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家中孤獨離世 悲劇再三上演 探視獨居老人
獨居老人過世多日才被發現,西郊新村一年已發生三起
曾阿伯生前就住在這幢老房子裡
這是一個令人不願相信的事實,8月8日上午,泉州市區西郊新村77歲的曾老伯在家中被發現時,已經去世多日。一年來,獨居老人家中過世多日無人知的事件在西郊新村已發生3起。2015年國家衛計委發布的《中國家庭發展報告2015》指出,我國獨居老人佔老年人總數近10%。截至去年年底,泉州全市老人已近95萬,獨居、空巢老人佔23%。老人們獨居的原因是什麼?他們在生活中面臨哪些困難?我們該如何在物質和精神上給予他們更多關懷和幫助,讓他們安享晚年?
孤僻阿伯獨來獨往 過世多天才被發現
記者近日來到過世的曾阿伯居住過的西郊新村6號樓,空氣中仍瀰漫著一股異味。
「他平日都不與鄰居打交道。」西郊社區居委會副主任介紹,曾阿伯77歲,獨自住在西郊新村已有十多年,兩個女兒出嫁後都在市區居住,平時大家經常看到曾阿伯騎電動車出門,「身體看起來挺硬朗」。
此前,曾阿伯養了幾條狗做伴,但因衛生問題被鄰居投訴就沒有再飼養,平日裡大家只看到他獨來獨往。
前些天,曾阿伯家的樓道裡一直飄著惡臭,起初大家都以為是死老鼠,直到後來居民通過居委會聯繫到老人的女婿,打開房門才發現老人已經過世了好幾天。據了解,此前曾阿伯的晚輩已經多日未和他聯繫。
獨居阿婆家中離世 養子數月未來探視
今年6月份,70多歲的蔡阿婆也被發現獨自去世在西郊新村的家中。
蔡阿婆早年喪偶,收養了一名養子,養子娶妻生子後便分了家。
「老人脾氣不太好,孩子不和她住,搬了出去。」西郊社區居委會副主任介紹,蔡阿婆獨居了十多年,此前她摔倒過幾次,走路時一瘸一拐,她家的門也常年是壞的,都是用桌子抵住。
阿婆的養子一年裡都難得回來一次,加上阿婆聽力不好,又有智力障礙,平日裡阿婆的堂妹隔三岔五會來看望她,阿婆的低保金和養老補助也都堂妹在幫她領取。社區居委會的工作人員不定期會去家裡了解她的近況。
蔡阿婆過世時剛好是周末,大家在周一到家中查看時,發現她倒在了床前已經離世。事發後,居委會一直聯繫不到阿婆的養子,接到派出所通知養子才趕來,而他上一次來看望阿婆已經是今年春節。
居委會發現老伯過世 打多個電話家屬才到
去年8月,西郊社區的68歲獨居老人李老伯被鄰居發現時,已過世了好幾天。當警方趕到家裡,老人的遺體已開始腐爛。
據街坊介紹,李老伯平時看著人挺好,但可能是與老婆和孩子關係不和,幾年前妻子和孩子都搬離了這裡,李老伯開始獨居。平時他的身體看上去都挺好,但在過世前的一兩個月內,老人的身體大不如前,走樓梯都不穩。
李老伯過世前幾天,他還被送到醫院,但因為當時沒有親屬趕到,事後又被送回家。之後的多天裡,沒有人見過李老伯出家門,其間鄰居們還自發給老人送點水和食物。
之後幾天裡,李老伯家裡沒有了聲響,居民向居委會反映後,社區工作人員來到老人家,推開門後才發現老人已過世。「那天上午聯繫到他的子女,但他們一直到下午3點多才到現場。」
社區:轄區獨居老人眾多 關懷難以面面俱到
西郊社區居委會書記朱永紅介紹,西郊社區的服務轄區就是西郊新村,有常住人口上千人,而其中老年人就有500多人,截至2015年年底,獨居老人有50多戶,年齡最大者80多歲,是個典型的「老人村」。
因為老人多,社區工作人員人力有限,在服務上傾向於優先關懷社區裡沒有子女的孤寡老人和困難家庭老人。尤其是此前社區裡有五保戶,他們的日常生活都是社區在幫忙打理,甚至在他們過世後,他們的後事也是社區在料理。朱永紅說,目前社區裡的獨居老人生活上都能自理,平時社區工作人員也會不定時去家裡探望。
「對於有子女的獨居老人,他們的生活照顧更應由他們的子女來負責。」朱永紅說,儘管平時社區工作人員會不定時去獨居老人家裡探望,但是子女的關懷顯然更重要。
家庭:老人不願接觸外界 子女很少上門探視
「就算人不來,一天打一個電話關心下也無可厚非。」朱永紅表示,社區裡的獨居老人都有子女,大部分也生活在市區,但有些子女很少主動與父母聯繫。社區曾主動找老人們的子女要電話備案以便聯繫,但有些人都不願意主動提供。「子女對老人是有贍養義務的,父母出現這樣的意外,做子女也應該反思。」朱永紅說。
另一方面,在社區多位老人的印象中,在家中過世的曾阿伯「為人較內向」,幾乎不與街坊鄰居們打交道。而6月份過世的蔡阿婆,社區工作人員和鄰居多覺得她「講話有些語無倫次」,加上聽力不好,不常主動與人打交道。去年過世的李老伯,多年居住在西郊新村,在鄰居們口中,聽到的,是他「脾氣暴躁」。
因此,3位老人更多是在獨來獨往,當他們出事時,鄰居很難第一時間獲悉他們的情況並提供幫助。