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發展養老服務,利於解決社區養老難題

2020-12-05 新京報

▲發展「物業服務+養老服務」,有助於物業服務與養老服務水平共同提升。資料圖。圖片來源:新京報網

為增加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有效供給,滿足廣大老年人日益多樣化多層次的養老服務需求,破解高齡、空巢、獨居、失能老年人生活照料和長期照護難題,住建部、國家發改委等六部門於日前發布《關於推動物業服務企業發展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的意見》。

「十四五」期間,全國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而5到10年後,全國第一代獨生子女父母也將進入中高齡,社會養老服務面臨的挑戰和考驗愈發突顯。因地制宜培育新型養老服務,自然越來越迫切。在此背景下,多部門支持物業企業探索「物業服務+養老服務」模式,無疑為探索新型養老模式指明了一條務實路徑。

從現狀看,物業企業發展養老服務,有著較好的基礎支撐。當前,不少城市小區物業服務覆蓋率已超過80%,本身就構成了一張龐大的服務網絡,且其中也包括一些淺層次的老年服務。

在此基礎上,物業企業發展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可有效利用現成的市場、信息等渠道,乃至現有基礎設施。如意見要求,鼓勵物業企業因地制宜地開辦小區老年餐桌,提供送餐上門服務。這類服務對物業企業來說,「轉軌」成本較低,而老年人從物業企業就近「購買」居家養老服務,也有著明顯的便利性。

物業企業也有著開拓增量服務的動力。要知道,國內不少物業企業尤其是龍頭型服務企業,基本都由房地產開發企業培育。一方面,在地產行業新周期下,房企對物業板塊的重視程度空前提高,能開拓像養老服務這樣的新市場,也是好事。另一方面,物業企業與開發商「同構」,能大大提高養老服務資源整合、基礎設施改造等方面的效率。像意見中就明確,鼓勵物業企業與房地產開發企業協商,將開發企業自持的房屋改造為養老服務用房等,對一些開發商自持物業小區來說可行性相當高。

物業企業發展養老服務,也有利於提升老舊小區的物業覆蓋率,從而實現養老與物業服務雙贏。以北京為例,今年5月,北京就提出支持物業公司開展居家養老服務。日前召開的北京市委十二屆十五次全會指出,重視「一老一小」問題,加快建設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同時還要求抓好物業管理這個「關鍵小事」。這兩者契合度就很高。而這樣的情形,在全國範圍也具有相當的普遍性。

可以說,發展「物業服務+養老服務」,不僅市場有基礎,企業有動力,老人有需求,還有助於實現物業服務與養老服務水平的共同提升。

當然,作為一項全新的探索,這也需政策層面的因勢利導,創造更好的外部環境。此次意見提出的多項舉措都與此有關。如,要求新建小區配套建設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允許取得資質的物業企業跨區域經營養老服務,鼓勵商業保險、基金等投資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等措施,有助於緩解養老基礎設施不足,提升企業經營動力、激活市場競爭,幫助企業輕裝上陣;而加強服務監管,規範相關收費,則有利於遏制服務亂象,保障老年人權益。

不過,這些舉措多數都還是原則性要求,落實上仍需各地因地制宜,及時制定完善的實施細則。比如,針對可能出現的「坑老」情況與糾紛多發領域,有必要做好制度設計、提前應對。

「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其中就包括培育養老新業態,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的養老服務體系。推動物業企業發展養老服務,是這方面的有益探索,也是對傳統養老服務體系的一種增量補充。一旦「物業服務+養老服務」模式開好頭、起好步,逐步形成「大氣候」,那就不僅是社會養老服務之幸,也是物業行業發展之機。

編輯:何睿 校對:劉越

相關焦點

  • 首創深耕養老生態鏈「首創」智慧養老社區
    養老行業歷經十年發展,所謂生活方式升級,如何完成新舊迭代?從建築語言、空間表述到服務內容、 生活享受,如何定義中國當代長者幸福生活?11月26日,「共享幸福生活—創新養老社區發展論壇」正式啟幕,首創置業與遠洋地產攜手共創的「椿萱茂·和園長者社區」正式面世。
  • 科技向善,助力社區居家智慧養老,為社區減壓
    那麼,如何解決空巢獨居老人養老問題?上海推行的智慧養老試點項目給我們樹立了方向,讓技術為老人的健康與生存賦能。精華隆智慧養老看護方案,從老人居家活動、消防安全、健康監測、緊急求助等方面出發,實時監控各類安全隱患,一旦發現異常,系統立即啟動報警機制,推送報警信息至管理監控中心平臺,社區管理員第一時間安排相關服務人員上門查看老人情況。
  • 臨沂市出臺實施方案全面推進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
    近日,山東省臨沂市政府辦公室印發了《臨沂市促進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發展實施意見暨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推動臨沂市加快建設以家庭為核心、社區為依託、信息化為手段、專業化服務為支撐、醫養康養相結合、功能完善、規模適宜、覆蓋城鄉的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體系。  今年,臨沂市被民政部、財政部確定為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城市。
  • 城鎮社區居民養老 太原解出「幸福」方程式
    黃河新聞網訊(記者張文娟 實習記者高嘉千)「城鎮社區養老幸福工程」是2020年山西省政府確定的10件民生實事之一,也是太原市委市政府制定的《太原市養老服務工作2020年行動計劃》任務之一。「城鎮社區養老幸福工程」遵循「重點推進、屬地管理、經濟實用、社會參與、專業運行」五大原則,充分依託社區現有資源,採取改造、購置、新建、租賃等多種形式,按照「市場化、社會化、創品牌、可持續」的發展思路,以滿足城鎮社區老年人養老服務需求為出發點,通過公建民營、民辦公助、政府補貼、購買服務等多種措施,逐步實現城鎮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全覆蓋的總體目標。
  • 科技賦能,讓養老服務更智慧
    利用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智能硬體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品,實現健康養老服務智慧化升級,提升健康養老服務質量效率水平。為推動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和應用推廣,國家三部委從2017年開始,連續四年在全國組織開展智慧健康養老應用試點評選。此次我市上榜的四家單位,走在了智慧養老的前列。
  • 畢家崗街道新建社區紮實開展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年審工作
    為切實保障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的合法權益,保證養老保險基金安全有效運營,使居民更好地享受到便捷、優質的社區服務。近日,畢家崗街道新建社區紮實開展60歲以上居民養老保險的年審工作。一是多途徑廣泛宣傳。
  • 對養老服務產業政府政策跟蹤審計的研究探索
    摘要: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深,養老成為近年來我國社會熱點之一,而國家也正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解決「養老難」問題,以推動養老服務產業高效發展。本文站在政府審計的視角,在分析了養老服務產業開展政府政策跟蹤審計的必要性的基礎上,系統闡述了我國養老服務產業政府政策跟蹤審計面臨的問題,並為進一步完善養老服務產業政府政策跟蹤審計提出對策。
  • 從1.0到4.0:鞏成坤和他的社區養老「進化論」
    ;2020年,推出社區養老升級版;……山東惠和仁德康養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鞏成坤是位「80後」,是「仁德至護」養老品牌創始人,也是濟南社區養老發展的探索者,並見證著濟南社區養老產業發展的每一步。在日間照料中心發展的過程中,鞏成坤又遇到新的瓶頸。「有一位認知症老人在中心照護得一直特別好,因為有段時間家人沒辦法每天接送,就只能接回家了。等過了大概一個多月再送回來的時候,老人的狀態和之前相比差了很多。」這件事給了鞏成坤很大的打擊。不抱怨、不埋怨,想辦法去解決,敢闖敢幹的鞏成坤又開始積極推動日間照料中心的改革。
  • 隨園打造北京養老社區新樣本
    投運僅一年,位於北京房山區的隨園養老中心實現了盈虧持平。這樣的發展速度在業內幾乎無出其右。這座「沒有圍牆的養老院」,讓老人們感受到了溫度、體面和尊嚴,也打造出了養老社區的萬科樣本。隨園養老中心位於房山長陽阜盛東街。秋日晴好,從市中心出發,驅車不到1小時便抵達了隨園。
  • ...養老服務設施剛性指標:建築面積不低於常住人口每千人40平方米
    15章、110條,昨天表決通過的《上海市養老服務條例》是今年市人大表決通過的「最厚實」條例之一,涵蓋了養老服務領域的方方面面,濃縮了上海「大城養老」四十年來的積極探索和實踐所得,也是一部引領未來養老服務發展的「基本法」。
  • 代表委員熱議養老:讓老年人擁有幸福的晚年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進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建設,同時指出,要大力發展養老特別是社區養老服務業,對在社區提供日間照料、康復護理、助餐助行等服務的機構給予稅費減免、資金支持、水電氣熱價格優惠等扶持,新建居住區應配套建設社區養老服務設施,改革完善醫養結合政策,擴大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讓老年人擁有幸福的晚年,後來人就有可期的未來。
  • ...一批重大民生工程蓄勢待建 老舊小區改造、養老育幼工程、社區...
    除了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外,養老育幼工程、社區新基建也將加速推進。業內指出,民生重大工程建設將撬動巨大的投資空間,要發揮好中央預算內投資等政府資金的帶動作用,引導社會資本共同參與。養老和育幼方面,國家發展改革委表示,2021年將針對「一老一小」、住房保障等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研究提出更有針對性的解決措施。住建部等十部門印發通知,鼓勵有條件的物業服務企業向養老、託幼、家政、文化、健康等領域延伸,探索「物業服務+生活服務」模式,滿足居民多樣化多層次居住生活需求。
  • 解好養老這道「愛的方程式」 福州打造「3443」服務模式
    「長者食堂」熱乎乎的飯菜好吃不貴……在福州,越來越多的老年人享受到養老領域改革發展的利好,那些曾經困擾著老年群體的諸多問題有了新的解決辦法。  作為全國最早實施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試點城市之一,福州全力打造「3443」(即三個統籌、四個創新、四個制度、三個體系)養老服務模式,切實增強老年人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 泰康全國第六家養老社區開業 實現東西南北中連鎖運營
    長壽時代到來,截至2018年底,武漢市65歲以上老年人口達124.25萬,老年人口快速增長,泰康之家·楚園的開業,將有效增加武漢市養老床位供給,提供高品質養老解決方案,成為象徵著城市服務功能日臻完善的亮麗名片。
  • 上海試點養老新模式
    由上海市寶山區月浦鎮人民政府、中交上航局所屬中交浚陽公司和寶山區供銷合作總社共同創建的「醫養結合」新模式,將醫療康復服務搬進養老院,讓老有所養、老有所醫。相對於家庭照料和社區服務,養老院接收這些老人提供日常照料,還能給予全方位的醫療康復服務,解決了不少家庭的大難題。
  • 解好養老這道「愛的方程式」 福州創新打造「3443」服務模式
    福州大力推進建設居家社區養老服務體系,積極探索社區嵌入式養老,全力打造「3443」養老服務模式,切實增強老年人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老年人在家無聊、出門不便?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離家不離鄰裡情,衣食住行不操心。老年人買菜難、做飯難?
  • 智慧養老管理平臺 嘉興智慧養老系統熱賣
    智慧養老管理平臺建設找哪個公司好?嘉興智慧養老系統推薦選擇康優凱欣,康優凱欣智慧養老管理平臺把網際網路、物聯網以及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專業服務隊伍和社會資源進行有效整合重點打造以「呼叫救助、居家照料、服務下單、雲健康服務、志願者管理、檔案管理」為中心的智能居家養老服務網絡,為老年人提供綜合性的養老服務。
  • 東勝悅伴灣養老公寓獲評四星級養老機構
    (推廣)  近日,河北省民政廳發布了關於2020年度養老機構星級評定結果的通報,其中,東勝悅伴灣養老公寓榜上有名,獲評四星級養老機構。  星級評定被譽為養老機構的「高考」,嚴格按照國家標準進行考核。
  • 把脈問診開良方助力西安做好養老服務大文章
    在市人大常委會、政府部門及社會各界的合力推動下,保障養老條例實施的一系列措施逐步到位。全市成立了西安市養老服務工作領導小組,進一步明確了各自工作職責。圍繞《條例》內容先後出臺了《西安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實施意見》《西安市養老服務設施布局規劃》,對養老服務發展目標、規劃布局、服務標準等作出明確安排。
  • 鄭州「無兒無女」老夫婦遭養老困境後續:多人打電話想幫老人養老
    5月29日,大河報A1·04版以《誰給我們養老,我們走了把房給誰》為題,報導了鄭州一對老夫婦「無兒無女」、名下有房,想「以房養老」卻遇到諸多難題的故事,引發多方關注,多位讀者撥打大河報新聞服務熱線0371-96211,表達了想幫兩位老人養老的意願。大家的心意讓老人覺得溫暖,不過,此前的種種坎坷經歷讓他們格外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