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獨居老人家中水錶「12小時不用水便告警」
「這種智能水錶,如果是家中12小時不用水便會告警。」北京青年報記者12月10日從上海市長寧區江蘇路街道工作人員處了解到,目前江蘇路街道共有獨居老人1200多名,安裝智能水錶的半年時間裡,他們共接到了告警近30次。「其中絕大多數情況都是虛驚一場。安裝了智能水錶後,老人們表示『非常有安全感』。」社區工作人員稱。
長寧區江蘇路街道工作人員介紹,該街道共有60歲以上的戶籍老年人2萬餘人,這2萬多名老人佔到了這個街道所有戶籍人口的39.88%,這在上海的中心城區內,屬於老齡化程度很高的社區。
「老人特別是獨居老人在家中一旦出現病倒、昏倒等情況,很難向他人求助。為了預防這種情況的出現,我們想了很多辦法,比如安裝煙霧報警器、智能門禁等,在半年前社區開始安裝智能水錶。」社區工作人員介紹,87歲的張奶奶是生活在江蘇路街道的老人,老伴兒去世後,她便一直獨自生活在家中,兒女們偶爾來家中探望她。今年6月,街道工作人員來到張奶奶家,告訴她準備給她家安裝一臺智能水錶,如果家裡12小時內的用水沒超過0.01立方米,就會發出警報到社區工作人員的手機上,社區人員就會聯繫老人並核查老人的情況。安裝了智能水錶後,老人表示「非常有安全感」。
「水錶一旦告警,就會把告警信息發到街道工作人員的手機上,這時工作人員再讓相關責任人去核實老人的信息,確認老人的狀況。如果老人出現身體問題或其他意外,我們就能夠及時進行幫助解決。」社區工作人員說,「制定12小時這個時間也是經過計算的,一般而言無論是做飯、上衛生間等,正常的獨居老人也都會在12小時內用水的,如果12小時未用水肯定是不正常,而設置一個0.01立方米的底線,是考慮到管道漏水等情況,防止系統誤報。另外,老人如果遇到出遠門或者因事需要離家幾天,只要和街道告知,水錶就會暫時停止告警,等老人歸家後再繼續進入工作狀態。」
在江蘇路街道的辦公區,有一間屋子是作為街道城運中心使用的,屋子裡的大屏幕上會顯示各種信息,包括街道內老人家中智能水錶、煙霧報警器、防走失手環等的運行情況,「老人一旦遇到危險的情況,我們第一時間就會知道。」工作人員稱。
對於江蘇路街道這樣的做法,一些網友表示了讚揚:「現在偶爾會在新聞上看到老人在家摔倒或者病倒後,無人救助的情況,獨居老人這個時候也很難求助,而有了這樣的水錶,就會讓老人得到及時關注,希望這樣的舉措能夠在更大範圍內推廣。」
文/本報記者 付垚
【版權聲明】本文為騰訊新聞「哈勃計劃」稿件,著作權歸北京青年報獨家所有,授權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獨家享有信息網絡傳播權,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責編:鮑聰穎、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