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君
從大二開始涉足從事家政行業,畢業兩年後,註冊成立濟南仁德家庭服務有限公司,從保潔業務逐步拓展到了養老;
2015年,承接第一家社區長者日間照料中心,在濟南第一個設立社區老年助浴室並收護半失能老人的社區照護機構;
2017年,成為山東首批社區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和醫養結合示範項目;
2018年,開啟仁德至護品牌連鎖之路;
2020年,推出社區養老升級版;
……
山東惠和仁德康養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鞏成坤是位「80後」,是「仁德至護」養老品牌創始人,也是濟南社區養老發展的探索者,並見證著濟南社區養老產業發展的每一步。
打造出日間照料中心的成功樣板
在濟南和平路上的燕山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是鞏成坤養老創業夢想開始的地方,對他而言,意義重大。
2015年4月,鞏成坤承接運營了燕山街道的長者日間照料中心。而這個日照中心也成為濟南社區養老的試驗田。
「日間照料中心最開始是公辦公營,免費給老百姓開放的,就是單一的老年活動中心。每天光過來坐按摩椅的就排著長隊。在我來看,日間照料中心不能只提供一個麻將桌、一個活動場地。我們嘗試著開始收費但效果並不理想,與此同時,很多人想付費,我們卻沒有配套的服務。後來,我們找到了問題的癥結,就是我們的目標人群搞錯了。」鞏成坤決定把把日間照料中心升級改造,專門設置「無障礙護理區」,接收認知症老人。「我們這個團隊,給濟南市養老做的最大的貢獻,就是沒有增加政府任何負擔的基礎上,靠我們自己的造血功能,打造出日間照料中心可以大範圍推廣的成功樣板。」
在日間照料中心發展的過程中,鞏成坤又遇到新的瓶頸。「有一位認知症老人在中心照護得一直特別好,因為有段時間家人沒辦法每天接送,就只能接回家了。等過了大概一個多月再送回來的時候,老人的狀態和之前相比差了很多。」這件事給了鞏成坤很大的打擊。
不抱怨、不埋怨,想辦法去解決,敢闖敢幹的鞏成坤又開始積極推動日間照料中心的改革。
2017年,在省、市、區民政政策的扶持下,街道、居委會支持配合下,燕山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成為山東省第一批掛牌的社區綜合養老服務中心。燕山街道的長者日間照料中心升級為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實現了老人在中心短託的功能。鞏成坤的社區養老進入了2.0時代。
從2.0到4.0,鞏成坤走了三年
從2018年開始,鞏成坤和他的仁德至護開啟了連鎖化之路。
「我們前期的積累比較好。在2015年,我就和日本第一養老服務著名品牌日醫集團開展了社區養老合作,四年的時間,在人才培養和服務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技術知識,為我們後續能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目前的17個項目中,解放路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是鞏成坤的4.0產品。而從2.0到4.0,鞏成坤只用了三年的時間。
記者在解放路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看到,色彩搭配溫馨而舒適,功能配置更加合理,每一個老人的房間都直通大廳;大廳設置成陽光房加電動窗簾,屋頂設計實現了空氣微循環,大廳加了循環水幕,讓空氣更清新又不乾燥;專門開設了水吧,增設了烘乾機等。鞏成坤介紹,從燕山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到解放路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更多的是軟體的提升。從設計理念、功能布局、設施設備,到每一個護理細節的提升,都是在一步步的實踐中不斷優化出來的。
「每一個項目,都會有遺憾的地方,我會在下一個項目上彌補。我們下一個在文化東路街道社區養老項目,會更加優化。」這是鞏成坤的迭代理論。
做社區養老更要懂得運營
在生活了幾十年的老地方安享晚年,處處都是熟悉的「味道」,「家門口的養老」是許多老人的期望。
這也是鞏成坤多年來主攻社區養老的原因之一。「綜合養老服務中心是集長者日間託管、短期託養、居家養老、醫養結合、老年大學等功能為一體,嵌入式多功能的養老服務綜合體,能夠有效滿足老年人多樣化、多層次養老服務需求。社區養老是機構養老和居家養老的銜接,它也是居家養老的一個支點。」在鞏成坤看來,社區養老有一個關鍵性的問題,就是運營。「社區養老對運營能力的要求是很高的,要懂機構運營,要懂日間託管的運營,要懂活動的策劃,還要懂居家養老等。雖然中心不大,但小而全,運營是個龐大的體系。我們下的功夫很多都在看不見的地方。」
如今,鞏成坤和他的「仁德至護」團隊,以讓中國長者在自己熟悉的環境裡過上有尊嚴且不奢侈的生活為使命,正在社區養老的路上小步快跑,並不停地跨越,「就像打通關遊戲一樣,一關一關地去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