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脈問診開良方助力西安做好養老服務大文章

2021-01-09 西部文明播報

銀髮浪潮滾滾襲來,養老問題日漸凸顯。同全國其他大中城市一樣,西安市的老齡化形勢日趨嚴峻。如何做好養老這個重大的民生工程,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近日,西安市人大常委會對2020年5月1日起施行的《西安市養老服務促進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實施情況,開展執法檢查,立法監督,助力提升人民福祉。

率先制定「子女帶薪護理假」相關辦法

《條例》經資訊聯播報導後,在短短一周內就有「20萬+」的關注。《條例》能否執行到位,對立法智慧也是一場嚴峻考驗。

在市人大常委會、政府部門及社會各界的合力推動下,保障養老條例實施的一系列措施逐步到位。全市成立了西安市養老服務工作領導小組,進一步明確了各自工作職責。圍繞《條例》內容先後出臺了《西安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實施意見》《西安市養老服務設施布局規劃》,對養老服務發展目標、規劃布局、服務標準等作出明確安排。

特別是為保障「子女帶薪護理假」落地落實,專門制定《西安市老年人患病住院治療期間子女享受帶薪護理時間實施辦法(試行)》,在全國十五個副省級城市中尚屬唯一。西安市養老發展有了堅強的組織保障,構建了較為完備的發展政策體系。

養老設施「四個同步」落實如何

冬至剛過,一場有溫度的執法檢查便開始了。「養老設施建設怎麼樣?養老資金保障如何?養老服務水平怎樣?護理假是否落到實處?」法規執行情況成為首次檢查的重點。

檢查前夕,市人大通過西安「人大之聲」廣播、、網站廣泛宣傳檢查內容,設立群眾問題反映和諮詢熱線,將梳理後的46條市民意見建議轉交市政府辦理。執法檢查組實地察看了6個區縣、開發區的8個社區和單位,與政府開展座談、檢查抽查,與群眾傾心交流、隨機走訪,與專家進行討論、聽取意見。

「市政府相關部門按照《條例》對於新建居住區『四個同步』(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交付)的要求,明確將養老設施的建築面積作為新建居住用地納入規劃條件。」

「制定了《西安市老舊小區社區辦公活動用房和養老服務設施配建改造提升工作實施方案》,共將61個小區509部電梯列入加建電梯試點項目計劃,其中249部電梯已加建完成。」

基礎設施建設有行動、經費保障有機制,市政府相關部門的匯報,得到檢查組肯定。

看到成績的同時,檢查組把脈養老發展,作出「養老服務整體推進合力不夠、設施規劃建設力度不夠、資金投入使用不夠、《條例》宣傳廣度不夠」的診斷,開出「健全完善養老服務業發展機制、統籌規劃建設養老服務設施、拓寬養老融資渠道 」的良方。(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拓玲 通訊員 陳皓)

幫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

(新華社發 王琪 作)

因不能出示健康碼而無法進地鐵,因不會使用手機支付交不了醫保……面對行動支付、智能掃碼等,不少老年人顯得無所適從。智能時代老年群體不能被邊緣化,老人如何跨過「數字鴻溝」?

去年以來,多起老年人應用智能技術困難的事件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國家發改委、央行等多部門迅速響應,持續推出多項惠及老人的政策和舉措,讓老年人在信息化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

作為一家根植本土的地方商業銀行,西安銀行將傳統服務與智能創新相結合,將普適性金融服務與老年客戶特殊需求相結合,將線下櫃面服務與線上渠道服務相結合,多措並舉為老年客戶提供暖心服務。

「我們這個社區老齡化比較嚴重,老年客戶群體比較多,服務好老年客戶是我們日常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西安銀行紡織城支行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去年年初,我們對網點進行了重新裝修,在增加自助設備的同時保留了5個現金高櫃,並配備了5名大堂人員全流程輔導老年客戶辦理業務。同時,對於一些年齡較大或者行動不方便的客戶,我們也會主動通過上門服務的方式,讓客戶在家就可以享受到便捷服務。」

此外,西安銀行還不斷升級和完善對老年客戶服務的體驗,各營業網點均為老年客戶等特殊群體設立了綠色通道、愛心座椅,配備輪椅、老花鏡、飲水機、醫藥箱等便民設施;為老年人制定了特殊業務操作規程,提供安全、人性化的金融服務。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要求聚焦老年人的高頻事項和服務場景,推動解決老年人在運用智能技術時遇到的困難。西安銀行積極響應政策要求,緊貼老年人需求特點,在手機銀行快速上線數字員工,並首發應用於高頻業務場景「智能轉帳」中,幫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同時引領年輕人樂享智能生活,為各年齡段人群提供智能化、交互式、現場感極強的線上金融服務。

據了解,西安銀行數字員工採用了業界領先的唇形推理、動作合成、表情生成等多項AI技術,不同於3D建模技術生成的動畫形象,數字員工通過深度信息等三維數據建模,對真人形象進行100%像素級還原。數字員工形象鮮活生動,能與客戶進行多模態智能交互,實現良好的擬人化效果和感知體驗。 (李猛)

老年人盡享「舌尖上的溫暖」

開展暖心公益活動

 退役軍人夫妻重溫浪漫時刻。

「叔叔,再靠近阿姨一點,阿姨您看鏡頭,笑一笑!」昨日下午,在新城區解放門街道退役軍人服務站會議室裡,一片歡聲笑語。在攝影師的指導下,有著31年軍齡的退役軍人任全武和愛人楊曉梅擺出各種造型,幸福的笑容洋溢在臉上。在2021年農曆新年來臨之際,新城區退役軍人事務局聯合中國人像攝影家協會的志願者們,共同開展「情暖夕陽,關愛退役軍人」免費拍攝婚紗照活動,為轄區9個街道200多名退役軍人送上一份特別的新年禮物。

婚紗照拍攝現場,志願者幫助各位退役軍人挑選婚紗、禮服,佩戴頭飾,化妝。退役軍人換裝打扮後,各個神採奕奕,眼中泛著光芒,好像又回到那個妙齡少女和翩翩少年的時代。「在那個年代,因為物質條件的限制,退役老兵的婚禮可能沒有婚紗、沒有戒指、有的只是相守偕老,今天我們為他們補拍婚紗照,同時也見證了他們的幸福歲月。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給退役軍人帶來了快樂,他們也讓我們學會了珍重。」解放門街道退役軍人服務站工作人員付瑞說。一位退役老兵在拍攝過程中,看著穿著白色婚紗、畫著美妝的老伴,激動地打趣道:「我們那個時候一說結婚就領證了,沒有『拍婚紗照』這個說法,現在終於有機會,彌補了這個遺憾。感謝街道退役軍人服務站想著我們這些退役老兵,組織這麼有意義的活動。」(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駱妍 文/圖)

來源:西安文明網

內容如有不妥,請點擊頭像-私信聯繫小編修改或刪除

相關焦點

  • 「把脈」出行「痛點」,三級人大代表開出「治病良方」
    「把脈」出行「痛點」,三級人大代表開出「治病良方」 2021-01-08 20: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吉林:把脈問診開妙方「三箭」齊發激活力
    把脈問診開妙方「三箭」齊發激活力——我省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工作綜述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全面深化改革特別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推進經濟體制改革、處理好政府與市場關係的關鍵所在。
  • 千年銀杏樹「生病」西安植物園專家來「把脈問診」
    2020年10月至12月,西安植物園專家應邀,為一棵生病的千年銀杏樹「把脈問診」。這棵古銀杏樹位於西安市長安區子午街辦天子峪口村的百塔寺內,這座古寺始建於西晉太康二年(281年),距今已有1700餘年。1998年被列入西安市重點保護古樹。這棵古銀杏樹也是西安市最美銀杏樹王之一,每年都有不少人前來拜訪、與古樹合影。
  • 南安裝備製造業有個「智囊團」 到一線為企業「把脈問診」
    ­  專家團到一線企業「把脈問診」­  6月21日,在南安市機械裝備產業科技創新服務中心、市裝備製造業協會相關負責人的帶領下,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泉州智能製造裝備研究所李俊博士率技術團隊,前往九牧五金事業部,考察九牧現有的金屬水暖產品打磨加工生產線。­  李俊一行考察了金屬打磨車間的生產設備、工藝流程和檢測檢驗等工序,特別是創新設計的自動化打磨在生產上的運用。
  • 工會新時空|「問診把脈」地熱水資源女專家——胡彩萍
    山東省地礦局第一地質大隊副總工程師胡彩萍,從事的就是專門為地熱水資源「問診把脈」的工作。作為一名女地質隊員,在20多年的堅守中,胡彩萍用一份堅守和頑強,在地質戰線上秀出了一道最美的風景。作為女性的她沒有要求從事室內工作,而是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參與野外項目,20多年來,她一直奮鬥在勘測一線。她知道,只有深入地質工作一線,才能取到真經,學到真本領,真正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 市教研院教研員「把脈」「問診」鋼中英語教學
    舜網訊 近日,市教研院英語學科教研員徐漢東主任到濟鋼高中「問診把脈,傳經送寶」,指導學校英語教學工作。視導過程中,徐主任深入課堂,聽課評課,與各備課組老師悉心交流;深入教研組,組織英語閱讀教學主題教研活動,並作學術報告;深入學生,查看學生早讀及自習情況,切實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體驗鋼學子的高中生活。
  • 兩院院士為廣安發展「把脈問診」
    人民網成都9月17日電 9月17日,藉助「四川省創新驅動發展兩院院士四川行」活動的東風,廣安舉行兩院院士廣安行座談會,並邀請到了中國科學院院士劉嘉麒和馮小明,為廣安玄武巖纖維產業和嶽池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把脈問診」,助力廣安高質量發展。馮小明是廣安武勝人,有機化學家,四川大學教授,2013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曾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 衡東縣林業局請林業專家為縣城病株樹木「把脈問診」
    為保證廣大市民有一個安全的休憩場所,近日衡東縣林業局邀請省林科院專家組對上述兩處問題樹木 進行「把脈問診」。 圖:專家實地踏看病株植物 據省林科院的專家學者們介紹:目前全省乃至周邊省份都不同程度出現樟樹枯萎現象,主要是由於大的環境和氣候變化影響,另一方面,修路、建房等基礎設施建設改變了土壤結構,損害生存環境,使樹木無法得到充足的水分和養分
  • 國內權威交通專家為長沙交通「十四五」規劃把脈問診
    會議邀請了全國交通運輸行業的權威專家,現場為長沙市「十四五」交通規劃指導定調、把脈問診,為貫徹「三高四新」使命、落實交通強國戰略強化規劃引領。交通運輸部專家委員會主任、原總工程師周偉,中國交通報社黨委書記蔡玉賀,同濟大學中國交通研究院院長李興華,北京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學院交通工程系主任、教授嶽昊聽取了項目組的匯報。專家組對規劃成果給予充分肯定,經充分研討後,一致同意項目通過評審。
  • 「泛亞」合作大有文章可做
    他說,昆明是亞洲5小時航空圈的中心,處在南北國際大通道與東西第三亞歐大陸橋的交匯點,不僅服務全省發展、輻射大西南、連接中國中東西部,更面向南亞、東南亞,溝通西亞、南歐、非洲。隨著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全面建成,特別是「橋頭堡」建設進程的不斷加快,作為我國面向西南開放的國際化門戶和重要橋頭堡城市,正在加快建設區域性國際城市的昆明,對外開放的優勢、特色和地位更加凸顯,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 養老、問診、心理諮詢,和聊天機器人聊聊未來醫療
    然而,在To C的粗放市場中遇冷的聊天機器人卻在科技醫療領域煥發出新的生命力:健康管理、線上問診、AI醫療......從養老護理到心理諮詢,無不可見聊天機器人的升級運用。在科技升級、遠程醫療成未來大趨勢的背景下,聊天機器人仍潛力可觀。聊天機器人步入醫療圈chatbot又可簡稱為bot,即聊天機器人。
  • 說生物醫藥話玄武巖纖維,兩院院士為四川廣安發展「把脈問診」
    黃輝 封面新聞記者 汪仁洪9月17日,藉助「四川省創新驅動發展兩院院士四川行」活動的東風,廣安舉行兩院院士廣安行座談會,並邀請到了中國科學院院士劉嘉麒和馮小明,為廣安玄武巖纖維產業和嶽池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把脈問診」,助力廣安高質量發展
  • 把脈問診電線路 安全用電過「暖」冬
    把脈問診電線路 安全用電過「暖」冬 2021-01-07 09:44:25   來源:黃山日報
  • 南農大開了一門神奇的課,給牛針灸給狗把脈
    給動物把脈摸哪裡?它們能乖乖接受針灸嗎?穴位怎麼找?……3月20日上午,記者前去探了一番究竟。   看診:也要望聞問切   當天上午10點,南農大動物醫學院中獸醫學科組教授胡元亮正在牛棚給學生們上中獸醫學的課,這次要講的是動物身上的穴位,模特是一頭一歲多的小母牛。   中醫看診講究望、聞、問、切,這也是中獸醫的診斷方法。
  • 中煤新集劉莊煤礦:「精配良方」助掘進提效
    中煤新集劉莊煤礦:「精配良方」助掘進提效 來源:中國電力新聞網 2020-10-15
  • 物業發展養老服務,利於解決社區養老難題
    ▲發展「物業服務+養老服務」,有助於物業服務與養老服務水平共同提升。資料圖。「十四五」期間,全國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而5到10年後,全國第一代獨生子女父母也將進入中高齡,社會養老服務面臨的挑戰和考驗愈發突顯。因地制宜培育新型養老服務,自然越來越迫切。在此背景下,多部門支持物業企業探索「物業服務+養老服務」模式,無疑為探索新型養老模式指明了一條務實路徑。
  • 西安交大:將科技勢能轉化為戰「疫」動能
    原標題:西安交大:將科技勢能轉化為戰「疫」動能 1月26日清晨,西安天隆科技有限公司裡,員工們正忙碌地將全自動核酸檢測工作站裝車,緊急發往武漢協和醫院。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這家公司所生產的核酸檢測試劑、全自動核酸檢測工作站、核酸提取儀等已裝備了全國500餘家醫院和疾控中心,助力疫情防控。
  • 養老服務深入群眾「最後一納米」,華數數字健康服務平臺開啟建德智...
    華數數字健康服務平臺通過遠程視頻診療、動態監測記錄,方便醫療養老服務機構和組織向居家老年人提供助醫等服務,老年人坐在家裡打開電視就能和醫生面對面交流,讓養老服務深入群眾「最後一納米」。在建德大同鎮祁雪花的家裡,她正在與大同衛生院護士就婆婆的病情進行交流。
  • 問診融資難:為解小微「心病」尋良方中行董事長陳四清深入調研與小...
    來源:金融時報-中國金融新聞網「要以『解剖麻雀』的精神來分析和研究企業,中國銀行願和小微企業共同穩步成長,讓融資不再成為企業發展路上的絆腳石、心頭病,助力實體經濟健康發展」。中國銀行董事長陳四清在日前召開的中小企業座談會上表示。
  • 凝聚社科力量,做好服務發展「大文章」
    省社科聯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重要講話指示精神,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委關於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的戰略部署,團結、依靠全省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全力推進社科強省建設,為「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為實現「爭當表率、爭做示範、走在前列」目標任務,提供了強大思想保證和堅實理論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