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吳採倩 實習生 張叢婧)近日,上海市長寧區江蘇路街道為獨居老人安裝智能水錶,如果水錶12小時內讀數低於0.01立方米會自動報警。
據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的信息顯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上海戶籍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為518.12萬人,佔戶籍總人口的35.2%。其中,獨居老年人數31.74萬人。
上海市「十四五」規劃提出,「積極推進智慧養老」。除了智能水錶外,上海多個社區還推出了「智能門磁」「智能斷路器」和煙感報警器等多項「智慧養老」新舉措。
智能水錶:讀數低於0.01立方米自動報警
上海長寧區江蘇路街道作為獨居老人安裝智能水錶的試點。街道工作人員介紹,如果12小時內水錶讀數低於0.01立方米,街道的「一網統管」平臺就會接到報警,並將信息反饋給街道和居委會工作人員,相關人員將第一時間上門查看老人情況。
為獨居老人安裝的智能水錶。來源:長寧區江蘇社區發布
江蘇路居委會介紹,江蘇路街道是高度老齡化的社區,6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約有兩萬人,佔戶籍總數的39.88%。安裝智能水錶,是為了讓獨居老人們多一份保障。
87歲獨居老人張奶奶安裝智能水錶後很歡喜,「就怕有意外發生,裝這個對我們有好處。」社區結對志願者曾兩天沒見到張奶奶,擔心她出什麼意外,後來到居委會查看老人的用水情況,確認張奶奶在家才放心。
除了安裝智能水錶,江蘇路街道辦還為老人安裝智能門磁、煙感報警器、紅外監測等智能設備,打破了街道通過電話、上門關愛獨居老人的傳統模式。
煙感報警和智能門磁。來源:長寧區江蘇社區發布
「隨時掌握老人居家的動態信息,能夠讓他們的生活更加安全。」上海市長寧區江蘇街道黨工委書記戴濤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目前已為近10戶獨居老人安裝了智能水錶,仍處於試點階段。
智能斷路器:用電異常會報警
歐陽路街道也是一個高度老齡化的社區,現有2.75萬60歲以上的老人,約佔總人口的44%,其中80歲以上高齡獨居老人1311人。
街道工作人員為部分獨居老人安裝了煙感報警器,一旦老人忘關煤氣則會立即報警通知。除此之外,還為10戶試點用戶安裝了智能斷路器。「他們都是孤老、高齡獨居以及殘疾獨居老人」,歐陽路街道服務辦主任吳迪介紹,街道試點時儘量選取了不同的居委會和房屋類型。
據介紹,該智能斷路器會自動分析老人的用電習慣,從而生成個性化的用戶畫像。一旦發現老人家裡長時間無用電或者用電異於往常,系統會通過算法分析異常原因,並推送給設定好的緊急聯繫人。如果發現用電量過載,系統則會自動斷電,從而減少獨居老人由於用電不當引發火災等事故的發生。
智能斷路器。受訪者供圖
剛剛安裝智能斷路器的任阿姨說:「我自己一個人住,現在安裝了這個智能晶片,萬一遇到什麼意外,也能在第一時間被發現,並得到幫助。」
吳迪解釋,智能斷路器的晶片對用電脈衝的感應度是非常靈敏的,老人開關燈的用電起伏都能捕捉到。如果老人晚上起夜開燈的時候,沒有在一定時間內滅燈,就說明老人在起夜的時候可能發生了跌倒或意外。
這款「智能斷路器」此前在天津應用時,就發生過發現老人家中無用電情況,及時觸發報警通知子女,最終及時找回走失老人的事例。
智能門磁:「無感化」關愛老人
5月28日,上海長寧區北新涇街道城市運行管理中心「一網統管」平臺上,突然跳出一條高齡獨居老人吳阿姨長時間未出門的預警信息。社區志願者小龔看到手機上的提示後,立刻打電話跟吳阿姨聯繫。得知吳阿姨安然無恙後,居委會才解除了警報。
北新涇街道「一網統管」平臺上收到的預警信息。受訪者供圖
「智能門磁本來是用於疫情期間的『雲監控』,現在主要用來關愛獨居老人。」北新涇街道社區服務辦老齡專職幹部管旻斕介紹,隨著疫情防控常態化,沒有大量需要居家隔離的住戶了,智能門磁被試點安裝在80歲以上老人的家門口。
管旻斕介紹,智能門磁會通過感應磁鐵來判斷老人家中門的開關狀態,並把信息上傳到雲端。如果老人超過48小時未開門,後臺就會響起預警,相關信息會第一時間同步推送到街道「一網統管」平臺以及居委會老齡幹部的手機中。
社區志願者手機上收到的預警提示。受訪者供圖
「有很多獨居老人的子女不能經常來探望,我們通過這樣的形式給予老年人關愛,家屬也覺得很放心。」據管旻斕介紹,街道內6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約16000人,佔戶籍總數的40.13%。
今年4月,在徵得街道內80歲以上獨居老人的子女們同意後,北新涇街道辦開啟了首批智能門磁試點,為60戶80歲以上獨居老人安裝了智能門磁,覆蓋了街道內10%的高齡獨居老人。
管旻斕表示,智能門磁既加強了對高齡獨居老人的管理,又提升了相關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這是社區創新探索「無感化」關愛老人的措施,「老人自己並不需要過多參與,通過智能設備來主動監測老人的生命體徵。」
編輯 劉倩
校對 楊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