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王海慜 每經編輯 吳永久
最近這些年,各大券商每逢月末或月初都會通過各種渠道公開發布自家的月度「金股」。
而細心的投資者應該注意到,這些年券商研究所也變得越來越「摳門」,原先普通投資者還有一些免費的電話會、研報、策略會可享,現在很多研究所的服務都是只針對各自的籤約客戶了 ,能免費分享給散戶的東西越來越少,相比之下,可以輕鬆找到的券商月度「金股」對廣大普通投資者而言儼然是一道「免費午餐」。
那麼,在身為普通投資者的您看來,券商免費贈送的月度「金股」究竟真的是券商在發「紅包」 還是在尋找「接盤俠」呢?
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券商「金股」是如何篩選出來的、是否真的能跑贏指數、 哪些券商「金股」跑贏指數的概率大、哪些券商「金股」跑贏指數的概率小、知名券商的表現又如何、熱門「金股」的表現究竟如何、投資者應該如何挑選「金股」等多個視角出發為您的疑惑做一番深入的調查。
券商金股出爐需幾道工序?
最近這些年,各大券商每逢月末或月初都會通過各種渠道公開發布自家的月度推薦個股組合,而這些個股組合也有一個搶眼的名字——月度「金股」。
那麼,券商們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像現在這樣有節奏地發布月度「金股」的呢?
據Choice數據統計,早在2007年,國海證券就以「每周金股」的形式定期發布「金股」,不過當時多數券商沒有定期發布「金股」的習慣。
到了2015年,中金財富的前身中投證券每月會針對港股市場發布10大金股。同年,東方證券、東興證券等券商也開始推出A股市場的月度「金股」。
從2017年起,加入每月推薦「金股」大軍的券商開始明顯增多。到現在,每個月推月度「金股」的券商數量達到了40餘家。
那麼各券商每月的「金股」究竟是怎麼篩選出來的呢?通過記者對業內多家券商研究所的採訪發現,目前各券商月度「金股」的產生多以「自上而下」的方式為主。例如,以往中銀證券的「金股」來自於各行業分析師先行篩選,策略分析師在此基礎上結合市場情況再進行二次精選,選出十大「金股」。中泰證券的月度「金股」則是先由策略分析師定下當月的整體配置思路,然後自上而下,結合各個行業的月度組合,篩選出當月的「金股」組合。
(圖片來源:攝圖網)
另外,西南證券、國盛證券等多家券商研究所有關分析師向記者表示,其所在研究所每月「金股」亦均是通過先由各行業分析師先推薦,然後再由策略分析師進行進一步選擇的方式產生。
不過,也有券商每月的「金股」組合不需要策略分析師自上而下進行把關。例如,記者從天風證券研究所了解到,該公司每月發布的「金股」都由各行業分析師自行決策,策略分析師不參與「金股」的最終選擇。
至於各券商月度「金股」組合的數量,雖然以「10大金股」居多,但也有浮動的情況。例如,開源證券每月的「金股」數量通常都在10個上下浮動,而這些「金股」的來源是每月看好行業的分析師所推薦的相應個股。而天風證券的「金股」由於不採用「自上而下」選擇的方式,由各行業分析師自主選擇,所以每月的「金股」數量也較多,例如天風證券9月「金股」的數量多達38隻。
另外,一些重點行業的賣方研究團隊還會每月單獨發布針對該行業的「金股」,例如醫藥生物這個市場關注度高、上市公司數量也多的大行業,目前就有海通證券、中金公司等券商的醫藥行業團隊每月發布「金股」組合。還有部分券商研究所各個行業都會發布「金股」組合, 例如,中泰證券研究所各行業研究員每月也會發布各自行業的重點推薦標的組合。
券商金股究竟能否跑贏指數?
今年來,不少A股上市公司的經營雖然受到了新冠疫情這隻波及全球的「黑天鵝」較大影響,但市場的整體表現依然可圈可點,截至8月31日,市場的幾大指數均告上漲,其中創業板指更是以超50%的漲幅拔得頭籌。
那麼今年來各券商發布的「金股」的市場表現究竟如何?
據每市對今年1~8月各券商發布的月度「金股」數據統計,並按今年來每月的收益計算,得出的結論如下:
1月金股組合收益能跑贏滬深300指數的券商有32家,跑輸滬深300指數的券商有4家;
2月金股組合收益能跑贏滬深300指數的券商有36家,跑輸滬深300指數的券商數量為0;
3月金股組合收益能跑贏滬深300指數的券商有11家,跑輸滬深300指數的券商有26家;
4月金股組合收益能跑贏滬深300指數的券商有9家,跑輸滬深300指數的券商有29家;
5月金股組合收益能跑贏滬深300指數的券商有30家,跑輸滬深300指數的券商有10家;
6月金股組合收益能跑贏滬深300指數的券商有20家,跑輸滬深300指數的券商有21家;
7月金股組合收益能跑贏滬深300指數的券商有15家,跑輸滬深300指數的券商有27家;
8月金股組合收益能跑贏滬深300指數的券商有8家,跑輸滬深300指數的券商有34家。
備註:上述收益數據是根據每市清算規則計算得出。
由此來看,今年1~8月間,有3個月的時間,多數券商的「金股」組合收益能跑贏滬深300指數,還有5個月的時間,多數券商的「金股」組合收益則不及滬深300指數。
總體而言,今年來市場波動較大的幾個月份,例如3月、4月、6月、7月,多數券商「金股」組合的收益跑不贏滬深300指數;而在今年來市場上漲的幾個月份,例如4月、6月、7月、8月, 多數券商的「金股」組合的收益也跑不贏滬深300指數。
而如果是對比今年來漲幅更大的深成指、創業板指,那麼「金股」組合能跑贏這些指數的券商數量將更少。
透視各類券商金股的「含金量」
為了進一步揭示「金股」的「含金量」,《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各個券商的角度進行了進一步的數據對比。
記者在對比今年1~8月各券商「金股」組合收益數據與當月滬深300指數收益數據發現,在36家每月都發布「金股」的券商中,跑贏滬深300指數次數最多的券商分別為安信證券、華泰證券,均跑贏7次,此外,華創證券、天風證券、中銀證券均有6次跑贏;而跑輸滬深300指數次數最多的券商分別為申萬宏源、民生證券、西部證券,均跑輸6次,其中民生證券、申萬宏源最近幾個月連續跑輸滬深300指數。
另據統計,在上述36家今年1~8月都發布月度「金股」的券商中,有16家券商「金股」組合收益跑贏當月滬深300指數的次數多於跑輸次數,有10家券商跑贏次數等於跑輸次數,還有10家券商跑贏次數小於跑輸次數。總體來看,今年1~8月,「金股」組合跑不贏滬深300指數的券商更多。
那麼,相比廣大中小券商,一些在業內影響力更大的大型券商的「金股」收益情況又如何呢?據上述統計,今年來,除了華泰證券的「金股」組合跑贏滬深300指數的次數較多外,其餘各大券商的「金股」組合均沒有絕對的把握可以跑贏大盤,其中申萬宏源、海通證券、銀河證券跑輸的次數要大於跑贏的次數。
而從今年1~8月各券商月度「金股」累計收益的排名情況來看,排名前五位的券商分別為東興證券(收益率73.74%)、東北證券(收益率72.42%)、國海證券(收益率67%)、華泰證券(收益率63.67%)、川財證券(收益率62%),平均收益為67.8%;排名倒數前五位的券商分別為山西證券(收益率8.84%)、國元證券(收益率10.03%)、東莞證券(收益率13.19%)、銀河證券(收益率13.33%)、華西證券(收益率14.68%),其中銀河證券今年每月都發布了月度「金股」,其13.33%的收益率不僅跑輸了滬深300指數,更是大幅跑輸了深成指、中小板指、創業板指。
此外,申萬宏源、海通證券、方正證券等大型券商的「金股」組合也沒有跑贏深成指、中小板指、創業板指。
雖然今年來一些中小券商的「金股」組合取得了不錯的收益,不過中小券商內部分化也較大,可謂喜憂參半。
券商金股有哪些「BUG」?
除了收益可能不盡人意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採訪中發現,目前正流行於券商間的「金股」遊戲還有一些「BUG」。
首先,如果一個研究所一個月只推10隻「金股」的話(目前多數券商是推月度10大「金股」),那麼往往一個行業一個月只能出一隻「金股」,所以可能會錯過很多行業性的機會。
近期餐飲行業湧現了不少牛股,不過每月能成為「金股」被券商推薦的則是少數。對此,某券商消費行業分析師不禁吐槽道,「餐飲板塊一直是我們在市場上的旗艦標誌之一,但月度金股只能放一隻票,你感受到我內心的無奈嗎?」
(圖片來源:攝圖網)
另外,各券商每月「金股」的發布也有不夠個性化,推薦的形式和時間節點千篇一律等局限性。
相比以上問題,「金股」遊戲還有更大的BUG。據記者對多位業內人士的採訪發現,各類機構人士、民間高手對券商「金股」看起來並不「感冒」,各券商每月的「金股」遊戲似乎有「自娛自樂」之嫌。
近日記者就「你是否會關注各大券商每月發布的10大金股?」這一問題採訪了某頭部券商資管權益類投資主管、某大型券商財富管理中心副總、某保險公司研究所總經理、私募基金人士、民間投資高手等多位行業人士,得到的大多是「不關注」「很少關注」之類的回答。
「說真的,還真沒怎麼關注過各券商發布的月度『金股』,可能各人的偏好不同,我覺得每個月顯得周期偏短。」上海某大型券商財富管理中心副總告訴記者。
曾在某大型券商自營部門任職的杭州私募許先生向記者坦言,「我關注(券商『金股』)的頻次很低,幾乎是半年關注一回。」
上海某知名私募內部人士同樣表示,「這塊(券商『金股』)倒不怎麼看,賣方的有些票太短線了。這類『金股』很多都是短期事件驅動的投機票,所以我們不太喜歡,可能更適合營業部去吸引大戶。」
「其實我們基金買的票,很多都是著眼於半年以上的,與『金股』著眼短線的風格不匹配。另外,我們選股是以自下而上選股為驅動的,而月度『金股』適合做行業輪動的選手。」該知名私募內部人士認為,類似於貴州茅臺、恆瑞醫藥、隆基股份這樣的長線牛股都是基於「長線是金」的理念,「其實你回頭看,這些長線牛股每個月的收益,都不是很高,都是拉長了看,發現是牛股。所以太著眼於所謂的月度『金股』,明於微而昧於巨,容易錯過真正的大牛股,因而持有周期較長的基金公司對於『金股』不會太感興趣。」
而一些民間投資者高手對「金股」似乎也不太「感冒」。杭州某操盤資金上千萬的投資者告訴記者,自己平時幾乎不太關注券商推的「金股」,平時選股還是要靠自己的分析。
為何券商金股常推在高位?
隨著近年來賣方研究的市場化改革之路逐步深入,現在不少研究所的賣方服務都只針對各自的籤約客戶 ,能免費分享給散戶的東西越來越少,相比之下,可以輕鬆在各類媒體渠道找到的券商月度「金股」對廣大普通投資者而言儼然是一道「免費午餐」。
那麼,券商免費贈送的這些月度「金股」究竟真的是券商在發「紅包」 還是在尋找「接盤俠」呢?
記者在統計了今年來每月推薦券商數量最多的「金股」推薦上一個月的漲跌幅及推薦當月的漲跌幅情況後發現,這些所謂的熱門「金股」中有不少在推薦前一個月已經有較大的漲幅,且在推薦當月的整體市場表現往往並不佳。
另外,總體來看,上述所謂熱門「金股」在推薦當月的市場表現不如推薦前一月的表現,如果投資者貿然買入,很可能短期會高位「吃套」。
例如,今年3月至少有5家券商推薦的「金股」先導智能在推薦前一月(2月)曾大幅上漲27.64%,不過在推薦當月(3月),該股走勢急轉直下,全月大幅下跌33.3%。如果投資者在高位買入了該金股,毫無疑問將成為「接盤俠」,很有可能至今都沒有解套。
剛剛過去的8月,推薦券商數量最多的四隻「金股」伊利股份、五糧液、順豐控股、通威股份在8月的漲幅都不及7月。其中通威股份在7月已大漲57.08%,即使是這樣仍有至少5家券商將其推薦為8月「金股」,不過8月該股沒有延續上漲勢頭,反而下跌了10.62%。
對於這一現象,不少機構人士其實心裡都「有桿秤」。
上海某私募基金經理趙先生則向記者坦言,自己不會關注所謂的「金股」,「因為裡面可能有坑。」
據他介紹,有很多「金股」,是券商先推薦給創收機構,然後是收費大戶,然後才推薦給散戶,推薦給散戶的時候往往是高位,而券商推薦「金股」的目的就是找人接盤,「通常『金股』大多是當時市場的熱門股,券商推薦金股的目的是為了推升股價,幫機構拉高,或者幫上市公司做市值管理,券商有這方面的訴求。」
在他看來,如果市場環境配合,那麼「金股」模式可能會「皆大歡喜」,但如果市場環境不佳,那麼「金股」則很有可能「套人不淺」。
「如果在牛市,所有人都會受益。券商通過把金股提供給大機構,收取了高額佣金。把『金股』提供給散戶,收穫了知名度,散戶買了短期也不會跌,還會繼續漲。哪怕是高位買進來的散戶,明知道是高位接盤,但短期內依然還能獲利,所以追捧『金股』的人很多。不過等行情轉熊,高位買的散戶肯定第一時間被套住,即便跑得快的散戶會賺一小波及時出逃,但眾多散戶會在行情轉差的時候被所謂的『金股』所坑。」趙先生告訴記者。
在有多年機構從業經驗的杭州私募許先生看來,「我覺得不僅是『金股』,包括他們(賣方分析師)研報裡面寫那些股票,其實也不太能買。這個行業存在利益圈現象,最核心的利益圈是研究員周邊的那個私人圈子,其次才是社保、保險,然後公募基金、券商的自營或者資管,然後再是私募,最後再是普通的股民。」
真「牛股」均為「獨門股」
在資本市場,大機會或許只屬於少數人,例如,從過往的實踐來看,相比多家基金共同重倉的熱門股,一些基金「獨家重倉股」的表現反而更強。
這一現象在券商「金股」上也有出現,相比上述熱門「金股」的表現「遇冷」,今年來當月漲幅居前的真「牛股」大多為只有一家券商推薦的「獨門股」。
據統計,今年來,各月漲幅排名前三的「金股」背後大多只有1家券商推薦。值得一提的是,相比之下業內的頭部券商,在抓「牛股」這件事上,諸如粵開證券、東興證券等中小券商顯得更為擅長。
不過投資者要想在每月各券商推薦的數百隻「金股」中抓住真正的「牛股」仍然並不容易。
有機構人士認為,普通投資者與其每個月都跟著券商換一批「金股」,不如把握一些中長線的機會。今年來,五糧液、三一重工、寧德時代一些績優白馬反覆出現在各券商推薦的月度「金股」中,如果投資者能堅定長期持有,今年來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收益。
記者:王海慜
編輯:吳永久
視覺:劉青彥
排版:吳永久 陳彥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