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試點養老新模式

2020-10-06 十大熱議內容

新華社客戶端上海10月4日電(記者賈遠琨)國慶、中秋雙節之際,4位百歲老人在「新家」——位於上海寶山的恬逸養老院,迎來一次特殊的生日會,這裡有同住的「老夥伴」也有志願者「小朋友」,身邊隨時有醫護人員照料,老人安心、家人放心。由上海市寶山區月浦鎮人民政府、中交上航局所屬中交浚陽公司和寶山區供銷合作總社共同創建的「醫養結合」新模式,將醫療康復服務搬進養老院,讓老有所養、老有所醫。

減輕家庭重負 讓失能失智老人有「歸宿」

目前,恬逸養老院中入住的70多位老人中,一半有認知障礙,也就是阿爾茲海默病,這些老人有的是失智失能,有的是失智不失能,他們的養護需求高,但服務標準完全不同。

中交上航局中交浚陽公司運營總監章穎星介紹,失智失能老人大多需要臥床,需要配備醫療保障和救治能力,但看護的壓力相對較小。但失智不失能老人,因為存在認知障礙或者情緒比較容易激動等,需要看護人員一直陪伴在身邊。這樣的老人如果在家裡又無人看管的話,就很容易走失或發生人身安全問題。

家中有一位失智失能老人,一家的平衡都會被打破。相對於家庭照料和社區服務,養老院接收這些老人提供日常照料,還能給予全方位的醫療康復服務,解決了不少家庭的大難題。

伴隨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我國失能、失智、半失能、高齡老年人口在大幅增加。據統計,2020年我國有超過4200萬失能老人和超過2900萬80歲以上老人,合計佔總老年人口的30%。養老問題必須找到社會化解決的出路。

「養老服務要科學化、可持續,既需要有針對性、科學的醫療康復服務,又要有可持續的發展模式,能夠讓社會化的養老服務走進尋常百姓家,讓更多的家庭受益。」章穎星說。

「醫養結合」新模式解決養老「痛點」

88歲的陳業才和85歲的梁惠群是一對夫妻,今年1月初住進了恬逸養老院。養老院把一套三人間的房間改造成兩人間,增加了一張沙發,供老兩口平日裡坐著看電視。

「這裡醫生護士24小時都在,讓我們很放心。」梁惠群老人說。88歲的文育群原想在家養老,家裡地暖、扶手等適老化改造都做好了,但有高血壓、高血脂的老兩口,一到晚上就害怕,擔心有突發狀況來不及到醫院救治。「原本來養老院就想試試看,來了之後發現醫生、醫院就在身邊,比在家裡安心多了。」

「有了醫養結合模式,我們為入院的老人建健康檔案,提供個性化養生方案,還定期組織體檢,請醫生來養老院給老人看病。」恬逸養老院院長楊永欽說,養老院計劃在今年底開出一個600餘平方米的醫療康復專區,內設全科、中醫科、康復科、急診、內科、外科等多個臨床科室,配備專業醫療設備和醫療團隊,提供24小時全天候醫療服務。

此外,養老院還開通5G遠程診療,為疑難急症老人的及時就醫解決後顧之憂,實現「醫」與「養」的緊密結合。

「對我們來說,提供養老服務不僅是解決社會和家庭養老難的問題,更希望真正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學、老有所樂。」楊永欽說,養老院設置了經絡操、太極拳、書法沙龍、戲劇鑑賞等課堂,配備影音室、閱覽室、棋牌室等多個娛樂設施。只要行動方便的老人,養老院都鼓勵他們多參加文體娛樂活動。

複製推廣需醫養資源深度融合

恬逸養老院之所以能夠將醫療康復服務搬進養老院,得益於中交浚陽公司擁有下屬的上海航道醫院。這是一家二級乙等綜合性醫院,屬醫保定點醫療機構,自1999年冠名上海航道老年護理院起,已擁有20多年老年人專業康復護理經驗,為超過6萬名上海老人提供了住院護理服務。

中交浚陽公司計劃將恬逸養老院的「醫養結合」模式進一步推廣到長三角地區,目前已經對接洽談安慶、馬鞍山、啟東等地區的養老項目。

中交上航局中交浚陽公司黨總支書記李小青介紹,「醫養結合」模式能夠實現「小病無需出院、大病綠色轉診、急症遠程診療」。恬逸養老院依託航道醫院資源能夠集醫療護理、康復保健、生活照料、文化娛樂、精神慰藉於一體。

「要將這種模式不斷推廣,就需要進一步打通醫療和養老資源渠道。我們正在與知名三甲醫院開展合作,加強重點科室建設,推進特色科室打造,聚焦失智、失能老人,強化老年病領域學術研究,提高醫療水平。」李小青說。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 新華社

相關焦點

  • 探索新模式「社區食堂」飄出居家養老「幸福味道」
    老人們吃得津津有味,食堂裡飄滿了居家養老的「幸福味道」。申江社區工作人員說,社區老人經常為吃飯發愁,有的老兩口吃飯,飯菜做少了太單調,做多了就得吃剩飯;有的行動不方便,買菜很困難;有的要麼買點兒現成的湊合一頓,要麼讓兒女給點外賣,但都覺得不合口味,還太貴。特別是一些空巢老人、生活困難老人、失能老人等,吃飯問題顯得更加突出。
  • 科技賦能,讓養老服務更智慧
    近日,工信部、民政部、國家衛健委公布第四批智慧健康養老應用試點示範企業、示範街道、示範基地名單,我市豐山街道、琅琊街道、清流街道和滁州市智慧健康養老示範基地四家單位上榜。四單位上榜國字號榜單近年來,智慧健康養老漸成趨勢。
  • 四川試點社保經辦業務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 養老保險轉移註銷不用開...
    本報訊(記者 劉春華)10月12日,記者從省人社廳了解到,從9月起到11月,我省在成都、瀘州、資陽3個市開展社會保險經辦業務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試點。試點的社會保險經辦業務證明事項共2項:辦理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關係轉移接續申請的參保人員戶籍關係轉移證明;辦理居民養老保險註銷登記(養老保險服務)的醫院出具的參保人死亡證明,或民政部門出具的火化證明,或公安部門出具的戶籍註銷證明。省人社廳要求試點地區嚴格按照試點內容,開展試點工作。不得隨意增減目錄事項,不得以任何形式新增條件、變相索要證明。
  • 解好養老這道「愛的方程式」 福州打造「3443」服務模式
    「長者食堂」熱乎乎的飯菜好吃不貴……在福州,越來越多的老年人享受到養老領域改革發展的利好,那些曾經困擾著老年群體的諸多問題有了新的解決辦法。  作為全國最早實施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試點城市之一,福州全力打造「3443」(即三個統籌、四個創新、四個制度、三個體系)養老服務模式,切實增強老年人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 探索「醫養結合」新模式 書寫「老有所養」新答卷
    王呈 攝院內院外+線上線下組合拳打出智慧健康養老新模式11月13日上午九點多,揚中市新壩中心衛生院二樓醫養結合病區一間三人病房,90歲的李蓮芳正在走廊「遛彎」。「那天下午,我腦梗發作倒在家裡,直到第二天媳婦來探望,隔著窗戶看到屋子裡有光,才知道我倒在了家裡。」
  • 解好養老這道「愛的方程式」 福州創新打造「3443」服務模式
    「長者食堂」熱乎乎的飯菜好吃不貴……在福州,越來越多的老年人享受到養老領域改革發展的利好,那些曾經困擾著老年群體的諸多問題有了新的解決辦法。  作為全國最早實施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的試點城市之一,福州創新打造「3443」(即三個統籌、四個創新、四個制度、三個體系)養老服務模式,切實增強老年人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 上海推「智慧養老」新舉措,獨居老人水錶12小時不走自動報警
    據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的信息顯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上海戶籍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為518.12萬人,佔戶籍總人口的35.2%。其中,獨居老年人數31.74萬人。 上海市「十四五」規劃提出,「積極推進智慧養老」。除了智能水錶外,上海多個社區還推出了「智能門磁」「智能斷路器」和煙感報警器等多項「智慧養老」新舉措。
  • 2018年國家及各省市智能養老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做好居家養老服務信息平臺試點工作,並逐步擴大試點範圍。 2017年發布的《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提出,要加快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到2020年,基本形成覆蓋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健康養老產業體系,建立100個以上智慧健康養老應用示範基地,培育100家以上具有示範引領作用的行業領軍企業,打造一批智慧健康養老服務品牌。這些利好政策與信息,意味著智慧養老已經開始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
  • 回望2019·養老服務篇:久久為功 積聚勢能
    民政部、財政部連續4年共投入40億元,先後遴選和支持144個城市開展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在創新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模式、創造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經驗、培育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建設居家社區養老服務隊伍、豐富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供給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 數字人民幣在上海試點使用
    1月5日,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同仁醫院員工食堂,一位醫生正在使用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提供的技術,率先藉助數字人民幣「硬錢包」,實現點餐、消費、支付一站式體驗。 於亦鳴醫生使用數字人民幣 此次試點的第一位「嘗鮮者」,是上海首例新冠肺炎病人的發現者——同仁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於亦鳴醫生。
  • 代表委員熱議養老:讓老年人擁有幸福的晚年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進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建設,同時指出,要大力發展養老特別是社區養老服務業,對在社區提供日間照料、康復護理、助餐助行等服務的機構給予稅費減免、資金支持、水電氣熱價格優惠等扶持,新建居住區應配套建設社區養老服務設施,改革完善醫養結合政策,擴大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讓老年人擁有幸福的晚年,後來人就有可期的未來。
  • 齊齊哈爾探索農村養老和扶貧雙贏模式
    央廣網哈爾濱12月2日消息(記者喬仁慧)2019年,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成功獲批第四批中央財政支持開展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城市。通過多項創新舉措的落實,目前,已形成基本完備的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發展環境和推動機制,加快建設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開啟了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發展新局面。
  • 七彩雲「新思維·新模式·賦能紡織印染」活動在上海成功舉行
    11月8日,"第二十屆中國國際染料工業及有機顏料、紡織化學品展覽會"在上海世博展覽館隆重開幕。上海七彩雲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主辦的「新思維·新模式·賦能紡織印染」活動在上海世博展覽館成功舉行。出席本次活動的有來自染料、印染行業的領導和專家共計300餘人。在本次活動上,上海七彩雲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董事長徐長進先生公布了七彩雲首屆線上紡織面料展Top10最具人氣展商榜單。
  • 除了「網紅」水錶,上海還有這些智能養老利器
    近日,上海智慧養老走紅網絡。在日前公布的《上海市「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進一步明確「積極推進智慧養老。」同時,《上海市養老服務條例(草案)》也對發展智慧養老提出了系統要求。上海智慧養老建設已取得怎樣的進展?今後還有怎樣的規劃?
  • 上海傳統天氣預報向影響預報和風險預警轉變,楊浦徐匯已試點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3月22日召開的世界氣象日暨城市智慧氣象服務新聞通氣會上獲悉,上海正在探索和實踐基於氣象風險預警的超大城市精細化治理模式,上海氣象服務將從傳統天氣預報向影響預報和風險預警轉變。
  • 上海交大羅守貴:今後50年養老產業都處於穩定的信風帶
    來源:中國證券網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 12月21日,由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主辦的第二屆中國行業發展高峰論壇上,上海交大安泰經管學院教授、交大行業研究院養老行業團隊負責人羅守貴表示:「養老產業未來註定是朝陽產業。投資界多次問我養老行業的風口在哪裡?
  • 助力智慧養老,上海思澄智能發起智能手套免費試用活動
    2018年4月18日,上海思澄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在靜安街道社區組織了一場愛心活動,組織社區老年人來使用智能康復手套,讓社區的老人更加理解智慧養老,了解康復設備的重要性。試用智能手套上海思澄智能作為一家養老行業和養老行業做技術支持的企業,有強烈的企業責任感,希望為智慧養老做出貢獻。
  • 上海交通大學行業研究院發布《2020中國候鳥式養老冬季棲息地適宜...
    2020年11月13日,《2020中國候鳥式養老冬季棲息地適宜度指數》在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發布。由上海交大行業研究院養老行業研究團隊研發的該指數旨在為日漸盛行的候鳥式養老提供一個具有科學依據的城市選擇手冊。
  • 高招時間|上海交通大學:2020年開創「2+6+7+X」特色招生培養新模式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招生辦主任王琳媛做客央廣網,為廣大考生解讀上海交通大學2020年高招資訊和招生政策。上海交通大學招生辦主任王琳媛 開創「2+6+7+X」特色招生培養新模式央廣網教育:介紹一下上海交通大學2020年的招生培養特色王琳媛:時代浪潮奔湧前行的今天,交大一直致力於打造「不出國門的世界一流本科教育」,以一系列舉措促進人才培養質量全面躍升。
  • 科技向善,助力社區居家智慧養老,為社區減壓
    最近上海為獨居老人安裝智能水錶的引發廣大關注,通過監測老人的用水情況了解老人安全問題。當老人12小時內用水量低於0.01立方米,會推送報警信息到街道管理中心平臺,第一時間上門查看老人情況,確保老人安全在家。消息一出,網友紛紛喊話:全國推廣!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約為2.5億,高齡老年人將近3000萬人,空巢獨居老人將達到1.18億人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