,每一處文物建築都有其產生的時代背景,承載著珍貴的歷史信息,包含著一段獨有的歷史故事。為了確保區域優秀歷史文化資源得到很好地保護與傳承,閔行區加強歷史建築的保護。這些建築承載著千百年來的歷史記憶,它是獨具閔行特色的歷史文化符號,更是我們閔行人文脈相傳不可或缺的重要歷史資源。
●松江區●
松江歷史文化悠久,從唐代至清代遺留下了大量文物古蹟,歷來素有「唐宋元明清,從古看到今」一說, 歷代古建築佔上海地區之首。如今,文化和旅遊相互融合,閱讀建築就是其中一個重要關鍵點。通過閱讀建築,不僅可以展現松江的歷史風貌,深入挖掘其中的文化內涵,演繹人文松江為特質的全域旅遊魅力,還能將松江悠久的古韻得到更好的發展和傳播。目前,位於松江23處地標建築、優秀歷史建築和名人紀念地都掛上「二維碼」,掃描這些二維碼,就能迅速了解建築和遺蹟背後的歷史故事和人文軼事,有中英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呈現方式,讓建築「可看、可聽、可讀」。
●奉賢區●
「千年青村、百年奉城」,是上海市奉賢區歷史文化悠久的真實寫照。尤其是築城於明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與山西平遙古城(洪武三年)同時代打造的奉城古鎮,是上海唯一的圍城古城,奉城老城廂歷史文化風貌區是原奉賢縣縣治所在地,也是中共早期地下黨組織活動的秘密據點之一。
在奉賢,可閱讀的建築有中共奉賢縣委舊址、奉城老城廂歷史文化風貌區、青村港歷史文化風貌區、莊行南橋塘歷史文化風貌區、八字橋、張炳官宅、錢孟生宅和萬佛閣等。
散落在今天奉賢區的數十座古橋以及萬佛閣等豐富的物質與非物質歷史遺存,更是承載著千年的奉賢文化,歡迎四海賓朋遊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